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重生之我为书狂 >

第375部分

重生之我为书狂-第375部分

小说: 重生之我为书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岂是好手这么简单,《一代人》和《死水》这两首现代诗至今无人可以超过。当然,黄教授的《世间以痛吻我》或许未来有机会,但黄教授的名气毕竟离秋水先生有一定的距离。如果秋水先生能够不计前嫌,我相信华国诗坛将重现辉煌。”

    ……

    华国诗坛。

    “大伟,这一次记你一功。”

    华国诗歌协会副会长“李军红”很是称赞的对方大伟说道。

    “还是会长领导有方。”

    “少拍马屁,以后我们诗歌协会不搞这个,要牢记我们诗歌协会是此之前如何解体的。如今几年过去,好不容易这才重建,我们得好好珍惜才是。”

    “会长批评的是,一定牢记。”

    “嗯,下一步你打算怎么做?”

    李军红问道。

    “我打算下一期尽量多挖掘一些现代诗的好手,在这里面还包括一些网络诗人,如果有好作品,不管他们是什么身份,也不管是来自于现实还是来自于网络,我都想重点推荐。”

    “这个想法不错,那你预计我们诗歌协会要多久才能恢复过来?”

    “这个,大概三年吧……”

    方大伟小小的说了一个三年,可是想了想,方大伟又改口说道五年。可是一想又感觉不对,说了一个十年。最后自己也有些难于预计,直接就说道:“会长,我也无法估计。毕竟当年秋水先生对于我们诗坛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现在虽然恢复了一点元气,但主流思想还是不认可。我想,如果没有秋水先生点头,短时间内我们诗坛很难恢复到原来的实力。”

    “有没有联系过秋水先生?”

    “我有想过,但不敢。我怕……”

    方大伟有些后怕的说道:“秋水先生境界太高了,我怕一个不好,万一秋水先生又是说几句对于我们诗坛不利的话,恐怕我们好不容易重建的诗坛都要完蛋。”

    “唉,还是要走出这一步的,我们也不能一直生活在秋水先生的压力之下。而且,我想着以秋水先生的境界,只要我们诚心认错,我想,他一定不会为难我们。这样,大伟,你继续搞好你的杂志,我会联系秋水先生,向他当面道歉。”

    郑重的点了点头,李军红通过水木大学联系到了秋水先生。

    或者说,联系到了黄一凡。

    “对不起,秋水先生,我代表我们华国诗歌协会向您正式道歉……”

    很意外的,黄一凡竟然接到了来自华国诗歌协会的道歉,而且这个道歉不是个人,还是以整个协会向黄一凡也就是秋水这个笔名道歉。不过,说实话,事情已经过去了几年。当年的事儿黄一凡早就忘得七七八八了,再加上现在的诗坛也早已不是当年的诗坛,黄一凡早就没有那份闲心对华国诗坛还有什么意见。

    “没事,都过去好多年了,这事我也忘了。”

    黄一凡倒不想为难这个李军红,更何况看情况这个李军红道歉还算有些诚心:“至于那个登报道歉就不必了,我倒是有个问题想请教一下李会长。”

    “秋水先生,不敢,不敢,我这点水平您要说请教,可是折煞我了。不过,您如果有什么问题,我非常乐意为您解答。”

    “也行,我就是想问,诗歌有什么作用?”

    自然,黄一凡的这个问题李军红没有回答出来。

    其实不只他回答不出来,恐怕世界上没有几个人能回答出来。这个问题可不仅仅只是问诗歌有什么作用这么简单,深层次来说,这一个问题就像当年有人提出与各类学科相比,文学有什么作用一样。很显然,你说什么陶冶情操,增加气质……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假得很。

    如此,这一个问题也一直没有答案。

    如果真要寻找一个答案,那就只能用哲学思想“无用之用”来回答。

    无用之用,便无所不用。

    世界上其实没有无用的东西,而那些看起来没什么作用的,其实便是最有用的。

    看了一眼最近报纸上一系列有关“台弯”的新闻,黄一凡拿起笔,写下了两个字:

    “乡愁。”

    或许,这一篇叫做《乡愁》的诗歌,便是最能体现其“无所不用”的特点。(未完待续。)

第六百七十章: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老李,什么情况,秋水先生那边?”

    有一些失落的坐在办公室里,华国诗坛会长“施志国”却是问道。

    “让会长失望了。”

    李京红摇摇头:“我向秋水先生表达了我们的道歉,可是……”

    “可是什么,秋水先生没有接受?”

    施志国渡走几步:“也是,这么多年了,我们此前一直都没有向秋水先生表示什么道歉,现在才回去提及这事,秋水先生不肯原谅倒也理解。”

    “会长,不是因为这。”

    李京红说道:“秋水先生对于几年前的事儿已经忘记,应该并不记恨我们了。”

    “哦,那你怎么?”

    施志国有一些奇怪。

    “会长,我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有一些迟疑,想起刚才与秋水先生的沟通,李军红显得更为的失落。

    “有什么当讲不当讲,我们协会处于这么关键的时刻,你又不是不知道,快说。”

    “好吧。”

    想了想,李军红似乎想通了,点了点头,说道:“秋水先生虽然不再记恨我们,但是,刚才我与秋水先生的沟通当中,秋水先生却是问了我一句话。”

    “什么话?”

    “他问我,你研究诗歌这么多年了,我问你一个问题,诗歌有什么作用?”

    说到这里,李军红不由得自嘲一笑。

    “诗歌有什么作用?”

    施志国也是咯噔一声,这个问题他也一直在思考。

    当然,如果是普通人问,或者要让他自己评价,他会例出诗歌的几十个作用。但是,当面对一方大家秋水先生问及之时,施志国与李军红一样,都是一下子不知道说什么。

    诗歌有什么作用?

    好像看起来没有什么作用。

    至少,他根本就体现不出来。

    诗歌能当饭吃吗?

    不能。

    诗歌能用来生活吗?

    也不能。

    诗歌能解决技术上的难题吗?

    更不能。

    诗歌可以创更好的生活吗?

    同样还是不能。

    不管诗歌千好万好,有再多的功能,但真正谈及他的作用之时,这一些都是虚的。

    “很遗憾,我没有回答出这个问题。”

    说完之后,李军红叹了一口气说道:“看来,我们又一次让秋水先生失望了。”

    “老李,你也别自责。”

    看到李军红无比自责的样子,施志国安慰说道:“秋水先生的境界我们哪能比得了,这一个问题你回答不出来也正常。不说你,同样就是我也回答不出来。”

    “只是……”

    “没有只是。”

    施志国打断了李军红的说话:“既然我们达不到秋水先生这般的境界,那么我们就一直以秋水先生为目标。我想,以秋水先生的境界,也不会怪我们的。”

    只是,话音刚落,办公室却是闯进了一个人。

    “会长,出大事了。”

    进来的是方大伟,华国诗坛的主编:“秋水先生……秋水先生最新发布了一首诗。”

    拿着报纸,方大伟激动的说道。

    “写的什么诗?”

    一边的李军红一愣,随后脑海里却是浮现出当年秋水先生一首杀尽诗坛百万兵的诗句。当这一幕再度出现之时,李军红整个人都有一些颤抖:“难道秋水先生要对我们诗坛一网打尽?”

    我的天……这一瞬间,整个天地一下子暗了下来。想起此前没有回答出秋水先生的问题,李军红只感觉所在的责任都出至于他。如果不是因为自己回答不出秋水先生的问题,秋水先生也不可能对诗坛这么失望。而如果秋水先生不对诗坛失望,他又怎么会有一网打尽诗坛的想法。

    只是,就在李军红准备向会长申请辞去华国诗歌协会副会长的职位之时,一股浓浓思乡之情的诗歌却是飘荡在办公室。而听到这一首诗之后,李军红却是迅速将报纸抢了过来,认真又是细细的看了三遍。在确定无误,没有再写其他之时。看着这一首诗,李军红差一些便要尖叫起来:“我了个去,秋水先生,您坑得我好苦呀。”

    ……

    台弯国立大学。

    “各位,大家听说了没,内地诗坛最近表现活跃呀。”

    “内地诗坛,呵,观台兄,你何出此言呢,内地有会写诗的么?”

    “清明兄,你是很久不关注内地了,最近几年内地可是出了不少好诗,也出了不少诗词大家,像那个秋水……”

    “你说那个叫秋水呀,我知道,他的诗我看过一些,但都是一些古言体诗。这种为作新词,咬文填词的诗其实没有什么意思,现代自由诗才是我们当代诗歌所代表的方向。”

    台弯国立大学前生其实就是水木大学,但因为历史原因,台弯也有一个水木大学,不过台弯不叫他水木大学,而是叫台弯国立大学。虽然几十年过去,台弯国立大学与水木大学已经没什么联系,但两所大学在文化上却一直处于竞争关系。虽然总体来说,台弯国立大学是不如内地水木大学的。但是,对于中文这一块,台弯国立大学与香江大学也一直走在内地大学前例。

    而其中对于现代诗歌方面,台弯更出现了几位大家,一时影响深远。

    “清明兄,你这话可说错了,你来看看这几首。”

    林观台拿出一份报纸,指着报纸上的几首诗对“冯清明”说道:“这几首诗都很不错。”

    “哦,观台兄你都觉得不错了,那这诗我也要看一看。”

    接过林观台递来的报纸,冯清明看起了报纸上连载的这几首诗。

    “自由与爱情。”

    “这首诗还不错,虽然写得直白了一些,但意义还可以。”

    冯清明是台弯国立大学的教授,本身又是教中文的,自然眼光很高。虽然自由与爱情这首诗写得已经很不错,但冯清明只是小小点了点头,只是认为还可以罢了。

    “咦,这首《断章》倒是有点意思。”

    冯清明眼前一亮,嘴角里读了一遍,本想夸赞几句,但又想到刚才自己说的话,亦也只是点了点头:“还行,比前面的自由与爱情写得好多了。”

    接着,冯清明继续看着其他几首诗。

    “飞鸟与鱼。”

    “错误。”

    当最后看到“世间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之时,林清明早却是再也沉不住气了:“观台兄,这一些诗都是内地那些诗人写的?”

    “是呀,若不是,我拿给你看做什么,评价一下吧,怎么样?”

    林观台笑着看向了冯清明。

    “好,很好,非常好。”

    到这时,冯清明也不得不赞叹一声:“观台兄,看来此之前真是我一叶障目了,我一直以为内地是诗歌的沙漠,他们搞经济或许还可以,搞文化还真不行,更不用说写这一些诗歌了。没想到,这几首诗却是教育了我。”

    “是呀,我也是被教育了。”

    “观台兄,你就太谦虚了吧,这几首诗虽然写得不错,但也就最后一首世间以痛吻我还算经典,其他也只能算是佳作。这要是拿给他人欣赏自然是奉为经典,但在你这位诗词大家眼里,恐怕没这个地位吧。”

    “清明兄,你误会了,我说的不是报纸上的这几首,我说的是另外一首。”

    “另外一首,还有谁写了?”

    只是,林观台却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突然看向了冯清明,问道:“清明兄,我们有多少年没有回家了。”

    “回家?”

    冯清明笑了笑:“观台兄,你是老糊涂了,我们不都一直呆在家里嘛。”

    “不,我们一直都不是呆在家里。”

    突然,林观台站了起来:“清明,我很想回家一趟了,你回不回?”

    “观台兄?”

    冯清明感觉莫明其妙,正待细问之时,林观台却是递来了一张纸:“清明,这是秋水先生写的一首诗,你也看一看吧。”

    展开白,上面写着一首小诗。

    诗的名字叫做《乡愁》。

    “乡愁?”

    看到这两个字,冯清明有些愣住。

    而当冯清明念起了整首诗之后,冯清明的泪水却是早已滚滚流了下来。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未完待续。)

第六百七一章: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我在这头,大陆在里头。

    这一句,可谓是彻底点中了“冯清明”的泪点。

    其实“冯清明”与“林观台”都不是地地道道的台弯人,他们是因为历史原因来到台弯的。刚到台弯的时候,倒也没什么,反正台弯也是一个地方,在这里住一段时间,或者什么时候再回去也就是了。可是,他们却不知道,这一住竟然是几十年。

    两人已经是70来岁的年纪,当年20多岁来到台弯,现在已过去了50多年。

    50多年,整整半个世纪,半个世纪没有回家了。

    家乡的玩伴不知道还在吗?

    思念的亲人们还过得好吗?

    母亲的坟墓是否早已是野草丛生?

    想着想着,泪水又流了下来。

    直到最后,林清明脑海里只剩下两个字:“回家。”

    对。

    回家。

    乡愁这一首诗,不知道说出了多少台弯民众的心里话。

    在这里面有平民。

    在这里面也有从商的商人。

    在这里面还有许多社会上的精英。

    同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