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大明帝国日不落 >

第374部分

大明帝国日不落-第374部分

小说: 大明帝国日不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辽东原住民相信“战神”说到做到,在忠明堡、永平府等地屯田的原籍在锦州、沈阳附近的辽东老百姓知道回家的日子不会太久了,他们高高兴兴来到锦州一边干活一边等待归乡。

    “南明”的土地政策很透明,还会给予辽东政策倾斜,每一家归乡的汉人在辽东都可以无偿获得十亩私田且无需纳税,租种田亩缴纳的皇粮也比海外低两成。

    前期的安置银子每家每户给三十银币,需要贷款的汉民可以得到五十块银币免息一年的优惠政策。

    “南明”政府给予有力的政策扶持,以汉人的创造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相信不久的将来,北大荒一定会变成北大仓。

    殖民了太多地方,如今“南明”的管理人才比比皆是,汉人回归辽东之时,这里再也不会经常被草原民族骚扰,恰恰相反保甲联防训练的辽东一级乡勇会在农闲之时结伙去大草原围猎。

    得知锦州监军和守将被获准北伐蒙古,这将要是载入史册的异域扬威之战,参战将领的美名不知道会流传多少年,辽东巡抚成大事激动不已一定也要求加入,刘应坤也不肯落后。

    没辙,黄明理只能调整方略,让所有的大明文武自觉自愿参加北伐,大明战士自由选择留下守土或者参加进攻。

    最后北伐联军还是十五万,但是比例变了,“战神”军人只有不到一半,四万一级乡勇被主动要求参加讨伐大草原军事行动的明军取代。

    秋高气爽风轻云淡,主动争取到名额参加北伐联军的十五万将士趾高气昂,杀气冲天起,鞑子要倒霉。

第七百六十一章: 横扫漠南

    建奴几次都是绕道蒙古由蓟镇长城破口入关攻击大明,由此可见这一条路线上的鞑子该杀。

    也确实如此,自从林丹汗一命呜呼后,他的麾下大多数投奔了建奴,他的女人也被红歹是和满清军事贵族瓜分了。

    建奴王公贵族捡了林丹汗的破鞋一个个都当宝贝似地,连红歹是也不例外,把得到的两个林丹汗的女人宠上了天。

    鞑子、建奴的女人没有节操,属于谁强大就跟谁睡的存在,而且睡得心安理得。

    她们跟大明皇后没法比,大明皇城被攻破之时皇后毅然选择自杀全节,连诸多宫女都投河、悬梁就可见一斑。

    林丹汗生前的多罗大福晋“囊囊太后”也就相当于林丹汗女人中的大姐大博尔济吉特氏,名字叫做娜木钟。

    这个女人不但带着族人投降了红歹是,自己摇身一变成为大清国的皇妃之一,不仅如此,红歹是还纳了另外一位林丹汗的福晋窦土门。

    由于黄胜在崇祯三年正月攻破沈阳卫,红歹是的女人和儿女除了跟随出征的豪格其余被一锅端,最后被崇祯皇帝杀得干干净净。

    因此娜木钟和窦土门在崇祯八年春天跟了红歹是后地位远超历史,成为了伪满清国中宫大福晋、西宫福晋。

    黄胜认为残暴而且愚昧的满清给蒙古带来的只不过是血腥的屠杀,建奴杀鞑子的男人抢鞑子的女人不可能得人心。

    如果不是鞑子可以跟着建奴去大明杀更多汉民抢更多汉人美女和金银,应该没有鞑子脑子坏掉了,还跟着他们一直鄙视的建奴作恶。

    黄明理来到大草原的首要任务就是挑起鞑子和建奴的仇恨,让鞑子们去辽东杀建奴抢回自己的女人。

    王朴、白广恩、唐通这三个总兵官去年底丢了麾下大部分人马带着心腹家丁奔逃回了宁远,他们当然不敢回关内一直在宁远坚城呆着静观其变。

    时光荏苒,大半年过去,他们发现锦州居然守住了,辽东巡抚也在锦州南站稳了脚跟,马世龙、马世虎总兵官都得到了不少斩获,这才知道建奴乃是外强中干,早就没有了以前的强悍战斗力。

    三人后悔不迭,早知如此当时也凭借大营固守,不至于落得一个待罪之身惶惶不可终日。

    他们想着找机会跟“战神”系将领接上头,因为他们属于败军之将,回去被朝廷问罪身首异处十之**,不回去成天窝在宁远名不正言不顺也不是个事啊!

    明军将领中王朴之流属于主流,采取一杀了之的方法很明显不可取,垃圾其实是放错地方的宝贝。

    三个总兵官找黄明理通融,态度很端正,他们没有战斗力但是有财力,北伐大军即将云集需要的粮饷当然多多益善。

    王朴几个愿意助饷,黄明理当然不会为难他们,毕竟多了几大十万两银子可以解决几万移民定居的前期费用,“战神”从来不把给予老百姓实惠的财神拒之门外。

    王朴三人见“战神”接受了他们的助饷,忐忑的心情放下了,三人还有五千余骑兵,这些人马有一小半是家丁,装备好体力足是他们赖以保命的中坚力量。

    “战神”准备横扫漠南,王朴等人积极响应,也带着麾下跟着上路。

    黄明理带着人马出宁远,浩浩荡荡复制建奴行军路线攻击前进。

    路上见到鞑子部落根本不喊话劝降直接冲杀,等一无所知的鞑子发现敌人太强大,自己的抵抗犹如螳臂当车后跪下乞降之时,北伐联军才收起滴血的马刀。

    一连十几天,几十个大小部落遭受同样的命运,有些侥幸逃出生天的鞑子把明军血腥攻击的恐怖气氛传遍了漠南大草原。

    没几天,北伐联军先头部队终于发现了打着白旗前来交涉的蒙古头人,黑虎理所当然是先锋官,副先锋何可纲、马世虎,麾下铁骑两万。

    什么叫做嚣张?这就是了。黄明理不耐烦寻找蒙古诸部头人宣传家主伟大的民族政策,采取把他们头人打出来主动找“战神”谈判的方式,果然效果好于预期。

    投降可以接受,交出所有的汉人奴隶和他们的子女,交出建奴的首级、派遣所有的骑兵战士参战。

    傲慢的黄明理以命令的口吻传达了“战神”民族政策,鞑子如若想不流血就必须让建奴血流成河。

    欺软怕硬的鞑子头领们纷纷表示臣服,表态立刻归还所有的汉民包括他们的子女,部落里十五周岁到四十岁的战士马上来集结听从调遣,只求明军爷爷不能再不分青红皂白直接用刀枪说话。

    建奴和鞑子通婚许多年,这时鞑子为了活命开始屠杀部落里的建奴男女,多少生离死别在上演,多少骨肉相残催人泪下?

    黄明理、黑虎、何可纲等等将领没有一丝同情心,恰恰相反他们高歌取醉认为快慰平生。

    “战神”将领和大明将领能有几人不和建奴有血海深仇,跟鞑子也是不共戴天,今天眼睁睁瞧着鞑子屠戮建奴,人人认为痛快、解气,只恨建奴的抵抗太弱,鞑子死得太少。

    一个月后,北伐联军变成了三十几万,因为有了八万蒙古轻骑兵加入,解救出了汉民十几万,其中妇女居多孩子也不少。

    虽然几万孩子十有**是鞑子、建奴的种,但是“南明”民族政策不这样解释,只要是汉人生的子女,哪怕是高鼻深目也是汉族,无一例外。

    镇抚官和宣传队已经在组织这些孩子学习,也叮嘱他们的母亲告知孩子们自己经历的苦难,让仇恨鞑子、建奴的种子从小埋进孩子们幼小的心灵。

    老百姓太多,北伐联军的机动力不能受到影响,车载步兵留下保护老百姓行军,骑兵继续劫掠大草原,目的地右翼三万户之一土默特部盘踞的归化城。

    这座城池周长三里,全部包砖,高达三丈,南北门各有一坐城楼,坐落于黄河、大黑河冲积而成的平原上。

    这里土地肥沃,地形平坦,灌溉便利,地理上称为前套平原、土默川平原,史称敕勒川丰州滩。

第七百六十二章: 往北拓土

    归化城是模仿元大都的样式修建的,内有八座高楼和琉璃金銮殿,属于塞外为数不多算得上城池的地方。

    这里当然就是后世的内蒙古省会城市呼和浩特,黄胜最不愿意听见内、外蒙古之说,因为那里包括苏武牧羊的贝加尔湖畔都是中华故土,以后的大明帝国领土将要涵盖整个北亚。

    北伐联军打下归化城的战略目的就是让鞑子真正做到归化,不可以两面三刀,如果这样做会挨刀。

    来到归化城外,终于见到了像样的抵抗,黄明理率领北伐联军压阵,命令蒙古轻骑兵八万冲击已经集结到归化城外准备野战的土默特骑兵。

    土默特部几个台吉几乎发动了族中全部适龄男子前来抵抗北伐联军,可惜太多部落头人选择观望,赶来的人马连五万都不足。

    而且土默特部集结的骑兵根本没有捞到跟“战神”骑兵照面的机会,就被优势兵力的杂七杂八蒙古小部落联军冲得如水银泻地。

    黄明道不用北伐联军骑兵对付土默特部落太对了,因为“战神”仁慈会手下留情。

    而蒙古诸部这二百多年从来没有完成统一,茫茫大草原上刀兵四起,各部落之间杀伐不断,以大欺小恃强凌弱屡见不鲜。

    平时经常被大部落欺负的小部落鞑子得到了反噬的机会,一个个凶狠毒辣,直杀得血流漂杵。

    本来就是一盘散沙的鞑子之间仇恨又增加了许多毋庸置疑,最后还是北伐联军骑兵出手隔断了战场,幸存的土默特一万余骑兵才得到了投降“战神”的机会。

    有了鞑子卖命,北伐联军兵得以不血刃进驻归化城,四轮马车源源不断送给养来此囤积,不仅仅送来火药、铅弹,大米、白面、各种罐头也送来不少。

    转战草原仅仅两个多月,北伐联军由出发时一个骑士一匹战马变成了一人两匹,拉车的挽马数量多了三四倍。

    有了还算坚固的归化城作为立足点,以三四千使用热兵器的车载步兵守卫这里,在军火、粮草、煤炭、水源充足的情况下,全冷兵器、根本没有大炮的蒙古轻骑兵打十年也拿不下。

    北伐联军以此地为中心扫荡周边五百里,连土默特部都投降了,周边小部落哪里敢对抗王师,没有选择拖家带口远遁漠北的都选择归化。

    归化的鞑子给粮食,对抗的鞑子给钢刀,草原法则咱们汉人也会玩,而且玩得很大,足以让鞑子回味一生。

    眼看着即将过年,黄明理把周边五百里的鞑子妇孺老幼都集中到归化城过冬,前期是扬威后期就开始施恩了,恩威并举才能够收复记打不记吃的鞑子。

    对付崇尚强者的鞑子最好办法就是让他们觉得“战神”强大得杀光他们如同杀羊羔一般容易。

    过年了,忐忑不安的鞑子家眷在年三十每一家都得到了一斗米、一斗面、三个二斤装的海鱼罐头,三斤白糖。

    后来就有内喀尔喀战士走家串户进行宣传,这些人不是专业宣传队,不会讲理论也不懂大道理,他们嘴笨得很,被黄明理和庆格尔泰逼着去搞好军民关系,纯属赶鸭子上架。

    这些人不会吹牛,只能讲老实话,于是他们来到土默特部搭建的蒙古包里做客,给大家讲述自己的童年是怎么过的,后来跟着庆格尔泰台吉投奔“战神”又是怎么过日子。

    现在家里的生活水平怎么样,家里女人穿的是什么吃的又是什么,孩子们读了什么书,自己会写多少汉字等等……

    原来气势汹汹而来的“战神”没有打算把土默特部落灭族,也没有准备消灭察哈尔部,而是准备带领所有的蒙古部落获得丰收和富裕,一个正月,几十万蒙古人被征服。

    蒙古战士们服从命令准备跟随北伐联军去辽东抢掠建奴,妇女、老人、孩子们留下来种田、放牧。

    归化城永不放弃,汉人不仅仅将要长期占领这里,还会以此地为据点扩散五百里方圆。

    黄明理要留下一营人马守卫归化城,姚善守被点将留下,他将要得到“南明”爵位,得到“归化营”的编制。

    姚善守带领刚刚从鞑子部落解救的五万汉人在此地屯守开枝散叶,训练、磨合新组建的“归化营”,挑选有一定骑术的汉民训练战斗技能,假以时日争取练成一级骑兵乡勇一万人。

    当然必须选择一部分死心塌地跟着“战神”走的蒙古人招募为骑兵战士,守土开疆需要的精兵多多益善。

    这一次北伐往西北方向就到归化城为止,等辽东平定后以此城为出发地前往西北征伐攻打左翼蒙古三万户,往北穿越沙漠去漠北征服外喀尔喀。

    黄明理坦然告知姚善守家主的战略意图,姚善守得知自己即将是开疆拓土的先驱激动不已。

    这里有了一座现成的归化城,以后向北拓土五百里再修建一座城池叫做“同化城”接着在往北拓土五百里修建“顺化城”,然后看情况是不是可以在往北五百里修建“王化城”。

    算算距离规划中的“王化城”的位置应该就是后世被老毛子搞独立的伪蒙古国的都城乌兰巴托,这个时代这里还是天苍苍野茫茫一片大草原,没有一丝城池的影子。

    外喀尔喀蒙古人会被征服,汉人会移民来此,在乌兰巴托的位置上汉人将要建造一座以石材混凝土为主体结构的大城“王化城”,这是向全世界宣告这里是汉人永不放弃的领土。

    以后会以“王化城”为根据地继续往北拓土,一直会延伸到西伯利亚海,修建城池和道路,把北亚地区广袤的大地完全控制。

    汉人控制这片区域后采取准进不准出的模式来管理所有的异民族,发现有来远东的欧洲探险队把他们统统抓捕送到矿山劳动一辈子。

    西伯利亚地域辽阔西起乌拉尔山脉,东迄太平洋,北临北冰洋,面积超过后世中国国土总和三分之一强。

    这里蕴含着丰富的天然气、石油、黄金、金刚石、木材、皮毛、野生动物、鱼类和清洁的淡水,这里还有大江大河的水力可以利用。

第七百六十三章: 鱼皮鞑子

    虽然目前汉人用不着西伯利亚这片处女地,因为这里太冷了,需要的发展成本太高,不划算。

    但是黄胜会未雨绸缪,早早的以点带面修建十几座坚城向全世界宣告,大明是这片辽阔区域的主人,先替汉人子孙拿下这超过大明国土面积的巨大生存空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