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回巢-第2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皇后只觉得嗓子阵阵干哑晦涩,口中满是苦意,挤出一丝笑容道:“皇上,臣妾……”
“你什么都不必说了。”元佑帝神色淡淡,声音不高不低,毫无起伏:“朕已经替你将此次的事情圆过去了。那两个嬷嬷会被处死,你身边和她们两个联系的人,你自己处置了。免得日后传出风声,于你颜面有损。”
王皇后一颗心顿时沉到了谷底,全身冰冷刺骨。
元佑帝果然已经认定了是她所为,她百口莫辩。
事实上,也确实是她暗中出的手。所以,她根本没有底气喊冤。
可是,若是一句都不辩解,又和承认无异。
王皇后勉强定定神,张口道:“皇上实在不信任臣妾,臣妾也无话可说。可臣妾确实对此事一无所知。”
元佑帝扫了王皇后一眼,目中冷意更盛:“皇后是不是觉得朕是傻瓜?几句话就能将朕糊弄过去?还是朕不顾皇后颜面,下令彻查,找出证据,皇后才肯承认?”
王皇后被噎得面色惨白。
做过的事,怎么可能没有半点蛛丝马迹?
别的不说,齐嬷嬷和王嬷嬷就是最大的破绽。
“朕不想再多说什么,今日之事,到此为止。朕也希望,皇后能知福惜福,不要将朕对皇后的敬重和情分都折腾完了。”
元佑帝扔下几句话,便沉着脸摆驾离开。
王皇后愣愣地坐在椅子上。
一步错,步步都是错。
现在后悔也已迟了。
元佑帝已经对她彻底失望,她也彻底失了圣眷……
一个失了圣心又无子的中宫皇后,以后该如何在宫中立足?
不知过了多久,一个轻微的脚步声响起,耳畔响起了席公公熟悉的声音:“皇后娘娘,时候已经不早了,该传膳了。”
王皇后回过神来,脸上冰冰凉凉的。不知何时,她竟已泪流满面。
席公公垂着头,不敢多看。
王皇后声音沙哑:“本宫今日胃口不佳,不必传膳了。”
顿了顿又道:“太子府有两位皇孙出世,是桩大喜事。你去准备两份厚礼,立刻送到太子府去,就说是本宫赏给两位皇孙的。太孙妃救人有功,还有徐沧,一并厚赏。”
第四百九十八章 薄情
太子回府之后,立刻去了雪梅院。
两位刚出世的小皇孙,身边各有两个乳母并八个宫女伺候。一声令下,乳母们小心翼翼地抱着孩子出来了。
依旧是红通通皱巴巴的小脸,各自闭着眼睛睡得香甜。
太子略略打量一眼,满意地笑道:“和孤生得颇为相似。”
太子妃抽了抽嘴角,忍住吐槽的冲动。
刚出世的孩子,脸还没长开,哪里就看出长得像谁了?
不过,太子正在兴头上,太子妃也没泼冷水,笑着说道:“是啊,臣妾也觉得他们两个和殿下生得肖似。”
太子又笑道:“孤看着他们两个,就想起阿诩刚出世的时候来了。”
太子妃终于忍不住了:“阿诩一出生就白白胖胖格外可爱。”这两个孩子像小老鼠似的,哪里比得上她的儿子!
太子妃语气中虽有鄙夷之意,太子倒也不以为意,反而赞许地点了点头:“阿诩小时候确实生的俊俏可爱。”
这话听着还算顺耳。
太子妃的面色顿时好看了几分:“那是当然了。臣妾见过不少刚出生的孩子,比得上阿诩的还从没见过。”
顾莞宁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在亲娘的眼中,天底下再没人比得上自己的儿子。
太孙气度雍容出众,相貌也确实俊美。若说无人能及就有些夸张了。
太孙倒是半点都不脸红,笑着说道:“母妃只夸我出生时好看,莫非长大就不俊俏了?”
“当然不是。”太子妃想也不想地说道:“别人都说阿睿相貌胜过你,依我看,还是你更好看些。”
顾莞宁:“……”
太子也听不下去了,咳嗽一声道:“男子汉大丈夫,谈吐气度胸襟才是第一要紧的。相貌英俊与否,倒在其次。”
就在此时,两个孩子中的一个忽地扯着嗓子哭了起来。一个哭,另外一个也跟着哭了起来。
哭声此起彼伏,格外响亮。
乳母们立刻抱着孩子哄了起来。可这对双生子,气性显然不小,一旦扯起嗓子来,哭个没完没了。
太子何曾见过这等阵仗,顿觉头痛不已,立刻道:“罢了,快些将他们抱下去吧!”
待乳母们将哭闹不已的孩子抱出去,耳根顿时清静了不少。太子这才松了口气,和同样松了口气的太子妃对视一眼。
“孩子真是能闹腾。”太子难得地为太子妃着想了一回:“他们两个养在雪梅院里,得你多费心了。”
这说得还像人话。
太子妃心里嘀咕着,面上露出一抹笑意:“这都是臣妾分内的事,费心也是应该的。”
已经很久没好好说过话的夫妻两个,今日俱都心平气和。太孙含笑不语,顾莞宁也微笑立在一旁。
这样温情脉脉的气氛,几乎从未有过。
太子原本还有一肚子的话要训斥,此时也说不出口了,改而用温和的语气说道:“阿诩,此次的事就算了。日后若有类似的事,一定要先和孤说一声。不然,当着你皇祖父的面,孤不清楚是怎么回事,也不知该如何应对。”
给王皇后挖坑是好事。不过,怎么着也该和他商议一下。
他才是太子府里当家做主的人!
太孙早料到太子会有这样的反应,不疾不徐地应道:“儿臣虽有心和父王通个气,奈何时间紧急。若是错过了这一回,想再寻找这般合适的时机实在不易。所以,儿臣没和父王商议,便贸然出了手。”
顾莞宁笑着接过话茬:“殿下也是料准了父王心胸宽广,定然不会为了区区小事斤斤计较。”
“是啊!父王宽宏大度,委实是儿子的福气。”
夫妻两个一唱一和,联手给太子戴高帽。
太子明知道两人是在哄自己,心里也觉得受用,顺着台阶就下来了:“事急从权,你们做的也没错。如果不是你们当机立断,让徐沧救人,郑氏母子三个此次怕是凶多吉少。”
郑环儿死了不要紧,府中美人多的是。这一双孩子却是万万不能有事的。
顾莞宁冲太子妃使了个眼色。
太子妃清了清嗓子说道:“殿下,郑氏此次生子有功,又是九死一生,如今捡了条性命回来,也算是有福之人。殿下既是在府中,不如去看一看郑氏吧!”
太子也有此意,顺着太子妃的话音点了点头:“也好,孤去看看郑氏。”
……
郑环儿还未清醒,一张脸孔惨白无血色,还有些浮肿,全然没了往日的美艳妩媚。躺在床榻上,不省人事,倒像是一具尸首。
太子匆匆看了一眼,心里有些膈应,并未多待,很快便回了雪梅院。
太子妃见太子这么快就回来了,心里暗暗冷笑一声,口中却故意关切地询问:“殿下怎么也不多待会儿就回来了?”
太子装模作样地咳嗽一声:“郑氏还没醒,孤待得久了,反而会影响她休息。”
太子妃心中又是冷笑数声。
夫妻数年,她对太子的薄情寡义再了解不过。
太子好美人,尤其是年轻又有风情的美人。
郑环儿如今那副奄奄一息憔悴得不能入目的样子,太子哪有耐心多看一眼。
太子妃没有说穿太子的心思,随口笑道:“殿下这片心意,等郑美人醒来后知道了,也一定感动不已。”
……
很快,宫中的赏赐也到了府中。
赏给一双孩子的,赏给郑环儿的,赏给徐沧的,还有赏给顾莞宁的。
顾莞宁接了赏赐,并未细看,吩咐琳琅将王皇后的赏赐收进私库里。
琳琅走后,太孙从身后揽住了顾莞宁的纤腰,低声笑道:“皇祖母这次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心里怕是将你我恨之入骨了。”
顾莞宁挑了挑眉,唇角扯出一抹讥讽的笑意:“如果她肯安分守己地做她的中宫皇后,我们又何必出手对付她。”
说到底,是王皇后居心叵测,先出的手。
如今作茧自缚,怨不得旁人。
太孙目光一闪,淡淡说道:“以皇祖父的脾气,此次定是对皇祖母失望至极。以后,皇祖母在宫中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第四百九十九章 失势(一)
太子府新添了一对双生子的消息,在最短的时间里传了开来。
洗三那一日,闻风而来的女眷极多。
郑氏压根没露面的机会,太子妃笑盈盈地听着众人奉承自己喜添贵子。忍不住再一次感慨。
以前的自己真是太傻了!
现在这样不是挺好吗?
别的女子疼得死去活来费尽全力生下的孩子,她不费吹灰之力就抱了过来,养在自己膝下!
她早就看清了太子的真面目,对他再无半点希冀和期待。以后她就安稳地做着太子妃,再等着入主椒房殿的那一日,成为大秦最尊贵的皇后!
属于她的尊荣,无人能抢走!
很快,宫中又送来了赏赐。这次是元佑帝亲自赏给两位皇孙的。
太子妃身为嫡母,自是要出头露面,毫不客气地一一收下。
顾莞宁一直陪伴在太子妃身边,将太子妃微妙的变化看得清清楚楚,心里暗暗点头。太子妃倒也不算笨,不枉自己费尽心思将其中的道理掰开揉碎了说给她听。
洗三礼结束后,登门来贺喜的女眷尽数离开。太子妃当着顾莞宁的面叹道:“莞宁,自你嫁进门之后,我的日子过得顺心多了。”
有一个精明强势的儿媳事事关心时时提点,太子妃的日子确实舒心。
顾莞宁也不矫情,笑着领受了太子妃的夸赞:“能为母妃分忧,儿媳心中也觉得快慰。”
太子妃笑着赞道:“太夫人确实精明睿智,竟将你教养得这般出色。”
夸赞太夫人,比夸赞自己更令顾莞宁高兴。
顾莞宁唇角弯了起来:“祖父早亡,祖母一手撑起了侯府,将父亲他们姐弟四人抚养成人。论坚强果决,无人能及祖母。儿媳在祖母身边长大,性子也随了祖母。遇事习惯了自作主张。好在母妃胸襟宽敞,从不和儿媳计较。”
“儿媳才是真正的有福之人。”
一席话,听得太子妃眉开眼笑。
婆媳两个闲话几句后,太子妃忽地想起了一件事来:“对了,齐嬷嬷和王嬷嬷人呢?”
顾莞宁轻描淡写地应道:“昨天晚上就得了急症去了,我已经命人将她们两个好生安葬了。这等小事,我便没惊扰母妃。”
太子妃:“……”
太子妃的表情颇有些一言难尽。半晌才道:“尽早处置了也好,免得夜长梦多。”
顾莞宁目光微闪,意味深长地说道:“母妃若是担心皇祖母会有什么后续反应,大可不必。”
接二连三的昏招,已经使王皇后彻底失了圣眷。
没了元佑帝撑腰,王皇后在宫中自顾尚且不暇,哪里还有闲心来寻太子妃的麻烦。
太子妃半信半疑地嗯了一声。
……
很快,太子妃便见识到了顾莞宁的先见之明。
过了几日,王皇后便“病”倒了。
王皇后既是生了病,就得安心养病,不宜再操心劳力。一应宫务,总得有人打理。宫中以孙贤妃和窦淑妃的位分最高,元佑帝便命两人一起暂代王皇后之责。
王皇后深居简出,在椒房殿里养病。宫中嫔妃探望,一律不见。
就连新年初一,王皇后也没露面。
顾莞宁随着太子妃一起进宫,也没能见到王皇后。
孙贤妃和窦淑妃暂代宫务,心中再得意,也不敢流露出来。这一个新年过得格外谨慎低调。
宫宴散了之后,众人也未留在宫里,各自回府。
唯有高阳郡主不肯离开,闹腾着一定要见王皇后。
王璋耐着性子劝慰:“皇祖母还在病中,喜清静,不愿被惊扰。郡主想给皇祖母请安,不如再等上一段时日。等皇祖母的病好了,自会见郡主……”
高阳郡主狠狠地瞪了王璋一眼:“你给我闭嘴!今日不见到皇祖母,我绝不会走。”
当着众人的面,高阳郡主丝毫不给王璋留颜面。
王璋虽然早已习惯了,俊脸上还是火辣辣的,索性也不再相劝。
任由高阳郡主闹腾去吧!反正丢人的也不止他一个。王璋颇有些自暴自弃地想着。
守在王皇后寝宫外的席公公,很快过来了,对着高阳郡主行了一礼:“奴才见过郡主。”
高阳郡主对席公公十分熟悉,见了他,眼睛顿时一亮:“席公公,皇祖母是不是命你来领本郡主进去?”
席公公咳嗽一声:“郡主误会了。皇后娘娘是命奴才来告诉郡主一声,若是郡主再吵闹喧哗,以后就不准郡主进宫请安了。”
高阳郡主:“……”
皇祖母怎么舍得这般对她?
高阳郡主一脸被雷劈过的神情,呆呆地愣在原地片刻,下意识地追问了一句:“皇祖母还说什么了?”
席公公将王皇后的语气学得惟妙惟肖:“皇后娘娘还说,郡主的规矩还没学好,此次回去之后,要认真踏实地学好规矩再进宫来。”
……
躺在床榻上的王皇后,正听着席公公低声禀报:“启禀皇后娘娘,郡主已经走了。走的时候,眼圈都红了。还说娘娘不疼她了。”
王皇后沉默不语,许久才叹了一声。
短短数日内,王皇后苍老了许多。
额上眼角多了几道皱纹,头上也多了几许银丝。神色黯淡,目光无神。
这副模样,说是病了,任谁都不会起疑心。
席公公伺候王皇后多年,是王皇后的心腹亲信。见王皇后这般模样,席公公心里颇不是滋味,低声劝道:“皇后娘娘心中惦记郡主,为何不见一见郡主?”
王皇后苦笑一声:“本宫现在这副模样,见了她又能说些什么?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