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谋清 >

第80部分

谋清-第80部分

小说: 谋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英国人也知道燕无良没安好心,但是现在双方的目的是一致的,这两年中国在燕无良的坚持下,开放了大量的口岸,中国向外出口的茶叶、瓷器、卷烟需要英国的商船运输,中国进口的大量钢轨、机车、蒸汽机、工作母机也需要英国的商船运输,加上鸦片的运输,现在的英国人突然发现,如果他们再和清国打一仗的话,还没开打,自己的财政估计就要崩溃了,所以现在的英国皮蓬内阁在远东的外交政策就是,将满清扶持为对抗俄罗斯的强大地区性强国。本来这政策在英国议会辩论的时候,遭到了强烈的反驳,很多议员认为,像满清这样土地比俄罗斯还要大的国家(英国人现在根据《清英北京协定》将满清的藩属国的土地也计算进了满清的实际领土中。),一旦彻底强大起来,就绝对不是自己一个岛国可以控制的了得。但是在皮蓬拿出中国在两年的时间内在西南的阿富汗、尼泊尔、缅甸、安南的举动后,很多议员们虽然有一些疑虑,但是坚持反对的声音小了很多,等新任的满清驻英大使郭泉(焦作妹妹扮演)在英国的议会上,传达了燕无良提出的《清英海陆军合作协议》后,英国人放下了戒心。这份将中国海军的吨位上限,限制在英国的六分之一清英海陆军合作协议中,燕无良表示大清帝国是绝对的陆地大国,保证帝国的陆地安全是第一位的,至于海军仅仅是为了保护庞大漫长的海岸线,是次要的武装力量,而且大清帝国现在只要的敌人是北方的俄罗斯人和内部的日本人的反抗,所以在解决了北方的俄罗斯人之前中国根本就无意于海洋。
    当以为苏格兰议员提出,如果贵国将俄罗斯解决后,难道就要挑战大英帝国的海上权威了吗?睿智的郭泉用诙谐的语言说了,“尊敬的先生,俄罗斯人要是那么好对付,贵国何必要与我国签署《清英北京协定》呢?我可不认为俄罗斯人是可以在几年内打败的,就是我们大清帝国用个十年二十年打败了俄罗斯人,您认为那个时候的大英帝国海军是我们国小小的舰队可以挑战的吗?我想我国的皇帝陛下和摄政王殿下还没有疯狂吧!”
    于是在一片善意的笑声中,中英在伦敦签订了《清英海陆军合作协议》,这份协议其实在当时是燕无良占了很大的便宜,这个时候的燕无良的舰队哪里有英国人的六分之一,就是十分之一都是不到的,但是应为燕无良在西亚、南亚对英国的退让,让英国的内阁和维多利亚女皇对他具有了好感,认为燕无良是一个坚定的亲英分子,加上巨大的利益,英国也算是要买燕无良一个好,所以就签订了,这个仅仅是感情上,其实英国对这份协议的理解是,中国要在平定东部岛屿上“土著”的暴乱后向俄罗斯开战,这份协议就是为了稳定自己的沿海才签订的。英国人现在只要能看到俄罗斯人倒霉,他们就去做,更何况现在这个东方的“小强人”已经给足了自己面子和利益,这样的好事,有啥不干的?
    这样《清英海陆军合作协议》签订了,在协议签署完后,郭泉当即表明要求英国替自己本国培训海军,而且明确提出,中国将在10年内完成该海军吨位上限,但是其中一半的造舰计划要交给大英帝国,这下子已经得到不少好处的英国人更加的狂热了。一时间郭泉这个黑头发、黄皮肤、褐色眼睛的东方人成了英国最受欢迎的,而燕无良也由“东方小强人”的名号变成了大英帝国东方的坚定盟友以及伟大的国际主义者!
    这份协议在中国被称为,中国海军扩张的重要里程碑,也成了中国和英国半结盟的一个标志,对于中国近代的历史意义十分重大,但是对于美国人、日本人、俄罗斯人而言这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由于受制于《清英北京协定》中英国在远东只能是在香港存在基地,所以整个太平洋东北部海岸彻底成了满清的地盘,在日本被初步占领后,清国在这个区域内宣誓了主权。而美国人由于《清英海陆军合作协议》后,英国对清国的政策倾斜,大量的英国闲置资本开始向中国流动,使得美国的经济发展远远没有达到历史上的同期水平,加上因为燕无良、皮蓬两个十九世纪三个恶棍(另外一个是脾斯麦)的联合行动,愣是让本来持续四年的内战打了快十二年,直到后来南方被墨西哥和北方政权共同消灭才算是完活,而美国也彻底的丧失了成为世界性大国的机会。至于燕无良和皮蓬两个家伙到底是什么办到的,后文有说明。
    至于俄罗斯人,在驻华公使伊戈季纳夫和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两个家伙的军事冒进中被中国的新军给打了全军覆没,就是自己的公使也没燕无良给驱逐了,本来以为南边胜利的满清肯定要要求北方的领土,但是等了快半年的亚力山大也没有的到满清的外交照会。亚历山大一看,你不找我,那就说明你没有底气,老子派人去找你!于是把自己的弟弟尼古拉大公派到远东去了,结果燕无良从始至终都没见过这小子,直到《清英海陆军合作协议》签订后,燕无良才派人将这份协议送给了尼古拉去看看,看完了这个东西,尼古拉也不废话了,直接就回圣彼得堡去了。还说啥?现在人家清国和英国摆明了是合起伙来欺负我们俄国,我就是外交在强硬,也没用啊!还是回去和自己大哥合计吧。
    这份协议在远东传播的可是没有在欧洲快,在得知这份协议后,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暴跳如雷,但是在冷静后也就泄气了,现在的清国已经开始了工业改革,据说他们现在已经具备了20个师左右的新式军队,如果和清国全面开展,自己输是绝对不会的,但是远东肯定是保不住了。在想了清国人背后的英国,亚历山大只好将那份锁在抽屉里的西伯利亚大铁路草图拿了出来。
    同治四年的七月燕无良正在日本准备火烧京都的时候,得到了一个让自己忍无可忍的消息,俄罗斯的铁路开始勘探了,于是一场为了北方安全、蒙古归属、东西伯利亚回归的战争——清俄一次战争开始了。
    当然这些尚泰现在是不知道的,他只是知道这些苦力将去遥远的“东方”。
    在仁川下船后,尚泰参观了当地的集体农庄。看到一些“契丹人”在一起工作,中午的时候有天朝子民给他们在一块板子上记上几个数字,他们自己在数字后面画个圈,就一起去吃饭了。尚泰很是奇怪这是干什么,就问了这个集体农庄的甲长。这甲长是个原来山东烟台的灾民,有点憨憨的,用很直白的语言告诉尚泰,这是在记工分,到了秋收这些契丹人要凭着工分领粮食、布匹和其他日用品的。
    尚泰当即表示这个办法和上古时代的井田制同出一辙,是好的不能再好的主意。听到他的赞扬,憨憨的老汉说了,“这都是俺大清的贤王千岁想出来的。”
    看到周围的满清随员都在点头尚泰已经有对燕无良惊为天人的感受了。
    接着尚泰怕被糊弄,拉着一个“契丹”老汉,“老丈,这两年年景如何?”
    这棒子老头已经没有几颗牙了,听明白翻译转达的意思后,咧着嘴说,“前年可是不行啊!我们那个朝鲜王苛捐杂税一大堆,就是给庄稼浇水都要交两个铜板,和现在比起来,我老汉都不知道是怎么过来的,还是现在做天朝人好,去年我们仁川遭了灾,但是收上来的粮食却比没有宰的前年多。”没有牙的老头说着,就拍着自己的手,笑起来了。
    尚泰有点不解了,“这是为何?遭灾了收的粮食居然比风调雨顺的时候好?”
    没牙的老头笑得很开心,“呵呵,老爷,天朝对我们契丹人不收税,我们好好挣工分,到了日子就有粮食了,天朝的那些老爷们还是很公平的,虽然天朝的老爷们拿的多一些,但是人家要给我记分,还要给我分配布帛啥的,多拿些是应该的啊。”
    ……
    看完了这个集体农庄后,尚泰对随行的礼部官员说,“不用再看了,天朝上国就是天朝上国,要是我生在这上国,哪怕是个草民也是好的。回去吧,回北京,本王有大事要向首领议政王禀报。”
    等尚泰回到北京,早就通过有线电报得知了消息的燕无良在北京车站,给尚泰预备了盛大的欢迎仪式,500名身着礼服的义勇军新军在站台上以受阅部队的形式,欢迎尚泰再次进京。
    这次尚泰在下来火车后,看到这盛大的欢迎仪式,热泪盈况中一把拉住燕无良,“王爷,小王、小王想将琉球献于天朝!”
三十六 快被学校逼疯!上
    临时接到通知,下午出差,明天下午才能回来,所以明天的更新只好推迟到明天夜里10点左右,不好意思了:
    本节也就6000字了,大伙凑合看吧,另外一些看官是不是有点口德?骂骂俺的书也就是了,至于连人也一并打倒吗?
    以下正文:
    ------------------------------
    “王爷,小王、小王想将琉球献于天朝!”
    燕无良一看,这也有点太快了,还是等等吧,“王爷,这不太好,琉球乃我大清第一恭谨忠顺之藩国,若是朝廷直接将琉球并入板籍,恐怕其他宗藩心生疑惧啊。”
    尚泰还想说点什么,燕无良就摆了摆手,“王爷,这个事情等到了宗藩大会之前再说吧,前次您到了北京没有几天就走,对着北京也是不了解,您就在北京的走走,看看这天朝的京师的景象吧,也算是休息一下,眼看着宗藩大会就要开始了,您也养养精神。”
    尚泰看燕无良给自己留了一个口子,也就不再争辩,两个人上了官轿就回去了。
    尚泰在北京又看了看新式的小学校,在这里他发现,很多说着蹩脚的汉语的洋人教书匠和摇头晃脑儒生一起给学生们上课,拿起一个小孩的教材发现,里面的内容自己这个深通汉学的人居然没有几个懂的。
    他那里知道燕无良在一年前为了在北京、天津、保定三处开办这些面向普通孩子的新式学校的时候那个难劲。
    那个时候燕无良说没有银子也有,但是这四处的建工厂、修铁路、开矿上,还要给义勇军新军和伊利将军府的部队进行武备,再加上义勇军水师这个吞金兽,哪里来的银子,就是法国人贷款过来的五亿法郎也变成现银存在了中华票号,现在早就被各地的工厂、矿上贷光了。这两年燕无良为了办教育可以说是不顾一切了,现在在普鲁士哪里要了120万两的回扣,回头又敲诈了奥地利100多万两,英国人燕无良没敢去讹人家,法国人私下里也给给了燕无良120万法郎,加上燕无良这个内务府总管,偷偷在内务府账上转移的银子,一共也就是个不到400万两。
    四百万两不少了吧?要是装备义勇军已经够了5个师的装备费用,但是要是仔细算算就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了,仅仅北京燕无良就顶着朝廷内保守派的压力,建了27所新式小学,这就需要差不多千把人的教员,这里面可有至少200多人是外国聘请过来的,仅仅这些教员一个月就要消耗掉燕无良三万两左右的费用。人员的费用以外,孩子们的书本费用也全是燕无良掏的,燕无良前世在学校的时候,可是见过家境困难的学生读书的时候连卫生纸都买不起情况;这个一个月也是不少的银子,要是算上学校日常的开支、初期的建设费用,简直就是让燕无良吐血的事情!开始的时候燕无良还以为办几个小学能费多大的力气,等正儿八经的干起来后,燕无良才发现自己错的离谱,着办教育简直和自己那个义勇军里的吞金兽——海军一样让自己吃不消。到去年十月底的时候,管燕无良的大帐的姚老东家就找到燕无良去了。
    一向对燕无良钟爱有加的姚老丈人,那次是一点面子都没给燕无良,直接就说了,要是燕无良再不想把法给他弄到银子,这教育就办不下去了。初时燕无良还不信,等姚老东家把帐本丢给燕无良后,燕无良自己都倒吸一口凉气,短短的一年为了三地不到一百所小学燕无良的账面上就消失了快250万两银子,要是再没有银子,这学校就彻底办不下去了!
    那个时候,朝鲜已经被剥削的基本是啥也没有了,南方现在在恢复生产,山东南部、陕西河南交界的地方还在进行剿捻,北方和四川地区在进行工业建设,他到哪里去找银子?总不能把周羽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海关抵押出去吧!要是那样,还真不如停了教育呢。
    燕无良送走了自己丈人爹都,在自家院子里就转开了磨磨圈,这一转就是三天,也没想出来啥办法,最后还是实在看不下去的三位福晋开导了一顿,燕无良才好受点。
    但是这也不行啊,没办法额度燕无良就大着胆子把十一月的宫里的银子给截留了不少,也是燕无良倒霉,正好慈禧想要快活一下,找他要银子,结果内务府大帐上愣是不够。慈禧一听什么玩意?我想用点子银子还没有。直接就给燕无良拖过去去臭骂一顿,最后没有办法的燕无良是跑到中华票号,凭着自己的面子向自己老丈人拆借了20万两应的急,要不自己的耳朵天天要受气,那可是受不了。
    但这能解的了一天的急,他解不了一辈子,办教育可是没有停的时候的。没办法的燕无良只好恶相胆边生了,把自己的师爷老廖、宋野还有义勇军水师提督姜剑舞一块给找来,让他们打着去琉球宣慰的名义,到日本先抢一把,而且要快必须在明年的六月前回来,要不他就要真的顶不住了。
    初时,三个人不明白燕无良为什么要多此一举。燕无良解释后,从英国朴茨茅斯海军学院回来的姜剑舞当时就表示同意。这姜剑舞也是个传奇人物,他祖上是郑成功的部下,延平郡王府投降满清后,他祖上就带着人马跑到南洋去了,等到了十九世纪初,他们一家子就跑到英国定居了,这小子也是个天生喜爱大海的主。报考朴茨茅斯海军学院的时候,因为是黄种人被拒之门外,姜剑舞没有退缩,跑到朴茨茅斯学院做勤杂工去了!这一干就是五年,硬是把个英国人的海军战术偷学了个够,然后又跑到商船上干了三年,等英国人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