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桓侯再生 >

第98部分

桓侯再生-第98部分

小说: 桓侯再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有全公与公华相助,安定吴郡郡治,恢复百姓安宁便指日可待了!”我朗声笑道。前晚,我与全范相携拜访了陆府,与陆族族长陆俊密谈近半个时辰后,最终成功将其说服——使其应允举族归顺大哥。在说服过程中,曾对陆族有过大恩的全范,可谓居功至伟。这令我不由得不感到庆幸——若不是机缘巧合之下,半“诈”半“吓”地劝降了全琮,我就根本不可能如此顺利地得到全氏一族的支持,而如果没有“老狐狸”全范的帮助,要让陆族归顺我军恐怕也是难以想象的。
    劝服了陆族之后,唯一让我感到遗憾的是——居然没能见到陆逊(注:陆逊其时之名叫作“陆议”。史书记载,大约是在公元230年左右,陆逊才将自己的名字由“议”改成“逊”。为了便于大家阅读,本书就直接大家比较熟悉的名字“陆逊”。),这个陆氏族中最为杰出的人才,时年18岁的陆逊,由于父母早亡,自8岁起便跟从叔祖父陆康,在陆康死后,又随堂叔陆俊移居吴郡,一直与陆俊家人居住在一起。从陆俊的口中,我得知:一月前,因其父母的十年祭辰临近,陆逊便暂且告别族人,孤身一人前往庐江祭奠父母的坟墓去了。在如此乱世之中,陆逊一介文弱书生竟然敢独自前往“敌人”的治领之中,这份胆识就颇为令人惊叹了。有如此胆识,也难怪日后他能够成为威震三国一代儒将了。只可惜,我与他还是缘铿一见!
    “踏踏踏……”正当我与全范、陆俊、盛宇等人商谈如何尽快安定吴郡局势之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议事厅外响起。
    “启禀将军,六百里加急!”廖化大步走进议事厅,躬身行礼后,双手捧着一个细小的竹筒呈到我的面前。
    “六百里加急?”我眉头微微一皱,上前接过竹筒,手指稍一用力将颇为坚实的竹筒捏裂,随即从里面取出一封绢书,迅速浏览了起来。
    议事厅中的一众人等皆凝神静气,直直地注视着我,脸面上明显地流露出一丝渴望知晓的神色。
    将绢书上的内容浏览了两遍之后,我轻轻地将绢书放置在身前桌案上,闭目思索了起来。
    “元俭,立即召集军中各校尉、都尉前来议事厅,参与议事!”小半晌后,我抬头睁开双眼,沉声对廖化说道。
    “是,末将告退!”廖化领命后立即大步离厅而去。
    “张将军,您要召开军议,我等还是暂且回避吧!”陆俊举步出列,谨慎地说道。
    “呵呵……”我微微一笑,朗声说道,“公华不必有所顾忌!你几位皆非外人,而且我此次军议内容还与诸位有关,就不必回避了!”
    “多谢张将军信任!”陆俊面上现出一丝感激之色,应声退回队列之中。
    不多时,廖化、林雪、关平、全琮等人陆续进到议事厅中,分军职高低在厅中左侧站列成队。
    “此次军议,乃是与适才所收到的六百里加急军情有关!”我拿起桌案上的绢书,轻扬了扬,沉声说道,“此封紧急军情乃是由水军横江校尉甘宁(由于有不少人是新加入我军,不知道甘宁的表字,我只能将甘宁的姓名、军职一并说清楚)所传递。甘宁回报,在柴桑城外与江东军激战十数日的荆州军蒯越部已于前晚开始组织突围,准备回师荆州。且不论蒯越是否能够突围成功,荆州军与孙氏之战都行将结束。至今日,战事可能已然结束。西线战事一旦停歇,孙氏必然会移师东线与我军一战,妄图复其失地。”
    “啊……”听我将加急军情的内容说出,议事厅中立时响起了一阵轻微的喧哗声。看得出,这个消息还是颇具震撼效果的
    顿了一顿,我迅速地观察着厅中众人的反应:左侧的一众军中将校,在经历了初时的震惊后,面上很快便浮现出了激动的神情,似乎对将能与江东军中的真正精锐交锋感到兴奋不已。右侧的全范、陆俊等人却是表情各异——全范“老狐狸”面色依然如常,只有微闭的双眼中隐隐闪现出的些许精光还能够显示出他正在思索消化这个消息;陆俊、盛宇、沈和、周昭几人却比不得全范的冷静沉着,面上较为明显地流露出忧虑的神色,不同的是,盛、沈、周三人比之陆俊还要多出几分愤恨的表情。
    “将军,如今丹阳、庐江两郡兵力相对薄弱,若是孙氏回师反扑,恐怕守军难以抵挡!看来咱们必须要回师丹阳了!”廖化沉声说道。
    “恩!”点了点头,我认可了廖化的建议,“我也正有此意!但回师丹阳抵御孙氏反扑固然重要,吴郡事务却也不可轻忽。所以,此刻将诸位一齐召集过来,正是为了先将吴郡诸般事务安排妥当,而后我才可安心回师!”
    “全公,您在吴郡德高望重,人脉广泛,若是能由您代为主持吴郡大局,最能令我放心!不知全公可愿为我分忧?”我首先恳切对全范说道。
    “老朽虽然无才无德,但既蒙张将军不弃,愿领此重任!”全范也知道现在不是客套的时候,微微点头应道。
    “好,自今日起,便由全公暂行吴郡太守一职,全权主掌吴郡政务!”一拍身前桌案,我长身而起,朗声说道。
    随即,我拿起桌案上的太守印绶,举步来到全范身前,郑重地呈递过去,略有些歉意地说道,“全公,如今只能委屈您先暂行太守一职了,他日待飞表奏兄长之后,再由兄长正式委任!”就当前而言,除了全范,我也找不出第二个适合主持吴郡大局的人了——以实力和影响力,全族在吴郡屈指可数;以能耐,长期任全族族长、早已人老成精的全范坐镇一郡绝对不成问题;以可靠度,两子(全柔、全承)一孙、以及2000族兵皆在我掌握之中,料想全范是绝不可能起什么贰心。
    “呵呵……”全范恭敬地接过印绶之后,和声笑道,“我已是一介老朽,行将就木,只愿为皇叔和将军稳定吴郡的大计出一份微薄之力,名分之类已算不得什么了!”
    我知道——全范真正希望的是日后能由他的子孙出任吴郡太守,他本人反而不是太过在乎能否正式担任郡守职务。
    “全公放心,飞绝不会失言的!”冲全范拱拱手,我一语双关地说道————明里是说我不会食言‘表奏全范正式出任吴郡太守’之事,暗地里却是表示‘日后一定会举荐全范的子孙出守吴郡’。
    “多谢张将军了!”全范听出了话中双关的意思,躬身行礼谢道。
    举步回到座位前,我和声继续对陆俊、盛宇、沈和、周昭几人说道,“公华、承先(盛宇)、子元(沈和)、文休(周昭),还望诸位悉心协助全公安定吴郡,飞这里代兄长拜托诸位了!”
    “请将军放心,我等必竭力辅佐全公!”
    “有劳诸位了!”随即,我转头面向军中将校一列,沉声对关平说道,“定国,你与我即刻起程赶赴秣陵,替换文长镇守秣陵,而后命文长星夜兼程赶来吴城,主掌吴郡军务!”
    “是!”关平出列领命,恳切地说道,“我这就准备动身,三叔还有什么吩咐的吗?”
    “恩!”我略一思索后说道,“从我的亲兵里带几名骑兵回去,到得秣陵之后,命其中最熟悉路径之人为文长带路。此外,你自己路上务必小心!”
    “是,三叔!”关平恭敬地朝我行了一礼后,转身大步离厅而去。
    “元俭!”我将目光转向廖化,沉声说道。
    “末将在!”
    “在文长抵达吴郡之前,由你暂掌吴郡军务,我留3000军马、及承先、子元、文休所进献私兵2000人(实际才仅有800人归到我军),听你调用,你务必与我固卫好吴郡!待文长接管吴郡防务之后,你立即赶至秣陵,随我一同迎击孙氏军马!”
    “末将听令!”对自己所充当的过渡角色毫无不豫之色,廖化干脆利落地慨然应道。
    “子风,你速去整肃军马,筹备行军所需干粮。两个时辰之后,大军起程兵返秣陵!”
    “末将听令!”林雪出列沉声应道。
    “其余诸将,各自归营,协助子风整肃军马!”
    “是,将军!”全琮、全承、郎武诸将齐声应道,随即,便跟随着林雪出厅而去。
    第三卷 虎臣良牧定江东 第六十四章
     更新时间:2008…6…5 14:33:28 本章字数:4897
  柴桑城,议事厅
  “主公,瑜谋事不周,未能克尽全功,致使蒯越军过半人马逃回江夏!”周瑜躬身立于厅下,声音略有些沙哑地向孙权请罪说道,“请主公降罪!”
  “公谨领军退却15万荆州贼军,更破敌7万有余,解我江东之危,又有何罪哉!”尽管对未能全歼蒯越军一事大感遗憾,孙权还是强作欢颜,步到周瑜身旁,亲自将其扶起,“非但无罪,公谨还是我江东大功之臣。”
  “公谨领军破敌有功,加俸千石,赏金百斤、锦千匹!”孙权目光炯炯扫视厅中文武,随即大声宣布对周瑜的封赏。
  “咳……”自觉无颜领受封赏,周瑜正待出声婉拒,却突然听到了身后不远处鲁肃的一声轻咳,脑中立时响起了鲁肃昔日对自己的告戒(见本卷第十章),随即长身拜受了孙权的赏赐,“多谢主公!”
  “程老将军协助公谨击破强敌,功莫大焉,加俸千石,赏金百斤、锦五百匹!”随即,孙权又举步来到程普身旁,朗声说道。
  “程普些许微功,主公赏赐太过,实在愧不敢当!”程普微微摇头,恭谦地推让道。
  “程老将军之功,权心中清楚的很,就莫要谦让了。莫非程将军嫌权赏赐过轻?”孙权微笑说道。
  “多谢主公!”孙权已经说到这种程度,程普只得躬身拜领赏赐。
  “太史慈、徐盛……”
  “陈武……”
  …………
  对十数名作战有功的将校尽皆进行封赏之后,孙权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之上,面上表情变得冷肃起来,沉声说道,“荆州大军虽已被击退,但我军危局仍未解除。诸位皆已知晓,刘备老贼已经派遣其弟张飞渡江进击我江东腹地,而今丹阳、吴两郡已然沦陷,会稽亦恐是朝不保夕。若不能尽速将寇犯的刘备军击灭,则我心不得安,江东不得宁。今日召集诸公议事,除却为封赏立功将士,也为商讨返师东线,收复失地之事!”
  “主公!刘备、张飞狗贼,屡屡犯我江东,若不将他们全部诛杀,实在难消心头之恨。请主公赐末将一支精兵,末将愿提张飞首级献于主公!”周泰愤然出列,向孙权请命道。数月前的张纮之死,已令周泰对张飞痛恨到了极点。
  “报~!”孙权正待回话,却不想被议事厅外传来一个声音打断。
  “进来!”面上略微流露出不豫之色,孙权沉声说道。
  一名值巡柴桑城池的江东军都尉急步走进议事厅中,来到孙权座前10步远处,单膝跪地,大声禀报道,“启禀主公,前往丹阳打探情报的细作传回一封檄文!”
  “檄文??什么檄文?”孙权眉头轻皱,有些疑惑地说道,“呈上来!”
  周泰从那名都尉手中取过一封宽长的绢书,而后疾步上前呈递给孙权。
  将这封长约三尺、宽约两尺的绢书平铺在身前桌案上,孙权迅速地浏览了起来。过不多时,尚未将绢书上的内容看完,孙权面上表情已变的阴沉无比,略显碧色的眼中充满愤怒的火焰。愈往下看,孙权怒气愈增,到最后,终于按捺不住地一把抓起绢书奋尽全力扔到桌案前。
  “刘备老贼欺人太甚!不诛杀这老贼,我誓不为人……”孙权状极疯狂地怒声咆哮道。
  厅中一众文武尽皆骇然地顾望着孙权,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样的檄文竟然让孙权如此暴怒。
  右侧文官列首位的张昭缓步上前,轻拾起被孙权愤掷于地的绢书,拍了拍上面的灰尘,展开后朗声诵读起来:
  “左将军刘备,告江东诸将校部曲:盖闻祸福无门,惟人所召。夫见机而作,不处凶危,上圣之明也……
  孙权小子,未辨菽麦,要领不足以膏齐斧……
  备衔奉国威,为民除害……盛孝章(即盛宪),君也,而权诛之,曹操,国贼也,而权亲之……”
  “够了!”震怒之下,孙权也顾不得对张昭的敬重,厉声呵斥道。
  “备深惟江东旧德名臣……”张昭面上如常,微顿了一下后,又继续朗声诵读起来。
  “够了,够了,我说够了……”孙权暴怒至极,连声咆哮道。
  “主公!”张昭面色肃然,无惧无畏地与孙权对视,厉声说道,“为人主者,当处变不惊,岱岳崩前而色不动。昔日文台公、伯符公历经异变何止百十,亦未曾有过惊恼失态之时。今主公不过见一檄文,即震怒失态至斯,何以为继孙家三代基业!”
  说罢,张昭再不理孙权,以更大的声音将檄文的剩余内容全部读完。
  “嗬~~!”孙权如同一只受伤的猛兽般,不时地喘着粗气,愤恨的目光死死地盯着张昭所在方位,也不知是在看持在张昭手中的檄文,还是张昭本人……。
  “二哥,刘备老贼如此可恶,请让小弟亲提大军诛杀老贼兄弟,夺回失地!”尽管对张昭所读的檄文内容半懂不懂,但其中有些话的意思孙翊还是猜出来了。性子一向急噪的孙翊立即按捺不住地出列向孙权请命出战。
  “主公,此事还需从计议,不可草率行事!”鲁肃深恐孙权暴怒之下,做出错误的决定,急忙和声劝阻道。
  “……”额头与太阳穴上的暴突的青筋急速地跳动着,孙权愤怒的眼神仿佛已经凝滞,身体竟然开始微微地颤抖起来。
  “主公,我军与刘备之恨,必要有所了结。但请主公先行息怒,待心火平息之后,我等再商议如何兴兵复仇之事!”周瑜亦出列恳切地劝慰孙权道。
  “啪~!”身前的桌案被孙权大力猛拍一下,发出震彻全厅的巨响。就在一众文武以为孙权雷霆之怒即将全数爆发出来时,孙权反而强自将面上的愤怒表情慢慢地平缓了下来。
  “张公,权失礼了,还望见谅!”恢复平静之后,孙权恭声向张昭致歉说道。
  面现赞许欣慰的神色,张昭微微点头说道:“是昭无礼在先,请主公恕罪!刘备此檄颇为恶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