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最后的三国 >

第86部分

最后的三国-第86部分

小说: 最后的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司马家的人,说话一言九鼎,给将军你的承诺绝不会打半点折扣。”

    蒋舒沉声道:“富贵险中求,好,这一次,某就赌上一把吧!”(未完待续。。)

第199章 决战来临(上)

    刘胤有些郁闷地回到自己的军营,自己提出的防守反击的策略被诸葛瞻否决了,这点刘胤倒不奇怪,虽然说诸葛瞻和自己的关系有些缓和,但也没有到言听计从的地步,诸葛瞻也有自己的计谋,身为三军主帅,他是拥有决策权的。

    “主公何事闷闷不乐?”邓艾常是一付怡然自得的样子,这也难怪,有着刘胤给他提供的优裕的条件,没有繁重的军务羁拌,邓艾此时如闲云野鹤一般,轻闲自在。

    刘胤便将事情经过原原本本地讲给了邓艾,末了问了一句:“以先生之见,是稳守反击策略为好还是主动决战为好?”

    邓艾抚须轻笑一声道:“各有千秋,各擅胜场罢了。”

    刘胤眼前为之一亮,道:“愿闻其详。”

    邓艾道:“三国之中,魏以骑兵见长,吴以水军见长,蜀以步卒见长,所以魏兵善平原作战,吴兵善水战,蜀兵善山川之战,如果前面是魏兵,那应敌之策必是固守险隘,伺机反击,因为青阳浦一马平川,正是利于骑兵突袭,以蜀之步卒,与魏之劲骑正面交锋,十死无生。但吴蜀之战,却又不同,吴兵善水战,蜀兵善山地战,在平原交手,皆是扬短避长,都没有十足的优势。吴兵劳师以远,长途奔袭,军力自然疲惫,蜀军可乘其立足未稳,与之正面交战,亦不失为上策。”

    邓艾一生身经百战,不但长期在陇西与姜维交手,而且也曾在淮南与吴人交过锋。对魏蜀吴三国的兵力战力都是了若指掌。

    “那先生的意思是可以与吴人决战于青阳浦了?”

    邓艾淡然一笑道:“战场上的胜负之机。又是岂可意料的?双方主帅的灵光一现。或许就可以决定整个战役的成败。贵军主将诸葛瞻空负武侯之名,缺乏临机擅变之才,如果吴军主将是一庸才便还罢了,如果遇到真正的智勇之将,青阳浦之战堪忧啊。噢,却不知此番吴军领军之将是何人?可是吴军老将丁奉?”

    “如果是丁奉又当如何?”

    “丁奉悍勇无双,但却短于谋略,与此人交手。诸葛瞻倒是无忧。”

    “吴军统兵之将非是丁奉,而是陆抗。”

    邓艾微微地咦了一声,颇有些意外,相比于丁奉、潘璋、朱异这些吴国的大将,陆抗的名字的确有些陌生,近些年来邓艾一直经略陇西,对吴国新生代的将领并不熟悉,不过他略一思索,还是想到了一些。“陆抗,应该是吴国大将军陆逊之子吧?当年寿春之战。我记得这个陆抗相当的骁勇,在吴军全师败绩之时。尚能斩杀魏军偏将,确实是将门虎子啊。孙休此番竟然能派此子前来担此重任,足见其对陆抗的重用之意,不过事隔多年,陆抗现在是何情形,某是一无所知,也不好置评。双方正面决战,考验的是综合实力,兵力的多寡、士气的高低、将帅的谋略、阵型的配置,无一不是决胜的条件。据我所知,吴人善水战而弱于骑战,多年以来,吴军始终没有成建制的骑兵,此番入川,想必也是以水军步军为主,而正面平原交锋,当以骑战为先,一支劲骑足可挡数万雄兵。”

    刘胤呵呵一笑道:“此番我可是带虎骑营前来的,岂不正好可以派上用场?”

    邓艾眼中掠过一丝不屑之意,淡然一笑道:“虎骑营也算得上是骑兵?依某之见,不过是坐在马背上的弓箭兵和长枪兵罢了。”邓艾是看过虎骑营训练的,相比与他麾下的雍凉劲骑,那简直就是麻绳穿豆腐——提不起来呀。邓艾时常暗自感叹,如果不是阴平小道那险恶的地形自己不得不弃骑为步,三万雍凉步骑足可以横扫半个益州了,至于现在自己弄到这个地步吗?时也!运也!

    刘胤不禁是大囧,虎骑营的战力的确是不敢恭维,当年马超入川,到是带了一支凉州劲骑,但蜀地多山的特质也就决定了这支劲骑并无多少用武之地,而且随着这些骑兵的老去和良马的缺失,蜀军骑兵早已不复当年之勇,现在的虎骑营不过是充当皇帝出巡时的骑兵仪仗队,若论真实战力,与魏军铁骑可不是差了一星半点,在邓艾看来,简直就是弱爆了。

    骑兵是什么,并不是坐在马背上的步兵,在战场上,骑兵可以以雷霆万钧之势,轻易地撕裂敌人的防线,骑兵可以机动作战迂回包抄,象旋风一样席卷战地,总之,骑兵就是冷兵器时代的战场之王,尤其是在平原地带,完全是无可匹敌的。

    刘胤也很想打造一支披坚执锐所向无敌的铁骑雄师,但他也知道,这决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达成的,除了高强度严格的训练之外,战场上血与火的历练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想让虎骑营真正拥有强大的作战能力,还需要时间。

    此次东广汉之战,主帅诸葛瞻既然已经决定了与敌进行战略性大决战,刘胤的安西军自然也要投入到决战的准备之中。按照诸葛瞻的布署,他亲率的中军将担任主攻,刘胤的安西军为左翼,阎宇的永安军为右翼,在青阳浦排出了一字阵形。刘胤担负的任务是为中军提供侧翼的保护,同时在战斗打响之后,切入敌方的右翼,并对敌方的中军主力实施迂回包抄。阎宇军担负的任务与刘胤相同,在另一侧策应中军主力。

    同时,蜀军派遣出了大量的斥侯,将侦察的范围扩大到了五十里之外,严密地监视着可能来犯的吴军。

    蜀军三军则是抢先进入到了决战地点,抢夺有利地形,安营扎寨,以逸待劳。

    青阳浦处于郪水南岸,是西进成都的必由之路,吴军攻取德阳之后,下一个目标就是必须要拿下郪县,打通通往成都的重后一个关隘。

    也许陆抗也未曾想到,蜀军已在青阳浦严阵以待,只等吴军前来。(未完待续。。)

第200章 决战来临(下)

    不得不说吴军的行动还是相当迅捷的,攻克永安之后,陆抗立刻调抚军将军步协、征西将军留平、建平太守盛曼率七万水陆大军入关,而后陆抗亲率三万大军开路,步协、留平、盛曼各引本部人马随后而行,投江州而去。

    在永安动手之前,陆抗已经命张咸赶到青溪口封锁了内外的交通联系。青溪口是永安通往江州的必经之路,攻克永安之后,张咸在青溪口截杀了不少企图向江州方向逃跑的蜀地军民,陆抗相信,永安失陷的消息短时间内是不会传到江州或成都的。

    所以,陆抗继续打着援蜀的旗号,望江州而行,按原计划,吴军是要前往阆中拒敌的,江州也是其途经的城池。

    江州的守将事前也已经是接到了成都方面的通知,所以对吴军的到来全无半点防范意识,江州只有千余人的守军,守备力量单薄,陆抗如法炮制,几乎是兵不血刃地就拿下了江州。

    攻克江州之后,吴军也就不再掩藏行迹,露出了真正爪牙,不再走前往阆中的道路,而是直扑德阳而来。

    陆抗到达德阳之后,先锋官张咸便快马回来禀报道:“启禀都督,在德阳以北,郪县以东的青阳浦,突然发现大量的蜀军屯扎,末将不敢禀自行动,特来回禀都督。”

    “噢,蜀人的反应看来比我想象的要快。”陆抗到是一脸从容地道,虽然此行算的上是瞒天过海,但陆抗并不能保证消息不会泄露出去。益州这么大。想要完全地封死消息传递的途径是几乎不可能的。只能说是让消息晚传递到成都一日对吴军的行动更为的有利。

    所以陆抗才会倍道兼程地扑向成都,就是想给蜀国朝廷一个措手不及,不过看目前的情形,这个计划应该是落空了,既然蜀国已派兵赶到了郪地,那就证明蜀国朝廷已经获悉吴军偷袭永安之事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不过对于陆抗而言,也没有什么出乎意料之事,蜀国朝廷的反应快慢都在他的预料之中。此时偷袭益州,注定是要和蜀国进行一场决战的,所不同的只是战场选择在成都还是在别的地方,既然蜀国要把这场战役放到郪县来打,那陆抗便奉陪到底,如果能在郪县解决掉蜀军的主力,那么下一步攻取成都就变得轻而易举。

    想到这里,陆抗似乎有些兴奋起来,问道:“可曾探明蜀军领军之人为何人?”

    张咸道:“蜀军主将为中都护卫将军诸葛瞻,副将为右将军阎宇和安西将军刘胤。”

    陆抗脸上露出会心的微笑。道:“蜀中安无大将乎,竟派此三人来应战。真是天估我东吴啊。”

    张咸疑惑不解地道:“都督,那主将乃是蜀丞相诸葛亮之子,传闻文韬武略尽得其父真传,右将军阎宇一直镇守永安,素有才干,那安西将军刘胤虽然名不见传,但去年在阴平小道击破魏国名将邓艾,也是名震蜀中,都督不可轻敌呀。”

    陆抗眼中掠过一抹诡异之色,胸有成竹地道:“放心吧,本督早有破敌之策,尔等可坐看我如何破敌。”

    就在此时,帐外有军士禀报道:“启禀都督,西边有书报到。”

    “呈上来!”

    陆抗接书在手,拆开视之,抚掌大笑道:“某大事成矣!传令诸军,立刻进军青阳浦,与蜀决战!”

    ┄┄┄┄┄┄┄┄┄┄┄┄┄┄┄┄┄┄┄┄┄┄┄┄┄┄┄┄┄┄┄┄┄┄┄┄

    郪水南岸的青阳浦一马平川,此刻正是浅草茵茵的三月,田野里一片盎然的绿意,不过一阵阵激荡而至的杀气,却打破了这片田园的宁静。

    蜀军队伍已经完成了集结,排成了一个个的战斗方阵,每个方阵都由一千兵士组成,秩序井然,队列齐整,旌旗蔽日,刀枪如林,整个队伍气势如虹,斗声昂扬。

    诸葛瞻坐在一匹白色的骏马背上,东边初升朝阳晃得他几乎睁不眼,他手搭凉棚向东望去,地平线上出现了密密麻麻的人影,是吴国的军队!诸葛瞻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拨剑在手,高声厉喝道:“列阵!准备迎敌!”

    蜀军中军是李球所率的羽林右军和黄崇所率的虎贲军,大约两万人马,全部都是皇帝的御林军,铠甲锃亮,鞍鞯鲜明,一声令下,方阵立刻进入了攻击模式,长枪如林,枪尖闪耀着寒光。

    “杀!杀!杀!……”万千蜀兵齐声呐喊,杀声震天。

    诸葛瞻刚刚从斥侯的口中,得到了吴军的确切数量,比他之前预估的显然要多。吴军十万大军入川,除了在永安留驻一万人马、江州留驻五千人马,还有五千人马维护粮道通畅和一万水军不在编制内之外,陆抗将其余所有的军队都投入到了青阳浦之战中,整整的七万人马,比蜀军四万五千人要多出近半数。

    陆抗几乎是孤注一掷地豪赌,将绝大部分的兵力投入到了进攻成都之中,后路的防御极其地薄弱,一旦后路被掐断,这支入蜀的军队很可能会受到灭顶之灾,但现在陆抗别无选择,他只有投入重兵,才能保证奇袭成都的成功。

    但诸葛瞻却是一无惧色,战争的成败从来就是不是依靠兵力的多寡来决定的,决定胜负的因素固然有许多,但军心士气是永远也不可或缺的,现在蜀军上下一心,士气高昂,求战之心十分地强烈,军心可用,有愁贼敌不破?

    诸葛瞻倨傲地看着如蝗而至的吴军,嘴角之上挂着轻蔑的笑意,今日的青阳浦,就是吴人的葬身之地,背盟弃义,合当天诛地灭!

    “擂鼓!传令阎宇刘胤,同时向吴军阵地发起攻击,倾其全力,一战破敌!”

    鼓声隆隆地响了起来,正所谓一鼓作气,蜀军将士的士气也在第一时间凝聚到了极致,枪在手,箭在弦,单等一声号令,就要向吴军阵地发起第一波的攻击。(未完待续。。)

第201章 激战青阳浦

    ps:  看正版的读者,请十几分钟之后再看,带来的不便请谅解。

    蒋舒抬头一看,惊的是三魂丢了两,来者不是旁人,正是关中都督阳安关主将傅佥,傅佥骑了一匹青色的战马,全身披挂铠甲,掌中一杆镔铁枪。傅佥的身旁,簇拥着无数的兵士,刀枪在手,弓箭在弦,将前方的路堵了个严严实实。

    当着傅佥的面,蒋舒可不再敢说奉命守城之类的话,不过蒋舒可不会束手待毙,他眼珠一转,计上心来,道:“傅将军,你意在守城,我志在杀敌,人各有志,你又何必勉强?”昨天蒋舒就曾和傅佥提过出城追击魏军的计划,只是傅佥没有同意,蒋舒只能是悻悻作罢,此时傅佥突然拦路,虽然蒋舒不清楚傅佥对自己叛逃的事情知道多少,但蒋舒此时别无所选择,只能拿自己原先的计划来搪塞。

    傅佥冷冷一笑道:“好一个人各有志,蒋舒,别再装了,你的全盘计划本督早已尽在掌握,背主投敌,此等谋逆之罪足够将你千刀万剐了,早点下马受降,或可免三族之诛!”

    蒋舒心里突得一沉,他几乎不敢相信傅佥的话,按理说此事自己已经做得很是机密了,那几个调动兵马的校尉司马都是自己的心腹亲信,绝不会将消息泄露出去,至于军营中的其他军士,到现在还蒙在鼓里,根本就不知道此行的目的,傅佥能出现在这儿,确实证明了他已经确凿地掌握了自己反叛的证据。到底是那个环节出现了秕漏?蒋舒是百思不得其解。

    傅佥钢枪在手。枪尖幽幽地发着冷光。他的嘴角挂着一丝轻蔑的冷笑,不过他的心底,却是暗自地庆幸,如果不是当初刘胤的提醒,自己或许真的就被披着伪装的蒋舒给骗过了。昨日蒋舒提出要带兵出战时,傅佥就多留了一个心眼,坚决没有同意他的计划。蒋舒离去之后,傅佥便暗中派人跟踪了蒋舒。虽然蒋舒做的十分隐秘,但傅佥派出的人还是打探到了一些蛛丝马迹,这才有傅佥在南门阻截蒋舒之事。

    走到这一步,蒋舒已经是没有了退路,他拍马绰刀,直取傅佥,厉喝道:“今日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纳命来!”话音未落,蒋舒已经是扑到了傅佥的面前,一刀照着他的面门就砍了下去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