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闲人-第7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话又从何说起?”
“倘若我只是扬州的一个田舍儿,那我自然不会去跟他们争,但我如今已经身处在朝堂上,并且卷入各个阶级的斗争当中,我必须迎难而上,否则的话,恐怕会遭灭顶之灾。”
韩艺不由得苦笑一声,道:“但是我的出身始终是一个问题,我必须解决这个问题,因此我打算自成一派。”
“自成一派?”
“嗯。”
韩艺点点头,道:“融合百家,根据当今局势,提出新的思想和主张。常言道,不破不立。因此我第一步就是要打破他们的旧的习俗,由此引出我的新思想。发起与山东士族的斗争,完全就是为了追求我自身的利益,与山东士族无关,只有斗争才会进步,才会有新的东西出来,没有什么比踩着山东士族上位更加引人注目。”
元牡丹呆若木鸡,她万万没有想到韩艺野心这么大,前面他说他成为孔子,她以为只是一句玩笑话,根本就没有在意,可是如今看来,韩艺似乎不是在开玩笑的。道:“但………但是你一个人如何去挑战四大家族?你可别小觑了他们,即便如今是四大家族最为虚弱的时候,但他们家族还是人才济济,不容小觑。”
韩艺笑道:“你这话没有说,但凡事都有两面,家族庞大,总有那么几个聪明人,但是我相信蠢人一定要比聪明人多,坏人一定好人要多,一旦我发起攻击,外表光鲜亮丽的四大家族,必定会变得满目疮痍,而我只是一个人,他们能够攻击我的手段也就屈指可数。只要我能够将他们拖入我的节奏当中,他们必败无疑。
另外,不论阶级、恩怨,我与他们迟早也有一战。你前面也说了,他们拥有着广阔的田地和农奴,而我们的作坊起来之后,必定会他们那种生产规模产生极大的冲击,他们肯定会想办法阻止我的,但是在商业中,四大家族加在一起也不够我塞牙缝的。”
元牡丹皱眉道:“这你可就错了,不光是四大家族,天下贵族皆是如此,如果我们在耕地上攻击四大家族,等于是与天下贵族为敌。”
“这是不可能的。”
韩艺微微一笑,道:“商人也好,地主也罢,追求的是利益,我们的崛起,一定会伤害到一部分人,但同时也会造福另一部分,没有任何一个商人会与天下人为敌,即便他想,他也做不到,道理很简单,商人是以利益为首,而利益是属于群体的,而不是个人。但是你放心,我不会让元家跟着我一块卷入其中,元家只会是获利的那一方。”
元牡丹心中稍稍有些感动,微笑道:“纵使你想,也难以成功的,我大伯他们活了几十年,兴许做买卖不如你,但是这人情世故,怕是你远不如他们。”
说着,她轻轻一叹,道:“我始终觉得你太冒进了一些,就跟南进计划一样,以你现在的势力,去挑战四大家族,实在是太冒险了。”
她不是保守派,她是革新派,但是她的计划永远是步步为营,宁可退一步,也绝不愿冒进一步。
换作是萧无衣的话,虽然也会担忧,但是肯定会支持韩艺这么干,萧无衣本身也是这么一个人。
韩艺道:“你方才也说了崔卢郑王有着数百年的底蕴,焉能一语击破,这是一场持久战,跟南进计划一样,如果要形容我与四大家族的关系,我认为可以用夫妻关系来形容。”
“夫妻关系?”
元牡丹微微一愣。
韩艺笑道:“因为我们谁也无法离开谁。”
元牡丹越听越困惑了。
韩艺也没有细说,因为他也说不清楚,高深一笑道:“到时你就知道了。”
然而,元牡丹不知道的是,其实战争的号角已经吹响了,想要阻止也为时已晚,后悔都来不及了。
光从那什么拒绝的权力,就已经触犯到了士族的逆鳞。
因为士族是非常注重礼法的,礼法要求的是顺从,是教化,韩艺提出来的主张是拒绝,是自由,这完全就是与儒家思想截然相反的一种主张。还是那句话,“信而好古”,这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延续数百年的思想,已经是客观存在的东西,是士族,甚至天下人都非常推崇的,韩艺现在是要打破这个规矩,这等于是在挖士族的根,士族当然不会答应。
另外,韩艺提出的尚贤思想,虽是儒家精神,但要真是这样做的话,就破坏了尚姓的传统,不管你姓崔,还是姓吹,只要你德才兼备,为国家做出贡献,那你就值得人尊敬,反之,就没啥好值得尊敬的,这同样也是在挖士族的根。
必须组织,因此各大士族已经开始活动起来,并且以一种惊人的速度达成了“抗韩同盟”,几乎长安大姓人家都加入此同盟,当然,大姓人家指的是姓氏尊贵,多半没有在朝中担任官员,其实官员也没有几个参与进来,像许敬宗、李义府他们都没有参加,显然大家都在避免将此事演变成朝堂上的斗争,因为一旦将李治拉下水,那除了李治外,谁也无法控制了,而韩艺又是李治的心腹。
这令人很惊讶,纵使韩艺又万般不是,但韩艺只是一个田舍儿出身的五品小官,名望也就那样,不至于让这么多大士族联合起来对付他一个人,这真是太夸张了,甚至于不少人都主动加入进来。
但事实就是如此。
只有少数那么几个人看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不用想也知道,肯定是崔卢郑王带头,因为他们是最大的受害者,韩艺针对也是他们。
崔卢郑王一些大学问家纷纷出山,召集弟子,开始开场论道,弄的跟传销似得,抨击韩艺,出身贫寒,还不自爱,妄谈礼法,若仍由他这么下去的,礼乐必将崩坏,到时天下必将大乱。
反正说得好像若是不赶紧阻止韩艺,大唐就要步周朝的后尘,这韩艺就是男版的褒姒,简直就是祸国殃民,应该拖出去凌迟处死。
然后,郑伯隅、崔偲、卢秋子等人又站出来,说深受韩艺蒙骗,以为他是要帮助儒家,其实是为了贪图利益,总之,就是推翻自己前面说过一切,大肆抨击韩艺主张的格物致知精神,韩艺那些玩意,都是一些假学说。
又说韩艺既是商人,又是官员,有违朝廷制度,应该革除韩艺的官职。还有就是说韩艺囤积纸墨,为求私利,不顾国家大利,乃大大奸商一个,无德无能,凭什么做官。还有什么当初韩艺利用歌妓装疯卖傻抢夺北巷地盘,这是没有证据的,但是这些士大夫们说话一般都是闭着眼睛说的。
更加搞笑的说法,就是说韩艺之所以提出拒绝的权力,主要是因为帮熊弟想娶崔莹莹。
但凡能够攻击韩艺的,甭管有没有证据,先嚷出来再说。
除此之外,各大士族联手排斥兰陵萧氏,抨击兰陵萧氏与下贱的田舍儿通婚,血脉不再尊贵,自甘堕落,不再是士族。这在当代而言,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刘禹锡的一句诗就很好的阐述了这一个现象,“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也就是说,贵族与庶族联姻就不再尊贵了。
他们还拿起了许敬宗的观点,只是稍作改变,说萧家内部本不答应这门婚事,只是为求自保,才应允了这门婚事。
因为韩艺田舍儿一个,朝中没有任何党羽,而且都是敌人,又是五品小官,已经是非常寒酸的,但又有皇帝保他,动又动不了他,唯一跟他有关系的就只有兰陵萧氏了,不找兰陵萧氏找谁。
兰陵萧氏也是倒霉倒到家,这一年之内,就没有过过好日子,前面萧淑妃,后又有韩艺,挺无辜的一群人,只能说这人生大起大落,实在是太刺激了。
很快,萧钜就率先英勇就义了,虽说没有人上奏去弹劾他,但总是排挤他,背地里说他的坏话,不跟他说话,这如何还待得下去,于是就跟李治请了个长假,回家休养去了。
萧钧他们也是如此。
兰陵萧氏的势力仿佛一夜之间就变得荡然无存。
这比当初许敬宗抨击他们还要严重一些。
真是全方面围歼韩艺,攻势如排山倒海一般。
但是唯独没有人攻击北巷,没有再将此事扯到买卖上去了,让大家别去北巷买东西,一来这些士族不屑于谈买卖。二来以前也有人这么做过,结果到头来都是弄得自己灰头土脸,他们觉得拿着商业去对付韩艺,无异于以己之短攻彼之长,干脆就不提这一方面。
ps:求订阅,求打赏,求推荐,求月票。。。。。。(未完待续。)
第八百六十八章 富贵险中求
皇宫!
“呼………!”
李治拖着疲惫的身子来到寝宫。
武媚娘见罢,忙上前帮李治取下御寒的披风,关切道:“陛下,这朝政之事永远都处理不完的,你可得注意身子啊!”
“要是朝政之事那就好了。”
李治苦笑一声,摇摇头,将一份奏章递给武媚娘。
武媚娘微微一愣,接过来,打开一看,满篇的大道理,引经据典,请求李治收回那拒绝的权力,如果不收回的话,天下都会大乱。
李治摇头叹道:“你看到的只是朕从数十道奏章中随便拿来的一道。”
“这么多?”
武媚娘道:“臣妾以为陛下已经非常慎重了,还需要正当的理由,才能行使这拒绝的权力,另外,这些士族家里门风严谨,他们的子女多半不会受其影响,这点点小事,为何他们会如此兴师动众?”
李治笑道:“这你就不明白了,他们这些士族以前是凭借着功业显著,才跻身士族行列的,但是如今时过境迁,他们凭借的就是那优美的门风,严谨的礼法,获得他人的推崇,任何事一旦触动礼法,就等于伤害了他们的根本利益,如果这一回他们不阻止下来的话,就会有第二回,第三回。兴许你还不知道,现在各大士族已经联合在一起对付韩艺,兰陵萧氏是损失惨重啊。”
武媚娘听得很是不悦,道:“他们未免太欺人太甚了。”说着她又透着一丝担忧道:“陛下,你打算怎么做呢?”
李治道:“此事朕与韩艺已经有言在先,朕不会参与其中,这礼法之事,朕也有颇多顾虑,朕暂时还不会收回那拒绝的权力,且看看再说吧。”
其实这些奏章只是雷声大,雨点小,中枢大臣都没有开口,只是下面一些儒生出身的官员上奏,李治并未感到太大的压力,当然不需要急着处理。
武媚娘黛眉一皱道:“可是韩艺一人,就如何敌得过这么多士族?”
李治叹道:“我想他事先已经预料到这种情况,如果他没有把握,他也不会这么做。”
其实他们二人也烦那些大士族懂不懂就用礼法来教育别人,好像全天下就他们家懂礼法似得,当初废王立武,那些士族对他们也是颇有微词,可要命的是,百姓、士子都推崇他们的礼法,李治也不喜欢他们的名望凌驾于皇权至上。
。。。。。。。
已是二更天,萧家却还是灯火通明。
只见大堂内坐满了人,个个黑着脸,一脸的怨气。
“贤婿,你这又是何苦呢?”
萧锐郁闷的看着韩艺,他都不太好意思帮韩艺说话了,因为自从韩艺来萧家,那是一事接着一事,就没有断过,而且一事大过一事,这一回倒好,直接伤及整个兰陵萧氏。
韩艺也觉得有些不好意思,道:“老丈人,我也不想这么做,问题是许敬宗他们暗中搞鬼,将舆论引向山东士族,其实在那日上朝前,我就跟郑伯隅等人见过面,当时就已经闹翻了,我这不过是先下手为强。”
萧钜听着气不打一处来,道:“可是你凭什么去跟郑伯隅他们闹,你知不知道他们在士子心中可是有极高的名望,你跟他们斗,这不是自讨苦吃么?你当时应该选择退一步啊!”
韩艺道:“大伯,我也想退啊,但如果我要退的话,岂不是自打嘴脸,倒是许敬宗他们便可以倒打一耙,萧家还是得吃苦。”
萧鄯道:“只要陛下没有这念头,许敬宗他们是掀不起什么风浪的,你这一下将所有的士族都给得罪了,而且你那一番话对我们萧家也不利,我真是不明白你为何那么做?”
韩艺立刻道:“二伯,我这么做,恰恰就是为了萧家。”
萧鄯皱眉道:“你这话从何说起?”
韩艺道:“二伯,时代在变,但是天下士族还在用以前的方式活着,这如何能行。你看看崔卢郑王以及咱们萧家在两晋时代那是何等威风,可是自隋唐以来,又出了几个宰相,几个大将军?据我所知,我大唐也就是无衣爷爷一人,更多士族只能依靠联姻的手段,去维持自己在朝中的势力,这绝非长久之计啊!所以时代在变,士族也应该进行改变,否则必将会被淘汰。”
萧钧倒不是很急,因为毕竟李治是站在韩艺这边的,只要皇帝偏向那边,这结果就犹未可知,若有所思道:“那依你的意思?”
韩艺笑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应该忘记兰陵萧氏的荣耀和过去,奋发图强,凭借萧家深厚文化底蕴,以德才入朝,这样才会得到陛下的重用。我在朝上说推崇贤者居之,但其实一直以来,先帝与陛下都想这么做的,虽说如今官宦子弟还能世袭在朝中当官,但是又有几个能够进入中枢机构,一般的还都是给予闲职。真正的掌权的大臣凭借的都是能力,而不是姓氏。我敢肯定将来陛下一定会大力推动科举制,因为这是必然的。”
萧锐稍稍点头,对此他是深有感触。
他也是世袭他父亲萧瑀的宋国公,虽然他的官阶挺高的,但没啥实权,当今的中枢大臣虽然也都是出自官宦世家的,但也只是因为家世好,教育的好,确实有能力,不是全凭父母才爬上这个位子的,其中就没有一个崔卢郑王,甚至于出身大士族都少,也就是说明,选官早已经不以姓氏为重,而是能者居之。当然,其中有不少是跟崔卢郑王联姻的。
萧钜道:“这些先不提,关键是如何度过现在这一难关?”
“这在我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