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大明帝国日不落 >

第345部分

大明帝国日不落-第345部分

小说: 大明帝国日不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右都督总兵官何可纲、都督同知副将金国凤、副将夏承德、吕品奇等等都是大明的倚仗,他们都是高官厚禄的大明武将。

    就连庆格尔泰也是大明册封的大台吉,这些将领理所当然要为大明尽忠职守,在辽东守土自然义不容辞。

    汤道衡获得‘南明’正三品游击将军册封喜不自胜,他其实已经是大明正二品参将,可是这个年轻人知道大明将领多如牛毛,在进士出身的文官面前不值一提。

    而‘南明’截然不同,正三品以上武将都不足一百人,和正三品文官共事之时和大明恰恰相反,武官的将令才是唯一执行标准。

    黄胜不许汤道衡留下随军南下拓土,命令他回锦州任职,并且派出一个空军小队由队长程时举率领协防锦州。

    介于这两年需要转战东南亚,大军离辽东何止万里之遥,以前辽东诸城只要坚守一年“战神”人马必然前来解围的承诺需要与时俱进。

    黄胜让汤道衡回去禀告何可纲召集锦州、宁远文武开会,传达南王承诺,每一座城池必须坚守三年,也就意味着必须满足城池之中储存三年给养才能够确认安全无虞。

    ‘华夏岛’、忠明堡、永平府会协助各位明军将领完成屯粮计划,当然也会囤积足够的燃煤,这一次汤道衡将要携带六十门六磅野战滑膛炮回辽东。

    有了这些可以灵活转移阵地的火炮,守城之时断然不会在火力上吃亏,以满清的攻坚能力,拿下锦州恐怕属于痴心妄想。

    但是何可纲部也仅仅能够做到在粮草不缺的情况下可以坚守锦州,如果想出城和千军万马的满清骑兵野战根本做不到。

第六百九十四章:逮张献忠赏条裤子

    黄胜叮嘱汤道衡,要求辽东守军在没有“战神”主力回援的情况下,无需主动出击,只要成功坚守住城池等到主力再次回到辽东就是胜利。

    拖住满清军,让他们在坚城下打成消耗战善莫大焉!

    汤道衡心领神会,他喜滋滋和程时举一起押运火炮回锦州,因为家主已经告知他们,满清军一两年内必然会再次谋取锦州,建功立业的机会为时不远。

    黄胜太忙,诸多高级将领汇聚南京,他总要抽出时间和他们交换意见,文武百官也期待着能够和家主面谈。

    安排国事的同时也处理了家事,黄胜这个国王其实和皇帝也相差不远,天子无私事,国王同样如此,家事也是国事。

    楚儿获得了王后册封,因为黄胜母亲已经去世,张王后成为后宫第一人。

    长子黄昊立为世子,“南明”王国的王位继承人明确了,黄胜早早的立世子就是防备王储虚悬引发残酷的宫斗。

    荷香、蓝彩儿、赵蕊、马香菱、顾铃儿五人被册封为王妃,如梦、柳如是册封为昭仪,白牡丹册封为宫正女官可以自由出入王宫。

    彩儿由于没有子嗣一直担心与王妃无缘,得到册封哭得梨花带雨,因为她发现马香菱也怀上了,觉得亚历山大。

    楚儿成为王后,马上进入角色,她虚心纳谏,准备在“南明”王国选秀充实后宫。

    因为有许多文武大臣认为“南明”已经建国,王后母仪天下,国王殿下的嫔妃太少,不能补足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也最起码要有二三十才不让“南明”失了颜面。

    黄胜发现自己的女人在张罗着帮自己找更多的美人,哭笑不得,他下令不许胡闹,短期内国事要紧,不要做这些没有意义的事情。

    黄胜召开家庭会议,让自己的女人不要学大明的后宫制度,手上的工作不能丢,不要做寄生虫,有自己的事业在忙才会得宠。

    还特地拉过蓝彩儿,告诉其他几个女人,哪怕蓝妃真的没有子嗣也不可能动摇她的王妃地位,因为她劳苦功高,为“南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彩儿没想到王爷在姐妹们面前如此夸她,又激动得泪眼婆娑。不仅如此,王后也对她赞赏不已,让大家也要如蓝妃那样,为了“南明”大业不辞劳苦南下北上……。

    最后家庭会议在一群女人嬉闹中结束,大家都说王爷偏心,宠着蓝妃……。

    正月初六,得到了职务明确的将领们各回原伍,他们意气风发,做事更加认真,都在争取再次加官进爵。

    参加合围张献忠、刘国能等等贼骨头的大军已经超过五万,将士们继续搜索前进驱赶流寇收紧口袋。

    过了正月十五黄胜也率领亲兵队入住徐州城亲自统筹指挥剿寇事宜。

    流寇的细作在某县城看见了南王签署的通缉令无比惊恐,他们发现自家八大王被人家画得活灵活现。

    在沈丘县一带打家劫舍裹挟流民的张献忠得到麾下探报,得知“战神”开出赏格缉捕他,大笑着问回来的几个细作道:“小的们,那南王开出赏银几何,是一万两银子吗?”

    回来的细作支支吾吾不敢回话,张献忠讶异道:“难道不是给银子而是给黄金?”

    张献忠身边的一众头目也感到好奇,追问究竟。

    一个细作抱着头大声道:“八大王,小的不敢说,怕您下手打小的。”

    张献忠顿时觉得事有蹊跷,大怒道:“你小子不赶紧说了,老子真的会打死你!”

    “南王开出赏格,逮住您赏裤子一条,杀了您得草鞋一双……。”

    “哇呀呀,欺人太甚。”张献忠暴怒,一脚踹飞了面前的桌子。

    一众贼头面面相觑一脸蛋疼状,由此可见人家“战神”根本没有瞧得起咱们八大王,没有瞧得起咱们的几十万大军。

    再加上献贼部只要遇上“南明”人马就被单方面胖揍毫无还手之力,各路头领们已经意识到前途堪忧。

    黄胜志在必得,有意广泛传播缉拿张献忠的赏格,目的就是羞辱这个人渣,打击流寇的士气。

    献贼部活动范围已经被黎喜汉锁定,为了不把一直在追踪的张献忠跟丢了,黎喜汉都放弃了去京师勤王搏军功的大好机会。

    黎喜汉已经是“南明”正三品游击将军,他即将任职的营头是三十六营之外的编制,也是待遇最好,战士素质最高,人马最多的存在,这当然是“近卫营”或者称作“亲兵营”。

    “南明”体系不许文官武将豢养私兵,也就意味着没有家丁队拿“南明”军饷为家主工作,如果将领们身边带一两个人使唤纯属私人行为,没有军职不可以传达军情当然是将领们自己发工资。

    可是如今不比以前,黄胜麾下的军官数每年都在增加,这些指挥打仗的将领也需要卫队,因为难免有敌对势力谋划行刺他们。

    黄胜因势利导,统一制定标准,根据级别派出“近卫营”的官兵去各将领营中担任保卫工作。

    保卫麾下能征惯战的将领当然是主要任务,有这些来自“近卫营”的官兵成天陪伴着基层将领也一定会起到警钟长鸣的作用,军阀不会出现,叛变不可能存在。

    这种创新的管理办法如同后世用党纪考察党员干部一样,不要谈什么**和个人空间,一切服从组织,因为入党属于自觉自愿。

    党员宣誓的那一刻就已经不是一个个体,而是千万人的一个群体,集体利益高于一切。

    “南明”对待文武官员的管理也是如此,特别是各级将领,他们都曾经写下投靠文书交给黄胜,一个个都属于黄胜的家丁,家主督促、检查他们理所当然。

    他们不但不会提出质疑还应该积极主动申请监督,况且黄胜明令“近卫营”派出的卫队,不许干涉主将家事,不窥探生活私事,保护好主将的生命安全是他们的工作重点。

    第一份请求家主派出“近卫营”的奏疏,来自于被册封为游击将军管带二十几艘战船的郭怀一。

第六百九十五章:户枢不蠹

    郭怀一自认为不是南王殿下的起家人马,第一个拿出态度接受“近卫营”监督,表明了忠于“南明”忠于黄胜的决心。

    接下来许多将军效仿,都主动要求家主派出“近卫营”来他们军中,都纷纷表态胸中无私天地宽,“南明”执行阳光管理更加有利于强国、强军。

    黄胜当然从善如流,表态一年内“近卫营”派遣卫队制度就会得到执行。

    户枢不蠹,流水不腐,近卫营外派到基层工作的子弟兵采取轮换制,为期一年半就会换岗。

    七品总旗官没有卫兵委派,六品百总身边安排六人,五品把总有十二人,四品千总有一个总旗三十六人,三品营官也就是游击将军身边足有一个百总近卫营人马……。

    因此近卫营的人马最多,而且不设上限,某些职能相当于大明锦衣卫也相当于民国时期的军统。

    黄胜认为有监督才会有制约,不管麾下涌现出什么样的军事天才,都只能在游戏规则内呼风唤雨,有了狼子野心会被扼杀在萌芽状态。

    “南明”拥有的是集体力量,如臂使指的军队可以减少对于谋略的依赖,哪怕所有的部队都依据条例按部就班打仗,黄胜也不想出现什么难以驾驭的军事天才。

    因为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一次战术失败根本无伤大雅,一次投机取巧的军事冒险即便成功也仅仅属于锦上添花。

    个人的战术思想已经不再重要,“南明”政权保持永远指挥枪杆子才是王道。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政变大都属于闹剧,但是兵变后战火席卷神州的故事太多了。

    黄胜领导的“南明”中央政府拥有如臂使指的国家军队,任何人都不可能祸乱国家,

    这不是自说自话,军队的组织架构尤为重要,这跟什么人、什么组织管理武装力量密不可分。

    黄胜利用领先近四百年的见识集思广益,集合许多成功者的经验,炮制出治国管军的先进理念,即便放到三百年后都不会落伍,况且他还会逐步完善体制,在发展中探索、精益求精。

    “近卫营”战士的选拔已经展开,普通战士的起点都是伍长待遇,绝大多数战士都来自于子弟兵,人人都属于根正苗红的“南明”接班人。

    “近卫营”战士中没有文盲,最起码是高小毕业生,中学毕业生也大有人在。

    个人技艺出类拔萃、有战功才会获得选拔,他们都有最少一年正兵军龄,当然通过了基层锻炼,以后经常在各级军官面前工作更加有利于后期发展,想必将来从“近卫营”走出来的将领会层出不穷。

    已经封爵的刘国正不肯离开“近卫营”,他更加不稀罕什么劳什子刑部侍郎虚职,依旧紧随南王主管“近卫营”人马扩充。

    黑虎和鲁承祖远在山陕跟高迎祥部恶战,黄胜命令他们在没有完成剿灭高迎祥部的情况下不得归建,在明军取得决定性胜利后可以带上他们远赴云南集结。

    两位将军得到了“南明”三等伯爵的荣勋,还跟其他勋贵不同,被家主特许依旧带领两个全骑兵营,这两个营头也在三十六营之外,人马不详。

    因为黑虎、鲁承祖的部队和大明有些扯不清,他们麾下连留守部队一共有一万两千余,当然远远大于朝廷将领的实际兵额标准。

    已经把家小送到“南明”领地工作生活的战士大概有三成,因此黑虎、鲁承祖准备带多少人马回“南明”要看情况而定,也要麾下战士自觉自愿才行。

    不管他们带多少人回来都编组为两营,可以称作“黑虎”“鲁承祖”营,也叫做“关宁铁骑”、“青胶铁骑”营。

    虽然崇祯皇帝比较看重黑虎和鲁承祖,也给了他们许多便利,最起码他们麾下人马的粮饷都能够保证,可惜黑虎、鲁承祖看不惯大明文官横挑鼻子竖挑眼,也鄙视那些喝兵血的将领。

    他们是跟着黄胜的起家人马,习惯了体系内的将士们亲如兄弟,多次提出要归建,表态哪怕大明如封赏总兵官满贵那样以侯爵册封,他们也不会留在大明带兵。

    崇祯给予厚恩都动摇不了自己亲自培养的将领,黄胜心里确实有些小得意,也决定让二位将军率领人马归来跟随自己再建功勋。

    彻底消灭张献忠部是硬任务,黄胜已经在大明夸下海口,容不得一丝半点闪失。

    这一次来参与围剿张献忠的人马都是“战神”子弟兵,不可能打活仗。

    黄胜也是因为怕出现猪一样的队友,让精心编织的大网出现漏洞,那些主动要求来剿寇的明军一支都没有带。

    这样做就是担心天罗地网好不容易布置完毕,万一哪一路明军为了贪图张献忠的贿赂故意放水,导致元凶漏网,一切布置都化为虚无。

    流寇人数众多不是大问题,最关键要擒拿害群之马,只要把那些大头目逮住,所谓的流寇大部分都会转换成良民。

    大明之所以每一次剿寇都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就是因为每一次都让最后的几百、甚至几十个流寇中坚力量跑了。

    这些造反种子获得了大明天灾**的温床,马上又会根深叶茂,新的反复又会再来一遍,就这样周而复始,导致大明越来越虚弱,终于再也没有力量重新再来,最后亡国。

    黄胜的布置目标明确,干一路流寇就要把有名有姓的大头目一网打尽,让流寇没有翻盘的本钱。

    “战神”人马一路三个千总足够了,因为一个暂编营拥有的骑兵数量接近两千,质量比曹文诏的关宁铁骑强太多。

    而且“战神”人马绝对同心同德,哪一路遭遇大规模流寇,友军都会恶狠狠地扑上不死不休,不可能如明军那样坐视友军败北。

    黎喜汉这几年不含糊,他的谍报工作做得很细致,已经做到了对张献忠部洞若观火。

    他布置的线人不间断把张献忠所谓的三十六路地煞流窜地点报告到参谋部,“战神”各路人马目标明确,他们稳打稳扎徐徐压缩流寇活动空间。

第六百九十六章:铺天大网

    黄胜亲自率领中军接近两万的兵力居中策应,巨大的包围圈在收紧。

    每一路人马都要确保所过之处无人漏网,期间抓捕了太多流民,得到了许多有价值的情报。

    可以肯定这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