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铁血兵王-第1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起三菱财团就不得不提一个人,此人便是三菱财团的三菱创始人岩崎弥太郎。岩崎弥太郎生于土佐藩一个没落的乡士家族,其祖父因为经济拮据而出卖了乡士名分,成为更低一级的“地下浪人”。在当时,日本社会的等级意识浓厚、身份世袭,顶着“地下浪人”头衔的岩崎弥太郎可能一辈子“没落下去”。
然而,岩崎弥太郎自小开始便好动、好胜、一身是胆,深得家族“武士遗风”。他曾以“海内久无真道学,人间谁是大英雄”自勉。如果不是母亲坚持要其接受私塾教育,岩崎弥太郎很可能会成为一名武士。
好胜刚猛的性格,还曾一度让岩崎弥太郎身陷囹圄。因其父亲与村中主事者发生冲突,岩崎弥太郎提出申诉却不获接纳,愤怒之余,岩崎弥太郎公开指控官员收受贿赂,结果却因此被投入监狱。然而,这次入狱却成为岩崎弥太郎命运的转折点。在狱中,他遇到了事业导师鱼梁赖村。鱼梁赖村是土佐藩的一名商人,因为砍伐了禁止砍伐的木材而入狱,但却在经商之道上颇具心得,他将经商的诸多要诀向岩崎弥太郎一一传授。
在入狱7个月后,经过友人帮助,岩崎弥太郎终于出狱。此后,岩崎弥太郎决心在政界做一番大事业。他努力结识政界人士,还因此获得了乡中的职务。因为这一职务,岩崎弥太郎得以到外商云集的长崎等地考察,深受西方事物、新式文化的震撼。
回乡之后,岩崎弥太郎开始转向商业。他大量开垦土地、修堤筑坝,赚得人生第一桶金。此外,凭借在政界积累的人脉,岩崎弥太郎不仅重获“乡士”名分,还在土佐藩“货殖局”担任了职务。
在土佐藩货殖局,岩崎弥太郎负责将土佐藩的木材、樟脑等产品进行抵押,获得贷款后,再向英国、荷兰等国买入枪炮、船舰等。通过贸易联系,岩崎弥太郎结交了大批外国商人。
明治维新开始后,日本政府要求各藩政府不得再经营企业,而已有企业要全部转为民营。在这波“改制”潮下,“亦官亦商”的岩崎弥太郎将土佐藩的主要海运企业“九十九商会”纳入个人名下,这也被视为三菱公司的创设之日。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三菱财团逐渐成为日本最具盛名的大财团。随着日本国内军国主义势力蹿起,日本各大财阀旗下各大企业不可避免地成为日本政府的侵略工具。“九一八”事变之后,三菱公司不仅成为日本经营伪满洲国矿产资源的重要棋子,还接受了日本军方的大量军事订单,生产产品包括战机、船舰、火药、化学兵器等,几乎涵盖了军需用品的方方面面。
可以说现在日本军队用来屠杀中国人民的武器,有一多半是出自三菱财团旗下的三菱重工生产的,包括臭名昭著的零式战斗机。这次抓到了三菱财团的直系少爷,马铮岂会轻饶了他。(未完待续。)
ps: ps:2997字,只需要几个标点符号就变成三千字了,但是作者君却没有,还刻意删减了几十字。主要是这章有部分资料性的东西,多出的那部分免费文字就算是抵消这部分资料了!另外就是今天要为闺女过“百岁岁”,所以只此两章了,大家就不要等了!
第三百一十三章:建立后勤保障体系
【抗日之铁血兵王】第三百一十三章:建立后勤保障体系(求订阅、求月票!)
接下来的几天,各部队都在忙着转运战利品和救治伤员,忙的不可开交。而日军这段时间也在舔伤口,并没有来找马铮所部的麻烦,双方进入了难得的平静期。
但不管是寺内寿一还是马铮都清楚,这平静虽然难得,但是却是暂时的,等双方有一方恢复了实力,战争将继续开始,到时候必将是有一场龙争虎斗。
在马铮的指示下,所有抢运回来的物资全部运回归绥,由后勤部门统计并登记备案。而所有的设备立即运往大青山、卓资山等地进行安装调试,尽快恢复生产。
很快,在马铮的支持下,绥察军区一批军工项目纷纷上马,包括归绥被服厂、卓资山军工厂、集宁枪械修理厂、大青山铁钢厂、归绥火药厂、归绥子弹复装厂、归绥手榴弹厂等等。尽管条件还不是很成熟,但是马铮还是决定在绥察两省初步建立了属于八路军的后勤工业保障体系。
虽然这个后勤保障体系无论是从生产力还是持久姓上来说都不够完整,保障系数也极差,但是这却是在八路军中开了先河,受到了延安方面和八路军总部的一致好评。
10月15日,在送走左副参谋长的第二天,马铮带人前往野战医院探望了在此养病的矿工们。
关于怎么安排这部分矿工,马铮心里已经有了腹案。现在绥察军区不但部队缺人,而且连续十几个大项目上马,所以更缺劳动力。因此马铮决定将这七万多矿工一分为二,一部分编为作战兵力,另一部分则是转化为工厂工人。
不过到底行不行还是得看看这些矿工们的意思。要知道这些矿工们当中很大一部分人是被日本人骗来的、拐来的,甚至于是绑来的,他们在老家还有妻儿老小,要是强留他们下来也是不妥的。
更何况里面很大一部分矿工之前就是军人,被俘之后被日军送到矿上,这部分人是不是心念旧部。是不是还愿意吃军粮还值得商榷,所以马铮决定先找这些矿工们的代表探探口风。
很快,十几个矿工中颇有威望的人被叫到了野战医院里的一颗老榆树下了,马铮和云鉴正在这里等着他们。
看到这些人到来之后,马铮指了指面前十几个小马扎说道:“大家都坐吧!”
说完,马铮率先坐了下来。
随后马铮笑着说道:“这些天大家呆的还习惯吗?”
这些矿工代表们似乎还有点拘谨,所以相互之间都看了看,却没有人说话。
马铮再次笑了笑说道:“大家都不要拘束,我们八路军没有那么多的规矩。在我们八路军的部队里,干部和士兵以及普通老百姓的地位是平等的,大家不分贵贱,都是平等的,所以我希望大家能畅所欲言,有啥说啥,不要藏着掖着。”
“回长官,有吃有喝挺好的!”说话的四个大个子。
话音刚落。所有人都是一阵大笑。
这时大个子大声说道:“你们笑个屁,我说错了吗。这个年代能有口吃的就不错了,也只有八路军会这样,给我们吃的喝的还给我们检查身体治伤,换了其他人我们早就饿死了。”
马铮笑道:“说的很实诚!其他人能,还待的习惯吗?”
“长官,我们呆的挺不错的。就是有点想家,我们被抓紧去已经快一年了,也不知道家里的老婆和娃怎么样了!”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叹了口气说道。
“你叫什么名字,家住哪里?”马铮当即问道。
“回长官,小的名叫韩世文。是山东菏泽人。之前是个车把式,跟着掌柜的赶车送货,掌柜做的是粮食生意,在山东山西以及北方四省都很有名气。很可惜得罪了日本人,37年在过大同的时候遇到了日本大部队,老板当场被枪杀,我们五六百人就被抓起来送到了矿上,不成想在矿上一待就是一年多。要不是长官相救,我们不知道还能不能活着出来。”中年人回答道。
“其实几个月前我们就听说有不少矿工被日本人抓到了矿上,所以我们就计划着攻打矿区,将你们解救出来。可是还没等行动,上面就命令我们南下武汉参加武汉会战,上个月才返回归绥。好在幸不辱命,终于将你们救了出来。等你身体养好了,我就发路费让你们回家。”马铮道。
“多谢长官,你们八路军在武汉狠揍小鬼子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大家伙都说八路军厉害!”韩世文道。
“那里,都是战士们用命!对了,今天叫你们过来主要是想问一问你们打算接下来怎么办,毕竟经过这小半个月的休养,绝大多数的人身体已经恢复的差不多了,再待下去我们八路军也负担不起大家的伙食费不是。”马铮再次说道。
这时最先开口的那个大个子再次说道:“长官,想必你们八路军费气巴力的将我们救出来肯定是有原因的,是收编还是遣散?”
马铮很意外的看了这个大个子一眼,问道:“你叫什么名字,看你的体格和特征应该是个军人,那个部分的?”
“报告长官,我叫谢文生,原来是第61军独立第七旅一团副团长兼三营营长,在天镇战役的时候重伤被俘。”
“61军,李服膺的部队?”马铮皱了皱眉头说道。
“是的,李服膺就是我们军座,多好的一个人,可惜被阎老西那个王八蛋的当替罪羊杀了!”谢文生叹了口气说道。
“是啊,李服膺将军确实是死的有点冤枉!”马铮叹了口气说道。
“长官也知道我们军座的事情?”谢文生沉声问道。
“知道!”马铮道。
马铮自然是知道李服膺的事情,在后世那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只有那些永远埋在了历史长河中的秘密可能没有人知道,有确切历史记录的事情只要是想了解,恐怕什么事情都是很容易就能查到的。而马铮本身就是一个求知欲特别强的人,又是一个军人,平时就很关注历史上的一些名人战将,偶然间就查到了李服膺的事情。
其实马铮之所以知道李服膺是谁,又知道他是冤死的是有原因的。记的上大学那会儿他参加了一次知识竞赛,当时有这么一道题,让参赛者回答抗日殉国的第一将是谁?毫无疑问,所有人都回答是佟麟阁。毕竟佟麟阁血战北平的事迹大家都听说过,因此几乎所有人都答对了。
但是紧接着主持人又问了一个问题——抗日战争期间被国民政府处决的第一个将领是谁?
这一回大多数人都回答是韩复渠,老蒋深夜开会擒韩复渠,并且将其枪毙的事情也是历史书上的知识,因此所有人的回答都是韩复渠。
但是这一次答案是错误的,主持人给出的答案是李服膺。看到这个答案之后,国防科技大学所有的参赛选手当时都懵圈了,李服膺?那位啊!怎么没听说过,难道他比韩复渠还出名?
当时主持人就简单的介绍了一下李服膺的资料,山西人,晋绥军高级将领,抗日战争爆发后担任第61军军长,1937年因为大同会战作战不力被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枪毙于山西太原。
尽管当时主持人只是简单的说了一遍,不过李服膺这个名字却被马铮记住了。竞赛结束后马铮回到学校就开始查李服膺的资料,因此对于李服膺的生平事迹以及所遭受的冤屈也有了详细的了解。越是了解真相,马铮就越对这位晋绥军高级军官的冤死感到可惜!(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四章:我就是马铮
【抗日之铁血兵王】第三百一十四章:我就是马铮(求订阅,求月票!)
要说李服膺之人,他确实没有韩复渠出名,而且职位军衔也没有韩复渠显赫。在没有被处决之前,李服膺担任的是晋绥军第61军中将军长,而韩复渠不但是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同时还兼任着山东省主席。
不过两人有一点倒是相同,那就是都被以作战不力的罪名处决了,而且前后相差不过三个月的时间。
这两桩公案,表面上,颇为类似。其实,各自真情并不相同。最大的却别就是,一个是真的该杀,一个则是被冤杀的。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日军在华北兵分3路展开攻势:一路沿津浦铁路进犯,指向山东的德州;一路沿平汉铁路进犯,指向河南的新乡;一路沿平绥铁路进犯,待夺取大同后再分兵攻取山西的太原和绥远的包头。其意在于采取“两翼钳制,中央突破”的战略,完成夺取华北的计划。
单说平绥铁路板垣征四郎所率第5师团及独立混成第11旅团之敌,攻陷南口后,继续西犯。他们与多伦、张北一线南下的日本关东军参谋长东条英机率领的察哈尔兵团会师张家口后,带领总兵力约达4。5万人,直向山西东北部的天镇县扑来。
天镇是山西东北部的重要门户,保卫山西,势在必守。时任第二战区司令官的阎锡山,眼看战火烧到了家门口,这才真正着了急。他匆匆电令隶属于傅作义第七集团军的第六十一军军长李服膺火速集结,布防御敌。
而此时李服膺正在天镇、阳高间负责警备,当他接到阎锡山命他天镇布防的电令后,立即集结本军人马。于8月下旬,进入天镇盘山阵地。
不过值得说明一点的是,李服膺统帅的六十一军,是由其抗战前率领的六十八师改编而成,是个标准的小师加大旅的“军”,兵力欠缺得很。再加上刚刚在南口为汤恩伯所部顶过缸。损失不小,因此这个军说是军,实际其兵力不过一师六团,加起来也就一万人左右。
尽管从敌我双方兵力上讲,李服膺所部的兵力与日军相差甚远,但是李服膺却没有退缩。在战前他发出《告全军官兵书》中他是这样说的:“值此国家民族存亡关头,我辈军人,御侮守土,责无旁贷。希望全军官兵精诚团结,同仇敌忾,英勇抗战,不怕牺牲……”
李服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战斗中,一线官兵受此激励,土气旺盛。斗志昂扬,给敌人的进攻予迎头痛击。而李服膺则率幕僚与直属骑兵身先士卒。亲抵前线指挥作战。
不过双方的巨大差距并不是士气上的提升所能弥补的,起初,日军的主攻方向在李家山、罗家山阵地。日军先用步兵冲到阵地前猛烈射击,试探火力,诱惑四二五团防守火力全部暴露后,即用飞机低空轮番轰炸。继而再用火炮猛烈轰山。每天如此轮番轰炸45次,持续4天4夜。最多时,一天竟有32架次敌机在阵地上空狂扫滥炸。在双方士兵还未照面之前,四二五团的1300余名官兵已有70多人阵亡,全团9个连长。阵亡3个,受伤5个。日军在李家山、罗家山屡攻不下,将矛头指向盘山。
在对盘山阵地还未发起正式攻击前,日军已派飞机在此连续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