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奋斗在红楼 >

第475部分

奋斗在红楼-第475部分

小说: 奋斗在红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王府中,自是养着歌姬、戏曲班子。

    二楼上,视线很开阔。可以看到吴王府中,大大小小的庭院,后花园,人工湖。数不清的奴仆、宾客来来往往。很热闹,而小楼这里,很安静。

    宁澄拿着铜炉给贾环添茶,笑嘻嘻的道:“贾先生,韩秀才在黑你,你不敲打敲打他?报纸上都是些屁话。我看得很不爽。”他是支持贾先生的!

    礼法这种东西,是个套。大家都是用它来套别人,要别人做道德君子。而自己,那就是宽以待己,严以待人!谁真的做得到?贾先生和他表妹,两情相悦,干卿鸟事?

    国朝士林风气,早就是江河日下!那些人,骂贾先生,无非是刷自己的名声而已!

    贾环拿起茶杯喝茶,看着吴王府的风景,没说话。他在吴王面前谈笑风生,如同没事。在自己学生面前,并不需要带面具。

    这些天,府中内眷,迎、探、惜、云、宝琴、李纨、可卿、王熙凤等人并没有人去嘲讽他。甚至如他的三姐姐探春、湘云、可卿,私下里,话中还是支持他的!

    而赵姨娘则是骂他:癞蛤蟆吃着天鹅肉。当然,是笑着骂的。赵姨娘的脑回路比较奇葩。王夫人对此事,根本没表态。而不表态,就是一种表态:默许!

    他的意志,足够的强大。并不怕流言蜚语。欲娶林妹妹,这种事少不了。但,这样的情况,到底让他好受些。这些天,冯紫英、卫若兰等人同样是话中支持。

    宁澄见贾环不答,再笑道:“贾先生,你听这歌声如何?听说京中的绝世名伶石才女住在你府上。不知道,能不能为我引荐引荐。”宁澄和宁淅,在贾环面前完全是不同。他知道贾环不在意小节,私下里很随和。

    贾环扭头看看宁澄,十五岁的少年,淡淡的道:“子曰: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薇薇的弟子石玉华曾经进西苑为雍治天子表演,名动京华,一代名伶。而今年春节,自是在无忧堂里过的。她是薇薇的亲传弟子。贾环倒没怎么见过她的面。

    宁澄嘿嘿笑道:“贾先生,你就比我大一岁。家中四房小妾。你说这话,没什么信服力啊!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贾环家里,四房小妾:香菱,苏诗诗,林芝韵,林千薇。

    贾环无语的翻个白眼。他是现代人,对某些知识很了解。他在某些事情上,还是很节制的。只是偶尔放纵。他并不想英年早逝。但是,宁澄这小子有这样的控制力?

    两人正胡扯,下头候着的小厮的声音传来:“小的们见过郡主!”少顷,就见永清郡主宁潇一袭月白色的绣花长裙,身姿高挑,比例极佳,带着丫鬟紫儿走上来。皓齿星眸,流风回雪之姿!花季少女,明丽而惊艳。

    宁潇坐在茶几处,看着贾环,清声道:“贾先生,你和林姑娘还好吧?这事…”惋惜的轻叹一口气。这是十一月二十五日,圣寿节后,她第一次见贾环。

    她和贾环关系处的不错,但不可能为这件事,专门去贾府一趟。那成什么了?而今天,贾环来府中,她自是过来相见。她的立场,当然是乐见贾环和他表妹成婚。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这件事,雍治天子做的太过份了。

    贾环轻轻的点头,看着宁潇美丽、明亮的丹凤眼,诚恳的道:“谢谢。”

    宁潇做个手势,让紫儿下去。身姿微微前倾,裙摆落在洁净的木地板上,轻声道:“贾先生,天子恐怕会关注你是不是会因此事而心怀怨怼。”

    天威难测。

    贾环少年成名,很早就成为翰林,被天子所不喜。国朝不需要权臣。再有武英殿上诸事。天子心中只怕对他还是有些看法的。而贾环做了弥补的功课。刷了天子的好感。消除天子的一些顾虑。

    然而,天子在赐婚的事情上拿捏贾环,岂能不关注贾环的反应?对于天子而言,雷霆雨露,俱是君恩。心怀怨怼,是杀头之罪!

    贾环一声苦笑。潇郡主对政治很偏执啊!缓缓的吟诵道:“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话音一落,宁澄鼓掌叫好,拍马道:“先生高才!”这是一首沅溪沙的词作。他作诗水平不行,但身在顶级权贵之家,鉴赏水平如何差得了?这首词用语营造氛围,抒情哀叹,痛苦、茫然,凄婉绝美。写尽贾先生此时的心情。绝对的名作!正月十五之前,必将唱响在大江南北!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宁潇低诵,点点头,有这首词在,心怀怨怼的罪名自是可以免除了。叹道:“贾先生真是真性情的人!”

    贾环轻舒一口气,“劳烦郡主和澄哥儿帮我传诵此词。”有些事情,他当然防备着的。

    …

    正月初八的下午,燕王宁淅到贾府给贾环拜年。贾环在内书房里,教弟子。

    他年前腊月时,给燕王宁淅布置了功课。他近来在给宁淅讲明史。题目是:论崇祯皇帝的得与失。

    简单点说,如果你是崇祯皇帝,怎么摆脱明朝当时的困境。

第七百一十二章 正月里

    现代的史学观,分析一个王朝的衰落,灭亡,都是从多个方面来进行阐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阶层等等,综合结论。这是科学的研究办法。

    研究历史的目的是什么?千年以前,唐太宗做出了回答: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历史,它就在那里。任何人都可以对其发表评论、提出观点。但是,这些观点,对与错,有用还是废话,就要看是否切合研究历史的根本目的!

    否则,不管你的观点,多么吸引人,多么有人气,它终究是无用的。我们研究历史,读历史,就是要历史从中汲取教训,避免今天重蹈覆辙!古为今用。

    所以,不采取科学的史学研究办法,得出的结论,往往是片面的、无用的!

    历史有很多爱好者。比如,一本三国,无数人解读,各种不同的版本。这可以。可以探讨,可以交流,可以争论。但,为不同的意见,生气、骂人,则大可不必。

    因为,不采取科学的历史研究办法,终究是无法上升到学术的高度的!你把历史当**好,那就是爱好者的观点。不足以成为庙堂诸公的案头读物!

    你把历史当做科学,那才能成为王佐之才!一窥千百年兴衰中真正的客观规律、智慧!

    关于明朝为何灭亡,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初中、高中的历史课本,对此做了精彩的阐述。在此不必赘述。

    贾环给燕王宁淅讲崇祯皇帝的得失,当然不会是背诵初、高中的课本。他的侧重点,不是结论:东虏、流民、天灾、腐朽的官僚地主阶级、深刻、尖锐的各种社会矛盾,而是侧重教授宁淅如何去做一个皇帝!

    帝王术。

    午后的阳光,照射在贾环的内书房中。内书房这里,是贾环日常读书、思考的地方。不同于前院宝钗帮他布置的书房,那是他会客的地方。

    房间正北,摆着一张精雅的檀木书桌。书案上垒着各种书籍、文稿。四周都是玻璃窗,窗明几亮。临窗的条桌上,摆着一瓶白腊梅,芬香四溢。

    宁淅坐在临窗的椅子上,看着书案后的先生,神情略有些紧张。他虽然是即将成婚的人。十五岁的少年。但他希望自己的功课能得到先生的表扬。

    贾环读完宁淅的文章。观点有两个:厂卫、党争。崇祯皇帝上台之后,干掉九千岁,大快人心。但他废除了厂卫。导致对明末腐朽的文官集团,完全没有约束力。

    其次,崇祯无法压制明末激烈的党争。甚至,他为了打压东林党,杀掉了辽东的扛把子袁崇焕。问罪,不必杀人的。袁崇焕可是进士出身。

    而真正的战争大师级人物孙承宗,并没有得到崇祯足够的支持、重用。若是以孙承宗督师辽东,给予全权的信任。这是远比袁崇焕更合适的人选。

    这些观点,部分是贾环日常闲聊时,提及的观点,有些则是周朝定鼎后总结的结果。翰林院、吴王府,贾府族学里都有大量的藏书。这足以让宁淅找到一些答案。

    贾环放下手里的文章,笑着点头,道:“写的不错。杀魏忠贤是得,局限在党争上,是失。”

    宁淅脸上欢喜,点点头。

    贾环再循循诱导道:“国朝的事情,要做事,重在得人。制度反而是在其次的。这其实,又引出一个问题,上位者用人的标准是什么?子文的思考呢?”

    宁淅的脸上露出沉思之色。

    师徒两人一问一答,午后的时光慢慢的流走。

    贾环留了宁淅吃过晚饭,在浓浓的夜色中,安排马车送他回位于城北新建的燕王府中。

    …

    冬季的湖面上,清冷的刺骨。澹云轩临南湖的一处水榭中,极其的空旷。

    像澹云轩这种会所,过年时生意极其的清淡。

    贾环在水榭中,招待着来访的庞泽吃酒。乡试落榜,他今年依旧没有返乡。一直在山长处担任幕僚。

    庞泽一身青衫,大鼻子,短须,容貌丑陋,大口的喝着酒,道:“子玉,开春就是春闱了。”贾环从不刺激好友,没和他谈科举的事。但庞泽自己,岂能不羡慕?新春佳节,他还是忍不住透露出心里的想法。他其实很想参加春闱。

    水榭里,安置着八仙桌,字画,珍玩等。四周异常的安静。水鸟掠过。

    八仙桌上,四碟小菜。两壶酒,一壶白酒玉泉酒,一壶绍兴黄酒。贾环默默给庞泽倒着酒。这种事,他不好说什么。

    春节,他去山长府上拜年。以山长理学大儒的身份,他和林妹妹的婚事,必然是不赞成的。不过,山长为人性情宽厚,并没有和他谈这事。倒是他和庞泽,张承剑一起喝了半下午的酒。

    庞泽再惆怅的干了一杯,看着贾环,好奇的道:“子玉约我来,是有什么事情吗?”

    贾环沉声道:“士元,今年春闱之后,我想在书院的弟子中,选派一批人去军中效力。西南齐总督与我有旧,曾邀请我去西南。安排一些个职位,不是难事。另外,西域的左都督、镇国候牛继宗与贾府同气连枝,亦可作出安排。”

    国朝军中的官职体系和文官体系是两个系统。军中,一样有文职。需要读书人担任。任命权,并不在吏部。而是在兵部。这并不要求科举功名。主要靠举荐、招募。

    庞泽讶然的看着贾环,目光一闪,低声道:“子玉,你心里对天子不满?”

    他和贾环共事过很长时间。贾环曾经跟他说过:枪杆子出政权。至理名言。所以,他一听贾环的安排,再联想到京中沸沸扬扬的舆论,便明白过来。

    贾环缓缓的点头,道:“只是,未雨绸缪!”

    请求赐婚被涮,他心中的郁结之气一直都在。他将最后的选择:推燕王上位,提了几个等级。作出的安排,第一,是教授燕王帝王术。第二,接触军权。他对于闻道书院体系的信任,超过对四王八公集团的信任。

    这只是一些提前的安排,作为后手。并不是,说他现在要造雍治天子的反。这不现实。他对雍治天子的不满,将会用其他的形式宣泄出来。

    庞泽点点头,“好,我回头和友若商量。”。然后,欲言又止。他固然是狂士做派。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但听贾环的这话,艰涩的吞了口口水。对天子不满,这是大不敬之罪啊!而且,贾环的潜台词,很吓人的!

    贾环知道庞泽想到那里去了,笑一笑,举杯道:“局势没到那一步。我对夺嫡之局的判断,依旧认为,熬晋王是首选方案。不过,推到楚王系的行动,可以开始了。”

    雍治天子涮他,那好,他再遛一回猴!只是,要做的隐蔽些。

    对雍治天子的不满,这口气闷在心里,时间久了。他怕他哪天会忍不住在纸上写出主席的名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土地的问题。

    他内心里一直都有砍人的冲……动。但,走地狱难度,真的是,对他、对他身边所有的人,不负责任。

    那么,换一个宣泄口吧!即便,现在干掉楚王系要多费些功夫。

    “呼…”庞泽长长的松一口气,举杯一口饮了,笑道:“好!话说,我看韩秀才那孙子不顺眼久矣!子玉,你总算是下定决心,打掉他。”话是这么说,其实根本的原因,还是书院体系,对楚王系的态度。韩秀才无关轻重的。

    水榭中,凝重的气氛,骤然一松。贾环和庞泽随意的聊着。

    韩谨或许以为,天下者,二三子!然而,贾环和庞泽并不这么看!席间,庞泽甚至还笑谈起正在京中传唱的贾环的那首词:我是人间惆怅客。

    …

    初六下午,贾环在吴王府中,当着潇郡主和宁澄的面,吟诵沅溪沙…残雪凝辉冷画屏。在正月初十,便已经传遍京城。

    教坊司在春节期间生意不好。但各权贵府上可不缺唱曲的歌姬。如此新词,京中唱彻。

    大时雍坊,工部左侍郎,掌部事,纪兴生的府中。已是正月十二。上午八点许,纪兴生早晨起来,在房中看书,美妾弹奏着古琴,唱着这首曲子。纪兴生的夫人在老家照顾他父母。

    正唱着,纪小娘子带着贴身的两个大丫鬟进来,道:“父亲,我可以出发了。”又忍不住撇撇嘴,讽刺道:“难以想象。他怎么写出来的?”

    雍治十二年冬,贾环和黛玉离开金陵返京。当时,新任的金陵知府纪兴生派人将贾环、黛玉请到酒楼中一见。当时,纪小娘子在场。她对贾环的印象很不好。

    纪兴生去年到京城中担任工部左侍郎,实际上的工部尚书。他和贾政、林如海是好友。两家有走动。今日,他和贾政约好,去贾府吃年酒。

    纪兴生时年四十三岁,中年男子,相貌堂堂,叹道:“婉儿,确实让人刮目相看啊!我也想不到。”

    纪兴生和女儿说着话,吩咐下去,片刻后,纪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