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唐朝小闲人 >

第1155部分

唐朝小闲人-第1155部分

小说: 唐朝小闲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越糟。

    阻止韩艺之后,李治又朝着陆贞笑道:“在西北等地区自古以来可不是士农工商,基于求同存异的思想,朝廷理应尊重他们的习俗,至于为何以商人为先,那是因为朕希望借以商道,加强中原与西北的联系,使得两地百姓融合在一起。另外,当初也是朝廷鼓励商人去西北行商,并且效果不俗,迅速得令西北安定下来,并且还得到了当地百姓的拥护。”

    说到这里,他目光一扫,“诸位爱卿,朝廷的宗旨是以仁政治天下,何谓仁政,就是要让百姓安居乐业,士农工商也是因此而出,假如士农工商不能使国家富裕,不能使百姓安居乐业,那也就不会存在士农工商了。如果这商人条例能够使得西北百姓生活富足,而朝廷却为了中原传统礼法,不顾一切推行士农工商,这岂不是舍本求末,究竟是是仁政为大,还是士农工商为大?”

    哇!想不到皇帝的口才这么好!韩艺听得微微一惊,他原本以为今日是他表演的时候,可是李治似乎连让他开口的念头都没有。

    这就是李治不想因引起朝中的纷争,一旦韩艺开口,那么只会引起更多的人反对,他已经决定采纳这个政策,就不想再节外生枝了,如果他让韩艺出面的话,就是证明,他心中还在犹豫,就看你们谁能够说服我。

    李治又道:“诸位爱卿不要光顾着从上面找错误,这人无完人,朕希望听到的是更好的建议,就算这一套制度不是最好的,但是若无更好的,朕也只能采纳这一套制度,因为西北地区如今尚未明确制度,若是再拖下去,只怕会多生祸端,朝廷必须要赶紧在当地设立官府,治理好当地,这才是当务之急。”

    这话说得太妙了,就连韩艺都忍不住给李治点赞,先将后路给安排好,我没有说这个是最好,我只是说没有更好的,勉为其难的只好采纳这一套制度,我也不是一意孤行,我还是让你们提建议的,只不过你们得拿出更好的来,西北地区已经等不了了。

    群臣无语,有更好的早就提出来了,朝廷早就打算在西北推行新的制度,而不是原先的羁縻制度。甚至他们还心想,如果我提出来了,皇帝说不定还会调我西北,这光想想都挺恐怖的啊!

    许敬宗、李义府等人知道皇帝决心要这么做,他们又是知道内情的人,要是还这么不知趣的站出来,那不是成心找不痛快么。

    许圉师怯生生的站出来,底气不足道:“陛下,这税收制度是否还值得商榷?”

    李治道:“这一点李中书他们也提出来过,但是一直以来朝廷没有在西北地区设立常赋,因为这是非常困难的,至于原因给为爱卿也应该心里有数,而这种税收制度,好坏且不谈,至少是常赋,并且当地百姓都支持,如果诸位爱卿能够拿出更好的税收制度来,并且不会引起西北地区百姓的反对,大可说出来。”

    许圉师讪讪退下。

    你还不能说李治是在耍赖,再怎么说也设立了常赋,并且保留了上贡,这跟中原州县一模一样,各地州县每年都交税,都运送土特产来京城。你提意见是可以,但是你必须得拿出一套方案来,同样也能够保证能够在西北地区设立常赋,你否决了这一点,却拿不出更好的来,你这就是在找茬了。

    但是关于少数民族的税收,那真是非常非常困难的,东突厥旧地归到大唐版图这么久了,可都没有交过税给朝廷,当地百姓的税收可是交给可汗,不是交给朝廷,再由可汗给朝廷上贡。异族统治,税收是最难的,要么你就直接大开杀戒,竖立权威,可是唐朝并不奉行这一套,要以德服人,这又是最难之事,你凭什么让我们交税,西北各个酋长肯定不会答应的,但是这种税法的精妙之处,就是你交税是为你服务,你不可能不交钱,还让我派人去帮你打扫卫生,这你也好意思。

    张大象、唐临、萧钧等人见火候差不多了,赶紧出来表明态度,我们支持这一决议。

    李义府他们虽然没有赞成,但也没有反对。

    其他大臣一看,也只能表明赞成。

    这一决议顺利通过。

    李治笑着点点头,又向韩艺道:“韩爱卿,朕让你与吏部尚书商讨关于派往西北地区的官员,你们可有商讨完?”

    韩艺忙道:“回禀陛下,名单已经拟定,一共五十人,还请陛下过目。”说着,将奏章呈上。

    张德胜立刻下去,将奏章拿了上来,小心翼翼递到李治面前,“陛下!”

    李治手一扬道:“念吧!”

    “小人遵命!”

    张德胜拿着韩艺递上来的名单,站在台阶上面念了起来。

    基本上都是五品以下的官员,但多半都是出自陇西贵族,这也合情合理,因为陇西贵族是杂交出来的贵族,有少数民族的血统,让江南官员去那边,去了就水土不服,而且这些人并未担任太重要的职位,不会影响朝廷的运作。

    殿中大臣们倒是没有多想,他们大松一口气,他们刚才非常害怕,因为他们可不想去西北那鸟不拉屎的地方。

    可是总有例外!

    当张德胜念道,长水县县令董英和永宁县县令周道行时,群臣皆是大吃一惊,这二位可都是东都县令,五品官员,是重要职位,一般情况下,还是得通过皇帝决定,不是说吏部说调就能够调的。

    唐临、张大象可不知道这事,但很快就反应了过来,他们当然也知道民安局遇到的一些困难,毕竟这是韩艺的势力,不过他们觉得韩艺这也太狠了,东都县令直接调去西北,不能比这更贬的了。

    刚一宣读完毕,宗正董瀚就站出来,道:“陛下,长水、永宁二县连同长安与洛阳,十分关键,董、周二位县令,一直在当地担任县令,并且将二县治理的井井有条,他们都走了,那这二县怎么办?这无异于本末倒置。”

    他可是董英的亲哥哥啊!

    韩艺笑道:“董宗正这话说得咱们这些大臣真是无地汗颜,好似大唐就他们两个能够治理长水、永宁二县。”

    又有一人站出来道:“董宗正绝非此意,既然董、周二位县令将长水、永宁二县治理的非常好,那为什么要调他们离开,难道西北缺他们二人就不行了么,韩尚书这话才令人感到无地汗颜。”

    此人乃是著作郎曹德凯。

    韩艺道:“曹作郎此言差矣,我这么安排,自然是有原因的,就目前而言,西北地区的安定繁荣对于我大唐而言更为重要,自然得安排一些经验丰富且有才干的官员前去,董、周二位县令治理河道非常有经验,因此我才选择他们二人,去西北地区治理河道。”

    许敬宗实在是忍不住了,你这也太搞了一点,找这么个借口,你好歹也废点心思呀,站出来道:“这西北地区有河道吗?老夫听说那里都是荒漠戈壁。”

    韩艺面不改色:“当然有啊!要是没有水的话,牲畜不都渴死了么,牧场对于西北百姓而言,那可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西北地区跟咱们中原不一样,他们不太懂得管理,一直没有安排人员去管理河道,或者水资源,直接导致水资源一直在枯萎,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而西北祸事,往往都是因为牧场之争,只要解决好牧场问题,让每个百姓都有牧场放牧,西北便可安定,因此一定要派几个非常善于管理水道的官员前去当地,专门负责此事。”

    唐临等人听得都快笑出声来了,人家堂堂一县之长,而且东都县令,居然被你派去管水库,还说得这么冠冕堂皇,让人差点就相信了。

    知道内情的人,也都明白过来,韩艺摆明就是要整这二人,你们敢阻碍民安局的发展,我就让你们去守水库,但是,这又不太符合韩艺的行事作风,韩艺很少去利用职权贬黜他人,基本可以说是没有过,一般韩艺采取的手段,还算是相对比较温和的,给彼此都留有余地。

    董瀚等人非常着急,但是他们没有准备,一时半会,想不出更好的理由来,直接焦急的看着皇帝,周道行可是你妹夫的堂弟。

    李治沉眉思索片刻,道:“韩爱卿言之有理,目前西北建设才是国家的头等大事,如果能够成功的话,我大唐必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应该派一些能干的官员前去那里,周、董二位县令的才干,朕非常清楚,实乃上佳人选,韩爱卿的这个安排,朕觉得非常合理,同时,朕也希望你们能够同心协力,将此事办好,不要为了一点点私利,而耽误了国之大计。”

    言下之意,就是你们都别吵了,这事就这么定了。

    李义府、许敬宗都没有站出来说话,因为周、董都不是他们的人,如果今日阻止韩艺,那么他日他们要贬谁,那韩艺肯定会以怨报怨,不就是互相伤害,在这一点,他们还是能够做到井水不犯河水。

    不少大臣都懵了,这你也太随便了一点吧,但是有些理由,不好在这里说,得私下跟皇帝说,临川公主可是你的胞妹,你不看僧面看佛面啊!

    ps:求订阅,求打赏,求月票,求推荐。。。。。。

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 骗你是小狗

    诡异!

    这实在是太诡异了!

    今日韩艺的举动有些反常啊!

    以往韩艺很少赶尽杀绝,他还没有利用职权贬过任何人,一般都是用手段逼对方来跟他们谈和,收放自如,不太会将人逼到墙角里面去,可这一回来,就将周道行与董英这两个贵族出身,并且颇有势力的县令给调去西北看水库去了。

    这好像又过了一点。

    当初那些贵族明目张胆的跟他作对,他也未曾这般做,如今周、董二人还只是暗地里给民安局施压,你好歹也跟人去谈一下,刚回来就让人给弄走,就官场的潜规则而言,这确实是过火了。

    殊不知这都是因为此番去吐谷浑,禄东赞给韩艺上了生动的一课,做大事者,还是要果断一点,老是畏首畏尾,总想着和平解决问题,这是非常困难,这也是韩艺最大的弱点,因为老千只是为了钱,不是要人命的,因此韩艺总是不会将事情做绝,甚至可以说他没有这个思维。

    可是禄东赞这一回玩得,恨不得将他们都给杀了,这让韩艺学到了不少,因此这一回,他就学以致用。只能说周道行、董英太不走运了,直接撞到了枪口上面。

    在决定这两项重大决策之后,朝会也就结束了。

    其实在许多大臣看来,这算不得什么重大决策,因为这都是少数民族的事,中原人士还是非常傲慢的,认为自己礼仪之邦,野蛮民族之事,他们还真不太想管,没有人愿意去那边当官。

    但是真正有远见的大臣,知道这两项直接关乎着大唐的命运,西北与吐谷浑不安定的话,大唐也休想置身事外,就当下而言,治理好西北地区,比治理好北方民族还要重要的多,北方民族不联合西北的,也没有能力与中原王朝抗衡。

    。。。。。。

    “韩侍郎,你做得未免也太狠了一点吧!”

    这刚出得大殿,董瀚与几人来到韩艺身旁,可以说是咬着牙槽说道。

    韩艺冷笑一声,道:“这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倒是我很好奇,为什么你们总是认为自己是受委屈的一方。”

    “可是这事又不是不能够谈的,你用不着做的这么绝。”

    “我现在很忙的,哪里有空谈这些,还是这样比较直接一些。”韩艺理了理衣襟,又道:“对了,下回请叫我韩尚书。”

    “你………!好好好,咱们走着瞧!”

    董瀚一挥长袖,与其他人恨恨离开了。

    他们刚一走,李义府就走了过来,笑呵呵道:“韩尚书真是好威风啊!”

    韩艺笑道:“不瞒李中书,就在上朝之前,我都还有一些犹豫,是不是要这奏章递上去,毕竟商人总是想以和为贵,都是李中书启发了在下,令在下下定决心递上这份奏章的。”

    李义府摇摇头道:“我不知你这话是何意?”他当然知道韩艺是在暗讽他将王方翼贬去吐谷浑。

    “那就算了呗!”

    韩艺呵呵一笑,又小声道:“不过有件事,我还真的感谢李中书。”

    李义府皱眉道:“此话怎讲?”

    韩艺啧了一声,道:“李中书坑了禄东赞这么多钱,不就是帮我挽回了一点颜面么,李中书,这钱可千万不能退回去了,你这是为国争光啊!”

    “混账!”

    李义府顿时吹胡子瞪眼,但是目光还是非常虚,左右瞟了瞟,又低声道:“还请韩尚书自重,不然的话,休怪我去陛下那里告你诬蔑朝中大臣。”

    韩艺忙道:“别别别,李中书,你这人真是没趣,我这是发自肺腑的感谢,又不是探你口风,我可以用我的人格发誓,今后禄东赞甭管送你多少钱,只要你拿钱不办事,我绝对支持你,你尽管收就是了,骗你我就是小狗。”

    李义府眉头紧锁,道:“韩尚书,你莫要欺人太甚。”

    哇!这你都不拂袖而去,看来是找我有事啊!韩艺暗自嘀咕一句,心里却有些好奇,笑着点头道:“不说了,不说了。”

    李义府也是神色一敛,他这么不要脸的人,又岂会在乎这些,谁都知道他收了钱,小声道:“韩尚书,可否借一步说话。”

    “当然!”

    二人往边上下得台阶。

    李义府道:“韩尚书,李某人有一个不情之请。”

    你跑来求我?你认为我会答应么?你丫脸皮还真是厚到了极致啊!韩艺好奇道:“李中书请说。”

    李义府道:“我那三子与你们凤飞楼的顾倾城互生情愫,不知韩尚书可否愿意成人之美?”

    韩艺听得都傻了,敢情弄了半天,是来为自己儿子拉皮条的。惊讶道:“李中书愿意让倾城去给你做儿媳妇,这好啊!我完全没有意见。”

    李义府差点没有喷血,你丫也太会占便宜了,顾倾城什么人,给我当儿媳,我再不要脸,我也做不出这种事来呀,道:“韩尚书说笑了,小儿与顾倾城门不当户不对,娶其为妻,当然是不可能的,我是希望能够将顾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