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凤回巢 >

第382部分

凤回巢-第382部分

小说: 凤回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元帝神色微沉,声音里满是不快:“你明知自己身体如何,为何不知爱惜自己?一天一夜不眠不休,一直骑马赶路,就为了去和顾氏相聚短短一个时辰。如此儿女情长,岂堪大用!”

    欣赏顾莞宁的时候,他和顾莞宁之间是恩爱情深。

    如今生出厌恶挑剔之心,就变成了儿女情长。

    太孙神色未变:“孙儿既未耽搁读书,也未放下政事。趁着休沐之日,前去和一别半月的妻子相会,正是人之常情。皇祖父若因此就觉得孙儿太过儿女情长,不堪大用,孙儿也无话可说。”

    元佑帝平日对太孙虽然颇多纵容,身为天子的尊严却不容忤逆侵犯,闻言顿时沉了脸:“你这么说,莫非是对朕心存怨气?你埋怨朕将顾氏送进静云庵,令你们夫妻分离,令你一双儿女没了亲娘在身边。可是如此?”

    “孙儿不敢。”

    不敢?

    元佑帝挑眉,冷笑一声:“你说不敢,看来心里是真的有怨气了。”

    “朕今日就明明白白地告诉你。顾氏有意欺瞒朕,朕没要了她的命,也没让你休妻,让她顶着太孙妃的名头去静安庵,已经对她十分宽厚。也是看在你的颜面上。”

    “她若是对朕不满,挑唆你和朕离心,朕不会饶了她!”

    天底下的老人大多护短。千错万错都是别人的错,总之,自己的孙子总是没错的。

    元佑帝也是如此。

    这些日子,太孙对他这个皇祖父依旧恭敬顺从,却没了往日的亲昵随意。显然是为了顾莞宁的事有了隔阂。

    元佑帝当然拉不下脸来示好,便又迁怒到了顾莞宁身上。

    太孙眼底闪过一丝隐忍的怒气,脸上露出一抹无奈的笑意:“皇祖父的一片苦心,孙儿岂能不知。孙儿也并无责怪皇祖父之意。”

    “孙儿思念若渴,去静云庵探望阿宁。看到她心情还算平和,孙儿才放了心。从头至尾,阿宁对皇祖父没有半句怨言。皇祖父这般想阿宁,未免太过偏颇了。”

    “隐瞒生母不贞,是阿宁的不是。除此之外,阿宁并无过错。皇祖父往日一直欣赏阿宁,如今只为了这一桩事,就将阿宁的优点全部抹煞,实在不算公允。”

    太孙神态平和,语气诚恳。

    元佑帝脸上的一丝怒气,很快退散。

    太孙又叹了口气:“阿娇阿奕姐弟两个,每日都哭着要娘。孙儿一回府,见到他们姐弟,心里就不是滋味。”

    提起曾孙曾孙女,元佑帝的神色又缓和了几分:“罢了,你想去看顾氏,朕不拦着你。不过一定要保重身体。若是生了病,朕就责罚顾氏。”

    身为天子,就是这么霸气不讲理。

    太孙微微抽了抽嘴角,只得应道:“孙儿一定会保重身体。”

    ……

    之后的半个月,流言非但没有平息,反而愈演愈烈。

    酒楼茶馆里,忽然流行起了一段话本,话本讲述的是“一位绝色美人和两个男子不得不说的故事”,内容香艳,一波三折,荡气回肠。

    百姓们权当乐子,听得津津有味。

    明眼人一听就知这是在影射定北侯府的家丑。

    原本稍稍平息的流言,立刻又在说书人的精彩演绎之下,演变出了许多新的版本。愈传愈是夸张。连带着太子府也被波及。

    太孙妃顾莞宁,也屡屡被提及。

    有这般水性杨花不守妇道的生母,顾莞宁日后会不会有学有样,也给尊贵的太孙殿下头上染点颜色?

    听说定北侯夫人生的孽种,也被接进了太子府里。太孙殿下这是被迷昏了头啊!以后若是为储君为天子,岂不是要被妻子左右?

    萧家天下,不就成了顾家的天下吗?

第七百零一章 报复(二)

    流言来势汹汹,从酒楼茶馆街头巷尾传起,先在京城百姓中引起轰动,然后传至文武百官勋贵宗亲耳中。

    最后,也传到了太子和元佑帝的耳中。

    元佑帝心中不喜,将太子召到面前,怒骂了一通。

    太子被骂得不敢抬头,回府之后,一脸震怒。

    “听听外面都传成什么样子了!有这样的儿媳,简直是东宫之耻!”

    太子妃冷冷地应了一句:“殿下如此愤怒,为何又将沈美人留在府中?身为公公,纳儿媳的亲姐姐为侍妾。这等事传出去岂不是更不体面?”

    太子:“……”

    太子一口气被堵在了胸口,气闷至极:“孤在说顾氏,你别扯上沈青岚。”

    “她们是一母同胞的姐妹,就因为沈青岚的出现,沈梅君的隐秘此被揭露,也才令莞宁落到今天这步田地。”

    太子妃面无表情地说道:“殿下口口声声只责备莞宁,对沈青岚只字不提,不知是何道理?莫非在殿下心里,阿娇阿奕的亲娘还不及一个沈青岚重要?”

    太子再次被噎了回去。

    “此事分明是有人暗中捣鬼,故意散播谣言,羞辱我们太子府。殿下应该将这个暗中捣鬼的人找出来严惩才是。”

    太子妃语气稍稍软了一些:“我们若是乱了阵脚,岂不是遂了对方的心意?”

    太子定定心神:“你说的也不无道理。孤这就下令严查。”

    ……

    没等太子下令严查,太孙已暗中将此事交到了罗霆手中。

    罗霆领着刑部一众捕快,抓了几个在酒楼茶馆里口沫横飞的说书人,又将街头巷尾专门编造谣言的混混闲人抓了一批。

    市井百姓们最是胆小怯懦,立刻就老实消停了。

    至于官员家眷们,都是在私下里窃窃私语。明面上谁也不会将此事拿出来说笑。

    这波谣言算是悄然平息了下来。

    然后,一个更耸动的消息传到了京城。

    已经快修缮好的皇陵,忽地有一处坍塌,压死了两个工匠。

    工匠死了事小,皇陵无故坍塌,却是噩兆。

    元佑帝十分震怒,命工部侍郎亲自前去查探原因。

    工部侍郎花了几日功夫,回来之后禀明原因。原来是有工匠暗中偷工减料,从中贪墨。其中事涉几个工部主事,还有数名工匠。

    元佑帝下旨严查此事,又传旨怒叱督促不力懈怠渎职的齐王世子,罚齐王世子继续修皇陵。待皇陵修好了,还要再守一年皇陵,以示严惩。

    倒霉的齐王世子,只得领旨。

    京城百姓们,顿时多了最新的谈资。之前定北侯府的旧事,渐渐无人提及。

    ……

    “……皇祖母,世子当差勤勉,从不敢懈怠。”

    椒房殿里,齐王世子妃王敏红着眼睛哭泣哀求:“此次的事,都是那些个工部主事胆大贪婪,暗中捣鬼。和世子毫无关系。皇祖父一怒之下,却罚世子多守一年皇陵。”

    “世子也太无辜可怜了。”

    “求皇祖母在皇祖父面前为世子求一求情。让皇祖父早日让世子回来吧!世子已经修了一年多皇陵。再守下去,不知要到猴年马月……”

    王敏边说边哭,泪水满面,看着着实可怜。

    王皇后的眉头皱成了川字:“你别哭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本宫早就知道。可此事是皇上圣心独断,圣旨也已经下了。本宫就是厚颜张口相求,也无济于事。”

    出了这等事,元佑帝早已憋了一肚子火气。

    她这个中宫皇后,做得战战兢兢,哪里还敢随意张口求情。

    王敏犹自不肯放弃希望,泪眼汪汪地说道:“孙媳和世子夫妻分居两处,过了年,姐儿就四岁了。连自己的父亲生得何等模样都快忘了。就当是可怜孙媳一回,孙媳给皇祖母磕头。”

    说着,跪下连着磕了三个头。

    王皇后却沉了脸:“你是求本宫,还是逼本宫?”

    王敏心中一凉。

    王皇后这般反应,显然是不会心软了。

    王皇后平日看似疼她。一遇到事情,就能看出这份“疼爱”有多虚伪了。若换了高阳郡主落难,哪怕被元佑帝怒叱一顿,王皇后也绝不会置之不顾。

    “孙媳不敢。”王敏忍气吞声地说道:“是孙媳为难皇祖母了。”

    王皇后神色缓了一缓:“你先起来。不是本宫不想为阿睿求情,只是,皇上如今正在气头上。总得等皇上消了心头这口恶气。不然,此事是万万不能提的。”

    王敏低声应了一声,然后起身,用帕子擦了眼泪。

    王皇后略一沉吟:“你舍不得阿睿,不如本宫和你皇祖父说一声。今年过年,你就领着孩子到皇陵,陪着阿睿过了年再回来。”

    王敏神色一僵,很快张口道:“天太冷了,姐儿又小,不宜来回奔波。万一再像去年那般受了寒气生病,孙媳如何向世子交代。”

    亏王敏好意思提去年。

    姐儿是怎么病的?真当她忘了不成!

    王皇后瞄了王敏一眼,淡淡道:“你不想去,就在齐王府老老实实待着。”

    王敏被看得心虚不已,胡乱嗯了一声。转念一想,今年过年,至少没有碍眼的顾莞宁在自己眼前了。

    一想及此,王敏的心情又稍好几分。

    ……

    “世子,此事分明是有人暗中捣鬼!”

    内侍小德子愤愤不已:“修缮得好好的皇陵,怎么可能忽然就榻了?”

    “那个工部侍郎,只来转了一圈,草草审问几个人,就查出了原因。真是可笑!世子每日都去皇陵督工,都没发现有这么多问题。他一来倒是什么都问出来了。”

    齐王世子神色阴郁,眉头皱得极紧,目中闪着怒火。

    派出去散播流言的人被抓了不少,这一计不能再用下去。不然,定会惹来元佑帝疑心。

    皇陵出事,显然是太孙手笔。那个工部侍郎,也是萧诩的人。

    这次是他疏忽大意,得意忘形,被萧诩坑了一回。

    可现在后悔也没用了。

    元佑帝圣旨一下,谁也无法更改。他得在这里多守上一年!不知何时才能回京城。远离朝堂的日子,实在是太难熬了。

第七百零二章 温暖(一)

    大年三十,天上飘飘洒洒地下了鹅毛大雪,一天下来,足足没过人的膝盖。

    京城已有数年未曾下过这样的大雪了。

    这样的天气,根本无法出行。

    太孙就是想来,也无可能。

    按着往年惯例,太孙一定被留在宫中。就是没有这样的大雪,也无暇到静云庵来。

    丫鬟们唯恐顾莞宁一个人过太过冷清寂寥,各自绞尽脑汁逗顾莞宁开心。

    璎珞燃了几个炭盆,在炭盆里埋了几个红薯烤着。

    珍珠特意做了一个菌菇蔬菜热汤锅,将各种蔬菜削得薄薄的放进汤中,稍微涮上片刻,再放进调好的酱料中蘸上一蘸,吃在口中,既爽口又格外美味。

    顾莞宁许久没这样的好胃口,整整吃了两碗才停筷子。赏了珍珠一个金镯,随口笑道:“今日的汤底格外鲜美。”

    珍珠笑嘻嘻地应道:“奴婢特意熬的鸡汤,撇清了油,又放了菌菇熬了半日,哪有不鲜美的道理。”

    顾莞宁哑然失笑:“胡闹!在静云庵里要茹素!怎么做起鸡汤来了?再者,这里每日只送蔬菜上山,哪里来的鸡?”

    玲珑立刻笑着插嘴:“奴婢昨日偷偷溜出去打猎,打了两只山鸡,还有三只野兔回来。过年了,总得让小姐见些荤腥。整日吃素斋,人哪里还有力气。”

    素斋再美味,吃得久了,也寡淡无味。哪里有鸡汤香浓美味。

    别说小姐,就是她们几个整日吃素也吃腻歪了。

    琳琅笑吟吟地说道:“明日早上,小姐就能吃到鸡肉馅兔肉馅的饺子了。”

    “我们几个也能跟着沾沾光。”陈月娘也笑着凑趣:“就是辛苦珍珠了。”

    看着身边一张张喜气盈盈的笑脸,顾莞宁的心里也格外温暖。她们这是怕她太过冷清孤寂,怕她触景伤情,所以用尽了心思哄她开心。

    “谢谢你们,一直陪伴在我身边。”顾莞宁忽地轻声道:“有你们在,我很高兴。”

    相比起前世的孤寂,这一世的她,已经拥有得太多太多了!

    顾莞宁极少这般真情流露。

    丫鬟们顿时都红了眼眶。

    璎珞用手擦了擦眼角,故作欢快地说道:“小姐,红薯已经烤熟了。这个时候吃正好。奴婢这就给您剥一个来。”

    顾莞宁抿唇一笑:“好。”

    ……

    红薯外皮焦黑,剥开皮之后,露出热腾腾香喷喷的红薯,轻轻咬上一口,又绵又软,香甜至极。

    顾莞宁平日极少吃这般简单得近乎粗陋的食物,今日一尝,又格外喜欢。将一个拳头大的红薯吃得干干净净。

    丫鬟们见她胃口好,也甚为开心,围在炭盆边,各自剥了红薯吃了起来。

    陈月娘面含微笑,看似放松,实则一直竖着耳朵,听着屋子外的动静。

    雪已经停了,偶尔有阵阵北风刮过树枝,刷刷地落下积雪。

    陈月娘笑容忽地一顿,耳朵动了一动,然后警惕地低语道:“有人!”

    众丫鬟俱是一惊,玲珑原本吃红薯正吃得欢,闻言想也不想地扔了红薯,迅疾起身,俏脸上闪过杀气:“是谁?”

    莫非又是齐王世子?

    顾莞宁倒是颇为镇定:“先别慌。说不定只是静云庵里的女尼来了。”

    陈月娘也点了点头:“小姐说的有理。”

    已经摆出阵仗的玲珑就尴尬了,忍不住摸了摸鼻子:“奴婢先出去看看。”说完,便在众人的笑声中走了出去。

    很快,玲珑便喜气洋洋地回来了,眼中跳跃着喜悦的光芒:“小姐,快些猜猜是谁来了?”

    顾莞宁心里一动。

    难道是太孙来了?

    这不可能。元佑帝到了岁末会设宫宴,太孙根本脱不开身。

    至于和她交好的罗芷萱等人,如今都嫁为人妇,也都有了孩子。到了年底之际,根本走不开。

    此时此刻,唯一有时间又能得到家人允许来看她的,也只有……

    “可是三妹四妹来了?”顾莞宁轻声问道。

    玲珑瞠目结舌:“小姐,你是怎么猜出来的。来的正是三小姐四小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