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军工霸主-第4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起来就是些后世军事杂志上,杂七杂八的不成体系的观点,卢嘉栋无外乎随意再抄些应对法库里少将热情的攀谈,不管怎么说,卢嘉栋只是个军工专家,不是战术专家,跟法库里少将这种专研空军战术多年的“老兵油子”比起来实在是粉嫩。粉嫩的。
所以卢嘉栋也只能调动储备的记忆加以应对,却没想到。竟然成了一场无形的头脑风暴,不但席卷了伊朗空军的有识之士,竟然连吴睿、宋晓旭等人也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此无心插柳之举,让卢嘉栋既感到意外,又觉得高兴。
因为这样的氛围也正是卢嘉栋一直想要的结果,正所谓“改变一个环境很容易,但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却非常困难!”,特别是在思想固化之后,所谓的思维方式都成为一种理所当然的习惯,到那时想要改变,要么是受到极大的外部刺激,要么必然会付出极大的代价,但不管怎么样,两者都会承受某些不可知的痛楚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现在的苏联,在其内部并不是没有杰出的人才和领导者,比如说苏军总参谋长奥加尔科夫元帅,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以信息技术为先导,开展新一轮军事技术革命的人,就连当时的美国,也是在借鉴这套理论之后,才确定未来美军的发展方向和定位准则,从而确立了“空地一体战”的联合作战模式。
而反观苏联,因为国内固有的传统势力过于强大,已经极端稳固的官僚阶层只想着如何能保持现有的既得利益,根本没有动力和意愿想去改变,最终导致奥加尔科夫元帅的改革举步维艰,最终在他去职后成了过眼云烟。
即便是后来海湾战争的震撼,也没有让思维禁锢的苏联,以及后来的俄罗斯将领们的脑袋有丝毫的改变,依旧抱着二战时总结的经验来看待21世纪的战争,直到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之后,俄罗斯年轻一辈的军官们从才猛然惊醒,可这时,北约已经把矛头顶到了俄罗斯的咽喉,所谓的军事变革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
中国也是一样,因为某些历史原因,导致中国一直以陆军为主体,构建整体的防御力量,虽然后来的海湾战争对中**方的触动很大,但在仓促之下的研究和变革总是需要漫长的阵痛期,也正因为如此,那段时期诸如“航母无用论”、“装备无用论”、“新人民战争论”等新瓶装旧酒的论调层出不求。
直到后来一系列事件的发生,才让所有人意识到,什么才叫做真正的实力,于是,空军和海军成为发展的重点;电子战和相应的辅助装备开始大规模应用;航空母舰再不是吞金兽似的浮动棺材,而是大国实力的象征;第四代战机、反航母弹~道~导~弹、高超音速飞行器等新一代作战体系,也开始从理论验证朝着真正的实现不断迈进
卢嘉栋虽然知道中国最终还是会朝着新军事变革的方向发展,但中间的波折和反复却是卢嘉栋不想看到的,不过卢嘉栋也知道,想改变这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他只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影响着周围的人,
比如说他的好兄弟吴天明,就是最先接受卢嘉栋联合作战、信息作战和特种作战理论的人,在经过几年的对越作战的实践后,吴天明更是愈发的觉得新式作战理论的重要性,被调回G军区任作战处处长后,
更是将自身所得汇集成书,成为当下军中炙手可热的军事著作,现如今的吴天明因为在新军事理论展现出来的卓越才能,被调到北方某重装军,参与组建中国第一个合成化重装集团军的任务。
炮兵出身的陆维军也是一样,在凉山战役中就受到卢嘉栋的影响,后来在老山炮战中又领略了电子战的威力和作用,作战结束后,他便开始潜心研究电子战对于军兵种作战的价值和意义,现如今,陆维军俨然成为军内电子战专家,就在前不久,总参组建了一支具有实验意义的电子对抗部队,陆维军当仁不让的成为这支部队的指挥官。
还有海军航空兵的徐远超,在马岛海战当中,不但领略了风云诡谲的惨烈战争,更是在卢嘉栋的体系作战的改造中,悟出了未来海战的发展趋势,因此,在一番总结之后,提出“新制空权”理论,对于反舰导弹、航空兵作战以及海防体系有了全新的解读和认识。
不仅如此,他还成为航空母舰的坚决拥护着和支持者,认为航母虽然受到反舰导弹的威胁和挑战,但依旧是海空作战的不可或缺的决定性力量,为此,他积极支持海军司令江汇川发展航母,建造航母的提议,并且身体力行,开始学习有关航母的使用和操作经验,就在一个月前,徐远超作为中国派遣到阿根廷进行学习交流的学员之一,第一个完成航母舰载机的起降训练
如此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钱爱民的“新炮兵打击理论”,谷泽林的“高精度狙击理论”等等不一而足,总而言之,一颗颗的种子正在适合的土壤上生根发芽,坚强的幼苗也正在蓄势待发,随着这批年轻有为的军官们逐渐成长为中**队的核心,
卢嘉栋有理由相信,自己播撒的种子,必然会成为一颗颗茁壮的参天大树,而现如今,他所做的正是之前做了无数遍的事情,那就是把希望的“种子”播撒下去,不期望当下开花结果,但期待以后能成为遮阴的宏伟巨树
“嘉栋,你刚才说的‘五环’空中打击理论我细细想来,的确很有道理,这种置外围的作战有生力量为最末一环,核心的指挥中枢甚至是领导机关为最重要的内环,十分暗合咱们古代兵书中‘擒贼先擒王’的意境!”
就在卢嘉栋沉思之际,吴睿忽然停下笔,皱了两下眉头,便开口说道,而他的话也让卢嘉栋回过神来,细细的听了起来:
“除此之外,还有你刚才说的弱国空军应对强国空军的‘藏’‘隐’‘打’的三字原则,也非常又实用价值,但是,我觉得既然要以弱胜强,这些些方法还远远不够!毕竟在全面战争的情况下,这种方法还是太过被动,想要争取主动还要更多的要素投入其中,虽然我现在还没想到具体的好办法,不过以超常规、不对称取得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应该是其中的核心”
听了吴睿这番话,饶是一向淡定的卢嘉栋,也是震惊的无以复加,不由得奇怪的看着对面的吴睿,很是关切的问道:
“你也知道‘超限战’?”(未完待续。)
PS:全订支持柚子的友友们,可以在点柚子笔名旁边的红星旗子领取大神之光了!铁杆书友的荣誉勋章,来一个吧!嘿嘿~~
感谢以下书友投的珍贵月票:
超级潜艇兵、A猫脸A、张巡礼各两张;凡人一号、君之守望、邓大人、巨辕甲、龙泉居士各一张
感谢以下书友的慷慨打赏:
居山上:一百;秋之神光、肥阿光、一只幸运鱼儿、a枫叶a、haoqi248628、925841。qdcn、
想幻爱、龙道人各十
第六百二十七章 《超~~限~~战》
【播报】关注「起点读书」,获得515红包第一手消息,过年之后没抢过红包的同学们,这回可以一展身手了。
“‘超限战’?什么是‘超限战’?”
吴睿不解的看着卢嘉栋,说着,便又重新拿起钢笔,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工工整整的将“超限战”三个字写在另一张空白的页面上,之后略微思忖,微微点了点头:
“恩,这个名字不错,很时髦,超越界限,超越以往,超越国与国,军人与军人的战争!”
“额吴睿,你不会以前就看过吧?”
“看过?”吴睿十分肯定的摇了摇头:“我这也是通过此次伊朗防空战役总结的,要知道,无论是伊朗,还是伊拉克,为了赢得胜利,震慑对手,在手段上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特别是伊朗,在受到国际制裁,相对孤立的情况下,更希望能用四两拨千斤的方式,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比如说侦察部队的渗透,还有对伊拉克油轮的打击”
听着吴睿认真细致的分析,卢嘉栋的眼睛也是越睁越大,他万万没有料到,吴睿竟然从一场防空战中总结出“超限战”的精髓,所谓的“超限战”也就是超越现有界限的战争,即是以小规模重点式对敌方堡垒进行内爆攻坚,达到战略性效果,类似以小搏大“老鼠对猫”非均衡、不对称打击重心手法,达到全向度调控目标。
该理论是九十年代末。由两位中国空军少壮派军官提出,一经问世便震动军内,享誉全球。特别是其对未来战争模式和超越“总体战”的“超限战”的理论界定,不但将战争进行了重新的界定,而且还成为世界各国争相阅读和传颂的经典之作。
现如今,吴睿通过切身的实战体会,总结出“超限战”的雏形,如果不是刚才十分肯定的摇头否认,卢嘉栋绝对会以为吴睿也是一个来自后世的穿越者。可也正因为如此,卢嘉栋才会更加惊讶,
看来吴睿这个中国空军中少有的战术专家果然名不虚传。别的不说,就从他现在一叶知秋,见微知著的敏锐洞察力,就可以看出他在空军。乃至整个军队的战略战术的掌控能力达到了一个何等惊人的地步。
但也正因为如此,卢嘉栋才更加庆幸,因为像吴睿这样头脑灵活,且具有远见卓识的战略眼光的军官越多,中国的未来才越有希望,中国的军队也会更加强大,当然,卢嘉栋在高兴的同时。心中也会生出某些小小的恶趣味,不禁暗暗思忖着。是不是《超限战》这本经典著作会提前问世呢?
“嘉栋嘉栋你觉得我这个想法怎么样?”
就在卢嘉栋想着,吴睿可能成为一个了不起的战略理论家时,吴睿的的几声轻唤,将他从思考中拉回到现实:
“好好非常好,让我看,你都可以著书立说了!”
“如果可以,我还真有这个想法!”
吴睿本来就喜欢专研空军战略战术,先前就出版过几部战术理论著作,所以听到著书立说一事,也没有其他人那般矫情,而是很自然的说着自己的想法:
“而且最好是咱们两个合著,在战法和装备上,将这套理论完成的呈现出来,至于名字嘛就用嘉栋你刚才说的那个新词——超限战!”
听吴睿这么一说,要不是有飞机舱壁靠着,绝对会一仰头倒下去,刚才还想着《超限战》会不会提前问世,现在可好,已经不是提前不提前问世的问题,而是即将呼之欲出,不仅如此,吴睿竟然把自己也一起拉上。
他想干什么?难道是想让自己当“文抄公”吗?自己是什么人,可是堂堂正正的军工专家,从手里过的不是机枪坦克,就是飞机大炮,随便亮出一样东西都是响当当的硬通货,怎么可能是小小的“文抄公”可以比得了的,于是乎,卢嘉栋牙一咬,心一横,很是大义凛然的说道:
“好吧,等咱们回国后再细细讨论,这样的新理论也不是一时半刻能给出准确定义的!”
说出这番话之后,卢嘉栋都觉得自己的脸皮瞬间增厚足有一座城墙,可是也没办法,谁让吴睿那目光流转的双眸中,再次泛起准备“软磨硬泡”的神色呢?如果自己推脱不从,估计执着坚毅的吴睿同~~志,
即刻就会再次上演“双簧”戏码,即便是下了飞机,他也会像狗皮膏药一样黏在身后,哪怕是吃饭睡觉也会把这件事当做永远不会过时的话题,为了能吃好饭,睡好觉,耳根子清静一些,从而将吴睿的“无耻”行径扼杀在摇篮之中,卢嘉栋也只能“无耻”的将“文抄公”的事业应承下来。
吴睿见卢嘉栋点头答应,正在脸上逐渐继续的“软磨硬泡”情绪,顿时僵在脸上,他也没想到卢嘉栋会这么痛快的点头答应,因为按照他对卢嘉栋的了解,怎么也得先谦虚的摆一摆手,接着再做个摸摸鼻子,然后淡然的笑了一笑,再毫不犹豫的拒绝。
哪成想竟然连已成定式的招牌动作都不做一下,就点头答应,这还是先前认识的卢嘉栋吗?卢嘉栋当然还是卢嘉栋,只不过吴睿不知道的是,卢嘉栋那些个招牌动作,早被他更为有力的“软磨硬泡”克制得无法施展罢了,当然,吴睿对此也不想过问太多原由,毕竟他要的只是结果,而不是无聊的过程,于是脸上正酝酿的表情,被一抹厚重的兴奋所笼罩,言语之间更是带着难以抑制的兴高采烈:
“那咱们就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
“卢总师。那我呢?”卢嘉栋刚点头答应了吴睿,一旁的宋晓旭便放下笔,可怜巴巴的看着卢嘉栋。像极了一位受了极大委屈的孩子:
“通用化舰空导弹及共架发射技术,也是在您的指导下才进行理论研究的,所以,您看”
“好!好!”
卢嘉栋无奈的叹了口气,只觉得面前的两个人哪里是什么同伴,简直就是混在飞机了的“劫机犯”差不多,既然如此。一个羊也是放,两个羊也是赶,那就索性也别厚此薄彼了。于是便点头答应道:
“相应的论文咱们两个合著,合著!”
“太好了,真是太好了!”
见卢嘉栋点头答应,宋晓旭显得比吴睿更加激动和兴奋。别人不知道。他可是清楚,卢嘉栋虽然在技术上有着高超的理论功底和天马行空的思维逻辑,可是真正在科研技术人员看中的论文和著述上,卢嘉栋这个军工技术核心却是惜字如金寥寥无几。
对此,万山军工生产联合体的几位老专家不止一次跟卢嘉栋说过这个问题,甚至赵如松在新式坦克配套的长杆次口径脱壳尾翼稳定穿甲弹研制成功后,还专门拿着即将定稿的论文找到卢嘉栋,非要把他的名字署上去。可依然被卢嘉栋拒绝了,搞得一群老专家无不为此可惜连连。在内部学术讨论会上不止一次对卢嘉栋提出所谓的“批评”!
可没想到,厂里的那些老专家办不到的事,他宋晓旭不但办到了,而且办成了,要知道这可是卢嘉栋迄今为止将要发表的第一篇论文,其意义自然不同凡响,而他宋晓旭也会借此确立自己在军工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