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玄幻三国-第1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来黄巾军攻陷双马县,出于顾虑,怕引起双马县全体士绅阶层的反弹,没有对他们举起屠刀,但也是多加刁难,不但夺走了他们大半的家财,还要他们把家族的年青一辈全数投到黄巾军中。
三家多番周旋,又花了大量的钱银,这才保住自家子弟。
等听得凤来县被常定军攻占,前去援助凤来县的双马县黄巾军也是大败而回,这三家便生出了心思,暗中派人到凤来县打探究竟。
知道楚河实施仁政,厚待乡民,也没有压迫凤来县内的士绅,三家合计了一下,觉得留在双马县,迟早会被黄巾军祸害,干脆举族搬迁到常定乡。
出于千金买马骨的度量,楚河干脆把三家的子弟都用起来,正好他手中缺乏管理人手,三家子弟基本都经过文化教育,多少能在各项事务中帮上忙。
大同县那边,在得知常定军得胜回归,连绵不绝的车队把米粮运送回常定乡,当天就把赵一义等护送回常定乡了。
送赵一义回来的大同县部队,领队的是县令李岩和县丞苏可。
到了常定乡后,两人姿态放得很低,请求拜见楚河,然后两人在楚河的书房与楚河密谈了许久。
其他人不知道他们谈论的内容,只知道出门的时候是楚河亲自送他们出来的,三人都是面带笑意,显然相谈甚欢。
回去的时候,一千辆牛车,都是满载了米粮。
表面看来,大同县和常定乡的关系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大同县也对常定乡大肆练兵不闻不问。
但大同官衙的有心人,隐约感觉到有什么变化,当初提议控制赵一义一家、以此威胁楚河的邓典武,在刘岩和苏可带着米粮回来之后,就被解除了职务。
楚河发现一个问题,这个世界之所以人员生活密度极低,偌大的一个大同县,放在地球,活个几百万人都不多,如今就三十万人口,原因有三。
一是农业不发达,耕作技术落后,田地里出产不多,一亩地通常就是一到两石的产量。
第二,便是这里的人食量极大,一个就顶地球三个人。田地里出产得少,吃的又多,自是养不了多少人。
第三,这里的农夫为低贱之人,那些务农之人,都是想方设法的摆脱农户身份,使得耕作的人越来越少。
其他地方的情况楚河不清楚,但秦州城这边,粮食的供应从来都是不足的。
他现在和刘岩等达成协议,除了大同县城外,其他地方都归楚河管理,楚河只需要保证城内居民的粮食供应。
再加上凤来县那边,这近十万平方里(二点五万平方公里)的地方,足够让楚河大展拳脚,当下决定对农业生产进行大规模的改变。
这改良其实也简单,就是楚河所知道的一些能提高产量的办法。
如选种、深耕、轮耕、沤肥、挖渠灌溉等。
反正现在有了大量的米粮,无需缴纳赋税,乡民又大量的死在战乱之中,人数减少,楚河最近积存下来两百多万石米粮,足够大同、凤来两县一年的食用。
就算新的耕作方法出什么问题,都能支撑得住。
趁着秋收之后百姓无事,楚河组织人手,挖掘沟渠,引水开源,选择颗粒饱满的种子,深耕除草,使用草木灰、牲畜和人的粪便等肥田。
当然楚河只是给出一个方向,真正做事的是负责农事的楚镇海。
一些地势高难以灌溉的地方,楚河也制造了好些大水车帮助引水,加上大量的优质铁制农具的使用,足够的牲畜,楚河相信,就算没有化肥和农药提高产量,田地的产量也定然超过三石一亩。
最让楚河惊喜的是,他以前不知道这里有没有番薯和土豆,只是把番薯、土豆的画像分发下去,并承诺找到这两种植物的,一种赏银五百。
想不到,还真的有农夫知道这种作物,一个样子憨厚的凤来县农夫,在潜渊卫的严密护送下,战战兢兢的带着连苗带茎的番薯到了常定乡这边。
不到这农夫不胆战心惊。
他看到城门贴着番薯的图画,下面还有一行字,好奇的问了一下,竟然是楚潜渊亲自发布的命令,谁找到这两种植物,就可以得到五百两银子。
老农回家犹豫了许久,看着那两个刚刚才到腰间的孙子,最终咬咬牙,也不管对不对,就把番薯带到了城里,跟城门的潜渊卫说自己知道哪里有番薯。
正常情况下,农户绝不想跟这些兵将发生接触的。要知道以前的官兵,可不是什么好相处的对象,进城的时候少交人头费,都可能对农夫拳打脚踢。
这老农哪里试过被兵将如此客气郑重的对待,更想不到会亲眼见到凤来县的大官,然后在数十个铁甲兵将的护送下,一路疾奔前往大同县。
凤来县如此大动干戈,可差点没有把老农吓死!
楚河亲自见了这个老农,也亲自检查了他带来的番薯,和地球的番薯一模一样,只是个头有点小。
他和颜悦色的问了一下,原来这番薯,是被老农当成野菜挖掘食用的,并没有试过种植。
楚河觉得奇怪,还以为是番薯和土豆的产量不行,毕竟后世的那些番薯和土豆,都是经过改良育种去毒等手段,才有一亩数千斤的产量。
哪知道一问,原因却是让人相当的无语。
番薯和土豆的产量,虽然不如后世的高,但根据这农夫所言,一棵番薯也有六七个拳头大小的块茎,产量对比起稻谷来说是高产了许多。
问题是番薯不好储存,也不知道如何育种种植,这老农自是不敢把地里的种了几十年的稻谷换成番薯。
万一出了什么意外,番薯没有人要,田地里又没有米粮,缴纳不起粮税,一家人都要完蛋的。
说来说去,就是一个无法承受风险的缘故。
楚河的承受能力当然和老农不一样,而且他也知道怎么保存番薯,如挖掘地窖储存,又或者制造薯粉。
当下如诺的给老农奖励了五百两银子,并派遣两百潜渊卫护送他回去凤来县,查探清楚番薯的情况,并把一部分番薯连根带土的挖掘回来常定乡。
楚河是在家里接见老农,楚全见到楚河竟然如此郑重的对待,两百精锐潜渊卫,甚至都能攻下大同县城了,就为了一棵不知道来历的植物?
他不禁有些奇怪的问道:“河儿,这未必有些劳师动众吧?现在训练新兵,监督修筑城墙等等,都要用到潜渊卫,若是把两百人派出去,人手就有些不够用了。”
攻陷凤来县的时候,俘虏了近四千的黄巾军,又有数千青壮请求加入常定军。
楚河从中挑选了一下,扩军五千,剩下的黄巾降军,都丢到矿场和城墙那里服劳役,最少也得三年的劳役才能脱去降军的身份。
他们自然还得派遣人手严加防范。
训练新兵需要的人手更多。
把常定军渗入新兵之中,才能更快的让新兵训练起来,形成战斗力,但凤来县那边驻守了三千人马,自是让楚河有些捉衿见肘。
如今农事、军事是重中之重,尤其是建造城墙,动用了超过十万民壮,事情极多,常定乡各首脑人物,就没有一个能闲下来的。
听得楚全如此说道,楚河脸色一正,沉声说道:“这番薯再怎么重视都不过分!别说两百潜渊卫,就算是两千,孩儿心中都有点不稳。”
“如果说,潜渊卫、常定军、八牛破甲弩和钢兵,合起来是争霸天下的利器,那番薯就是另外一件利器!”
楚全顿时倒吸一口冷气:“什么?这番薯竟然如此重要?”
楚河点点头:“只要番薯能大规模的种植,就算是大同县这点地方,都能养活数百万人口!”
“如今现在孩儿还不能确定番薯的产量,但一亩地出产十石番薯是绝不成问题!这番薯和米粮一样,都能当成主食的!”
209、文相、战神
蜀州,蜀国都城所在,权力的中心,坐落在蜀国腹心之地,地域广袤,物产丰富,可谓是人杰地灵之地,强者辈出,四五品大能处处可见。
蜀州虽然不是蜀国州郡中最大之州,人口却为大蜀之冠,一州之地,上亿丁口。
即使蜀州物产丰富,也不足以支撑这亿万人口的消耗,需要从各州郡运输大量的物资进入蜀州之内。
络绎不绝的车队每时每刻都运载着无数物资进入蜀州,更使得蜀州极为繁华鼎盛。
成都城,正是蜀国都城,朝廷所在之处。
这座雄伟无比的巨城,城内人口千万,城墙高达三十丈,城宽五百米,可供数万兵将在城墙上演练,拥有无数符文法阵加持,有万千军械布置其上。
这蜀国第一巨城,乃是蜀国在原本的成都城墙的基础上扩建,动用了数百万劳力,上万方士,历时十年方建造而成。
在这个世界,有这样一句话,成都不落,蜀国不亡,可见成都城对蜀国之重要。
事实上,这成都城不但是蜀国的政治权力中心,也是军事第一重城,城内有数十万精兵,四五品将领数以百计,震慑三国,威名滔天的五虎上将赵云赵战神便坐镇其中。
虽然,打下蜀国天下的五虎上将五大战神,如今只存赵子龙一人,蜀国后来的诸多将领,没有谁能登上战神宝座,接替五虎上将的位置,但只要赵战神还在,就没有人敢轻视这座成都城。
蜀国五虎上将,赵战神或许不是领兵能力最强的战神,但绝对是武力最强大的战神。
赵战神一柄以天外神铁打造的龙胆神枪,加上自创的八品武技七探盘蛇枪,绝对可以让任何人都心惊胆寒,被誉为天下第一七品强者。
他也是最有可能晋升为八品神将的战神,是蜀国两大支柱之一。
当然,真正让天下人对这座巨城无比敬畏的,乃是城中的八品纯阳境无双国士诸葛孔明。
对于诸葛文相,世人褒贬不一,有人说他心怀异心,在昭烈帝在位的时候,就与昭烈帝貌合神离,有人说他忠心耿耿,全力辅助新帝,为蜀国劳心劳力鞠躬尽瘁。
也有人说他之所以辅助昭烈帝和新帝,是为了复辟汉朝,从他一直坚持蜀国为蜀汉,便知他的异心。
若是有朝一日,给诸葛孔明统一三国,定然会夺取帝位,黄袍加身,恢复大汉之名。
这也是大魏大吴对蜀国满怀戒心的原因之一,只有统一了天下,才能恢复汉室。
但有两点,是任何人都不会质疑的。
第一,诸葛孔明,拥有神鬼莫测之力,通晓万理,学贯古今,被誉为活着的圣人先贤。
不管是治理国家,还是兵家阵法,抑或文道至理,又或者是机关奇巧,甚至医家之道,诸葛孔明都到了常人所无法触碰的登峰造极之境。
作为天下为数不多的八品纯阳无双国士,诸葛孔明可白日神游,瞬息之间巡视方圆万里之地,天下万事都无法瞒过他的耳目,甚至已经成为了陆地神仙。
第二,如今的蜀国,虽然风雨飘摇,但只要有诸葛孔明在,便不会有倾倒之危,偌大一个蜀国,是诸葛孔明支撑起来的。
没有诸葛文相,便没有如今的蜀国。
不管世人诽谤亦好,离间也罢,诸葛文相拥有异心,但事实上他一直苦心辅助新帝,这已经足以击碎任何的谣言。
因为对于权倾整个蜀国的诸葛文相来说,若是要想得到帝位,只是一句话之事。
刘禅很清楚这点,因此他是对诸葛文相信任有加,任何事情,都听从诸葛文相的安排。
如这次诸葛文相,决定起两百万精兵,南下平定益州、黄巾余孽和南蛮各族的叛乱。
尽管蜀国拥有数十亿人口,上千万兵将,但事实上,过半兵将,都是属于豪门大族所有,听宣不听调。
现在益州造反的大族雍,麾下便有十几万私兵勇将,联合朱褒、高定两家豪门大族,组建了数十万大军,甚至有胆量扯旗反蜀。
两百万精兵,对蜀国来说,已经是能动用力量的三成以上,如此一支大军南下,耗费的物资、国力自是一个无比惊人的数。
今天的廷议,年不过十八的刘禅如同往常一样,身穿五爪金龙帝服,头戴龙纹通天冠,在赤金龙椅之上,打扮威严之极,周身都有真龙之气盘绕一般。
只不过这新帝姿态实在是不像话,坐在龙椅上还显得睡眼蒙心不在焉,刚刚上朝,便捂嘴打了一个呵欠,直接问道:“诸位卿家,可有本启奏?”
众蜀国大臣心中皆是叹了口气,新帝实在是太年轻了,先帝还没有来得及教导他为帝之道,就突然病逝。
要不是诸葛文相心可昭日月,鞠躬尽瘁的匡扶蜀室,以新帝这样的情况,又怎能治理蜀国这亿里国土,数十亿臣民!
众大臣和将领,都知道,今日便是诸葛文相正式宣布南下平叛之事,听刘禅如此说道,目光都朝诸葛文相看去。
若是外人见到这个权倾大蜀,如今大蜀真正的掌权者的时候,恐怕会觉得自己认错人。
这是一个相当普通的中年人,看起来甚至有点像落魄文士。
只见四十出头的诸葛文相,相貌方正严肃,两鬓已经微微发白,唯一让人感觉到不凡的便是那双在卧龙眉下,看起来极为睿智深邃的双目,还有那把浓密却整齐非常的飘逸长须。
他的打扮也是相当普通,头戴三色纶巾,身穿一件发白的布袍,怀搂一把雪白鹅毛扇。
不管纶巾、袍服还是鹅毛扇,皆没有天地元气的气息,并不是什么神兵利器文道至宝。
当然,到了诸葛文相这样的境界,翻云覆雨皆是一念之间,任何凡物到了他的手中,都是无上至宝,根本不需要神兵、文宝来提升他的实力。
以诸葛文相在蜀国的地位,也无需大臣抛砖引玉,等刘禅语音落下,诸葛文相便上前几步,微微躬身说道:“启禀陛下,臣有事启奏。”
声音不高,却是相当沉厚清晰,蕴含一股说不出的力量。
刘禅身体不自禁的端正起来,微微点头笑道:“文相请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