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三国-第4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应便将蜀军在城中暗伏兵马之事说了,程景不禁是懊丧之极,原本晋军也有向晋阳城中增兵的打算,只因为校尉王应要采用偷袭的手段,故而才一直保持着与平常无异的状态,可结果却是蜀军暗使手段,乔装军队入城,仗还没打,晋军就已经输在起跑线上。
晋军退却之后,蜀军便开始反攻倒算,各路人马,对晋军进行了追击。
唐明大街,又重新回到了蜀军的控制之下,不过这回可不是半条街了,蜀军轻易地就控制了整个儿的唐明街,并开始向纵深突破,大有一付将晋军全歼在晋阳城的架式。
这回轮到了晋军节节败退了,王应几乎是要郁闷地吐血,精心设计的计划最终流产,而且在蜀军的反攻之中,晋军甚至有全军覆灭的可能。
退出晋阳城可保无虞,但如此一来,被蜀军占据了整个儿的晋阳城,晋军再想攻城就困难了不知多少倍。
仗打到这个份上,也只能是咬牙坚持了,坚持到天亮,就会看到希望。
这漫长一夜让王应是度日如年,不过东方露出曙光的时候,王应终于露出了笑容。
晋国的援兵到了,但蜀国的援兵也到了,整个晋阳城,还将陷入到更大规模的乱战之中。(未完待续。。)
第951章 不可有失的补给线
其实晋阳城的动荡也仅仅只是并州战乱的冰山一角,泰始九年刚进正月,晋**队就突然地发难,向着蜀军控制着的区域发起了进攻。
并州的形势,一直是犬牙交错的,蜀军控制着并州的北部和西部以及东南部的部分地区,晋国则控制着并州中部、南部及东南部的区域,双方的控制区域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界线,在许多的地方,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形。
这种局面的成因,主要是由于对匈奴作战后形成的,那时候晋蜀双方虽然没有结盟,但为了共同对付匈奴人,双方一直处于相安无事的状态,那时候谁攻破匈奴人抢下来的地盘和城池,一般默认就是归谁所有,另一方也不来相争。
唯一的例外就是晋阳城,双方争执不下,最后还是妥协了,一家一半,晋国占据东城,蜀国占据西城。
而晋中一带,蜀国占据着九泽湖以西的中阳、兹氏、大陵、梗阳,而晋国则控制着中都、祁县、阳邑、榆次,在双方主力大军离开并州之后,晋阳一带,则一直是相安无事的。
冀州之战爆发后,并州的局势自然也变得敏感了许多,双方剑拨弩张,大战似有一触即发之势。
并州的局势是晋轻蜀重,因为蜀军有一条漫长的补给线,西起蒲津关东到苇泽关,绵延数百里,横贯了整个儿的并州。
这条补给线对蜀军而言极为地重要,二十万的蜀军在冀州作战,绝大部分的粮草辎重物资给养都必须要通过这条补给线来运输,而这条补给线一旦发生断裂的话,那对于前线的蜀军而言,必将是致命的。
整个并州一带的守备军都是从关中调来的,大约两三万人,尽管两三万人看起来不算少,但真正分配驻守到各地,确实是少得可怜,只能是勉强担负起维持这条补给线的作用,如果晋国一旦发起攻击,蜀军的防线随时都有断裂的可能。
最初晋国对蜀开战之后,并没有将进攻并州列为首选,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司马骏认为蜀军的主力在冀州,只要击败冀州的蜀军,并州自然是不攻自破,根本就不用多费脑筋。
所以晋军在所有的力量集中到了冀州,试图通过一场决战,在三个月之内就消灭蜀军。
结果事与愿违,蜀军非但没有被消灭,反而在安国一战中,晋军损失惨重,彻底地消灭冀州的蜀军,变得遥不可及起来。
安国之战的失利,在晋国朝堂上的震动不亚于一次大地震,晋国君臣一片悚然,哀鸿遍野,一些朝中的大臣开始考虑新的策略,以应对冀州的不利局面。
贾充上书称,冀州蜀军已成尾大不掉之势,短时内想要消灭几无可能,而蜀军所需的粮草给养,都要从关中运送,如果晋军能掐断蜀军的这条运输线的话,冀州蜀军必然会陷入到粮荒之中,不战自乱。所以贾充认为,冀州之战的关键并不在冀州,而是在并州,只要拿下并州,所有一切难题便会迎刃而解。
司马炎对贾充的策略大为赞赏,便给司马骏下令,要他分兵去取并州,斩断蜀人的归路。
晋阳之战也只是一个开端,做为并州的州治,晋阳城在并州的地位是极为重要的,它是联结并州东西和南北的交通枢纽,自然会成为晋军首先要拿下的目标,不过晋阳之战开始后,晋军全面进攻并州的帷幕也就拉开了,司马骏集中重兵,东攻苇泽关,西取临晋关,意图很明显,就是要掐头去尾,一举地拿下整个并州。
对于这条补给线,刘胤当然不可能掉以轻心,虽然蜀军的战略目标东移到了冀州,但对于并州这一块,刘胤始终密切地关注着,尤其是象晋阳城、苇泽关、临晋关这样的要点地区,刘胤更是亲自布署防御体系,力争做到万无一失。
这条补给线对于蜀军而言,太重要太重要了,可以说它维系着进入冀州的二十万大军的存亡,它的得失,可是生死攸关的。
但同时这条补给线也是相当地脆弱,绵延数百里,任何一个节点上出现问题,这条补给线就有断裂的可能,而这无疑是致命的。
并州方面的守备军基本上都是从关中调来的,两三万人要守备这么一条长达数百里的运输线,确实难度不小。
剿灭匈奴之后,紧接着晋蜀之中的大战就爆发了,刘胤几乎腾不出手来处理并州的事,不过好在晋军的主攻目标也在冀州,并州那边倒也相安无事,这让刘胤暂无后顾之忧。
安国之战后,双方暂时地休兵罢战,进入了冬歇期,整一个冬天,通过并州补给线运送到冀州前线的粮草辎重军需物资不计其数,同时也让刘胤产生了一些隐忧,晋蜀之间的进入了相持阶段,战争短期之内不会结束,那战争必然会向纵深地带延伸,而蜀军这条补给线,无疑也将会成为晋军首选的攻击目标。
果然不出刘胤的预料,情报显示,进入正月之后,晋军的调动频繁,原来驻守在赵国、广平一带的晋军文鸯兵团,已经抽调出了不少的人马,秘密地向并州上党郡一带移动。而驻守在弘农的另外一支晋军在安北将军王浚的率领下,悄然地渡过黄河,进入到了河东郡。
所有的迹象表明,晋军将进攻的矛头指向了并州,一场争夺并州的大战已经是悄然地拉开了帷幕。
有鉴于此,刘胤决定调动一部分的军队返回并州,以应对晋军新的攻势。
张乐的无当飞军和赵卓的阳安军成为了首批返回并州作战的部队,无当飞军协防的地点是晋冀之间的咽喉要隘苇泽关,赵卓则是前往晋阳援助太原太守杜绩。
蜀军进军速度不慢,不过晋军的进攻势头也很勐,张乐尚未到达苇泽关的时候,晋军的大队人马已经从乐平扑了过来,向苇泽关发起来进攻。(未完待续。。)
第952章 激战苇泽关(上)
从乐平通住冀州有一条比较险峻的山路,也是一条出晋的要道,只不过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少有行人商旅往来,这一路荆棘密布,路途坎坷,从冀州进入并州,又是上坡路,所以祁宏率军走得很辛苦。
祁宏是文鸯军团之中的一员大将,目前任职宁北将军,晋国高层决定对并州用兵之后,首要的攻击目标就是晋冀间的要塞关隘苇泽关,祁宏也成为了司马骏亲点的先锋,率兵两万直取苇泽关。
如果从大路进攻苇泽关的话,势必要先攻下井陉口,而现在蜀军控制着冀北的大部分区域,拿下井陉口几乎没有可能,所以祁宏还是选择了抄南路进攻苇泽关的计划,准备打蜀军一个突然袭击。
去年羊祜率大军进军冀州之时,走的就是乐平东南的这一条小路,虽然这条小路坎坷难行,但贵在无人防备,羊祜离开并州之后,并不是所有的城池就统统地放弃了,象乐平这样的郡城,还是晋军所力保的对象,
乐平只驻守着兵马三千人,不过做为一个比较偏远的小郡,留驻三千人马已经是足够了,乐平驻军的主要意义,还是起到对苇泽关的监视作用。
苇泽关太重要了,重要到晋军对它是垂涎三尺,恨不得将它据为己有,不过当初苇泽关可是蜀军从匈奴人手中夺回来的,按照当时不成文的约定,谁从匈奴人手中夺下来的地盘,那就归谁,所以苇泽关就由蜀军来控制了,晋国方面虽然很眼馋,但也无可奈何,毕竟那个时候晋蜀之关系还没有交恶,一切都需要服从大局。
现在晋军的战略西移,苇泽关自然是首当其冲的成为第一个攻击的目标,拿下苇泽关,就可以掐断冀州蜀军和并州的联系,掐断蜀军的后勤补给线,所以攻取苇泽关,是最大的急所。
但苇泽关可不好攻,这个横亘在晋冀之间的咽喉要冲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不管是从正面强攻还是从背后迂回,苇泽关都不是可以轻易就能拿下的。
想要拿下苇泽关,就必须要出奇不意,攻其不备,趁着蜀军疏于防备之际,才有机会一举偷袭得手。
根据反馈回来的情报,苇泽关的驻军只有二千多人,甚至比晋军驻守在乐平的军队人数还要少,不过这显然不可能成为晋军轻视苇泽关的理由,二千多人驻守在险峻无比的关隘上,那绝对是一道很难逾越的天险。
为了此次偷袭苇泽关,司马骏特意地与马隆、文鸯商议了一番,最后选定了宁北将军祁宏担任攻打苇泽关的先锋,率兵两万,也就是十倍于苇泽关的蜀军兵力,悄然地兵出广平,向乐平进发。
这次的行动完全是秘密的,为了不打草惊蛇,引起蜀军注意,祁宏选择了在大年初一的时候就进军了,整个山路上都还是没膝深的积雪,天寒地冻,人马难行,许多的悬崖绝壁处,一不留神就会滑落下去,摔一个粉身碎骨。
原本两三日的路程,祁宏走了七八天,才赶到了乐平城。
乐平太守看到顶风冒雪而来的祁宏,大吃了一惊,这本来是大雪封山的季节,祁宏居然生生地率军奔了过来,真是蛮拼的。
祁宏的军队翻越了太行山,已经是筋疲力竭了,一路之上,冻死冻伤的,失足掉落山崖摔死的,不计其数,但祁宏不敢耽搁,冒死上太行,就是为了争取偷袭苇泽关的时间,在乐平短暂地休整了两日之后,祁宏就率军直扑上艾,对苇泽关的侧翼发起攻击。
乐平太守也接到了司马骏的命令,要他全力地配合祁宏行动,早日拿下苇泽关。
虽然时值正月,但还没有脱离严寒,风雪在太行之巅上肆虐着,看不到任何春天的气息。
这个冬天过得挺无聊,苇泽关上的那几个哨兵正在烤着火,缩着脖子蹲在那儿闲聊着。
“这种鬼天气还出来放哨,真是够折磨人的。”有人抱怨着。
“你就知足吧,当年我可是随骠骑大将军一起爬过大雪山,那雪山,高耸入云,站在山脚下都望不到山顶,白茫茫一片,那处境,才叫一个恶劣。”一位看起来年长的老兵慢悠悠地道。
那几个年轻的哨兵显然没有那一番的经,听到此言,都不禁精神一振,无限神往地道:“李都伯,你就给兄弟们讲讲吧,那过雪山是怎样的情形?”
李都伯是当年北伐时一名普通的士卒,后来年纪大了,从虎步军退役下来,在城防守备部队中担任一名都伯,统领一队人马,听得这几个来自雍凉的小后生极为兴奋地想知道过雪山的事,不禁微微一笑,曾经过往的荣光,都是一辈子都无法泯灭的骄傲。
反正闲来无事,李都伯正准备给这几个刚入伍没两年的新兵蛋子好好地讲一讲蜀军的史,忽然间城下那一道闪动的白光引起了他的注意。
雪地之中,除了白色,几乎就没有别的颜色了,但正常情况下,这种白色是不会移动的,莫非是自己眼花了?
李都伯特意地站了起来,走到了城墙的边上,向下张望,这一瞧不打紧,顿时惊出了一身的冷汗就算现在还是数九天气,但他还真的是出了一身冷汗。
城下,白茫茫的雪原之上,出现了无数白色的人影,正缓慢以移动着,向苇泽关的城墙蜂拥而至。
这显然是身着白色军服的晋军士兵,白色的军服给他们增添了一件保护色,若非是他们已经行进到了城下,如果在远处的话,是很难分辨出来的。
“有敌袭!快示警!”李都伯高声地下令道,一支羽箭朝着他的面门射了过来,擦着耳朵就飞了过去,李都伯又是一身的冷汗。
尖锐的哨声响了起来,在苇泽关的城头上回荡着,就连那几只落在城头的飞鸟都被惊得满天乱飞而去。(未完待续。。)
第953章 激战苇泽关(中)
苇泽关的守将是来自益州的冯冲,这位出身于虎骑军的蜀军军官可以说是刘胤的嫡系,早年就曾追随刘胤南征北战,不过在那时,他还只是虎骑营之中的一名曲长。后来随军征战,也是累立战功,积功而升至偏将,此番更是被刘胤任命为苇泽关的守将,将联结晋冀之间的重要关隘交给他来把守。
冯冲到任之后,自不敢有半分地懈怠,他很清楚苇泽关对于蜀军的重要性,自然明白自己肩头上的担子有多重,恪尽职守,严密布防,就是在这种寒冬腊月,冰霜如刀的日子里,冯冲都要求守城的蜀军处于一级战备的状态,并派出多路的巡哨,密切地注视着苇泽关周边的情况,谨防晋军的偷袭。
苇泽关地形险要,如果正面强攻的话,不管对方有多少的人马,也只是能望关兴叹,因为这儿的地形狭隘,大部队根本就无法施展开,而坚固的关城,没有犀利的攻城武器,是很难敲开苇泽关大门的。
唯一担忧的就是敌人会采用偷袭的方式攻打苇泽关,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如果晋军前来偷袭的,出奇不意,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