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国日不落-第3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桂兰知道一个劳动力去南方屯垦得到的粮食比在北方多出一倍也不止,当然会顾全大局。
她知道许多屯民都是在永平府过度接受考察学习纪律,合格后自愿南下移民的都将要踏上“南明”领地迎接新生活。
熟手走了,何桂兰会竭尽所能接纳流民继续培养,大明北方人口流失严重,土地矛盾其实已经不算大问题,太多良田抛荒了。
永平府接收宁远的老百姓当然有足够的田亩让他们劳作自食其力。
成大事是辽东巡抚,他有权力决定是否撤下老百姓。
朝廷之所以让边军带着家眷屯守,是为了在敌军攻城时能够做到同仇敌忾,因为一旦城破,战士的家小首当其冲。
如今情况不一样,宁远接收的兵丁家小和屯民太多,屯田又被建奴骑兵骚扰无法进行,让老百姓去忠明堡和永平府能够得到安置,也能够获得自食其力的机会可行!
接下来的日子,永平府、忠明堡的粮食连续运进宁远,大量老百姓接出来忙耕种和田间管理,此消彼长明军短期内不会缺粮。
只要洪承畴不犯致命的错误,松山之败的历史应该不会出现。
崇祯十三年的情况大体是这样:有组织有了人才又有了纪律的李自成攻城略地撒着欢儿发展,队伍如同滚雪球般急速膨胀。
闯贼已经转变了流寇一贯作风,开始尝试经营打下的地盘,分配土地给流民耕种,派出地方官进行管理。
大明爆发财政危机,政府其实面临破产边缘,崇祯皇帝卖光了股票几乎耗尽了内帑都也难以为继,建奴、流寇联袂再起击碎了皇帝中兴大明的幻想。
他夜以继日忘我工作已经未老先衰,才三十岁的人两鬓已见斑白,一个人在奋斗的崇祯真的很苦、很可怜。
红歹是稳坐钓鱼台,因为没有任何情报表示“南明”有军队向北调度,区区洪承畴的十几万大军他不放在眼里,打援的目标就是他。
奴酋信心满满,如果一两年内歼灭洪承畴部,明国北方再无强军,清军横扫黄河北不是梦想。
他觉得这一次出手太对了,还好自己居安思危不管不顾选择主动伐明。
洪承畴麾下明军很明显有了敢战勇气,战斗力也提高不少,如果不把这十几万明军打掉,任其发展下去,大清国又要面临一个可怕的对手。
洪承畴打落牙齿和血吞,他知道此时出击全无胜算如同找死般,顶住压力磨洋工,可是皇帝诏令一次比一次严苛奈若何?
进驻宁远的辽东经略如坐针毡,还好有成大事、刘应坤力挺才没有出昏招立刻向锦州进军。
何可纲部虽然被围困一年有余,但是士气尚在,锦州众志成城,镇守太监纪用、汤道衡、屯粮通判熊兆等等都在谋求杀敌建功。
他们没有坐以待毙,还在不断组织人马不间断出城偷袭清军,也顺带着抢夺敌人的粮食、马匹,制造出锦州粮食有可能难以为继的假象,让奴酋判断失误欲罢不能。
何可纲知道引诱建奴在锦州城下干耗、吃风雪会影响敌人生产,从而达到削弱敌人实力的结果,毫无疑问,削弱了敌人就是壮大了自己。
耿直的何可纲比历史上更加顽强,由于经常参加汤道衡、程时举他们组织的学习,使得他眼界更宽。
他不担心自己被建奴困死,因为他无条件信任“战神”,他决定真的到了粮食告罄之时等不来援军,他会率领战士们袭击建奴杀了吃肉。
这不是胡扯蛋,历史上何可纲带领麾下是真的吃人肉和建奴在锦州死磕,直到被自己人祖大寿忌惮何可纲阻碍他献锦州城投降后金而杀害。
何可纲为了有备无患,已经早早的进行配给制以杜绝浪费,干嘛一定要吃饱,吃七成饱更加有利于身体健康。
汤道衡、熊兆等等文武都竭力支持主将的决定,认为宁可前期的节省全部做了无用功,也不能事到临头束手无策。
锦州军民见文武官员和大家一个锅里就食,对于因为定量不能饱食毫无怨言,因为他们感受到了公平和正义。
锦州军民素质高当然跟汤道衡、程时举、熊兆、熊大他们经常带着手下深入基层交流和宣传的结果,夜校学习班起到的作用也不容小觑。
茅元仪终于熬成封疆大吏,这几年在登莱巡抚任上兢兢业业工作。
被孔有德祸乱后的胶东半岛百废待兴,因为这里有便利的海运,有黄胜最早经营的窗口城市之一浮山城,所以有发展基础。
登莱离自由贸易岛“黄家湾岛”近在咫尺,发展经济当然得天独厚。
山东是个人口大省,也是经济大省,只要来主政的官员用心做事,把登莱发展成为内外贸易的繁华商埠城市不在话下。
这不是凭空想象,仅仅山东的商机就足以让登莱发展壮大。
想有一番作为的茅元仪到任,镇守太监吕直又是自己人,没有人掣肘还有黄家顾问协助、还会得到贷款支持,甩开膀子干的科学家终于享受到了施展抱负带来的快感。
茅元仪摒弃以往辽东将门的陋习,在登莱巡抚位置上从头再来。
他安顿战争难民屯田、大修水利、发展贸易,扶持工商,几年经营登莱日渐富庶,他这个巡抚手里也比较宽裕。
第七百二十章:白杆兵很忙
有钱就有个性,茅元仪不仅支持总兵官鲁承祖练就“青胶铁骑”,自己手里还练成一支看家队伍抚标营。
人马有足六千,也是全火器装备,教官都是来自于“战神”军人。
山东内地乱民四起,胶东半岛地区有浮山城、登州城驻扎强军屯守。
“青胶铁骑”绝不浪得虚名,方圆三百里宵小无人敢来骚扰,这里成为一方净土,许多官宦和财主选择这两个富庶而且美丽的海滨城市安家落户。
洪承畴用兵辽东之时,兵部考虑山东必须有拿得出手的部队应对突发情况,因为众所周知“青胶铁骑”主力已经被鲁承祖带回“南明”归建,登莱再派军队前去辽东未免守土人马不足。
山东近几年是个祸乱不已的地方,邪教、乱民、叛军层出不穷使得朝廷很头疼。
孔有德祸乱登莱造成的破坏和巨大的政治影响所有的重臣还记忆犹新,登莱好不容易在茅元仪打理下恢复了生机又能够给朝廷提供税赋,许多大臣众口一词“登莱不能再乱。”
其实最主要原因还是镇守太监吕直走了干爹曹化淳的路子,因此诸多大臣替登莱巡抚说话,所以这一次登莱没有出兵、出饷援辽。
茅元仪根本不愿意把自己辛辛苦苦训练的军队送去辽东填坑,他想有朝一日南王登高一呼,他可以挟六千抚标营征战四方协助南王平定天下。
倭国刀兵四起,天草时贞的武装割据之势已经形成,并且有拿下西九州的战略意图。
由于德川幕府横征暴敛,倭国百姓苦不堪言,暴动屡屡发生,没有被幕府完全控制的北海道完全失控了,许多外藩也是蠢蠢欲动。
“南明”当然是形势一片大好,整个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成为新领地,大建设、大发展只争朝夕。
席卷东南亚缴获的贵金属以白银计超过亿万两,掠夺的物资太多价值无法统计,得到的大好河山不是金钱可以衡量。
为了长治久安,超过五十万战士和乡勇在清缴山区抵抗力量,估计再有一年半载会河清海晏。
黄胜每年都在打仗,虽然大多数时候规模不大,但是也让许多新兵和乡勇见血了,得到了锻炼的队伍在快速成长,“南明”军队的战斗力每年都在提高。
中南半岛八百万移民已经到位,其中大部分是汉民,有一部分是壮族、苗族、彝族等等大明南方少数民族。
他们被“战神”善待老百姓的行为感召了,自觉自愿追随南王接受新学教育、学习汉语、汉字。
“南明”新领地上,建设家园的行动每天都在进行中,这里是热带、亚热带地区可以全年施工也是全年有收成。
现在有太多云南、贵州、四川、两广的老百姓主动移民来“南明”王国,他们以饱满的热情加入到建设家园的劳动中。
马祥麟、张凤仪夫妇率领的八千白杆兵乃是蜀中石柱子弟兵,是秦良玉赖以称雄的精锐。
秦良玉获知女婿出兵收复大明三宣六慰激动不已,派出儿子和儿媳以及秦拱明、秦拥明等等子侄鼎立助女婿成功,这当然是一个民族英雄的爱国情结。
当秦良玉得知女婿拿下的地盘太大,需要太多老百姓移民后又积极发动蜀中百姓几千里大移民,如今白杆兵已经转战万里历时近两年。
秦良玉办事黄胜当然放心,因此四川移民的安全保卫工作全部交给丈母娘安排,“南明”政府把需要的费用统一交给秦良玉支配。
秦良玉拿到钱粮当然不会贪墨,她组织护送老百姓南下移民的人马也有七八千。
石柱兵的精锐都在忙,留下的人马也只能坚守要地抵挡流寇入川,要出川追逐李自成部根本没有足够的兵力。
马祥麟接到母亲的来信,知道山陕流寇再次泛滥,可是他不急于带着人马回四川,因为他也厌恶同室操戈,极度讨厌打内战,认为自相残杀毫无意义。
况且白杆兵在山陕打仗苦得很,由于不劫掠百姓经常饿肚子,为大军筹备粮草,秦家、马家不知倒贴多少银子。
如今跟着妹夫在东南亚作战,装备精良、待遇好、钱粮充足,赏赐丰厚,来自石柱的兵将都乐意在这里效力,太多将士想以后就留在“南明”发展。
白杆兵在东南亚每天都在打仗,虽然没有了大规模的会战,但是积少成多获得军功也不少,也得到了许多缴获,太多猛兵得到了铜质勋章得到了赏银。
马祥麟夫妇亲眼见到“南明”拿下的新领地逐步扩大,见到这里有肥沃且一年三熟的水稻田,知道这里足以养民千百万。
四川民多田地少,老百姓勤劳朴实,人人期望拥有自己的良田。
“南明”开出的移民条件太丰厚,不仅仅承担移民路上的吃用还每一户给田五亩作为私产,而且不需要缴纳税赋。
新移民在过度期“华夏大钱庄”还会给予低息贷款扶持他们创业、置办生产、生活用品。
妹夫已经是“南明”国王,马祥麟有了带领白杆兵来“南明”效力的打算,只是不敢和母亲商议。
因为他知道母亲的性格,母亲根本不可能在大明内忧外患之时改弦易辙。
黄胜也知道丈母娘的为人,当然不会奢求如此忠臣良将见异思迁,泰然处之即可。
介于白杆兵在山地战中功勋卓著,大舅子马祥麟得到了“南明”二等汉威伯册封,“南明”不歧视妇女,张凤仪也被册封为三等忠勇伯。
白杆兵诸多将领得到了封赏,战士们得到的赏赐也不少,石柱兵将归心“南明”已是必然。
他们短期内不会去大明山陕内战的浑水,而是写信回家让兄弟姐妹亲朋好友拖家带口来“南明”安家落户。
大明兵部多次发文要求秦良玉北上袭击流寇,可是秦老夫人有小两万精兵在为“南明”服务,手上实在无兵可派。
她只能答复兵部,白杆兵自保有余,仅仅能够固守四川,出川剿寇实在力不从心。
第七百二十一章:战略平衡
况且兵部实在混账,开口调兵马出征,根本没有开拔银发下。
出兵的主将替国家打仗还要自筹粮饷,如此作为也只有不患得患失的秦良玉搭理他们,其他军头见不着钱粮根本不予理会。
李自成不知道秦良玉有一部分精锐去了东南亚转战,一部分在护送老百姓移民,如今留下的守土精锐不足一半,四川其实兵力空虚。
闯贼记忆里的白杆兵不好惹,他们也很穷但是很猛,即便打赢了也会伤筋动骨,而且得到的缴获微乎其微。
跟白杆兵死磕不划算,闯贼没有挥师去取四川,避免在羽翼未丰之时过早地和大明内地最有战斗力的军队拼消耗,因此四川东北和陕西相邻地区还算太平。
李自成的选择很明智,他选择暂时不入川而是东进河南打下来许多坚城得到了太多流民,毕竟河南屡遭天灾、兵灾,民不聊生人心思变,从贼之人众多。
而四川就大不相同,川娃儿倔强而且顽强,太多人选择跟外敌血战到底。
历史上张献忠入川进行大屠杀就是因为川民不肯屈服的缘故,满清入川又把天府之国杀得十室九空还是因为倔强的四川人不肯为奴。
况且中原地区大多数地方一马平川,容易攻取,而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尽人皆知,川军凭险固守,攻防战势必旷日持久,流寇哪里能够打持久战?
黄胜竭力向四川要移民,而且请丈母娘派兵护送,其实有一点点釜底抽薪的小阴谋,是担心耿直忠诚的秦良玉不管不顾带领白杆兵去和李自成拼命。
现在丈母娘麾下猛将大部分在东南亚转战,兵力少了一大半,即便她有为了朝廷死而后已的打算,麾下没人也只能徒呼奈何?
“南明”陆军在巩固拿下的广袤领土,拥有坚船利炮武力强大的“华夏海军”当然不能闲着。
黄明道率领舰队联合西班牙无敌舰队去英吉利海峡找英国人的不痛快。
西班牙和英国有宿怨,近几十年一直摩擦不断,西班牙人大多数都是吃败仗。
“南明”海军愿意和他们联手攻击英格兰舰队当然得到了追捧,西班牙方面很积极,派出战船运输船三百余艘,海军、陆军人数高达四万余。
“华夏发展”也不含糊,出动战船一百五十艘,商船三百艘,“华夏海军”出动的战船、运输船数量双倍,海军和海军陆战队人数高达十四万。
黄胜为了给予刚刚崛起不久的英格兰痛击派出了海上力量的七成,当然是要完美执行削弱英格兰的战术任务。
黄胜知道听任英格兰发展的结果是出现一个日不落帝国。
这一次发动大规模入侵,去击沉、俘获他们的战船,劫掠他们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