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三国-第4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投石车和床弩给襄阳城墙造成的毁损是触目惊心的,但襄阳城的坚固程度也是无可置疑的,虽有毁损,却也不是致命的,晋军想要攻克襄阳城,就必须发挥出攻城步兵的威力来,这样才能真正地拿下襄阳城。(未完待续。。)
第970章 襄阳激战
钟会经营襄阳已经好几个年头了,做为叛军最为重要的一个据头,钟会对襄阳的防御是极为重视的,从进驻襄阳的第一天起,钟会就派出专人来修缮城墙,加强防备,把襄阳城打造成一座固若金汤坚如磐石的城池。
晋军第一轮投石车和床弩的攻,如果换上一般的城池,恐怕在这种密集的石块和弩箭之下,就已经是墙倒城摧了,但襄阳城虽然受到极大程度的毁损,却也依然是巍然不动。
宽阔的护城河就是一道晋军士兵首先必须要逾越的障碍,想要过护城河,首先就必须要用填的手段,将护城河给填平了,这样才能为后续的攻城部队开辟出一条道路来。
当然,填河也不需要将护城河给全填了,那样的话工程量就太大了,晋军只需要在护城河上选择出几段来,将这几段全部用沙袋进行填埋,无数的晋兵只要一动手,相信很快就可以填出几条通道来。
不过护城河正是处于城上叛军的弓箭射程之内,叛军当然不会纵容晋军如此轻松地填掉护城河,当扛着沙袋的晋兵刚刚冲到护城河的前面时,突然之间城上箭矢如雨,向城下倾泻而至。
许多的晋兵来不及将手中的沙袋抛入到了护城河中,就已经被箭矢所射中,一命呜唿,还有的晋兵刚刚踏到护城河的边上,就被一箭夺命,连人带沙袋直接就栽到了护城河中。
城上的箭雨太密集了,晋军不得躲在盾牌或木板的下面,以躲避箭雨的袭击,如此一来,填河的进度就大大地减缓了,晋军几乎耗费了大半天的时间,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才完成了填河任务。
接下的攻城作战,双方又陷入了胶着之中,晋军器械充足,兵强马壮,对襄阳城是志在必得,攻势很勐,胡烈亲自在城下督战,他的表现最为积极,胡烈回归晋国之后,相当地卖力,争取着多立战功,以弥补当年的过错。
而守军也在进行着顽强的防御,如果说在晋军进攻之前,叛军的军心还是一度离散的,许多的人都想开小差,但真正投入到大战之中的时候,那些想法就都不存在了,战场之上,想要投敌是不可能的,只要跑出几步,不是被己方的弓箭射死,就是被对方的弓箭射死。
战场之上,不想死的话只有去作战,拼尽全力或许还能找到一线的生机,如果放弃的话,很可能性命就不保了。
襄阳的城防经过几年来的不断修缮,确实也是相当的坚固了,各种城防的设施,也是应有尽有,弓弩箭矢,准备充分,滚木擂石,储备极多,襄阳城的防守重心又只需要集中到西面来,其他三面城墙临水,防御起来就轻松的多,叛军的人马几乎都集中在了城西,整座城墙上满满的都是人,晋军想要攻破这样防御坚固的城池,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
但是羊祜对拿下襄阳城的决心还是非常地大,晋军此次调动了大量的投石车和攻城器械,就是针对襄阳城而来的,尽管晋军的伤亡很大,但其攻坚的决心却丝毫没有动摇,襄阳只是一座孤城,只要晋军持之以恒地不断发起进攻,拿下襄阳只是迟早的事。
连续多日的激战,襄阳城的防守力量也逐渐地枯竭了下去,再充足的防御武器它都有耗尽的一刻,面对晋军不眠不休地进攻方式,钟会坚守襄阳的决心也渐渐地动摇了起来。
这几乎是看不到任何出路的战斗,随着守军人数的减少和防御力量的下降,失败的阴霾笼罩在整个的襄阳城头上。
“夏侯将军,你说说姜维那边究竟是怎么回事,到底会不会出兵相救?”钟会脸色铁青,出言质问夏侯咸。
夏侯咸是张口结舌,不知如何作答,从汉中返回之后,夏侯咸只是言辞含煳的回复了钟会,既没有肯定的答复,也没有否定的说法,总之,夏侯咸也只是模棱两可地对钟会说,姜维进占了上庸三郡,极有可能会派兵前来襄阳。
至于姜维说的心情好坏与否夏侯咸压根儿没敢和钟会说,现在钟会都把宝押到了姜维的身上,上庸三郡都送了出去,如果换不来想要的结果,夏侯咸生怕暴怒之下的钟会会拿自己来治罪,他也只能是暗暗地祈求,盼着姜维心情舒畅,出兵来襄阳吧。
可襄阳这边的激战正酣,襄阳城随时都有失守的可能,再看不到援兵的身影,估计襄阳守军就会彻底地崩溃掉了,所以钟会才出言喝问夏侯咸。
“大王,姜维那边确实已经表示将会派兵到襄阳来,不过路途遥远,又有晋军半路阻隔,恐怕还是需要些时日才行。”夏侯咸嚅嚅地道。
旁边的王买呵呵一笑,道:“夏侯将军,你别是中了姜维的计吧,白白献出了东三郡,却换不来一个援兵,到时候这笑话可就大了。”
夏侯咸力主向蜀国投降,王买力主向吴国投降,两人意见自然不合,此时王买冷嘲热讽,让夏侯咸不禁也有些恼火,道:“上庸三郡早已是三座空城,蜀人如果强取,谁也挡不住,姜维好歹也是蜀国的大将军,已岂是言而无信之人,倘若再过个三五日不至,我亲自去寻他。”
王买冷笑道:“照襄阳现在的状况,你确定还能守个三五日?大王,陆抗的大军就在弋阳,随时可以来援,如今事急,倒不如应了陆抗之要求,以解燃眉之急。”
钟会不禁是暗皱眉头,尽管现在事态紧急,但要钟会交出全部的人马和地盘来,钟会还是有一些犹豫的,地盘倒也罢了,只是钟会起家的本钱这是这么一支军队,如果将兵权交了出去,那他就真的只剩下任人宰割的份了,谁知道那些反复无常的吴人会不会恪守信诺,钟会心中可是一点底也没有啊。
可是现在情况紧急,再不下决断,一切就晚了。(未完待续。。)
第971章 底线
夏侯咸道:“不可。吴人反复无常,不可信任,更何况陆抗虽然是大都督,但朝中之事却非他能说了算的,吴主孙皓荒淫残暴,就连朝中的顾命大臣都是说杀就杀,大王若是投奔这样的暴君,说不定那天不高兴,就会有性命之忧。而蜀国来有善待降臣的传统,大王若投蜀国,倒不失为良策。”
王买冷哼一声,道:“说的轻巧,蜀国的姜维现在何处?总不能死等他到襄阳城破之时吧?”
夏侯咸没有理会于他,对着钟会拱手道:“大王,末将恳请再去蜀营一趟,不请来援兵,末将誓不回还。”
钟会沉吟了一下,不过他现在也确实没有更好的办法,无条件地投降吴国,钟会肯定是不乐意的,但如果被羊祜攻破襄阳,那么钟会的下场则会惨更多,现在只有吴国和蜀国两个选择的时候,钟会还是顷向于蜀国这边。
钟会点点头,道:“好,那就劳烦夏侯将军再跑一趟吧。”
夏侯咸道:“大王,恕末将直言,此番末将前往蜀营,定然是要和姜维摊牌的,那么末将必须知道大王的最后底线,以便同姜维讨价还价。”
夏侯咸这个要求倒也不过分,毕竟他是要去和姜维谈判的,那么他就必须要知道钟会的底牌是什么,这样才能和姜维讨价还价的时候,守住底线,要不然姜维漫天要价的时候,夏候咸就没办法就地还钱了。
钟会沉吟片刻,道:“好,事已至此,本王就给你透个实底,称臣献地都可以,但本王的兵权不能丢,蜀汉那边随便给个将军封号即可,只要能让本王依然统领这支军队就可以了。如果姜维不答应这个要求,那么便作罢吧,本王宁可战死于襄阳城中,也绝不寄人篱下,残延苟话。”
钟会打了这么多年的仗,最深刻的体会就是失去兵权,那就真的一无是处,只有将兵权紧紧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那他才能够拥有话语权,不管向吴称臣也罢向蜀称臣也罢,没有兵权,自己只能是任人宰割的砧板之肉,将自己的生死掌握在别人的手中,这种滋味绝对不好受。
正因为如此,钟会才会拒绝司马炎的召见,不顾一切地在襄阳起兵造反,难道钟会不知道造反的后果吗?他当然是清楚的很,但那个时候,钟会别无选择,如果放弃兵权前往洛阳,那他就将自己的生死唯系在了司马炎的一念之间,司马炎让他生,他才能生,司马炎让他死,那他就绝无活路。
不甘心自己命运被别人的掌握的钟会只能是悍然地起兵而反,这样的话,他就无需再仰人鼻息,看人脸色。但这样做的后果,却是要遭到司马炎的疯狂报复,钟会也自然清楚的很,不过权衡利弊,他还是义无反顾地走上了这条路。
现在他现在又面临着同样的决择,不管向谁投降,交出兵权都是对方首选的条件,任何一方的势力都很难做到让属下臣子拥有一支不属于朝廷调遣的军队,吴国已经是率先是表明了态度了,钟会请降可以,但必须要交出兵权来,所有军队由东吴方面统一指挥。
似乎很合情理的要求在钟会看来,却是极其地严苛的,钟会是不可能把兵权交出去,让自己身处险境的,所以他一直迟迟没有答应陆抗的要求。
蜀国这边还是一个未知之数,姜维乃至蜀国皇帝是否可以容忍钟会继续拥兵自重,还不得而知,不过做为钟会的底线,这一点是必须要坚守的,无论如何,钟会都不可能把自己的命运交到别人的手中,只要有兵权在,钟会不管降谁,就都还是有实权的,如果失去兵权,钟会宁可选择与襄阳共存亡,也不愿受别人的挟制。
夏侯咸听清楚了钟会的要求,便立刻离开了襄阳,前往房陵,去求见姜维。
由于襄阳的特殊地理位置,三面环水,只有一面靠陆,晋军的攻势完全地集中在了西面,这样夏侯咸便可以从容地乘船从汉水上离开襄阳,绕道宜城,前往房陵。
虽然这条路比较绕远,但却是一条比较安全的道路,完全可以避开晋军的封锁,让夏侯咸顺利地到达蜀营。
┄┄┄┄┄┄┄┄┄┄┄┄┄┄┄┄┄┄┄┄┄┄┄┄┄┄┄┄┄┄┄
姜维顺利地拿下了上庸三郡之后,并没有邹于地再向东进军,不光是因为晋军的杜预率领一支人马在山都一带进行阻击,试图拦截蜀军的东进。
对于杜预的这点人马,姜维还真没放在眼里,如果姜维下定决心要进军襄阳的话,杜预是绝对挡不住的。
之所以姜维迟迟地盘桓在房陵没有前进,更主要的原因是姜维在等待机会。
如果此时刻进军的话,解襄阳之围倒是问题不大,但问题是,就算姜维解了襄阳之围,能从钟会那儿得到更多的东西吗?
显然是不能的,钟会名义上割让上庸空虚的三个郡给蜀国,就等于是付出了代价,在双方未达成一步的协议之前,姜维出兵解围之后,再难获得什么实际的利益了。
所以姜维并没有急着进军,而是再等等看看,现在羊祜的大军已经全部渡过了汉水,对钟会的军队展开最后的围攻,如果不出所料的,钟会的坚持也只是强弩之末,如果钟会不甘心于坐以待毙的话,那么他就只能是选择出路。
留给钟会的选择余地并不太大了,除了南面的吴国之外,主是西面的蜀国了,姜维判断吴国的条件太狠了,这样钟会才会舍近求远的试图结交蜀国。
那么要怎样做才会让钟会归降呢?
姜维眯起眼,暗暗地盘算着,有时候谈判桌的激烈交锋并不会次于战场上的真正交手,这儿的较量,更多的是智慧地较量。
这时,蒋斌大步流星地迈入帐中,道:“大将军,先前的那个夏侯咸又来了,正在帐外候见。”(未完待续。。)
第972章 谈判的结果
姜维一听,微微一笑,道:“来得正好。有请!”
中军很快地将夏侯咸迎入了帅帐之中,夏侯咸发现,这回帅帐之中,可就没有上次的人多了,也少了几分威严,就连大将军姜维,都亲自上前相迎,唬得夏侯咸是受宠若惊,连声称不敢不敢。
双方在帐中坐定,寒喧了几句之后,很快地就切入了正题。
“闻大将军已兵至房陵,在下特来拜见。上庸三郡,已尽归大将军所有,可喜可贺。”夏侯咸首先向姜维致贺道。夏侯咸先前便有进献上庸三郡之意,但似乎姜维没怎么领情,并声称上庸三郡早在姜维的股掌之间,现在姜维得了上庸三郡,也不知道算是夏侯咸送的,还是自己凭武力夺下来的,反正上庸三郡,已经是尽归蜀国所有。
姜维呵呵一笑,道:“看来钟镇西果然对上庸三郡并不上心,得失之间,浑不在意,还特意地遣夏侯将军前来道贺,姜某拜领了。”
姜维的话语之中,暗含一丝的嘲弄之意,这上庸三郡,原本就是钟会的地盘,这回被姜维轻取了,按理说夏侯咸应该是一付苦大仇深的样子才对,可现在看来,夏侯咸完全没有在意上庸三郡的得失,谈笑风声,仿佛那三郡的得失与他们没有关系,夏侯咸只是一个吃瓜看戏的观众而已。
夏侯咸做为钟会的特使,自然是代表着钟会的态度,不过这倒也不难理解,上次夏侯咸出现,便已经是爽快地试图将上庸三郡送给姜维,以换取姜维出兵救援襄阳,在夏侯咸那边,早已经是将上庸三郡放弃掉了,只不过姜维没有答应他们的要求,这笔交易才没成功。
不过不管是姜维应允没有应允,反正蜀军已经是轻取了上庸三郡,夏侯咸此来,不光是没有兴师问罪的意思,反而倒是连声称贺,让人匪夷所思。
不过姜维却很清楚,夏侯咸此来,应该是另有所图的,根本就没有在上庸三郡的问题上过多的纠结,便是证明现在钟会的态度了。
想想也正确,现在钟会那边承受着晋军破城的危机,又岂会在乎无关大局的上庸三郡的得失。
“看大将军的气色,当是心情舒畅之至,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