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超级军工霸主 >

第182部分

超级军工霸主-第182部分

小说: 超级军工霸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刘说得没错,你在会上提出的计算机要更加小巧以及计算速度要更快,或许在未来几年内能达到,但在目前的技术条件却很难完成,况且你们的雷达项目本来就任务繁重,所以我觉得像这样的高技术装备,先解决有无问题,而后再在这个基础上持续完善和改进,如果要是各项指标都要求太高的话,很容易导致整个项目陷入僵局!”

    要求计算机小型化以及计算能力进一步提升,也是卢嘉栋在研讨会上提出来的,在当时他这点也只得到了钟晓沫的学生宋晓旭的支持,而其他的与会人员都有些不置可否,而如今在休息的招待所内,面对两位领导的相劝,卢嘉栋的心里也陷入了两难,一双卧蚕眉也渐渐的皱在了一起(未完待续……)

第两百七十章 难啃的骨头

    幕布一般漆黑的夜空中,洋洋洒洒的飘落下无数片片雪花,因为无风,雪花都是轻盈下落,无声无息之间犹如天女散花一般,将远处的山峦,近处的房屋树木装点了一层纯净的素白,总而言之,只要暴露在天穹之下的任何事物都逃脱不了这些冰冷结晶体的覆盖,无论是中原电子雷达所道路上仅有的明亮路灯,还是在它下面那张长条椅亦或是正坐在椅子一角,靠着椅背,正望着蔓黑的天空细细抽着烟的卢嘉栋!

    卢嘉栋在这里坐了有段时间了,头上的军用棉帽以及肩头早已成为一片雪白,因为睡不着,所以卢嘉栋便出来走一走,想着呼吸呼吸外面这冰冷的空气以便让自己有些焦虑的心情舒缓一下。

    可不知道是这中原的冬天不太冷的缘故,还是这漫天的雪花让人更加思绪万千,卢嘉栋的思绪一直没有平复下来,反而一个小时前与刘浩田和李铭所谈论的关于计算机的几个问题始终萦绕在他的脑海中:

    “如今DJP—140计算机既然可以达到实用化程度,那就应该大胆的进行使用,先把雷达造出来再说。”

    “计算机是重要,不过咱们的进度更重要,因此计算机的性能改进可以往后放一放!”

    “小卢,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雷达的发展是如此,计算机也是如此!”

    “小卢,你的高标准,严要求的心情我们理解,可是你也得正视下眼前的实际情况”

    刘浩田与李铭的话,犹如幻灯片一般的在卢嘉栋的脑海中一遍一遍的不断播放着,其实卢嘉栋心里很清楚刘浩田和李铭的意思。虽说高层与总参对炮兵雷达没有指定一个严格的完成时间表,但作为参与炮兵雷达研制的人员来说心里都明白,这种前线部队急需又是打破国外垄断的技术装备越早研制完成越好。

    正因为如此,在制定研制方案时大部分采用的是国内比较成熟的技术和制造工艺,这样做主要就是为了节省时间,对这个研制思路卢嘉栋并没有提出太大的异议。因为他也知道时间的宝贵,不过自从白天调研时看到那台DJP—140计算机实物后,卢嘉栋的想法稍稍有些改变。

    钟晓沫的电报因为字数和保密原因并没有对DJP—140计算机的具体参数进行详细介绍,只是提了一句小型,而当卢嘉栋看到实物后,才知道这个所谓的“小型”计算机也有半人多高,竖直的长方形结构跟后世的大鞋柜差不多大小。

    不仅如此因为国家半导体加工技术落后的缘故,里面的电路结构极其复杂,运算速度是提高了。但随之而来则是功率和重量的成倍提升以及可靠性的降低,据中原电子雷达厂的介绍,平均故障时间差不多要100小时。

    如此的可靠性别说是炮兵雷达研制领导小组,就算是最先支持改型计算机研制的海军研究所也非常不满意,正因为如此,在卢嘉栋的推动下,两个部门同意协作共同对DJP—140计算机进行改进,不过改进的重点则是在可靠性以及标准化方面展开。

    而卢嘉栋则希望在小型化以及性能优化方面做进一步完善。要知道这样大小的计算机安放到船上到没什么,毕竟大型舰船舱室众多。平台的安防空间很充裕,可是炮兵雷达却不同,这么个“大鞋柜”光配套的冷却系统就十分庞杂,如果再加上显示系统、扫描系统、天线系统等雷达的其它部分,那么整套炮兵雷达少说重量也得达到数吨重,这样的重量对于崇尚高机动型和快速部署的炮兵雷达来说。简直是不敢想象的。

    为此,在傍晚的研讨会上,卢嘉栋也提出了自己这个想法,但应者寥寥,原因无他。主要是计算机的研制也是个周期性很长的项目,小型化和性能加强虽然说得简单,但却涉及到计算机内部的方方面面,可以说等于将DJP—140计算机整个推倒重来,而至于什么时候能够研制成功,却无人知晓,也许是三五年,亦或是十几年,反正没人能给出确切的时间。

    正因为如此,在确保整体研制进度的前提下,大部分人都倾向于选择目前比较成熟的DJP—140计算机,就算是装备研制周期性很长的海军方面的李铭也是持类似的观点,对此卢嘉栋也很清楚,更明白先解决有无问题的道理,毕竟在现阶段的技术状态下,相关的技术验证和积累以及解决当下难题是最重要的。

    不过有无问题能解决了,就意味着后续就能够顺利的进行改进吗?运十飞机解决了大飞机的有无问题,但后面却惨遭下马;核潜艇解决了有无问题,但却应声停滞近十年才重启相关计划;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卢嘉栋作为后世穿越而来的军工专家每每看到类似的资料后无不为之扼腕叹息,有无问题并不值得炫耀,只有转化为部队手中实打实的利器,才有资本挺起腰杆子,正因为如此,当炮兵雷达开展研制的伊始,卢嘉栋就提出实用化和实战化的总体要求。

    可如今性能不尽如人意的计算机却成为面前的拦路虎,而这其中所涉及的集成电路制造、加工工艺的创新以及人才队伍的建设,每一项都是耗时耗力的系统工程,尤其是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俗话说的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国内这方面的电子人才本来就奇缺,更不用说有着丰富经验的相关技术工人,如此种种绝非一朝一夕之间便能解决得了的!

    想到这里,卢嘉栋深深的叹了口气,是有舍有得的适当放弃,还是尽量做到鱼和熊掌都可兼得,是就此妥协还是继续坚持,相互矛盾之下,卢嘉栋狠愁了几口烟,而后深深的吐了出去,汹涌的气流在冰冷的空气中化作团团白烟,将面前的按部就班落下的雪花吹得凌乱飞舞,亦如卢嘉栋此时此刻的心情!

    “唉!真是块难啃的骨头!”

    卢嘉栋感叹了一句,便长身沿着小路漫无目的地向前走着,厚厚的棉鞋踏在覆盖雪花的地面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就这样也不知走了多久,卢嘉栋面前出现一排低矮的平房,除了中间一处还亮着明亮的灯火外,其它的都是黑漆漆的。

    卢嘉栋见此知道里面是中原电子雷达所的科研人员在加班,于是站定身子回头看了看,这才发现自己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走了这么老远,而后抬起胳膊,借着前面不远处的屋子里射出的灯光看了看手上的手表,这才发现时间已经过了十点半!

    “这么晚了,得回去休息了!”

    卢嘉栋自言自语了一句,便放下胳膊,而后便转过身子,可还没等他抬腿准备走时,就听到亮着灯光的屋子里隐隐的传来一阵熟悉的声音:

    “小宋,你知不知道,改进计算机说得简单,但那可是确确实实难啃的骨头!”

    听到“计算机”和“难啃的骨头”这两个在脑海中不断出现的两个词时,卢嘉栋不由得一愣,进而停下了脚步,而恰在此时一阵倔强而又精力充沛的声音再次响起:

    “老师,难啃我也不怕,你看人家卢嘉栋卢主任,那么年轻就有这份成就,不也是一根硬骨头一根硬骨头啃下来的,他能做得的,咱们怎么做不得?”

    听了这番话,卢嘉栋不由得一愣,紧接着脑海中浮现出中原电子雷达所所长钟晓沫以及他的得意门生宋晓旭的身影,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平房内的人不是别人正是钟晓沫和宋晓旭,因为中原电子雷达所的科研条件有限,仅有的办公楼用作精密仪器的存放和实验。

    所以日常办公依然在这座低矮的平房内,此时的钟晓沫和宋晓旭正在这里加班演算着炮兵雷达的几项基础计算公式,就在两人完成一项论证后稍事休息的片刻,宋晓旭再次提出他心中那份研制计算机的梦想。

    要知道自从考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后他便立志要亲手研制一台高性能计算机,为此他不止一次地向自己的导师钟晓沫提出类似的要求,不过每一次都被钟晓沫反驳回去,究其原因宋晓旭心中也很清楚,芯片不过关、电路老旧、工艺落后。

    正因为如此,宋晓旭便将这份梦想藏在心底,如今卢嘉栋给中原所带来了8088等一大批高性能芯片,再次燃起他心中的希望,而且比以往的时候更加坚定,不过他的导师钟晓沫却依然如故,毕竟钟晓沫身上除了热情还有一份踏实和稳重,很清楚要改进和研制计算机并不容易,正因为如此,当宋晓旭话音刚落,钟晓沫便开口说道:

    “中国也就那么一个卢嘉栋,他做的武器装备都是有成熟的工业基础作支撑,而我们”说着钟晓沫无奈的摇了摇头:“条件和基础还差得很远!”

    “咚咚~~~”钟晓沫话音刚落,就听见房门被叩响,随即耳边便传来一声平淡而又熟悉的声音:

    “钟总师,我们可以就此问题深入探讨一下吗?”(未完待续……)

第二百七十一章 集成电路设计图

    “卢主任?”听到敲门和说话声,钟晓沫赶紧起身将房门打开,当看到卢嘉栋迎着风雪站在门口时钟晓沫先是一愣,而后赶紧卢嘉栋迎进屋里:

    “您这么晚怎么还没休息”

    “晚上睡不着,便出来走走!”钟晓沫话音刚落,卢嘉栋便带着亲切的笑容开口应道:“我这么冒昧的过来,没打扰你们吧?”

    “没有!没有!”钟晓沫连忙摆摆手,而后看着卢嘉栋身上还沾满雪花,于是转过头吩咐旁边的学生宋晓旭:

    “小宋,给炉子再加点儿火!把咱们熬的姜糖水也给卢主任倒一杯过来!”

    说完又把脸转到卢嘉栋一边,接着不无关心的说道:“卢主任,外面冷,快在炉子那儿烤烤火,暖和暖和!”

    北方不同于南方,冬天需要取暖,如果是在后世,冬天的北方城市都已经改为集中供热,即便是有条件的农村也都用锅炉来取暖,不过在80年代初,像中原电子雷达所这样的典型北方平房中,

    除了居家使用的火炕外,办公场所供暖的最主要的设备还是这样的有着海碗粗细长长圆筒烟囱的煤炉子,这样的炉子所提供的热量自然跟后世的集中供热比不了,但对于卢嘉栋这种刚从寒冷的屋外进来的人来说,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温暖所在!

    于是听了钟晓沫的话后,卢嘉栋点了点头,便将身上的雪掸了掸,而后来到屋子中央的煤炉子前,把手放在上面暖了暖,恰在此时宋晓旭端着一杯熬得极为浓郁的姜糖水来到卢嘉栋面前,双手递了过去:

    “卢主任。喝点姜糖水,不但暖和还能预防感冒!”

    卢嘉栋客气的道了声谢,便接过姜糖水,轻轻的喝了两口,只觉得一股暖流贯穿全身,整个身子瞬间由内而外暖和起来。这时已经完成加煤的宋晓旭,搬来几个椅子,三个人就这样围坐在温暖的炉火旁,卢嘉栋又喝了几口姜糖水后,便将杯子放下,然后看了看身边的钟晓沫和宋晓旭,笑着询问道:

    “钟总师,刚才您跟小宋是在讨论计算机吗?”

    钟晓沫对卢嘉栋的突然到访虽然感到意外,但并不觉得惊讶。毕竟两人在北京谈判期间已经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不仅如此,在炮兵雷达领导小组成立的前后,卢嘉栋还将他所掌握的有关炮兵雷达的相关知识,尤其是炮弹多点位符合计算定位的基本计算和函数方程以及解法倾囊相授于钟晓沫。

    这让钟晓沫惊叹卢嘉栋的雷达专业技术如此先进且纯熟的同时,对卢嘉栋的倾囊相授更是深深的感动,卢嘉栋有如此好的技术且心胸宽广,让钟晓沫打心眼里钦佩不已。也由此两人建立了牢固的友谊,也就在这时跟随钟晓沫一同来到北京的宋晓旭也认识了这位跟他年纪差不多大的。富有传奇色彩的卢嘉栋!

    正因为如此,三人可以说并不陌生,所以卢嘉栋说话可以开门见山,而钟晓沫也是有问必答,毫不隐晦:

    “我们刚开始是把卢主任您创立的炮弹多点位符合计算定位的函数方程,根据咱们现在炮兵雷达的基本情况进行细致的演算。这不刚休息的时候,小宋便想着进一步改进计算机的事!”

    说着,钟晓沫抬起头看了一眼坐在正对面,带着略显羞涩的笑意仔细聆听讲话的宋晓旭,语气虽然很平稳但依然直言不讳:

    “卢主任。您是不知道,我这个学生总想着自己能造个计算机,原来咱们的基础不行,他也就不怎么想了,可您昨天拿了不少芯片过来,这个小宋的心里就又活泛起来,可是他哪知道,想改进计算机可不单单是芯片的问题!”

    钟晓沫话音刚落,坐在他对面的宋晓旭一只手放到脑后抓了抓头发,稚气未脱的脸上闪现出一抹尴尬的微笑,其实在接到芯片的当天宋晓旭便很激动,以至于兴奋的叫了起来,当然他这样的贸然举动自然遭到老师钟晓沫的批评,而当时也是因为李铭的到来,所以包括卢嘉栋在内都没有把宋晓旭的兴奋叫嚷放在心上,此时,在听了钟晓沫这番话后,卢嘉栋这才记起宋晓旭之前说的那句:

    “只要有了8088芯片,那我就有百分百的把握将DJS—140计算机做得更小,性能更强!”

    想到这里,卢嘉栋便把头转到宋晓旭一边,脸上带着亲切的笑容,淡淡的问道:“晓旭,如果给你足够的芯片,你真的能把DJS—140计算机改造的更小,性能更强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