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大明帝国日不落 >

第393部分

大明帝国日不落-第393部分

小说: 大明帝国日不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多贼兵打着打着就蹿进了大户人家去抢劫寻找美女去了,贼兵将领也不是好鸟,抢金银财宝夺美人怎么肯落于人后?

    繁华的京师在这甲申年如同人间地狱,即便有了黄胜搅局“甲申国难”带来的破坏力还是惊人的。

    崇祯送走了太子,其他妻儿又远在“南明”,他已经了无牵挂,扔掉了一直拿在手里的三眼铳,携王承恩入内苑,登上万岁山之寿皇亭。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日深夜,月朗星稀,连续奔跑的皇帝显得疲惫不堪,他此时万念俱灰,他不想跑了更加不想被俘受辱,他留下了遗书决定以死殉国。

    “朕自登极十七年,内地三陷,逆贼直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之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故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

    唉!崇祯始终认为是诸臣误国,好像他这个大明掌舵人是个受害者。其实不然,他有十七年的时间,漫长的十七年啊!足以影响一代人。

    可惜崇祯有性格缺陷,他偏听偏信没有政治智慧是短板,过于急躁又导致他经常决策失误。

    此时再谈论功过是非已经没有意义,殚精竭虑的崇祯毅然选择以死殉国,他太累了,马上就可以把一切放下了。

    历史上这个倔强的汉人王朝在此刻终结。成功骏烈,卓乎盛矣,幅员之广,远迈汉唐的大明王朝落下了帷幕。

    “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汉人的最后一个朝代大明值得敬仰!

    王承恩知道皇上的性格,他没有劝阻,决定陪着陛下一起殉国,他用白绫在寿皇亭的梁上悬了两个扣,带着哭腔跪伏白绫之下道:“陛下,奴婢伺候您上路。”

    崇祯满怀深情地看了看远处,这是他最后一眼看万里江山,可惜映入眼帘的是多处火光冲天,听在耳里的是阵阵嚎哭之声……

    他长叹一声后没有再发一言,踏上王承恩的背让白绫套住脖子然后一蹬腿,王承恩跌倒在地放声大哭……

    “救驾、快快救驾……”几十个人影忽然从树后、草丛里窜了出来大声叫嚷道。

    一个大汉手起刀落斩断了白绫,一个高个子一把就托住了即将倒下的崇祯皇帝。

    这当然是一直密切监视崇祯的‘南明’特种兵在紧要关头适时出现,救驾行动正式开始。

    刘国正大声道:“目标成功解救,他还活着,所有人火速撤退。”

    这时又有两位大汉来到王承恩身边道:“王公公,请您不要惊慌,我们奉命前来救驾,您赶紧跟随我们下山。”

    刚才王承恩的举动人人都看在眼里,特种兵们对这个最后时刻还不离不弃陪着皇帝的大太监发自内心尊敬,连敬语都用上了。

    两人不由分说架起王承恩飞快地奔跑起来,事发突然王承恩有些懵逼,他浑浑噩噩迈动双腿,也不问缘由只顾竭力奔跑,因为他发现皇上也同样被两人架着跑在前面。

第八百零五章:李代桃僵

    片刻间众人就来到万寿山下,这里已经有接应的特工牵着百十匹健马等候多时。

    刘国正把皇帝扶上马,几十人簇拥着往东疾驰。

    路上忽然闪出十几个骂骂咧咧的贼兵,他们见到马队刚刚准备做出反应就一个个发出闷哼一头栽倒。

    十几个特种兵来到他们身边跳下战马一人补了一刀后,拔下深深地射入贼兵身体的钢弩,顺手在贼兵身上擦干血迹收入囊中,继续翻身上马追赶主将。

    行进中的队伍打头之人乃是黎喜汉,他目光如炬远远地瞧见前方右侧又有一群人接近,立刻策马冲上去。

    谁知还没有开打,路边就传来精钢弓独特的弓弦裂帛声,几十支钢箭破空而至,一小队贼兵纷纷栽倒……

    紧接着斜刺里窜出几十条黑影,他们如饿虎扑食般冲撞过去,霎时间刀光血影惨叫声不绝于耳。

    黎喜汉和打头的十几个特种兵速度足够快,他们骑着高头大马大杀四方,马刀过处人头滚滚,他们都是兵王都是百炼成钢的勇士,出手又快又准又狠,没有一个贼兵能够躲过他们犀利的夺命必杀技。

    不消片刻,百十人的贼兵变成了尸体,跟黎喜汉并肩作战的军情处特工让特种兵只管一路向前,这里的善后他们会处理得不露痕迹。

    演习之时就是如此布置,护卫目标的特种兵所过之处都会有军情处特工接应,等他们走过后,战场会被重新布置,即便有大股贼兵追击,战场上留下痕迹也会把追兵引往另外一个城门。

    这时已经是三月十九日凌晨,钱猛带着十几人出现在寿皇亭,他看了看在梁上飞舞的半截白绫笑了,喃喃道:

    “大明皇帝自缢与此乃是事实怎么可以随便更改。唉!殿下啊!您何苦来哉?顺其自然多好啊!”

    钱猛挥挥手,手下以最快速度用白绫悬好两个扣,随即有一个体貌特征与崇祯别无二致的人被吊上了房梁,这人的衣服也和崇祯一模一样,遗书绝对是崇祯亲笔,那是刘国正留下的。

    吊好了假崇祯,紧接着又吊上了假王承恩,这两个替死鬼是钱猛早就准备好的根本不是好人,他就是想造成崇祯皇帝已死的事实。

    潜伏是特种兵的必修课,当在制高点用望远镜观察崇祯的战友用手语传达目标果然往万岁山跑来之时,一路上潜伏的特种兵不下于一百多。

    连经过训练的职业军人都难以发现特种兵的潜伏,崇祯和王承恩怎么可能知道看上去静悄悄人迹罕至的万岁山上会躲着几十个兵王。

    潜伏在寿皇亭旁边草丛里的刘国正、黎喜汉把崇祯和王承恩的一举一动都瞧在眼里了。

    两人只觉得后背发凉,想起王爷交代任务时虽然是以猜测的方法推断大明皇帝应该跟心腹太监王承恩逃到寿皇亭,最后有可能准备上吊自杀。

    可是推断不应该如此准确好不好?难道殿下能够未卜先知?

    刘国正、黎喜汉追随黄胜多年,不管出现什么情况黄胜都是一副智珠在握的神态,无形中他们对黄胜的命令形成了条件反射,几乎不去思考和分析。

    今天又执行了如此令人费解的任务,俩人决定以后还是多做事少问为什么,免得自己吓自己。

    刘国正是总指挥,特种兵乃是“南明”优中选优的顶级战士,战斗力无比强大,纪律性无可挑剔,总指挥不动任何人都不会擅自行动。

    刘国正眼睁睁瞧着崇祯皇帝已经吊上去了,还数了七下才一跃而起斩断了即将结束大明皇帝生命的那段白绫。

    身手矫捷的黎喜汉配合默契,几乎在刘国正跃起的同一刻也蹿出,成功接住了即将栽倒的崇祯,救人计划的第一步执行得无可挑剔。

    早萌死志的王承恩发现已经上吊的皇帝被人救下了,心底里甭提多高兴了,有了浴火重生的感觉,他同样一言不发听从来人摆布。

    一个都准备好了以死殉国的人还有什么可以害怕的,虽然不知道来人是什么目的,但是瞧他们的样子不像有什么恶意,崇祯和王承恩都在静观其变。

    其实贼兵属于有组织无纪律,混战中更加不堪,历史上三天后贼兵才发现了自杀殉国的崇祯皇帝就可见一斑。

    如果这一次贼兵依旧如同历史般在三天后发现假崇祯、王承恩的尸体,三月中旬的天气已经很热,经过三天的悬挂,三天的风吹日晒,尸体产生尸化反应,体貌特征多多少少会发生变化,不是特别熟悉的人恐怕根本分辨不出真伪。

    不好意思,特别熟悉崇祯身体的人都在“新杭州”作客呢,闯贼恐怕只能找来一些大臣、太监鉴别尸体,这些人平时只能远远地瞧见皇帝,肯定会给予确认。

    况且假崇祯和王承恩身上的行头都是如假包换的真东西,崇祯的遗书乃是孤本,绝对出自皇帝亲笔,连刘国正身上都没有副本。

    三月十七日,张之极临危受命护送太子突围,身边有英国公家钢甲家丁三百,有京营心腹精锐两千,曹化淳带着操火枪手一千五百也应该属于忠心耿耿的强军。

    一起预备突围的文官有三十人左右,他们也手提着宝剑穿上了盔甲骑上了骏马,人人都带上了府邸里最强壮的家丁,这些人也算得上装备精良,自保应该不成问题。

    足四千人的战斗力强大,乱糟糟杀进京城的贼兵此时被繁华的京师凌乱了思维,他们一个个往深宅大院里瞎撞,抢金银、睡美女一个个忙得不亦乐乎。

    杀红了眼的张之极恨透了贼兵,只要前方出现拿着财物的人格杀勿论,其中有不少趁火打劫的京师闲汉也身首异处。

    这一彪人马集中行动,一路上人挡杀人佛挡杀佛,气势汹汹往朝阳门外大街挺进。

    遭遇的贼兵都是各自为战,都是在仓促间发现了张之极这彪人马来者不善,匆匆忙忙就地进行阻击。

    贼兵没有能够形成拳头,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又由于贼兵纪律涣散,通讯不及时,一时间没有成千上万的贼兵赶来围追堵截。

第八百零六章:杀出重围

    张之极护着太子踏着满地血污乘着夜色冲到了朝阳门。

    内操火枪手都杀红了眼,他们知道只有不计伤亡夺下城门才能够逃出生天,否则一路杀奔这里所有的牺牲都是枉然。

    朝阳门下,三千余贼兵结阵以待,弓已经拉开,弩已经上弦,火绳枪早已装填完毕,冒着火星的火绳正在缓缓的燃烧。

    还好事发突然,贼兵没有时间找寻炮手,也没有时间去把城墙上布置的红夷大炮调转炮口。

    京城的守城火炮都是在牢固的炮架上固定,炮口对准城外,可调节的射界有限,根本不可能打到身后。

    如果贼兵准备充分,提前动用大量人力把火炮都调整方向,炮口全部对准朝阳门内大街,十几门红夷大炮一轮轰击下来,密集的张之极人马会死伤无数,被打掉自信心那是必然。

    指望侥幸没有被炮火杀伤的残余人马人人视死如归冒着炮火继续前进可能性已经不大,还要突破兵力是己方双倍守军的防线,这恐怕要有武神附体才能够办到。

    突围人马没有遭遇炮击真的是不幸中的万幸,眼睁睁瞧见城门了,拿下这里大家就可以冲出京城,然后就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消灭眼前贼兵刻不容缓。

    用不着张之极命令大家向前,没卵蛋的内操火枪手此时一个个都是纯爷们儿,他们自觉排成三列端着“南明”造滑膛枪踏着指挥官、川妹子教官的节奏前进。

    虽然没有节奏明快的掷弹兵进行曲,川妹子吹出单调的口哨音还是让内军觉得他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们拥有集体力量。

    虽然内军也装备了缠绕软甲和胸甲,但是近距离的弓箭、弩箭、火铳的射击还是造成了很多伤亡,不断有火枪手倒下,但是这些太监们没有一个人退却,他们立刻补上倒下战友的位置,依旧义无反顾一直向前。

    他们承受着伤亡勇敢接近到贼兵阵列三十步左右才听见教官立定瞄准的命令,此时贼兵有些困惑,使用火绳枪的贼兵在忙不迭装填。

    几百火把的光芒照耀下,仅仅三十步距离的短兵相接,内军几乎可以瞧见贼兵脸上眼屎有没有擦干净,他们都默默地选择好了目标冷静地端起滑膛枪。

    指挥官一声第一轮射击的命令下达,几百颗铅弹如雨点般倾泻而出,这里的贼兵没见过如此战法,立刻被铅弹近距离的射击打得哭爹喊娘。

    谁知这还不算完,第二轮射击又接踪而至,随即又是第三轮,三段击射击完成了,由于目标距离很近,在最佳有效射程内,内军们几乎弹无虚发。

    此时贼兵阵列已经混乱不堪,大多数贼兵在抱头鼠窜,许多中弹一时未死的贼兵在地上翻滚发出惨烈的嚎叫,凄厉的声音让贼兵毛骨悚然。

    内军见战机难得,人人发出尖锐的吼声,“杀贼兵尽忠报国啊!”

    “拿下朝阳门冲出包围圈投奔南王啊!”

    “杀贼啊!兄弟们上啊!”

    内军挺着已经上了刺刀的燧发枪以最快的速度冲了上去。

    “噗、噗、噗。”刺刀入肉的声音伴随着声嘶力竭的惨叫让其他贼兵顿时丧胆,三四年勤练刺杀,在这一刻终于让太监们认为付出的辛苦没有白费。

    把贼兵一枪扎穿带来的快感让内军觉得自己很强大,他们更加奋勇人人争先恐后,霎时间贼兵鲜血狂飙纷纷哀嚎着倒地。

    太监也疯狂,一个个浑身浴血一往无前,冷兵器对决的血腥和残酷立马让贼兵怂了。

    “兄弟们,跑啊!”

    “咱们守不住了,放弃吧!走掉一些明军与我们何干?”

    “是啊!兄弟们别犯傻了,在这儿送了命不值当!”……

    再也没有任何贼兵愿意在这里跟一群不要命的疯子拼命,他们还要留着性命享受京城的美娇娘和数不尽的金银财宝呢。

    就这样,不仅仅结阵以待的三千余贼兵被打散,凭借城门工事固守的上千贼兵也转眼间崩溃了。

    这就是闯贼之兵难以改变的贼性,他们能够打顺风仗,发现对手无比顽强之时根本不愿意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阻挡一群渴望突围的明军。

    身陷绝境的太监们爆发出的战斗力让所有的突围明军刮目相看,大家都放声喝彩:“内操火枪手好样的,内军爷们儿万胜。”

    太监们此时热血在沸腾,他们中有人大声回应道:“大明不会亡,我大明还有‘战神’在辽东鏖战,还有南王的军民千万,我们保护太子去天津卫,请南王力挽狂澜。”

    “杀出城去,内军万胜,大明万胜!”

    内操太监们果然不负“南明”教官的心血,此刻十八位教官觉得值了,她们的汗水没有白流。

    张之极见士气可用登高呼喝道:“国破山河在,诸君与本爵奋起余勇再接再厉杀往天津卫投奔南王以图东山再起。”

    大太监曹化淳见内军今天给太监们长脸了,他激动不已也大呼小叫道:“儿郎们,咱家誓死保卫太子身先士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