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铁血兵王-第2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安大桥位于太行山脉的一处大裂谷之间,长度达121米,是正太铁路最重要的几座大桥之一。为了防止八路军破坏,日军专门在大桥两端各修建了一个据点,并派有重兵防守。
而一直以来八路军也没有攻击过这座桥梁,所以守军不可避免的疏忽大意了,于是乎在八路军突然对大桥东面的日军据点发起突袭的时候,守军彻底的懵了,在坚持了不到二十分钟之后,不到一百名的日军很快就被歼灭了。
随后八路军在桥上安装了大量的炸药,随着一声轰隆隆的巨响,这座重要的桥梁就这么被炸毁了。
接到电报之后下元熊弥彻底的傻眼了,铁路桥梁被毁本不是多大的事情,在战争年代这是经常的事情,毁了再建不就行了。但问题是为何偏偏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毁掉,太让人升起了。
现在火车是不能坐了,剩下的也只能徒步行军了,如此一来,行军的时间至少也翻一倍。
好在邯郸城里的德川康一或许是稳定了情绪,竟然向下元熊弥保证,他可以坚持到援兵的到来。
108师团全军下车,然后徒步向石门前进,从此踏上了一条不归路。
1939年9月2曰,经过两天三夜的艰苦行军,第108师团抵达了石门。一路上下元熊弥中将和他的108师团可谓是备受折磨,从井陉县到石门短短60多里的路程,他们硬是走了两天三夜,这一路的辛酸实在是不足向外人道载。
一路上逢山必有埋伏,遇林必有地雷,时不时天上就会落下几颗迫击炮炮弹,要不就是被设置在高地上的机枪阵地一通暴打。但每当下元熊弥中命人反击时,敌人就像是凭空消失了一般,连个影子都找不到,每次大费周章之后顶多能捡到几颗弹壳,除此之外一无所获。
偶尔,下元熊弥中将派出的人行动迅速、悍不畏死,也能咬住身穿灰色军装的八路军,但是很快就被熟悉地形的八路军给甩掉了。
幸好下元熊弥这次为了能加快行军速度,特意将师团部仅有的一个骑兵联队也带了过来。有这个骑兵联队在,土八路才不敢靠得太近,不然的话损失必然极其严重。但即便是这样,这一路上同土八路打打停停,追追跑跑,一个八路军也没消灭,自己的部队就伤亡了八百多人。
八百人的伤亡确实令人心疼,但最让下元熊弥中将忧心的还是八路军的偷袭对士气的影响,相比而言那才是致命的。
原本士兵们听说是去对付支那土八路,所以每一个人都是杀气腾腾的。但是现在一听到枪声,士兵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赶快往下爬。
而且,一路上部队连个好觉都没有睡,总是刚睡着附近就会有枪声响起。起来一看,发现不是哨兵被袭就是巡逻队被杀。弄到最后,值班的人都要一个中队的士兵。
此外从井陉到石门前半段都是盘山路,占据了有利地形的土八路在这地形上那是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而且他们火力又猛打的又准,搞的108师团苦不堪言。
说起这就不得不提马铮给八路军总部的那封电报,根据马铮的战术安排,对于108师团这样简直完整的步兵师团而言,硬碰硬无疑是最愚蠢的打法。
既然他们急着南下,那么八路军只需要将在沿路对他们进行阻击即可,利用山川河流以及其他有利的地形不断地打击日军,让其损兵折将,打击其士气。
在日军通过之后,阻击日军的部队便迅速在日军背后集结,等待时机,对其进行围歼。
显然,马铮的战术成功了,这一路上下元熊弥所部简直是在地狱里行军,伤亡和袭击对部队的士气损害极其严重。如果说刚刚出征时候的日军是一头猛虎的话,现在的日军那就是一只病猫了。
日军抵达石门之后,情况才稍微好转一些,毕竟这里已经处于平原地区了,在这种地形上可不大好进行伏击。再加上日军在石门得到了大量的汽车和骑兵,这也极大的限制了八路军的活动范围和能力。
由于德川康一那边催的急,尽管士兵们已经很疲惫了,但是下元熊弥却没有让他们在石门休整,而是继续行军,毕竟德川康一以及四千多日军还等着他们去救命呢。
这一次为了安全,也为了加快行军速度,108师团走的是大路。
但是大路也不安全,车队刚刚出了石门没多远,便听到“轰”的一声,在前面开道的骑兵联队的一个骑兵踩到了八路军埋设的地雷,顿时连人带马都倒在了地上。战马显然是活不成了,那个士兵虽然没有立即被炸死,但也身受重伤,至于能不能撑下去就看他的求生意志了。
下元熊弥中将稍稍平息了一下心中的怒火,立即派出工兵排雷。可惜工兵刚排了几颗雷,便被躲在暗处的八路军狙击手打的死伤殆尽,就连负责一线排雷的工兵连队长福原一次郎中佐也被八路军狙击手击伤了,要不是他的副官听到枪声把他推下了战马,现在的福原一次郎中佐恐怕也和他麾下的那些工兵一样,成了一堆破碎的尸体了。
八路军129师虽然没有马铮所部那么“富裕”,有那么多的狙击步枪,但是发展速度也不慢,现在全师也拥有一百多支狙击步枪。用这些狙击步枪,129师组建了一支专业的狙击手部队,这次正好是这支部队的首秀,恰好让108师团这个倒霉蛋给遇上了。
愤怒的下元熊弥当即命令部队开火,用迫击炮对付可恶的土八路,一时间炮声隆隆,好不威风。
但是129师的将士们早就预料到日军会报复,因此在狙杀日军工兵之后便迅速转移阵地,日军的炮兵对他们来说根本没有半点威胁。
就这样108师团和129师以及晋察冀军区的部队打打停停,追追跑跑,一整天下来,这支由355辆汽车以及3800匹战马组成的大军竟然只前进了40公里,而同等条件下,日军机械化部队一天的行军速度能达到300公里。
一天的辛苦行军,部队士兵疲惫、士气低落,这让下元熊弥中将心头蒙上了一层阴影。
作为一位战场上的老将,下元熊弥的战术水平还是很高的,他很清楚照这样下去后果会多么的严重。即便是到时候108师团能顺利抵达邯郸,其战斗能又会剩下几层。
面对强大的敌人,他这万余部队到时候不要说是救德川康一那个蠢货了,恐怕连自己都有可能搭进去。
有心就这样撤回石门,但是这个想法也就仅仅在他的脑海里闪了一下而已,德川家族就像是一座大山一样压在他的头顶,如果他真的那么做了,恐怕接到的不是回参谋本部任职的命令,而是回东京军事法庭受审的军令。想到这里,下元熊弥只能无奈地叹了口气。(未完待续。)
第五百五十一章:收复邯郸(求订阅!)
【抗日之铁血兵王】第五百五十一章:收复邯郸(求订阅、求月票、求一切!)
经过两天三夜的艰苦行军,第108师团终于在9月3日晚上七点多抵达了邯郸以北65公里的邢台,虽说还没有抵达真正的主战场,但是距离邯郸已经不是很远了。
而此时的108师团已经由原来的一万零七百多人锐减到了九千二百人,减员一千两百多人,相当于一个加强大队的兵力。
更重要的是,在108师团正北方,晋察冀军区五个团万余大军已经完成了集结,并且将邢台到石门之间的公路、铁路全部破坏殆尽,截断了108师团的退路。与此同时129师385旅等部分别在临城、任县等地完成了集结,三万大军正在向邢台合围。
感觉时机已经成熟,冀南前线的马铮下达了对邯郸的最后总攻的命令。马铮给谢文生等人下的可是死命令,德川康一所部必须在两天之内被全歼或者撤出邯郸城,无论谢文生等人使用什么方法,但是战略目标必须实现。
同时,马铮又命令一旅的战士们不必在意逃脱的日伪军,那些被打溃了的日伪军自有冀南军区以及冀南行政公署的部队收拾他们。一旅现在想要做的就是前进、前进、再前进,邯郸附近的武安、磁县以及峰峰矿区现在都已经成了无人把守的空防地带,急需部队去占领。
随着马铮的命令,冀南的战局突然变得一发不可收拾了。也许是日军已经到了崩溃的临界点,或许是马铮的死命令真的起了作用,在独立师二旅和三旅的猛烈进攻下,仅仅用了一天的时间,邯郸城外城的日军阵地就全部被攻陷了,二旅主力一部甚至于攻进了邯郸城区。
这下子德川康一少将可真是被吓着了,眼看着援军还有一天多的路程,就算是插上翅膀也不可能一下子出现在邯郸城外。德川康一知道自己的部队很可能是等不到援军了,所以很“明智”地选择了突围,而此时邯郸城内的守军只剩下不到三千人了。
在德川康一的指挥下,剩余的三千余日军精锐趁着独立师围攻邯郸外城的时候,命令两千余伪军在南线阵地阻击马铮所部的进攻,然后突然集中主力攻击邯郸北城门,然后向北突围,试图与邢台的日军108师团汇合。
而谢文生等人压根没想到日军会突围,毕竟在他们看来突围是死路一条,还不如留在邯郸城要安全,因此也没有预防,被日军打了个措手不及,北线阵地被德川康一撕开一个口子,逃了出去。
德川康一逃跑的消息传回指挥部的时候,马铮正在看绥察军区总部传来的电报。就在二旅三旅对邯郸发动围攻的时候,马德胜的骑兵师也对赤峰城发动了突袭。
这一次马德胜等人的对手是日军中有名的奇葩部队——第四师团第八联队,第四师团被称为“皇军窝囊废师团”,而第四师团的核心部队第八联队更是有名的窝囊废联队,因为在日俄战争中屡战屡败,因此获得了“败不怕的八联队”绰号。
这一次由于马德胜所部来得突然,再加上第八联队将注意力放到了南线刘凤池的整编三师身上,所以根本就没有防着骑兵师会突然兵临城下,因此被围了个死。
赤峰城虽然历史悠久,但是城墙却不高,甚至于压根算不上什么城墙,夯土砌筑的城墙不要说承受火炮的攻击了,有时候重机枪都能打穿,防御效果惊人的差。
再加上日军士气低落,所以日军第八联队在赤峰城仅仅坚持了三天就被马德胜的骑兵师给击溃了。这一次马德胜倒是没有再给敌人逃跑的机会,日军第八联队数次突围都被打了回去,无奈之下第八联队在联队长赤柴大佐的指挥下向马德胜所部缴了械。
整个赤峰地区的日伪军高层只有一个少佐率领一个骑兵中队的敌人逃走了,可以说北线的战斗基本上已经结束了,马铮所部大获全胜。
邯郸城和赤峰接连被攻陷,使得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部大为惊慌。这还了得仅仅不到一天的时间,皇军竟然连续丢了两座大城,尽管锡赤峰并没有多少皇军守卫,加上周边十多个旗县的防区,也仅仅只有第八联队一个联队的守军。但就算是这样,杉山元大将还是清楚滴感受到了威胁,致命的威胁。
马铮所部的连番大动作着实让杉山元大将下不了台了,一向就阴险的杉山元这次真的是发怒了。在杉山元看来马铮是不识抬举,原本双方在晋北战役结束后的这几个月来已经达成了一种诡异的默契,那就是马铮所部固守现在占据的地盘,不向河北以及晋中发展,而华北方面军也不向绥察地区发动大规模进攻,尤其是不向内军区控制的城市以及工业区派遣空军。
现在,马铮所部率先打破这种默契,实实在在的打了杉山元一记响亮的耳光。杉山元乃是华北方面军的司令官,自视甚高的他岂是会害怕马铮的“挑衅”,既然马铮已经下了战书,同他这个堂堂大帝国的大将方面军司令官叫板,那杉山元只能针锋相对进行反击了。
不过杉山元大将想反击,但是此时整个华北方面军的日子都不好过。同马铮所部这段时间的争斗来看,以华北方面军现在的状态,想要收回赤峰的可能性并不大。
杉山元有心让关东军入关参战,但是想到关东军刚刚在诺门坎地区被苏联红军打的满地找牙,数万人的伤亡已经让关东军元气大伤,根本无力再收回赤峰。
回过头再说冀南和晋中以及宣化前线的战斗,晋中的土八路已经击溃了第20师团第40旅团,主力正在向原平开进。要不是方面军司令部派出大批的飞机参展的话,土八路很可能已经攻占原平了。不过既便是如此,忻口前线的形势对于方面军来说已经很糟糕了。
一旦原平陷落,下一战马铮所部的攻击矛头必然是忻口,这一点毋庸置疑。
尽管杉山元大将很相信梅津美治郎的战术指挥水平,但是依然不敢掉以轻心,毕竟忻口的安危关乎太原的局势。心口要是收不住了,太原也就门户大开。
晋中的战斗不顺利,冀南的战局就更不乐观了,稍微好一点的就是宣化前线。由于有了大批援兵的抵达,宣化前线的日伪军由原来的三万余人快速暴增到此时的八万人。再加上山下奉文指挥得当,原本处于守势的日军竟然接连打了几个漂亮的反击,将杨成武所部从宣化前线打退了。
不过也仅仅只是打退而已,还算不上是大获全胜,更称不上是大捷,因此晋中和冀南战事的失利,杉山元很可能因此得到大本营的斥责。
现在急需战绩向大本营交代的杉山元此次难得强势一把,将目光转向了宣化,甚至于连军事会议都没有开便直接插手宣化前线的战斗了。
此时杉山元大将手中还有八个步兵师团,五个独立步兵旅团,比马铮等人想象的还要多上不少,同时武汉战场撤下来的两四个步兵师团已经返回了安徽,随时可以抽调回来华北。杉山元大将将第十师团、第二十六师团、第110师团以及基本上被打残了的第十六师团都布置在了宣化、逐鹿、下花园一线,同时又将保定等地的守军全都集中到了这一线,杉山元大将是准备拼命了。
之所以孤注一掷将全部的筹码都压在了宣化一线,主要是因为其他几个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