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回巢-第5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顾莞宁笑着将边关送来的好消息告诉萧诩。
萧诩听得精神一振:“阿言果然是好样的!他这次可是立下了大功!待战事平息,我一定要重赏他。”
顾莞宁嘴角微扬:“确实该重赏。”
沈谨言在边关立下大功。这般争气露脸,以后还有谁敢揪着他的身世不放?
或许,沈谨言留在边关,确实是最好的选择。
在军中,没有朝堂那么多弯弯绕绕。军中的将士要训练要打仗,对军医的尊重,远胜旁人。沈谨言在边军里待着,不会再有冷眼歧视嘲笑。
他想堂堂正正地活着,甚至有建功立业的念头。只有在军中,才有可能。
“萧诩,阿言想留在军中。”一直隐瞒未提的话,很自然地出了口:“我本不愿意。现在仔细想来,倒也合适。”
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立功
萧诩竟半点都不惊讶,略一点头道:“也好。”
顾莞宁目光一闪,略略蹙眉:“莫非阿言已经写信给你,提过此事了?”不然,为何萧诩的反应这般镇定?
萧诩失笑:“什么都瞒不过你。阿言确实给我写过信提起过此事。我见你未提,便也没提。”
顾莞宁:“……”
胳膊肘往外拐!
顾莞宁想绷着脸,目中却已露出笑意。
沈谨言肯将真正的心意告诉萧诩,自然是因为信任他。便如信任她一般!
萧诩笑着叹道:“我还记得阿言当日到太子府的时候,不过是个身形单薄动辄哭泣的孩子。现在,却已是顶天立定的男子了。”
时光荏苒,令人唏嘘啊!
顾莞宁的目光柔和起来,低声笑道:“一转眼,我们已经成亲十年了。时间过的真快!”
萧诩故作讶然:“已经十年了吗?为何我觉得和你几日前才相逢,总是看不够你?”
论甜言蜜语哄人的功夫,真是无人能及萧诩。
顾莞宁抿唇笑了起来。
……
又过数日,边关再传来好消息。
徐沧已经领着一众太医到了边关。师徒两人一个德行,徐沧几乎是迫不及待地也住进军营里,和沈谨言一起研究药方。
有医术高妙的徐沧在,治疗瘟疫的药方很快被完善。不出几日,军营里支起大锅,熬制汤药。被传染上瘟疫的士兵喝了汤药,已经有了起色。没被染上瘟疫的,也是人人都喝,有预防之效。
军营里的瘟疫被控制住了。
好消息传来之后,连着熬了多日未曾好眠的阁老尚书们,俱是一阵欣喜雀跃。
魏王世子韩王世子也一起长长松了口气。
“瘟疫总算没真正传开。”提起瘟疫,魏王世子仍然心有余悸:“此次瘟疫,军中死了近两千人。若是瘟疫在所有军营中爆发传染,还不知要死多少人。”
两千士兵的性命,听着也令人心痛。却未到伤筋动骨的地步。
韩王世子也叹了口气:“可不是吗?没想到,沈谨言那小子竟有如此胆量和勇气,立下大功。”
魏王世子扫了韩王世子一眼。
韩王世子立刻改口笑道:“沈公子为研制药方,将生死置之度外,委实令人钦佩。”
此次最大的功臣,不是徐沧和一众太医,而是率先住进军营研制药方的沈谨言。
若不是沈谨言做了诸多先期的事情,就算是徐沧到了边关,也要耗时多日才能研制出药方。而每多耗费一天,便意味着要死很多人。
边军战报里,有特意为沈谨言请功的奏折。
这份奏折,是顾谨行亲自写的。
奏折先被送到内阁,然后六部尚书传阅。顾海也在其中,当然也看到了这份奏折。众人有意无意地都在看顾海。
顾海会是何等反应?
沈谨言是沈氏不贞偷人生下的儿子,顶着定北侯嫡子的名头长大,身世曝露后,便成了顾家所有人的耻辱。顾海对沈谨言深恶痛绝,众人心中都清楚。
现在,沈谨言偏偏跟去边关,立了大功。顾海心里一定不是滋味吧!
顾海的反应却大大出乎众人意料。只见他神色坦然地说道:“这封奏折,应该送至圣前,由皇上定夺。”
崔阁老目光一闪,咳嗽一声:“顾尚书所言甚是。”
罗尚书孟尚书等人也出言附和。
连顾海都不介意了,其余人自不会多嘴讨嫌。更何况,这也是讨好帝后之举。当下,人人附议。
魏王世子韩王世子理所当然地跑腿送奏折。
……
秋日余威犹在,从金銮殿走至福宁殿的一段路,晒得人直冒汗。
韩王世子不动声色地靠近几步,压低了声音说道:“皇兄养病也有一段日子了。”
魏王世子嗯了一声。
从昏倒的那一日算起,已经快有一个月了。
闵太后曾亲自出面,宣称天子并无大碍,只是太过疲累需要休息静养。众人未曾生疑。可这都一个月过来了,就是再累,也该养得差不多了吧……
偏偏天子毫无上朝的意思,依旧每日在福宁殿里躺着。倒是累得他们两个时常捧着奏折去福宁殿。
“你说,皇兄还要休息多久?”韩王世子故作不经意地随口问道。
魏王世子目光一闪,淡淡说道:“去问问不就知道了。”
说的轻巧。谁敢多嘴去问?
若是被多心多疑的帝后知道了,岂不成了窥伺天子病症,意图不轨?
韩王世子撇撇嘴,心中暗暗腹诽。这个萧凛,自小到大就是这副德性。明明心中也在起疑,偏偏假作正经,不肯吭声。
魏王世子只当没看见韩王世子眼底的嘲弄,稳稳地迈步进了福宁殿。
照例又是小贵子出来相迎。
“奴才见过魏王世子,见过韩王世子。”小贵子恭敬地行礼,并接过奏折:“奴才这就送奏折给皇上,还请两位世子稍候片刻。”
“等等!”魏王世子忽地叫住了正欲离开的小贵子:“贵公公,本世子和韩王世子想求见皇上一面,烦请通传一声。”
韩王世子:“……”
要去你去,干嘛拖上我?
韩王世子瞪了过去。
魏王世子视若不见,微笑着塞了一个厚实的荷包过去。
小贵子哪里敢收,连连推辞:“世子真是折煞奴才了。奴才这就进去通传。”
……
小贵子进去通传,魏王世子韩王世子在外间等候。
福宁殿里到处都是内侍,两人说话不便,并不多言。只偶尔用眼神示意交流。
皇兄到底病得重不重?
肯见我们,便不算重。若连见都不见,想来定有蹊跷。
之前送进去的奏折,应该都是皇兄批阅定夺的吧!
这可未必。
不是皇兄,总不会是皇嫂吧!后宫干政可是大忌,皇兄岂敢让妇人干政。
皇兄早就被迷昏了头,做出这等事也不稀奇。
两人眉~来~眼~去,韩王世子眼中惊愕难掩。魏王世子倒是显得颇为冷静,显然早已有所猜疑。
就在此时,小贵子回来了,恭敬地说道:“皇上请两位世子进去。”
两人对视一眼,一起应下。
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起疑(一)
时隔一个月,魏王世子韩王世子终于又见到了萧诩。
萧诩坐在床榻上,身上盖着柔软的被褥,略显苍白清瘦的俊脸扬着一丝浅笑,看了过来:“朕身体不佳,一直静养休息,你们两人近日来辛苦了。”
两人忙拱手应道:“这是臣弟分内之事。”
心中各自猜疑不定。
静养了一个月,萧诩的面色却无太大好转,看着依然苍白。这样看来,萧诩在短期之内不能再上朝,也不宜再操劳朝事战事。
之前送到福宁殿的奏折……到底是谁批阅的?
两人下意识地看了坐在床榻边的顾莞宁一眼。
顾莞宁孕期已近七个月,宽松的衣裙遮不住高高隆起的肚子。不过,她依旧神色镇定,气度沉稳。不看肚子只看脸,根本看不出这是一个还有两个多月便要临盆的孕妇。
顾莞宁略一抬眼,看了过来。
魏王世子韩王世子反射性地移开目光。
天子爱拈酸吃醋,心眼之小人尽皆知。便是多看顾莞宁一眼,萧诩也会不高兴。
正想着,萧诩的声音在两人耳边响起:“你们两人今日一起前来福宁殿,想来是有要紧的奏折送来。”
魏王世子定定神,拱手应道:“是,边关送来战报,沈公子师徒已经研制出了药方,抑制住了瘟疫。定北侯世子特意写了奏折,为沈公子请功!”
这确实是一个极好的消息。
萧诩的眉头迅疾舒展开来,目中闪出释然喜悦的光芒:“好!好!好!”一连道了三个好字。
顾莞宁的眼眸也亮了起来,唇角扬起。
韩王世子将手中的奏折交给小贵子。
小贵子接过奏折,恭敬地递给了顾莞宁。顾莞宁也未避讳,展开看了起来。
魏王世子:“……”
韩王世子:“……”
心里的猜疑就这么眼睁睁地成了现实!
便是城府深的魏王世子,此时也掩不住心里的惊愕,霍然看向顾莞宁。更不用说性情冲动的韩王世子了。
“皇兄,后宫不得干政,这是大秦开朝时先祖列下的规矩。”嘴总比脑子快一步的韩王世子脱口而出道:“你怎能让皇嫂看奏折?”
魏王世子也忍不住了:“臣弟也以为此事不妥。”
……
顾莞宁神色不变,目光淡淡地掠了过来。
韩王世子魏王世子俱是一脸愤慨,并未退缩。
尤其是韩王世子,一时热血上涌,竟大声说道:“皇嫂,你身为中宫皇后,当知宫中规矩。为何明知故犯?你可知此事一旦传开,会造成何等恶劣影响?”
顾莞宁略一挑眉,反问道:“你们两个不说出去,有谁会知道?”
韩王世子:“……”
韩王世子被噎得说不出话来,一张略显阴柔的俊脸因愤怒涨成了猪肝色。
顾莞宁又淡淡说了下去:“皇上一个月未露面,只怕群臣也有了猜疑。今日你们进殿面圣,日后有人问起,你们该知道如何应对才是。”
魏王世子沉默少言,思绪却更迅疾,几乎瞬间便反应过来。
怪不得萧诩主动召他们两人进福宁殿!
感情是打着让他们两人遮掩的主意!
果然,萧诩接过话茬说道:“朕不能操劳耗神,近日送来的奏折,便由皇后代为批阅。这也是权宜之计。待朕身体痊愈,自然不会再让皇后费心操劳。想来两位堂弟定能谅解朕的无奈和苦心。”
“朝中众臣,想来也有人生了疑心。烦请两位堂弟稍作遮掩。”
萧诩目光清朗,声音诚恳,病中的声音颇有些虚弱,让人难以拒绝。
韩王世子此时也会意过来。
帝后两人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软硬兼施,让他们无法拒绝。
这是挖好了坑,就等着他们两人来跳……
韩王世子心里窝着一团无名火,一肚子话堵在嗓子眼,想说却说不出口。
还是魏王世子率先张了口:“皇兄病中,需要静养。奏折需朱笔御批,皇嫂暂代一段时日,也在情理之中。”
韩王世子清了清嗓子:“堂兄言之有理。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皇嫂精明果决,不弱须眉。再者,这只是权宜之计,等皇兄龙体安康,便能交还到皇兄手中。”
萧诩温和一笑:“两位堂弟这般善体人意,朕心甚慰。”
顾莞宁的神色也和缓了许多:“如此,便劳烦你们了。”
魏王世子韩王世子除了拱手领命,还能说什么?
……
半个时辰后,魏王世子韩王世子捧着批阅好的奏折回了内阁处。
这里是几位阁老在宫中处理政事之处,离金銮殿福宁殿都颇近。
王阁老目光一扫,随口笑问:“不知两位世子今日可曾面圣?皇上龙体如何?”
崔阁老等人也关切地看了过来。
众人关切的面孔背后,分明藏着探寻之意。
皇上自昏厥之后,便未再露过面。病情到底如何,全凭太后一张嘴,众臣心里岂能不犯嘀咕?
魏王世子神色如常地应道:“今日我们两个见到皇兄了。皇兄龙体已经颇有气色,再过一段时日,便能上朝。”
韩王世子接过话茬:“沈公子研制出药方,抑制住瘟疫,立下大功。皇上看了奏折之后,龙心大慰。已经命两位中书令拟旨,嘉奖沈公子。”
话题很自然地转到了边关战报上。
崔阁老的目光在奏折上迅速掠过。
呈送到圣前的奏折,需天子亲自朱笔御批。这一个月来,天子在养病,只有十分要紧的奏折才会呈到福宁殿。每日绝不超过三封奏折。
按规矩,天子批阅完的奏折,几位阁臣都需过目。
魏王世子当然清楚规矩,很快将奏折给了崔阁老。
崔阁老也未推辞,展开奏折,迅疾看了几眼。最后,目光落在天子的御批上。
沈谨言有功,当重赏。
短短八个字,十分简洁。
确实是萧诩的笔迹无疑。御批的口吻,却又给人微妙的错觉……
崔阁老定定神,将一闪而过的荒谬念头赶出脑海。
堂堂天子焉能不知后宫不得干政的道理!怎么可能让顾皇后代为批阅奏折?
第一千零三十九章 起疑(二)
“你觉得,他们两人值得信任吗?”
魏王世子韩王世子离开后,内侍们也都退下。寝室里只剩帝后两人。萧诩看似随口问了一句。
顾莞宁略一挑眉,声音平静而冷漠:“他们必须值得信任。”
他们两人都是聪明人,一定知道该怎么做。
若传出半点不利帝后的风声,第一个倒霉的就是他们两个!
萧诩想了想笑道:“凛堂弟话不多,心思却通透,也沉得住气。烈堂弟冲动冒进些,不过,他也是聪明人。只要绕过弯来,便会竭力遮掩。不会露出痕迹。”
到底都是在元佑帝身边长大的,心机城府样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