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都市之国术无双 >

第1043部分

都市之国术无双-第1043部分

小说: 都市之国术无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世家大族,从来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面,家族子弟会选择各方势力投靠。

    任何一方得势,都不至于被抄家灭族。

    这样,只要有一人得居高位,就能保证家族的延续,的确是个好办法。

    依苏辰本心而论,如此墙头草的行为,他其实不怎么认同的,看不太上。

    他们太过自高自大,任凭是谁最终取得天下,面对一个不能全心全意忠诚于自己的家族,总不免会有着疙瘩。

    不过,在如今这个年代,家族子弟分仕几方,已经成为常态。荀做错了事,自己承担后果,当是不能牵连到朝中司空荀爽的身上,更不能牵连到荀氏八龙其余人。

    这一点,苏辰勉勉强强也可以捏着鼻子认可。

    荀文若在士人之中享有大名,更深得大儒器重。有此一人祭旗,定能让天下士人胆寒。

    至于会引来仕子们的口诛笔伐,对自己名声不利,其实并不重要。

    “等到回去长安,立刻颁布招贤榜文。招募天下寒门之士,凡是能够有着一技之长者,皆可做官。”

    苏辰这个身份李御,是东海豪商。说白了就是个生意人,也属寒门。

    就算把朝阳商会经营得再好,再怎么富甲天下,祖上没人做过高官,后世子弟也没拜过名师学过经书,在士人心中仍然没有什么名声。

    他依旧是寒门,走出来会招人看不起。

    他凭借着东海李家家主这个身份,甚至连世家门阀的大门都进不去,接不接见还得看别人脸色。

    所以,无论他官位再高,再怎么讨好儒门士子和世家大族,也是没有用的。

    就如董卓,权势够大了吧。

    在洛阳那会,人家当面敬着他,背地里照样骂得狗血淋头,称他为一介莽夫,完全看不起。

    何进大将军也是权倾朝野,控制朝廷,世家在一旁称他为何屠夫,嗯,就是杀猪的。

    本来就不是一路人,尿不到一壶去。

    求着哄着,不如鞭着打着。

    后一种做法,才是苏辰心中所想。

    后世早就证明了一点,那就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而不是什么礼仪道德、俊秀文章。

    实力代表一切。

    等到曹操伏法、袁绍败亡,大势将成。

    到时候,有的是落魄文人,士族败类来捧自己的臭脚。

    “这么看来,咦,我竟然成了一个反派?”

    苏辰摇头失笑,故事中如自己这种人,一般来说就是权臣,枭雄。

    有时候甚至会冠上奸相的名头……

    以后若是刘协禅位,自己以登九五、御极天下。更是会被人认为欺负孤儿寡母,得位不正。

    事实上,刘协这小家伙连个寡母都没有,是真正的孤儿。

    “管他呢,民心似铁,官法如炉,连李世民那等斩杀兄弟、关押老父、谋夺皇位的家伙都被称为一代明君,享誉千年。我担心个毛毛?”

    苏辰挥了挥手,号令收降士卒,并押解曹操、荀文若、唐姬等人回去长安。完全没注意到,动了官法如炉这个念头,他其实已经预订了一个暴君的名头。

    ……

    初平元年,五月十六。

    长安城左近雨水连绵,野草狂长,蛇虫出没。

    淡淡的水雾随着湿热气息,整日里笼罩四方天际,让人心里隐隐有着压抑感。

    并不是因为天气的原因,而是这个年代,毒虫太多,死人太多,很容易就出现疫病。

    大战方兴未艾,四处白骨累累……

    种种景象表明,整个大汉王朝,其实仍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一不小心就会有大片大片的百姓得病死去。

    苏辰熟知历史,更是身为金仙,当然不可能全无所觉。

    他在疫病征兆刚刚出现的时候,已经派人延请名医。

    如张仲景和华陀等人,早就被请到了长安城中。

    苏辰封了个太医署官职给他们,并派出大量人手协助,让他们调制草药,传授方剂。

    并传檄天下,令四方州郡依令而行。

    若有迟殆误政之处,只要被巡察四方的青衣卫逮着,立刻就是杀头抄家的罪名。

    不管是什么世家、什么来头。

    实在是瘟疫太可怕了,他即算是仙人,能保证自己不生病,能保证制出针对性的药物,还能保证中原大地每个百姓都去讲卫生,勤洗澡吗?

    何况,如今处处皆战,江南江北,漠西辽东,杀得血流成河的。

    那些尸体倒伏遍地,就是滋生病源的温床,他管也管不过来。

    疾病防治如果不得当,底层官吏执行不得力,很可能就会重演历史上悲惨一幕。

    说不定,等到数十年过去,他会发现,整个中原大地,又只剩下几百万人了。

    那还叫什么太平盛世?

    更别提什么气运值了,不被王朝气运反噬,就算他运气好。

    站到一定位置,能得到巨量好处的同时,当然也得担起责任来,否则,第一个倒霉就是他。

    ……

    长安朝廷的防疫令如火如荼的推行各州各郡,还有一个消息也象是长了一翅膀一般飞向了千家万户。

    对于一些平民百姓来说,这个消息只是过耳就忘,最多惊叹数声,立即转头为了生计勤苦挣扎。

    但是,对于天下世家豪族,却如同五雷轰顶。甚至连即将爆发的冀州争夺战,也稍稍逊了几分热度。

    “曹操图谋不轨,兵败遭擒,族诛,曹家败落。”

    “荀文若阴谋乱政,掳掠天子,从逆,斩首。”

    “弘农王妃唐姬,押入冷宫,为少帝刘辨守节。”

    这些消息传播四方,引起的轰动,比起董卓火烧洛阳来也小不到哪去。

    ………………………………

    感谢干罗佳,不夜猫,奔跑的小蛮腰,了类,陈先生等打赏投票…

    三天学习培训,吃得好睡得饱,有大神作者和众位主编讲课,还认识了许多骚浪贱的作者,挺好的,收获不少。可惜没能与咱家美女编辑维尼面基,有些遗憾…

    不出意外,明天恢复正常二更,谢谢大家一直支持。

1871 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上)

    曹操伏诛事件极有代表性。

    第一次见到有人豪不遮掩的族诛世家大阀,曹操虽然出身宦官世家,其家族却是在大汉朝堂之上活跃了许多年,整个世家系统都与他有着亲密联系。

    不论家世,就说他本人,更是与各州各郡大佬坐而论交,地位隐隐在别人之上。

    对了,他是个名人,如果说袁绍在东汉末年的声名最盛,接下来,基本上就轮到这位孟德兄了。许多有识之士,都认为这人有希望成就大业。

    就这么一个人,说斩就斩了,还连累了家小,太让人惊恐了。

    以往世家与世家之间的争夺,总会留着几分情面的,决不会象如今这般毫无遮掩的杀伐。

    除了曹操败亡一事,更让所有人惊惧的其实还是荀之死。

    荀家八龙,名震天下,而荀又是八龙之中的佼佼者。

    从某个方面来说,他在天下士人心中的名声,比起曹操还要大上许多。

    那个“王佐之才”可是获得诸多大儒认可的……其才学不说独步天下,至少可以兴旺一个朝廷,是汉初张良一般的人物。

    这等人才说杀就杀,不说浪费不浪费的事情,从中表明了,如今的长安朝堂可不会惯着世家贵族。

    紧接着的招贤令也表明了这一点。

    “不论出身,不论才学,但有一技之长,皆可为官。”

    好吧,寒门苦哈哈也能当官了,泥腿子流民也能上进了,这让一些士族老爷们情何以堪。

    他们直呼变天了,大声疾呼着,奸相误国。

    朝堂之上更是吵成一团……

    可惜的是,令出于丞相,经由天子亲自下玺确认,通行四方,没人能够更改,更多的却是奔走相告,消息象长了翅膀一样飞向大汉四方。

    你若是不服,不想当官,没问题,没有求着。

    还有许多泥腿子等着上位呢。

    相比于曹操和荀两人被斩首的事情,唐姬被囚的消息反倒不是那么引人注意。

    毕竟是女人,少帝刘辨又成了过去式。

    只是有些心怀故旧的,暗暗叹息一声有辱国体,欺辱人家遗孀之类的,这言论也淹没在种种流言之中了,没有激起什么波澜。

    唯一值得唏嘘的,反而是唐姬的父亲会稽太守就此丢官,隐居乡野,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当然,对于天下高人隐士和各方首脑,最惊骇的消息其实是天下四大神僧一夜入灭的事情。

    令许多儒家、道家高人心怀警惧的同时,行事也收全省了几分。

    当然,总有某些不怕死的,会站在风口浪尖,做一做弄潮儿。

    就在五月淫雨,草木疯长的日子里,李元化也已兵临城下。

    吕布前锋打到安平郡,双方蓄精养锐,战事一触即发。

    ……

    颖川玉溪山,水镜山庄。

    在朝堂风暴席卷天下的同时,颖川书院数十个士子车马簇簇,挤挤攘攘的来庄拜见山长。

    有门客迎入进去,奉上香茶。

    坐而论道,众士子激昂抨击着如今朝堂诸公,说得最多的就是妖孽当道,国将不国的话。

    “李御出身于寒门,不通文墨,凶横暴戾,如此以往,我大汉天下将万劫不复,奈何奈何?不如咱们往投袁氏,如今冀州大战将起,定有用武之地。”

    一个高大士子大声疾呼,嘴里唾沫四溅。

    华服青年神情激动,显然是家里面利益受损,对如今的朝堂很有成见。

    又有一人高声道:“荆州刘表有着八骏之称,离得又不太远,更没有战事之危,我看不如请他主持公道。他出身宗室,定不会坐视大汉危亡,总会尽上一分心力,发兵讨贼?”

    众士子抬眼望去,见先前发言人乃是傅家傅琳,后面附和之人是王家王协,就没有作声,而是转头看向一个年纪三十多岁的沉静男子。

    这人跪坐当庭有如老松,让人一见到,就不由自主的把声音放低了一些。

    他是荀攸。

    若论平日里谁在颖川地界最有声名,除了一些大儒师范之外,还真要论及荀氏子弟。

    世人都知荀爽如今位居三公,荀文若王佐之才,但荀氏八龙的天大名声却不是一两个撑起来的。

    荀攸荀公达,如今声名尚未大起,熟悉他的人却是明白,此人性格沉肃,博学多才。最厉害的是世事通明,精于律法民生。

    有事不决,问他就对了。

    更何况,如今他家族叔荀文若在长安被斩首,荀氏名声受损,于公于私,他都要表达一个明确的态度。

    而先前发言的另外一些颖川华族如傅家、王家等人因为出自大汉外戚,家中以豪富著称,少了几分底蕴。近年来,虽然也颇有些诗书传家的名声,真论人品操守却是十分不堪,并不受人信任的。

    “我们这般讨论,也不是办法,大家曾上书几次,请老师出山主持公道,也没有只言片语传下。这事,公达你怎么看?”

    有人开口问道,直接把傅琳、王协晾在了一边。

    那两人也自不恼,显然有着自知之明,同样满心期待的看向荀攸荀公达。

    “听老师的吧,世事扑朔迷离,看不分明……前些日子的长安、洛阳变故,你们也不是没听说过,那些黎庶正在开恳荒地、修缮宫墙道路,数百万生民无一饿死。更别提那李御一声令下,雄兵四起,威慑八方,如今声势极大,说威震天下也未尝不可。袁绍、刘表之流,很可能全都自顾不暇,此行前去投奔他们,实为不智。”

    “文若先生被害一事,就这般算了吗?”

    有人不服辨道,尤其是对荀家八龙自个缩卵,把这等惨事视若等闲的态度,深为不满。

    数十学子看向荀攸的目光也十分古怪起来,心道这些大家子弟看起来还真是凉薄得很,良禽择木而栖,他不是动了投靠长安朝廷的念头了吧?

    这也不是不可能。

    毕竟,他家还有一位长辈荀爽老儿,正在朝堂之中担任着高官呢。

    “哈哈……”

    一人长身而起,举着葫芦仰首灌了一大口酒,眼神迷离笑道:“我看诸位多虑了,长安朝堂的事情与我等又有何干?李御凶横也好,暴戾也罢,可他并没有大肆针对我等仕子,这不是还设了一个招贤榜文吗?你看你看,凡有一技之长者均可为官,多好,各位入仕无门者,正好投效朝廷,正好光大门户。”

    也对哦,当场就有七八个书生眼神一动。

    ……………………………………

1872 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下)

    这里喊打喊杀的其实屁用没有,只不过,同学之中有那么一些人家资巨万,阡陌相连,这心思又自不同。

    李氏当权以来,对世家豪族十分不友好,凡是不曾归顺的,大都收缴家产,分于黔首百姓了。

    所以,他们这些富贵人家,天生就不会待见那位丞相大人,认为他是比相国董卓还要残暴的家伙。

    道理很简单,若是让李御最后平定天下,胜了之后,世家豪族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听小道消息说,如今的长安正在图谋下一步清查人员田亩重新分配,并且按人头数纳粮缴税的事情,这不是要钱,而是要命啊,是断了大汉世族的根基。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因此,如今的朝堂名声着实不好,在有些人眼里,朝堂上的丞相大人就如妖魔一般,说起来,全都咬牙切齿的。

    有人痛恨,就有人欣赏。

    而那些小家小户的寒门学子,除了诗书传家,祖宗有着名声之外,也没有什么可以损失的。

    以往世家当权之时,他们显然是没有机会,此时就不同了。

    不过,也不能象郭奉孝所言,冒着天下士人讥刺的风险光明正大参于长安招贤。

    总得顾及几分颜面吧,不然,同学面上不太好看了。

    水镜山庄大厅之内,此时茶香袅袅,郭嘉一言点明之后,很多人就只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