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回巢-第2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顾莞宁也对安平郡王颇为忌惮,点头附和道:“萧启确实十分难缠,万万不能小觑了他。他现在身处劣势,还能有这般沉得住气,一旦有机会,必会卷土重来,成为我们的心腹大患。”
眼看着太子妃满脸忧色,顾莞宁又笑了起来:“我刚才说的是最坏的情形。母妃不必担心,我和殿下都早有防备,绝不会让他有可乘之机。”
太子妃这才舒展眉头:“你之前所料半点不差。以前太子殿下对萧启颇为偏爱,现在却是冷淡疏远多了。”
没了太子的庇护,安平郡王在府中也没了往昔的风光。于家原来倒是和安平郡王来往频繁,如今恨不得立刻和安平郡王划清界限。
此时的安平郡王,就像被剪断了翅膀的雏鹰,孤零零地落在地上。
当然了,太子妃心里绝没有半点怜惜,只觉得无比快意。
一想到安平郡王曾对太孙做过的事,太子妃就恨不得将安平郡王送到地下和于侧妃团聚。
……
婆媳两个闲话几句,话锋一转,又转到了元佑帝的五旬寿辰上。
“还有几日就是你皇祖父的五旬寿辰了。”
太子妃笑道:“魏王藩地最近,今日已经赶回京城。韩王和齐王也会在不日抵达京城。接下来这段日子,一定会十分热闹。”
顾莞宁目光微微一闪,随口笑着附和:“是啊,诸位藩王自就藩之后,还是第一次归京。想来皇祖父心中也十分想念他们。”
前世的时候,元佑帝五旬寿辰,齐王等藩王并未归京。
这一世,她和太孙的重生,也让许多事偏离了原来的轨迹。
太子妃今日谈兴甚浓,主动提起了齐王妃:“齐王妃是你嫡亲的姑母,此次归京,你少不得要登门拜访。”
话一出口,顿时又后悔不已。
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齐王妃是顾莞宁的姑母没错,可齐王世子和顾莞宁这对表兄妹已经闹得反目成仇。顾莞宁还如何登门拜访?
真要去了,原本压下去的风言风语,少不得又会被翻腾出来。
太子妃心中懊恼,迅速扫了神色不辨喜怒的顾莞宁一眼,咳嗽一声道:“我刚才就是随口说说罢了。你若是不想去,其实也无妨……”
“儿媳没打算去。”顾莞宁平静地接过话茬:“儿媳和齐王世子是表兄妹,原本也有些兄妹情意。不过,自从那一日在椒房殿里闹得翻脸之后,儿媳就下定决心,此生再也不会叫他一声表哥。”
漠然的语气中,透露出丝丝寒意和森冷决然。
太子妃听在耳中,也觉得心中一凛。莫名地对此刻的顾莞宁生出些许惧意。
……这么说确实有些怂。
可她这个做婆婆的,在儿媳面前不但挺不直腰杆,反而会不自觉地看顾莞宁的脸色揣摩她的心思……
气势这种东西,真的微妙难言。顾莞宁表现得再孝顺再尊敬她,她在顾莞宁面前,愣是没什么底气。
顾莞宁何等敏锐,自然察觉到了太子妃一闪而逝的不自在,心知自己又不自觉地用气势压人了。这纯粹是做了多年太后养出的气势,也是没法子的事。只能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仔细小心些。
顾莞宁刻意放缓了声音,浅笑着说道:“儿媳脾气刚硬,说话时偶尔不够柔顺悦耳,还请母妃多多担待。”
母妃表示,必须担待。
儿媳精明厉害些,能成为儿子的一大助力,总比懦弱无能的自己强多了。
……
第二日,韩王夫妇领着儿女们归京。
又隔了一日,齐王夫妇也回了京城。
至此,三位就藩均有五六年的藩王,一起回到了京城。京城众官员闻风而动,一个个上门投拜帖。冷清了几年的齐王府魏王府韩王府,也热闹起来。
其中,尤以齐王府收到的拜帖最多。
几位成年的皇子中,相貌气度最出众的是齐王,最精明能干的是齐王,最得元佑帝欢心的也是齐王。
偏偏齐王时运不济,出生比太子迟了数月。
储君之位,就这么落在了太子身上。
好在太子除了好色软弱一些,也没太大毛病。平日对待官员也颇为亲切温和,手段不算凌厉,正好可以做一个温和宽厚的君主。
这么多年来,百官们也已认可了这样的太子。
不过,这丝毫不妨碍百官们和齐王亲近的心思。齐王倒是很低调,命人一一接了名帖,却未见任何官员。
儿子们回到京城,最高兴的莫过于元佑帝了。
没等元佑帝传旨召见,藩王们便一起领着妻儿进宫觐见。
和儿子们分别了六年之久的元佑帝,在见到齐王韩王魏王之后,心情激荡,竟泪洒当场。元佑帝一动情,儿子们也都跪地痛哭。
儿媳们就有些尴尬了。
不哭似乎不太合适,哭吧,又显得造作了些。
好在皇孙和皇孙女们大多伶俐乖觉,很快便哭了起来。大大小小哭成一团,倒也格外热闹。
第四百二十二章 重逢(二)
哭过一通之后,元佑帝立刻传旨,命太子一家人也进宫中来。
皇家子嗣兴旺,皇子皇媳皇孙皇孙女足有几十人,再加上宫里的嫔妃们,人着实不算少。
元佑帝领着儿子孙子们去了偏殿说话,将正殿留给了王皇后和一众女眷。
顾莞宁也终于见到了嫡亲的姑母,齐王妃顾渝。
齐王妃一直全心向着自己的丈夫,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坚定不移地站在齐王身侧。前世,顾莞宁领兵入京夺回江山后,第一件事就是杀了齐王父子。齐王妃当夜就上吊自尽,随着丈夫儿子一起奔赴黄泉。
顾莞宁对齐王妃毫无好感,在见到齐王妃之后,也表现得颇为冷淡,并未上前见礼。
齐王妃倒是十分热络,笑吟吟地走上前来,亲热地说道:“你就是莞宁吧!当年我离开京城的时候,你还是个孩子。一转眼,已经出落得这般美丽出挑了。好在你和你父亲生得十分相似,不然,我可真不敢认你了。”
齐王妃早已年过三旬,却保养得极好,看着只有二十七八岁的模样。她长眉杏目,肤白如雪,妆容精致,美艳动人,举手投足间,俱是成熟妇人的妩媚风情。
齐王妃和已故的定北侯顾湛是嫡亲的姐弟。顾莞宁又肖似其父,和齐王妃站在一起,容貌自然有几分相似。
不过,两人的气质却截然不同。
齐王妃笑容温婉,平易近人。
顾莞宁却神色淡淡,眼波流转间,散发出慑人的气势,令人不自觉地心生敬畏。
“莞宁见过三皇婶。”顾莞宁行了一个标准得无可挑剔的晚辈礼。
齐王妃笑容微微一僵。
她们两个是嫡亲的姑侄。
顾莞宁本该称呼她一声姑母。现在,却当着众人的面,喊了一声三皇婶……这不啻于是当众扇了她一巴掌。
“莞宁,你是我侄女,叫我姑母就行了。”齐王妃很快恢复如常,笑得愈发温和:“叫三皇婶,岂不是太见外了。”
顾莞宁扯了扯唇角:“三皇婶虽不在京城,也该听闻了齐王世子和我闹翻脸的事吧!我这个人心胸狭窄,睚眦必报。我不再认齐王世子为表哥,索性连姑母也不必再认了。免得三皇婶在中间左右为难。”
齐王妃:“……”
齐王妃又被重重地扇了一记,只觉得血液冲往脑海,脸上火辣辣的。
太子妃韩王妃魏王妃宫中的诸位嫔妃,还有众郡主……齐刷刷地看了过来,一个个脸上或好奇或好笑或幸灾乐祸,都在看着她们两个。
……
平心静气!
绝不能动怒!
更不能让人看了齐王府的笑话!
齐王妃深呼吸一口气,将喉头一口蠢蠢欲动的老血咽下去,露出歉然的神色:“当日发生的事,阿睿早就写信告诉我了。我知道之后,十分愤怒,写信怒斥了他一顿。昨日回京城见了阿睿,我也当面数落过他了。”
“莞宁,你到底还年轻,性子冲动了些。当日之事,确实是他不对。不过,你们毕竟是嫡亲的表兄妹,血浓于水,哪里是说断就能断了的……”
“三皇婶不必再多说了。”顾莞宁神色冷然地打断齐王妃:“我如今是萧家孙媳,叫你一声三皇婶理所当然。至于其他的,不必再提。我也奉劝三皇婶一句,既是嫁到了天家做儿媳,就是萧家妇。娘家的事,还是少牵挂的好。”
齐王妃:“……”
齐王妃简直快气晕了!
这个顾莞宁!
年少的时候虽然骄傲一些,倒也是个聪慧伶俐的孩子。如今长大了,怎么变得如此牙尖嘴利不敬长辈?!
幸好萧睿和她无缘。否则,自己非被这样的儿媳气死不可!
一看到顾莞宁那张冷淡睥睨的脸庞,齐王妃就气血翻涌,心里堵得难受。偏偏自己身为长辈,不便和一个晚辈斤斤计较……当然了,齐王妃绝不会承认自己心中有些发憷。
心绪难平之下,齐王妃索性转过头,冲着太子妃说道:“二皇嫂,你这儿媳气性可不小,和长辈说话也这般口没遮拦的。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二皇嫂也该好生教导她几句。免得她行事说话失了分寸进退,徒被人笑话,连累得二皇嫂也被大家伙儿耻笑。”
妯娌多年,齐王妃对太子妃温软怯弱的性情脾气了如指掌。
柿子要挑软的捏。
斗嘴当然要挑太子妃!
可惜,今日的太子妃已非昔日模样。说话比以前硬朗了不少,闻言淡淡应道:“三弟妹久不在京城,有些事大概还不清楚。”
“顾氏嫁给阿诩,是父皇亲自赐的婚。就连父皇也常夸赞她行事有度,有风骨有傲骨,是优秀的皇孙媳。不知为何三弟妹觉得她何处不妥?”
言下之意就是,连元佑帝都对顾莞宁赞不绝口。你有何资格挑三拣四?
齐王妃一口气被堵在嗓子眼里,差点没背过气去。
往日怂包的太子妃,什么时候也变得这么硬气了?
刚才还冷言相对的顾莞宁,此时微笑着转过身来,亲昵地喊了一声:“母妃,这里太过喧闹,吵得人头痛,儿媳扶着母妃到一旁清净片刻如何?”
太子妃欣然点头:“此言正合我心意。”
顾莞宁抿唇一笑,搀扶着太子妃翩然离开。
齐王妃并无太深的城府,气得一张俏脸铁青!
一旁闲闲看了半天好戏的魏王妃韩王妃这才慢悠悠地凑上前来,假惺惺地安慰受了辱的齐王妃。
相貌端庄的魏王妃低声劝道:“三皇嫂何必和自己的娘家侄女一般计较。”
“是啊,那个顾氏嫁进门后,阿诩的病症就好了。她冲喜有功,又天生的伶牙俐齿,口舌犀利。如今是父皇眼中第一得意之人。别说是你这个姑母,就连二皇嫂这个婆婆,在她面前也摆不出长辈的架子来。”
韩王妃生的颇为妩媚,一双丹凤眼尤其动人,此时眼波流转,格外娇媚。一张口说话,就往齐王妃的心口插刀:“我劝二皇嫂一句,以后见了她,还是退让几分为好。”
第四百二十三章 明争(一)
当日,齐王世子一拳打断了韩王世子的鼻梁。
如今韩王世子的伤已经好得差不多了。只是落下了些无伤大雅的小毛病。脸部表情不宜过激,一牵动到鼻梁,就会泛酸流泪。
韩王世子对此耿耿于怀,和齐王世子也结下了梁子,视齐王世子为仇敌。
韩王妃知道此事后,心中大怒,一直怀恨在心。回了京城之后,亲耳听韩王世子将当日的事情细说了一遍,更是又气又怒。见到齐王妃,自是忍不住要刺上几句才解气。
齐王妃的面色果然更难看了。
她自小也是千娇万宠长大的,后来嫁给齐王,也算顺心如意。论心机论城府论手腕,比太子妃其实强不到哪儿去。
此时被韩王妃皮笑肉不笑地讥讽几句,齐王妃如鲠在喉,半晌才挤出一句:“六弟妹说笑了。不管如何,我们都是她的长辈,她该敬着我们才是。哪有我们让着她的道理。”
韩王妃轻飘飘地瞄了色厉内荏的齐王妃一眼,似笑非笑地说道:“三皇嫂果然有气魄!”
齐王妃也不是善茬,心头火气一起,也毫不留情地往韩王妃心口插刀。先是轻叹一声,然后歉然道:“六弟妹该不是还在为孩子们的事怄气吧!我们都在藩地,鞭长莫及。再者说了,阿睿和阿烈也都大了,我们做亲娘的,说得再多,他们也未必肯听。”
“说起来,当日阿睿受的伤更重。直到现在,还能隐约看见一些。可见当日阿烈和阿凛下手有多重了。”
没等韩王妃吭声,又道:“阿烈的鼻梁还好吧!阿睿当日也是气急了,出手没了分寸。我在这里,代他给六弟妹陪个不是。好在阿烈没什么大碍,以后少笑少生气,就不会当众哭鼻子抹眼泪了。”
韩王妃:“……”
哪壶不开提哪壶!
韩王妃脸上的面具隐隐有龟裂的迹象,眼中也开始喷出火星。
魏王妃见势不妙,立刻轻轻咳嗽一声:“宫宴就快开始了。我们几个也别在这儿闲着了,一起到母后那边去看看吧!”
一抬出王皇后,韩王妃和齐王妃果然不再多言,对视一眼,互相嗖嗖飞了一记眼刀之后,一起优雅矜持地应了。
……
顾莞宁陪着太子妃到了角落处,本想躲个片刻清静。
只可惜,她不去惹事,是非总是主动找上门来。
一个穿着紫色宫装的年轻女子走上前来。
女子身量修长,身段窈窕,容貌美艳,穿戴十分精致。一双眼睛微微上挑,流露出傲然睥睨一切的气势。
这个女子,正是已故大皇子的唯一嫡女,王皇后嫡亲的孙女,这一辈最年长的高阳郡主。
顾莞宁和太孙成亲一个多月,和高阳郡主还是第一次碰面。
“弟妹刚才真是威风赫赫。”高阳郡主扬着唇角,皮笑肉不笑地夸赞:“连三皇婶都没放在眼里,这份胆量,委实令人佩服。就是我也远远不及,甘拜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