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凤回巢 >

第527部分

凤回巢-第527部分

小说: 凤回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鞋上的鹰眼,是用黑色丝线混合着萧诩的发丝绣出来的。

    便是放在阳光下,肉眼也极难分辨。放在光线稍暗的地方,绝无可能被察觉出异样。

    安平王紧紧地盯着鹰眼,目中闪出奇异的亢奋的光芒。

    萧睿为何要萧诩的头发?

    他要用这根头发来做什么?

    难道,只凭区区一根头发,就能要了萧诩的命?

    这个想法一掠过脑海,安平王便觉得太过荒唐可笑。

    可边关到京城千里之遥,为了将这份密信送到他手中,不知要耗费多少心思和人力。这番费尽心思要的东西,总不会是无用之物……

    安平王深呼吸一口气,将心头的澎湃不息按捺下去,取而代之的,是豁出一切的偏执和疯狂。

    事情败露,唯有一死。

    他已一无所有,总得拼上一回才能甘心。

    ……

    隔日凌晨,安平王府里的一个二等管事,打发身边的内侍出府置办东西。

    跑腿的内侍只有十几岁,生得白净清秀。进了惯常去的一家铺子里,买了两套上好的茶具。

    伙计殷勤地将茶具装进锦盒,交给内侍。

    内侍小心翼翼地接了过来。

    藏在袖中轻飘飘的小布袋,悄无声息地滑出袖子,然后塞到伙计的手中。

    小布袋里装的是什么,内侍当然不知情。

    知道的越多,死的越早越快。这个道理,小内侍早就懂了。也因此,在管事将这个任务交给他的时候,他半个字都没多问。

    数日后,安平王府里有一个内侍偷了府中的财物,被捉住之后,当场乱棍打死。

    安平王常年被软禁,阴晴不定,喜怒无常。因为一点小事常常大发雷霆,打死内侍宫女也不是什么稀奇事。

    这桩不起眼的小事,连点水花也未惊起,迅速平息。

    ……

    天气愈发燥热难耐,宫中到处都摆上了冰盆。

    顾莞宁有孕之后,格外怕热。只是,冰盆放得太多,凉气太重,于身子有损。

    为了肚中的孩子着想,顾莞宁不得不忍耐一二。

    琉璃和璎珞轮番为顾莞宁打扇子,不时再用温水为她净面降温。饶是如此,顾莞宁的额上还是不时冒出细密的汗珠。

    琉璃为顾莞宁擦拭额上的汗,一边笑道:“娘娘肚中的小皇子殿下,一定格外怕热。”

    璎珞也笑着附和:“是啊,娘娘这个夏日可是吃了不少苦头。”

    换在往年这样的时候,顾莞宁每日必要喝些清凉解暑加了冰的绿豆汤酸梅汤之类。这些冰凉之物,对孕妇的身子却有损伤。为了孩子,不得不忍。

    顾莞宁孕期也有五个月,肚皮迅速隆起。穿的衣裙也格外宽松。

    她不喜多言,便随意地听着琉璃璎珞闲话,不时轻声浅笑。

    一个熟悉的声音从门口传来:“皇后娘娘,奴婢今日做了些可口解暑的马蹄糕。”

    是珍珠来了。

    顾莞宁含笑抬头,看向珍珠。

    ……

    珍珠个头不高,天生一张可爱的圆脸。如今已经二十多岁了,看着还如十几岁的少女一般娇俏讨喜。

    珍珠和顾福定下亲事,还没来得及成亲,顾福便随沈谨言去了边关。这一去,不知要多久才能回来。

    “珍珠,顾福近来可有写信给你?”顾莞宁慢悠悠地吃着马蹄糕,随口问了一句。

    珍珠抿唇一笑,脸颊边露出两个浅浅的梨涡:“前些日子写了一封来。这半个月倒是没有音信。”

    边关在打仗,每日忙着送战报还来不及,想送封信回京,实属不易。

    顾莞宁嗯了一声,想到沈谨言,忍不住轻叹一声:“阿言也有半个多月没给我写信了。”

    沈谨言到了边军之后,做的是军医。无需上阵打仗,每日接触的都是军中的伤兵。

    军中素来缺少军医,更缺少医术高明的军医。他去了之后,接连救了几个被断言重伤不治的士兵,顿时在军中名声大噪。

    那些自恃资格老的军医,都知沈谨言身后的靠山是顾皇后,给他们十个胆子也不敢来找沈谨言的麻烦。反倒是竭力追捧。

    短短几个月间,沈谨言在军中便有了“沈神医”的美誉。

    将士们每日将头提在腰间去打仗,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受伤送命。也因此,他们没那么多弯弯绕绕的心思,更无闲情逸致去议论沈谨言的身世。反倒是对沈谨言的高明医术推崇备至。

    沈谨言在军中如鱼得水,分外自在。

    最近的一封信里,沈谨言颇有感慨。

    ……在军中条件简陋,十分辛苦。初来乍到之时,我并不习惯。也觉得士兵们说话举动太过粗鲁不文。

    然而,这几个月下来,我却觉得,这里才是最适合我的地方。

    这里没有人会歧视我的出身,没有人会用嘲笑异样的目光看我。我救的每一个士兵,都对我感恩戴德。重伤不治而死的人,对我也无怨言。

    姐姐,我想一直留在军中。

    你一定会觉得边关太过辛苦,不忍心让我留下。可是,我真的很喜欢这里。

    顾莞宁当日看了信之后,沉默了许久。

    这封信,只她一个人看过。她甚至没告诉过萧诩。

    沈谨言的未来该何去何从,应该由他自己来选择决定。她再不舍,也不能罔顾他的心意,强留他在身边。

    “娘娘,大事不好了。”一向沉稳冷静的珊瑚,神色惊惶地快步进来。

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瘟疫(一)

    顾莞宁心里略略一沉,神色却极为镇定:“出什么事了?慢慢说来,不必惊惶。”

    珊瑚面色惨然,泪水在眼眶中直打转:“娘娘,边关有紧急战报,皇上正和众臣商议对策。贵公公不敢隐瞒,特意提前让人送信到椒房殿来……”

    便说性急的琉璃璎珞,便连沉稳的陈月娘也听的心浮气躁,立刻张口打断珊瑚:“别说这些了,到底是怎么回事?边关是不是打败仗了?”

    顾莞宁定定地看了过去。

    珊瑚迅速用袖子擦了眼泪,快速禀报:“边军里忽然闹起了瘟疫。短短一日,便死了几十个士兵。军医们也束手无策。这种瘟疫传染极快,若不及时遏制,只怕会很快在军中传播开来。”

    怪不得珊瑚会这般着急。

    季同也随沈谨言去了边关。

    边军伤亡颇重,缺少能领兵的将领。沈谨言人在军中做军医,并无性命之险。顾谨行在征得沈谨言同意之后,将季同派出去领兵打仗。

    季同身手骁勇,胆大心细,很快便在一众低级将领中崭露头角,立下不少军功。照这样下去,很快就能凭着军功升做中等武将,有资格领几千士兵上阵。

    季同的亲爹是顾家家将,季同自小就在暗卫营里长大,最大的梦想便是上阵杀敌。之前一直在京城当差,分身乏术。如今梦想成真,虽然危险,倒也畅快。

    季同壮志得酬,珊瑚心里也十分欢喜。

    今日骤闻边军里闹了瘟疫,想到季同随时可能被传染上,珊瑚岂有不急之理?

    陈月娘也没了往日的镇定,神色陡然白了。

    瘟疫!

    这两个字太过可怕了。

    若是发生在人口分散之处,尚能隔离患病的人,避免瘟疫扩散。士兵密集之处爆发瘟疫,堪称一场灾难。

    季同在军中,顾福在军中,沈谨言在军中,顾谨行也在军中……

    陈月娘越想越是惊惧不安,下意识地看向顾莞宁。

    珊瑚珍珠等人,也一起看了过去。

    ……

    顾莞宁面色沉凝,眉头紧皱。

    边军战报滞后数日。也就是说,军中开始有瘟疫至少也是五六日之前的事情。这几日中,瘟疫是否已经传遍全军,还是被严格地控制起来?

    沈谨言虽然年轻,医术却远胜那些普通军医。军中有瘟疫,以他的性子,不但不会退缩闪躲,甚至还会主动上前……

    还有顾谨行,刚打了几场胜仗,偏又遇到这等糟心事,也不知他能否撑得住。

    各种各样的念头,一起涌上脑海。

    顾莞宁一时心乱如麻。

    “娘娘,”陈月娘见顾莞宁神色不佳,心中颇为忧急:“娘娘正怀着身孕,不论发生什么事,当以腹中的孩子为重,万万不可动了胎气。”

    珊瑚等人也反应过来,纷纷出言劝慰。

    顾莞宁定定心神,缓缓说道:“放心,我知道轻重,自有分寸。”

    顿了顿又道:“军中闹瘟疫,非同小可。边军定已想办法应对,若有战报再送来,随时来禀报。”

    ……

    此时的金銮殿,也被凝重的气氛笼罩。

    就连口合心不合的王阁老崔阁老,也无暇再做口舌之争,各自放下成见,低声商议起应对之策。

    坐在龙椅上的萧诩,此时眉头紧皱。

    兵部卢尚书一脸忧色地拱手禀报:“……原本十万边军,已经折损了三万多,剩余六万多士兵。再有增援的几万驻军和已经抵达边关的神卫军,边关将士达十几万之多。虽说分做数个军营,每座军营里至少也有两万士兵。”

    “这份战报里所说,是边军一个军营里先有了瘟疫。死去的士兵尸首俱被处置妥当,那座军营里的所有士兵,正一一检查,是否染上瘟疫。瘟疫爆发得太快,来势迅猛,军医们在短时间里还未弄清这瘟疫是从何而起。只能先熬煮一些常见的预防马瘟的药材,让士兵们先喝下。”

    “这样一来,军中现在最缺的,便是各种药材。”

    大军开拔之际,各种常见的药材也是军资之一。不过,军中士兵太多,生病的人一旦多了,药材根本不够用。如今又出了瘟疫,药材一定十分紧缺。”

    “微臣恳请皇上立刻下旨,征集药材运送到边关。”

    萧诩毫不犹豫地点头首肯:“准卢尚书奏!周尚书,立刻拨银给兵部。”

    户部周尚书也不哭穷了,肃然拱手领旨。

    顾海也拧着眉头,心思沉重。

    边军打仗,本就辛苦。再来这么一场天灾,简直让人生出天亡大秦之感……

    顾海深呼吸口气,将这个莫名的念头抛开,上前一步说道:“军中有众军医在,平日也有预防各种瘟疫的举措。此次瘟疫来势汹汹,不知因何而起。也不知军医们是否能找到应对之策。”

    “臣恳请皇上,立刻派出宫中太医,再征集一些京城名医,将他们一起送到边关。或许能更快地抑制住瘟疫。”

    从这份战报发出到京城,已有几日,太医们到边关,又要耗费数日。便是赶去边关,也未必来得及。不过,此时也没有更好的应对办法了。

    萧诩准奏。

    ……

    太医院的尹院使,在接到圣旨之后,面色颇有些难看。

    一众太医也有些惶惶不安。

    他们在宫中待惯了,哪里禁得起奔波之苦。

    再者,瘟疫爆发之初,死的人最多,也是最危险的时候。等研究出抑制瘟疫的药方来,还不知要死多少人。而且,就算研究出药方立下大功,也未必有命回京城。

    边关可是一直在打仗,根本不太平……

    尹院使清了清嗓子,朗声道:“皇上有旨,吩咐太医院要派出十名太医,日夜兼程,赶往边关,研制药方抑制瘟疫。若有主动愿意前往的,现在便可以站出来。”

    太医们不约而同地保持沉默,默默祈祷自己别倒霉地被点名。

    一片寂静中,一个声音忽然冒了出来:“我去!”

    众太医齐刷刷看了过去,然后露出了然的神色。

    这个自告奋勇的傻瓜,除了徐沧再无旁人!

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瘟疫(二)

    徐沧毫不介意众太医看傻瓜一样的目光,重复了一遍:“我去。”

    徐沧深得帝后信赖器重,在太医院里地位超然。尹院使对他嫉恨已久,却不敢表露出来。平日里甚至处处示好,时常用自己的热脸贴一贴徐沧的冷屁股。

    现在徐沧自己要去送死,尹院使当然乐意成全。

    “徐太医医者仁心,品性高洁,委实令人钦佩。”尹院使一脸慷慨激昂的神色,将徐沧夸得天上有地下无。

    徐沧不耐烦听这些,淡淡说道:“我先去准备药箱药材,还有九个太医同去,尹院使还是想想要再挑谁去吧!”

    说完,便走了。

    就这么走了!

    尹院使抽了抽嘴角,很快将目光移向一众太医。

    时间紧急,容不得众太医闪躲推辞。尹院使很快点出了九个“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太医。

    不巧的很,这九个太医都是平日不肯逢迎拍马或是和尹院使有些过节的。

    被点名的太医们,脸色都好看不到哪儿去,却也不敢违命,一脸晦气地应了。

    ……

    十个太医,当日下午便启程离京。随太医们同行的,还有数车从太医院的库房里带出来的名贵罕见药材。

    太医们年龄都不算小了,四旬左右的徐沧在其中已算年轻力壮。平日一个个在宫中待着,无暇也无精力体力练习骑术,骑快马赶路只是奢望。只能乘坐马车。

    好在官路平坦,拉马车的都是宫中骏马,速度不算慢。

    照这个速度,众太医赶到边关,要半个多月。

    这半个多月中,边军里的军医们是否能抑制住瘟疫的扩散?

    这个疑问,在众臣的心头萦绕,也沉甸甸地压在萧诩的心头。

    这一晚,萧诩和群臣商议军事,一直到了子时,才迈着略显沉重的步伐回了椒房殿。不出所料,顾莞宁果然还未睡,安静地坐在床榻边等他归来。

    萧诩神色凝重,顾莞宁也未轻松到哪儿去。

    前世没有这场战事,当然也没有这场猝不及防的瘟疫。如果军营中瘟疫彻底爆发开来,不知要死多少将士。

    这场仗还怎么打下去?

    两人对视片刻,不约而同地轻叹一声。

    “阿宁,你不用忧心。”萧诩打起精神说道:“徐沧已经领着一众太医去了边关。以徐沧的医术,定能研制出解除瘟疫的药方。”

    徐沧的医术精妙到何等地步,顾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