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姐的贴身家教-第4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说了!我还去那个陈一钧的微博下面骂了呢!”
“我也去了!只不过咱们人微言轻,那老混蛋根本不搭理我们啊!”
“就是!我都差点拿着砖头去那人楼下拍他!”
弹幕你一言我一语,却是都在维护尹夏,痛骂陈一钧。
原因无他,一是尹夏乖巧可爱,二是尹夏唱功他们都听过,确实厉害的不行。那个陈一钧侮辱尹夏唱功不行,这不是间接侮辱众人的耳朵吗?
眼看弹幕情绪酝酿到位,钱小峥一下笑了:“诸位,眼下有个机会可以帮尹夏正名,你们愿意帮她吗?”
“愿意!”
“一万个愿意!”
“好,我先替尹夏谢谢大家。其实也不要大家做什么,只是我得到消息,尹夏两天后会举行一个演唱会以正视听。而我从内部渠道拿到了三十张票,准备以抽奖的方式发给大家,邀请大家一块见证。如果届时尹夏的现场征服了你,帮忙宣传一下就行。同时我会在直播间直播那场演唱会,还会请求平台给予首页推荐。大家到时候也多多宣传哦!”钱小峥说道。
这就是王庸刚才跟钱小峥耳语的话语。
王庸临时起意,想到这事要搞就搞大一点,让几百万网友们一起见证。尤其陈一钧亲吻狗屁股的那一幕,一定格外有意思。
想要对抗不良媒体,网友的力量是唯一可依靠的。
一听可以去免费听尹夏演唱会,观众们顿时疯了一样刷:“我我我我……”
却是都想要得到门票。
钱小峥没想到会这么抢手,无奈之下只能决定自己掏腰包到时候再买三十张,总共六十张送给观众。
而与此同时网友们也自发宣传,把这事添油加醋说成了歌坛老一辈对于网络歌手的打压,先在网络上占据了道德制高点。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现在只需要等尹夏两天后的演唱会惊艳全场就够了。届时一切谣言不攻自破,而尹夏也可以借此收获一波铁粉,赢得关注热度。
第六百二十七章 儒商
寰众传媒楼下。
王庸低调进入这家实际上属于他的公司,而无论是前台还是保安都不认识这位幕后老板。只知道看着眼熟,好像之前曾经来过,却一时间想不起哪天来的了。
王庸也没想着显摆自己的老板身份,而是按照程序在前台登记,然后要求见姚星辰。
前台帮忙问过姚总办公室后,得知此刻公司中高层管理们正在开会。
寰众每周都会召开的公司例会。
而一提到例会,前台这位小姑娘明显有点激动,表情夸张的道:“都说新老总开会比清华大学教授讲课还要精彩,妙语连珠,醍醐灌顶。好想去听一次啊!只不过那是中层以上管理才有的福利,恐怕我是无缘了……”
说完,前台小姑娘脸上露出一抹小失落,看来不是恭维之言,而是确确实实想听一次秦铮开会。
王庸微微惊讶,秦铮厉害他自然知道,但是居然厉害到了一个公司例会都能让员工趋之若鹜的地步?
王庸忽然很想去听一下,秦铮这个例会都是讲什么,竟然可以把原本枯燥的会议开的如此让人感兴趣。
“别伤心,你真想听,或许我能帮到你。”王庸安慰前台小姑娘道。
前台小姑娘一脸的不信:“你认识秦董?不过就算认识也没用,秦董很严格的,不会因为某个人情就网开一面。还是算了吧,谢谢你了。”
王庸一笑,没解释,只是转身离开。
想让别人相信某件事情,用嘴是达不成的,得用行动去证明。
离开后,王庸直接自己摸上了会议室。作为一个特工人员,想要躲过一个公司的安保还是轻而易举的。
“看来这些保安都要送到白玫瑰那边训练一下啊,简直跟猪没什么区别!”王庸心里吐槽着,到达了会议室所在的楼层。
这里更是不设防一样,偶尔有走动的公司员工也没有发现王庸这个外人的闯入,还以为也是寰众的员工,甚至冲王庸点头示意呢。
到了会议室外面,王庸轻轻推开门。声音很轻,只引起了后排几个人的注意。其他人都津津有味看着台上的秦铮,好像全都变成了学霸,在等待老师传授知识。
“看来前台小姑娘没说谎,有意思。”王庸径自走过去,悄悄坐在最后一排的空位上,自然的就跟已经在这个公司工作了十多年一样。
这个举动也成功骗过了后排的人,真以为王庸是其他部门的管理人员,只是迟到了而已。
“讲什么呢?”王庸小声问旁边一个胖子。
胖子不满王庸打断他,白了王庸一眼。不过还是回答道:“刚分析完上个月业绩,你还算走运。秦董的鸡汤课程还没开煲。”
“鸡汤课程?”王庸咂摸着这个词语,看向主席台。
只见秦铮坐在轮椅中,没有一丝董事长架子,真的跟一个大学教授一般,就那么随意的面对着台下员工。
脸上带着说不出的冷静,好像天塌下来他都有办法解决,下意识让人产生信赖。
“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师兄快达到这种境界了啊!这气质即便放在古代也足以担得起儒士这个称号了,再加上那本《学藏》,被人恭恭敬敬称呼一声大儒也是可能的。”王庸默默想到。
古代对于大儒的定义非常严格,品性跟文章缺一不可。秦铮刚好就同时具备了这两点,却是单论国学方面秦铮比王庸走的更远。
只不过王庸志不在此,他要的更多,更宏大。假如秦铮想的是齐家治国,那么王庸想的则是平天下。
不是用武力平,而是用华夏文化。
这一愣神功夫,台上秦铮已经开口说话了。
“照例,还要说一些闲话。今天我想说的是一句憋在心中很久的话,咱们一些管理在自己负责的领域称的上合格,但是到了其他领域就成了瞎子、哑巴、聋子。不闻不问不说,三不知。这可能不会影响你的工作,但是肯定会影响你的人生。
伊索寓言里有这么个故事:驴子与狗一起外出赶路,发现地上有一封密封好的信。驴子捡起来,撕开封印,展开信纸大声朗读。信里谈到饲料、干草、大麦以及糠麸。狗听到驴子读的这些,很不舒服,不耐烦地对驴说:‘好朋友,快读下去,看有没有提到肉和骨头。’驴子将信全部读完后,仍没有发现信中提到狗所想要的东西,狗就说:‘把它扔了吧,朋友,都是些没有什么兴趣的东西。’
狗不知道,这些东西同样可以吃饱,可以赚钱,可以换来肉跟骨头。这就是你们,你们不经意间其实也错过了无数的肉跟骨头。”
王庸暗暗点头,秦铮这话说的很有道理。古代为什么要求学子博览群书?为什么提及一个大儒都会说他看过的书汗牛充栋、车载斗量?就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面对选择时候可以不偏信不偏听,可以抓住每一个对自己有利的时机。
“有道理,是这么回事。就像是上次朋友无意中透露股票行情会大涨,说他已经投了几十万了。可我不懂啊,觉得投资股市就是浪费钱。没想到没过俩月,股市就一路飘红到了6000点,那位朋友赚的盆满钵满,我悔死了。”王庸身边有人小声议论道。
“是啊,厉害的人从街边小贩的对话里都能听出商机,咱们却只能听出家长里短。这就是领域不通,知识储备量不够啊!”
不过虽然大部分人赞同,可也有人表示疑问。
有个坐在前排看似职位不低的人,就站起来说道:“秦董,您说的道理是这个道理,我们也懂。但是现代知识量那么大,信息那么庞杂,就算是累死也不可能做到全知全能。即便只挑选经济类的书籍阅读,晦涩的理论也会影响我们的知识获取度,甚至会理解偏差,做出错误决定。您这话是不是有些想当然了?”
这人不愧是可以坐在前排的高官,一针见血,指出了秦铮话里的缺漏之处。
社会发展到今天,许多学科的理论已经到了极为庞杂的地步。普通人想要读懂这种专业书籍,太难太难。
除非……
王庸脑海里蓦然闪过爷爷的身影。除非能够跟爷爷一样高屋建瓴,看透事情背后的本质从而举一反三。
恐怕这也正是秦铮的真实用意。
不过想要解释清楚这一点,却是有些难。毕竟那只是一种传说,这些普通人很难接触到那种层次的大师的。
王庸正替秦铮为难呢,却听台上的秦铮笑了起来:“说得好,不过我倒是不这么认为。宇宙学家讲物质、能量、精神、意识本质上是同一种东西——弦的不同方式的振动,生和死都只是振动形式的变化。所以再复杂的理论只要看透本质,就可以轻松理解了。比如你认为晦涩的经济理论知识,换一种说法就会简单很多。
古代有一小姐,遇到一个上京赶考的穷书生避雨,发现其很有才华后以身相许。次日小姐垂泪送书生:君若高中莫负妾身。
书生发誓后走了。
小姐让丫环把书生的名字纪录在册,丫头说:这已经是第九十个书生了!
小姐说:没办法,总有一个会真的考上的。 这叫什么?这就是风投。
书生让书童把小姐的名字记下,感叹说:这是第一百个了啊。这是融资。
书生的伴读童子问书生:公子,自从三年前你离家,如今已经遇见了九十余名女子了,我们在各大赴京路上往复,难道就不去赶考了吗?书生答:赶考当大官不也是为了钱和女人吗?既得痴情女子九十有余,还赶着考啥?这个则是市场泡沫。看似很有道理,很美好,实际上空中楼阁,镜花水月,并不能长久。
抵京后书生把所带银两的十分之一让书童去京城赌场压了自己考不上。看似没信心,实际上却是金融操作里常用到的对冲。
书生被公主看中,免于应试,直接招了驸马。这代表书生上市。
书生招驸马后,无法兑现对之前九十多名女子的承诺,前期九十多名女子的投资将血本无归,全部输光。这个你们应该都懂,最近很火热的e贷宝事件,也就是p2p。
小姐得知书生发迹,知道前期投资已血本无归,逐上京击鼓鸣冤。维权。
京城乱成一团,圣上得知后大怒,休掉书生,午门斩首。书生就此完蛋,于是退市。
看,我这么说,是不是简单易懂了许多?”
“牛逼!”
“我的天,还可以这样?”
“高屋建瓴,这是真正的高屋建瓴啊!牛逼大发了!”
台下员工议论纷纷,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惊叹跟崇拜的表情。
显然秦铮这个深入浅出的讲解征服了所有人,包括刚才那个提出疑问的高管。
而王庸也是一脸的懵逼跟敬佩。王庸一直以来对于这些金融术语都敬而远之,觉得看懂它们好难好难。
没想到这些连王庸都头疼的术语,在秦铮嘴里忽然变得简单通俗了。好像讲的不是什么高大上的专业词语,而是街边老妇的家长里短。
看着台上静静微笑的秦铮,王庸蓦然想到一个词语——儒商。
第六百二十八章 一再挑衅
儒商,即为“儒”与“商”的结合体,既有儒者的道德和才智,又有商人的财富与成功,是儒者的楷模,商界的精英。
儒商既要有超功利的最终目标,又要有对社会发展的崇高责任感,有救世济民的远大抱负和忧患意识,追求达则兼善天下。
比如古代的陶朱、子贡、白圭等一代儒商,后世的徽商、晋商、淮商、闽商、郴商等儒商商帮。现在也涌现出一批具有新时期儒商精神的现代儒商。
不过王庸始终认为那些人商字有余,儒字不足。
那批被媒体誉为新时代儒商的企业家,对于儒商的儒字理解仅仅停留在慈善上。觉得多做善事,就是儒商了。
其实远远不够。
真正的儒商是具有华夏传统文化兼收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之长的商人。他们行善,却也不仅限于此。他们即便抛去商人本质,也可以在学术界立足,成为一名教授级别的老师。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言思忠,疑思问,念思难,见得思义。这才是王庸认为的真正儒商之风。
而到今天之前,王庸没有见过一个。直到看见了此刻的秦铮。
秦铮既能写出连王庸都自愧不如的《学藏》,又可以无缝穿梭在政经两界。他的学识不光是坐而空谈,纸上谈兵,而是可以真正学以致用,贯彻到具体某项事物中的。
此时最接近王鸿瑾的不是王鸿瑾的亲孙子王庸,而是秦铮。
啪啪啪,王庸率先带头鼓起掌来。
随后会议室里掌声响成一片。
而秦铮意外的看向王庸,却是没想到王庸悄悄来了,还听了一次例会。
“今天先到此为止吧,散会。”秦铮挥挥手。
于是一众员工起身离开,只剩下王庸一人留在后排没动。
等人流散去,王庸则走到主席台,将秦铮轮椅搬下,推着秦铮走向办公室。
秦铮回头看着王庸,笑道:“小师弟你这功夫见长啊,以前搬动整个轮椅可不像现在这么轻松。现在有一种举重若轻的味道。”
秦铮眼睛毒辣的很,即便不懂武功,也看出来王庸进步了。
王庸不好意思一笑:“师兄过奖了,往前的路还很长呢!”
“只要在走,总能走到头的。不像我,连走路都难啊!”秦铮摇摇头。
断腿是他最遗憾的一件事,虽然早就不记恨也不抱怨了,可终究有些遗憾。
之前王庸也曾找专业医生问过,医生看过秦铮腿后都表示无能为力。此事也就作罢。
天妒英才这话一点没错,看似全知全能的秦铮,却也会羡慕王庸这一身功夫,羡慕他人健全的肢体。
“怎么,来视察工作了?”秦铮主动岔开这个话题,问道。
王庸挠挠头,道:“我哪敢?要是师兄主持公司我都不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