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侯再生-第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公,是否程老将军与荆州军战事呈现不利之局?”张昭见孙权面色大变,急切地问道。
“…………”孙权面色阴沉,缓缓地将绢书递交给张昭,沉声说道:“崇阳已被蒯越军攻破,韩当、陈武仅以身免。现蒯越军已兵逼阳新,与黄石的蔡瑁军成夹击程老将军之势。”
张昭迅速览毕之后,又将绢书递给周瑜,默默地摇了摇头。
“主公,如今形势已万分紧急。请主公准许周瑜即刻率军前往援应程老将军,共击荆州军!”周瑜一目十行地飞快将绢书看完,略一思索后,即躬身向孙权请命道。
第三卷 虎臣良牧定江东 第二十章
更新时间:2008…6…5 14:32:50 本章字数:3620
“公谨回师柴桑带回了多少军马?”听得周瑜请战的要求,孙权没有即刻应允,却反过来问了一个问题。
“启禀主公,瑜此次共带回水、步军14000人!”
“…………”孙权略一踌躇后,奋然说道:“公谨,除你这14000人,我再将拱卫柴桑的6000军马尽数交付于你,凑齐20000之数助你前去破敌。此去抗击荆州军,前线所有将官、士卒尽归你节制,若是还需军马粮草,尽管来柴桑求援,自有我与张公为你筹备!”随即孙权又转身对厅下的周泰说道:“幼平,你也随公谨身侧听候调用!”孙权知此时此刻已关乎到江东的生死存亡,毫不犹豫地将手中所有可用军力尽数交托于周瑜手中。
“瑜(末将)领命!”周瑜、周泰二人一齐躬身向孙权施礼应道。
“主公,柴桑军马万不可尽出,若是那刘备知晓这一情形,渡江奇袭,则大事不谐啊!”张昭认为孙权此举颇为不妥,急出声劝荐道。
“张公不必担忧!且不说那刘备老贼能否突破我江东水军之巡防渡过长江,纵然他真的过江奇袭,我孙家儿郎又岂是那轻易可欺之人。城中虽无正规军马,但众文武将官家中,谁没有数十、乃至数百家丁、护卫,将这些家丁、护卫组织起来,不就是一支军马?”孙权眉头扬起,脸上现出前所未有的坚毅神色。
“主公……”看着如此神态的孙权,有那么一刹那,周瑜觉得自己仿佛是看到了孙策死而复生站在自己面前。
“公谨兄,我孙家的命运、江东六郡的命运,都尽皆交托于你了!”孙权上前几步,伸手紧紧握住周瑜的双臂,言辞异常诚恳地说道。
“主公……尽管放心!周瑜定不负主公厚望,纵然抛却这条性命,也要击退荆州军,护卫得主公与江东百姓安危!”周瑜眼中现出无比复杂的光芒,躬身向孙权再深施一礼说道。
“主公,关于眼前之危局,肃还有一策,或可稍解我军之困!”鲁肃突然出声说道。
“哦~~?”孙权又惊又喜地问道:“子敬,你究竟有何妙计,快快道来,我等共同参详一番!”
“那肃就献丑了!”鲁肃淡淡一笑,从容地说道:“主公可还记得月前……许昌曹孟德遣使前来柴桑,欲与主公结盟之事!”
“当然记得!其时张公与子敬皆劝我应允此盟约,我还派遣了使者回复曹操,只可惜使者至今尚未归来……啊……子敬的意思是……”孙权说着眼中突然一亮,似已明白鲁肃的意思。
“……看来主公已然想到,就是再遣使走水路经秣陵、绕道徐州前往许昌,邀曹操出兵荆州或寿春。若被曹操大军威胁,则刘表、刘备必然会回师防范曹军。纵然他们只是撤走部分军马,也可稍缓我军之压力!”鲁肃接着孙权的话说道。
“呵呵……此法派不上什么用场!” 孙翊冷笑几声地说道:“且不说此去许昌费时颇多,没有十天半月怕是到不了许昌,到时纵然曹操出兵,战事恐怕也已完结。此外,子敬能够担保曹操一定会出兵吗?”、
鲁肃被孙翊反驳之后,神色未变,依然从容不迫地和声说道:“刘表、刘备非但是我江东大敌,同样是曹操心腹之大患,曹操亦必是欲除这二方以后快。前番曹操遣使正是欲借主公之力,为其牵制二刘。故从某种程度上讲,主公与曹操已成唇亡齿寒之势。一旦我江东有失,则曹操将直面二刘重兵威胁。因此,以肃之料想,若是遣使前往许昌,曹操出兵可能极大!当然,曹操的出兵也有可能仅是做些姿态,但即便如此也足以牵制住二刘军力!”见到孙权点头表示赞同,鲁肃又接着说道:“至于叔弼大人所提的来往许昌时间过长之事,其实也不是问题。我军与二刘之战,绝非十天半月所能了结的。以肃之见,此战当是持久之战。尤其是那荆州军,其实力之雄厚远在我军之上。除非其统军之人出现重大失误,否则即便以周督之智、众将之勇,也绝难在一、两月之内便能将其击退。”
“需要一、两月?”孙权有些惊讶地转头看向周瑜。
周瑜见孙权询问的目光投注到自己身上,遂面色沉肃地点点头,表示认同鲁肃的话。
“……所以,若是能在十天半月之内赶到许昌,并催促曹操尽快出兵,对于缓解我军危机当是有所裨益的!”鲁肃最后肯定地说道。
“那子敬以为,曹操有可能对二刘中的哪一方用兵?亦或是同时用兵?”张昭轻捋颔下长髯,沉声问道。
“曹操乃世之奸雄,精于计算,同时出兵招惹两方这种事情,不是他所会做的。以肃之见,他只会对其中一方用兵!在二刘之中,刘备兵力稍弱,曹操对其用兵的可能较大一些!”鲁肃冷静地分析道。
“叔父、张公、公谨,你们以为子敬之策若何?”孙权似有所意动,但却未能下定决心,遂向孙静、张昭与周瑜问道。
“主公,瑜以为子敬之策颇佳,宜速行!”周瑜面现喜色说道。
孙静和张昭也相继点头表示赞同。
“好!既如此,便从子敬之议,再遣使者前往许昌!”孙权断然说道。
…………………………………………………………………。
建安六年六月二十四日,庐江城中的一切,已恢复如十日前尚在孙家治下时一般。城里的百姓在经过初期的惶惑不安之后,见新占领庐江的这支军队军纪甚严,对他们绝无侵扰,后又有知情之人透露出——原来这支军队竟是来自以“仁厚爱民”遍闻天下的刘皇叔的麾下,遂逐渐定下了心来。尽管内中仍不乏一些心系孙氏之人,但在对方恩威并施的手段震慑下,倒也不敢有所异动。
而随后,在新到庐江主持政务的豫州牧主薄陈震(注:尽管刘备在豫州已经没有任何领土,但他的官职却还是豫州牧,因此只能尴尬地以豫州牧身份领扬州治下寿春一郡。而孙乾、陈震他们的职位也还是豫州牧别驾、主薄。)的悉心组织之下,庐江百姓原本被“偷割”的新粮中的相当一部分都被发还给了他们,其余被军队征用的粮食也以市价进行了折算。多年来,几经变更归属的庐江百姓,从来就未曾见过这等善待他们的“青天父母”,遂尽皆“感恩”不已。
民心初定之后,陈震随即便组织百姓在头季稻收割完毕之后,即刻开始进行了晚稻的播种。一时间,庐江境内的百姓相继忙碌了起来。
庐江城守府议事厅
“诸位,寿春刚刚传来情报——吴郡盛宪的叛乱已在十日前,被江东军兵马都督周瑜亲自领军扑灭。而那周瑜在速平叛乱之后,几乎未做逗留,在留下一军驻守吴郡后,又即刻引军回师。以时间来估计,其无论出现在柴桑,亦或是庐江都有可能。在如今敌情不明的情况下,各军皆需加强戒备。”我以目光巡视着厅中诸将,沉声说道。
“兴霸,锦帆营近日巡视江上,可曾发现有何异常?”我将目光定格在甘宁身上,出声相询道。
“异常?……对了!”甘宁仔细思索了一番后,似乎想到了什么,“这几日,从牛渚到湖口这一带的江面上,江东水军的巡防变的颇为频繁。有几次差些与我军的巡逻探哨的走舸遭遇起来!”
“除此之外,可曾发现这一带的江东水军还有什么较大规模的调动?”我仍有些不放心地问道。
“大规模的调动并没有发现。将军,江东军的水军主力应该前往江夏与荆州水军交战了,不大可能出现在这一带啊!”甘宁略有些疑惑地问道。
“恩!原本我是有些担心孙权不甘庐江落与我等之手,会调遣军马前来复夺庐江。若是他有心如此,必然会有较大规模的水军调动。但照现在的情势看来,孙权是暂时‘放过了我们一马’啊,呵呵呵……”我嘴角泛起了一丝笑意说道。
“那孙权小儿还算分得清轻重缓急,知道此时刘表才是他的心腹大患,他的主力军马定然是去抗击荆州军了!”魏延咧嘴笑道,“将军,咱们什么时候杀过江东去?”
“现在杀过长江去只能是自取败亡!将军早已说过——渡江的时机仍未成熟!”李通冷冷地反驳魏延道。
“嘿嘿……我也只是问问罢了!”魏延也不恼怒,只是嘿笑了两声。
“三叔……虽然咱们还不能直接渡江南下,但也不好就这样坐山观虎斗吧?”关平拧眉思索了片刻后,有些踌躇地说道。
“哦~?!”我笑着看向关平问道:“定国,你有何想法?”
得到我的言语鼓励,关平定了定神,大声说道:“正攻不行,可以奇袭。破敌不宜,却可以骚扰。我以为可让兴霸大哥的锦帆营不时骚扰江东水军,不需与其正面交锋,只需从其侧后奇袭骚扰即可。能杀其一人便是一人,能沉其一船便是一船。甚至可以寻找机会上岸搅扰他一翻后,再迅速撤离。如此既可消耗江东军力,又可与荆州军遥相呼应!”
友情推荐:
大雪崩新作《怪兽剪径者》,书号92410。
第三卷 虎臣良牧定江东 第二十一章
更新时间:2008…6…5 14:32:51 本章字数:3774
建安六年六月二十六日,黄昏时分,残阳西垂至极西之处,落日的余晖将长江江面映照成似火烧一般。微微的东风吹拂下,一支江东水军的巡江船队正准备返回芜湖,与下一班的巡江船队换岗。
船队东行至三山口时,当头一艘蒙冲战船上的探哨士卒惊讶地发现——前方百多丈远处,一艘小型走舸战船正迎面朝船队驶来。原本探哨士卒还以为这艘走舸定然是自家的船只,但凝目定睛再看时,却愕然地留意到对方的船桅之上,分明地悬挂着一面没有任何字样的青色锦帆。
“锦……锦帆水军!”自幼生于长江边的探哨士卒一看到这面锦帆,立即惶恐不安地大声叫喊起来。此时,江东水军上上下下皆已知晓:长江水上霸王甘宁已然投效于与己敌对的刘备军,并负责组建起了一支仍然以锦帆为战旗的水军——锦帆水军。
“什么??!!!锦帆贼!”统领巡江船队的江东军济水都尉朱据(字子据,朱桓之弟)正在这艘蒙冲之上,闻听得船头的惊呼声,立即大步急赶过去……
“娘的,乱咋呼什么?”朱据看清前方江面上的情形,不由得严厉呵斥起那名探哨士卒来:“不过就是锦帆水军的一艘探哨走舸,慌什么!”
随即,朱据眼中厉芒一闪,大声喝令道:“传令,立即赶上去几艘走舸,给我把锦帆贼的这艘探哨船敲掉!”
接到朱据的命令,立即有4艘走舸从冲出巡江水军的大队队列,成一字阵形径直朝锦帆军的走舸战船逼近过去。
“嘿嘿……派这点喽罗就想来收拾老子!”锦帆营的走舸之上,丁奉看着朝自己这边疾驶过来的江东军四艘走舸,嘿笑着对操船士卒传令道:“立即调头,向东撤退。注意行船速度,保持与敌船30丈距离!”
走舸上的锦帆营士兵接令后,熟练地迅速掉转船头,收起船帆(逆风行船),纯以浆力朝东退却。
紧逼过来的江东军走舸一见敌船掉头逃跑,急尽全力操船尾随过去,但遗憾的是,无论怎样努力,与前面的敌船始终只能保持30丈左右的距离。
丁奉脸上现出一丝戏谑的笑容,伸手将背负在身后的强弓拿了出来,随即从一旁士卒递上的箭壶中抽出四支雕翎长箭,将其中的一支箭搭上弓弦,另三支箭叼在嘴中。
“哼~!”轻哼一声后,丁奉将手中强弓拉成满月状,瞄准迫得最近的一艘走舸。
“蓬!”弓弦震动声响过后,雕翎箭带着撕破空气的呼啸声,以骇人的速度瞬间越过了30余丈的江面。
“呃~!”一名江东水军士兵连声完整的惨呼都未能叫得出口,就这样死死握住贯穿咽喉的长箭箭杆,径直朝后挺倒下去。
“嗾!” “嗾!” “嗾!”
就在船上其余江东军士兵震惊于眼前的事实时,又是三声尖锐刺耳的呼啸声破空传来。
“呃~~!”“啊~!”
三声凄厉的惨叫声相继响起后,三名江东军士兵应声倒下,内中两人咽喉被贯穿,另一人则是被长箭自右眼插入,而后强劲的力道又直接让箭头从此人的后脑勺刺出。
一连有数名同袍死于对方箭下,四艘走舸上的其余江东水军士兵心胆皆寒。一见丁奉又开弓做射击状,列于船首的士兵纷纷举起手中的皮盾意欲抵挡那些夺命长箭。
“嘿嘿……”连续四箭全部命中之后,丁奉嘴角微微一扬,露出隐隐的笑容。随即,他毫不做停留地迅速再从箭壶中连抽四箭,一齐扣于弓弦。
“嗾!” “嗾!”先是被拇指和食指扣住的两支长箭一前一后疾射出去。剩余的两支雕翎箭在丁奉的一声轻喝之下,被同时射出。
箭若流星,划空瞬息而至。“噗!”先期而至的第一支箭轻松刺破一面皮盾,自那持盾士兵的拳头纵向刺入手臂,箭身在强劲的螺旋气劲的带动下,直透6寸有余。在剧烈的疼痛下,持盾士兵惨叫一声,手中的皮盾跌落船上。但就在这时,稍缓片刻的第二支箭又破空袭来,毫不费力地将那名全无防备的受伤士兵颈部动脉刺穿。
盾牌组成的防御被突破后,船后方负责操船的江东军士卒立即便被暴露了出来。丁奉同时射出的后两支箭几乎不分先后地击中两名士兵,一人被穿喉当场气绝,另一人则稍稍幸运一些,仅是被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