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第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山长张安博居住交游的曲水院位于西北角。山林起伏,竹林如涛,风景优美。有溪水潺潺。
取意书圣王羲之的名篇《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这也是闻道书院每年一月底举办文会的缘由。虽然没有音乐助兴,但山长、讲郎们与弟子中的佼佼者,少长咸集,品茶论道。足以是人生之快事。
贾环跟着叶讲郎抵达建筑在小溪边上的小亭。亭中悬挂着一副对联:道之将行也,文不在兹乎。
亭中已经坐着五名青年、五名长者。贾环认得其中的乔如松、罗向阳、卫阳、陈嘉运。另有一名丰神俊朗的青年却是不认识。几名讲郎,他基本都认识。
亭中四角烧着炭盆,驱散早春雨后的清寒。居中而坐的是一名和蔼的老者正在煮茶,穿着暗青色的鹤氅,很有些仙风道骨。
老者笑道:“文台何来迟也!莫非老夫的雨前龙井茶不对你的口味?”
叶讲郎,名讳鸿云,字文台。他笑着见礼,“方才和我这弟子说起时文,不觉多说了几句。山长的雨前龙井,我求之不得。只盼山长多分我几斤。”
十天的苦练,贾环的八股文水平进步的很明显。他心中欢喜,抓住间隙又教导了贾环一番:破题、承题、起讲的技巧。
“哪里能有几斤茶?”山长张安博大笑。
众人都笑,相互见礼。正说笑间,吴讲郎带着一名容貌微丑的青年到亭中来。参与文会的人到齐。四名充当书童的书院弟子奉上煮好的清茶。
消息便是通过四名书童传递到东面的六个讲堂中。
山长张安博环视一周,微笑着道:“又是一年的文会。去年我等在此聚会,研习仁义之道。今年的话题…”
张安博微微顿了顿,目光落在叶讲郎身上,“前几天我听闻书院弟子贾环写了一首立志求学诗,传遍书院。今日便以‘修身、立志’为题。先前诸位弟子试言之。”
闻道书院的文会带着竞争考核的性质,不可能如一般的文人聚会般,设一个话题就围绕着话题展开辩论,各抒己见,洋洋洒洒。而是,用三场较量,决定高低。
第一场,由弟子们立论。
第二场,弟子们释义。引用四书五经来阐释自己的观点。
第三场,总结自己的想法。
讲郎和山长会参与讨论,并点评。三场分别以科举考试中常用的“○△x”来评比等级,最终三场结束后,优胜者即为今年闻道书院的院首。
山长张安博的话音刚落,座中的七名弟子顿时都坐正身体,各自肃容,显然都要全力以赴。贾环即便是身经百战(考),也能感受到空气中那微微凝固的气氛。
山长和六名讲郎都是微微一笑,各自品茶,观察着书院弟子表情、神态。
君子之争,也是竞争!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种竞争氛围有助于弟子们研习经义,提升课业。做学问,就是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
书院东侧青云院甲字讲堂中,身材魁梧的霸州易俊杰坐在课桌上,身边聚拢着一大批学子。
今天说是停课一天,由学子们自习。但实际上所有人都在关注着院首之争。讲堂之中的学子们也乐于听听分析的言论。而素有“包打听”之称的易俊杰是众望所归。
易俊杰居高临下,很享受被同学围着的感觉,分析道:“七子争雄。外舍两人:贾三首,卫神童。这两人年纪最小,但潜力大。然而,潜力只是意味着将来,故而今年文会夺魁的几率最小。
内舍乙班两人:陈愤世,罗君子。陈愤世是过了府试的童生。经义、学问当然是扎实的。但他几年来都没能过院试。可见实力强劲,但潜力用尽。我不看好。
罗君子至今还没有下场,在书院潜心苦读了两年,去年三月升入内舍,位列乙班第一名。宛若初升之朝阳,徐徐跃起。前途无量。我以为他可以争一争。”
有学子赞同的道:“这个分析在理。宛平罗向阳学问功底扎实,一直都在进步,为讲郎们看好。他今科是有希望进学的。”
众人纷纷议论。
有人道:“贾同学为人古道热肠,我倒是希望他能争一争。”
“老兄是借人烛光读书,为人发声。”
“受人恩惠而不感恩,与禽兽何异?我是为他惋惜。”
“到底是年纪小了,他今年才九岁吧。预计他今年二月连下场的资格都没有。卫神童傲慢归傲慢,明天的月考,定然能升到内舍,拿到下场资格。”
讲堂里的众人,对出自本讲堂的贾环、卫阳都不看好。实在是内舍、上舍都是书院的精英弟子。
易俊杰喝了口茶水,心里也略微有点可惜。贾同学学习用功之刻苦,他们都是亲眼所见。早起晨读,晚间勤学。据说已经有两月余,风雨无阻。
天道酬勤啊!
易俊杰咳嗽一声,接着讲:“内舍甲班一人:凤雏庞士元。与三国古人同表字。长的虽然比我们丑一点,才华却比我们高一点。童生功名。是内舍甲班中的佼佼者。他有希望,但比罗君子希望小些。”
有人不解的问道,“易同学,这是何故?”
易俊杰道:“才华高绝者,往往心思跳脱。凤雏见识多广,学问广博,策论一流,但是论经义的功夫,未必比罗君子等人强。”
易俊杰说的都是个人的外号,但在座的学子自然都听得懂。
易俊杰又道:“上舍两人:乔厚道,公孙龙。乔厚道上上科过了府试,却在院试折戟。这三年多以来厚积薄发。去年十月考入上舍。位列第五。他今科是有希望进学。今年的院首,他能和公孙亮争一争。
公孙亮,其人如龙。这没什么好说的。我们山长的得意弟子。常年稳霸着我们书院上舍第一。十八岁还未进学,实在是运气不佳。”
“哈哈。”说起公孙亮,众学子都哄笑。在闻道书院呆得时间长些都听过这位公孙龙的故事:
他十四岁来闻道书院读书,天资卓绝,被誉为读书种子。山长张安博收为入室弟子,亲自教授。15岁下场,密云县县试案首,却折戟在顺天府府试。原因是吃点心时,不小心将卷面污了。
要知道县试案首可是保送生,顺天府知府、提学大宗师会钦点府内各县县试案首过关。这是科场通行潜规则。公孙亮到手的秀才功名就这样飞了。
去年四月再考府试。恰逢京师梅雨季节,他起身小解,因憋得太久,动作过快碰到案几,墨汁洒在卷子上,再次落第。他去年因山长的要求,没有参加一月文会,让上科新晋秀才刘国山得了魁首。今科出来相争,实力数他最强。
山长怕是也有意培育他的信心。十八岁中秀才正是当时,再错过几年时间的话,就有些晚了。
外舍甲班的同学笑谈时,最新的题目传出来了,“修身,立志”。
第一个立论的是外号“凤雏”的庞泽。
众人精神纷纷一振。
…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好。”内舍甲班的讲堂中,十几名学子相聚,一片叫好,此起彼伏。
狂不狂?很狂,很拽,很装…逼。符合庞泽自信,张扬的性格。语出诗仙李太白的名篇《行路难》。
何以谓理想?就是在现实中实现不了的想法。心中有理想,就有一股不平之气,就要说出来。不平则鸣!
庞泽引用李白的诗句,是在立志。李白原诗是吹牛…逼发牢骚的话。但在庞泽身上就是:说尽心中的骄傲,科场失意的憋闷。
不得出,就要出!
今科的童子试就是化茧成蝶的机会。
“好。”
“先声夺人。不愧是庞士元。”
“此句至少是一个圈(○)。”
…
曲水亭中,其余六名学子为庞泽这一句微微动容。
山长和讲郎们并没有表态,只是在心中评判。只是第一个立论,他们不便点评,否则会给后面发言的弟子带来压力。
这时,小胖兄罗向阳起身道:“弟子立论:吾日三省吾身。”
儒家学说,若是以修身而论,当以论语中论述的最多,最完善。这是曾子的原话。罗向阳知行合一,很有儒者风范,这一句令不少讲郎频频点头。
原本一脸骄傲的卫阳微微变色。今日方知书院里卧虎藏龙。罗向阳的修身之言,比庞泽的立志更胜一筹。
陈嘉运同时如此。
等卫阳、陈嘉运说过后,这两句都是平平。乔如松跪坐在榻席中,沉稳的道:“弟子立论: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这句话语出《周易》。五经之一。文王厄,而演周易。周文王也被视为儒家先贤。这是理学的传承脉络。
山长张安博击节赞道:“善!”
贾环心中震惊。其实,修身、立志这个话题很明显是林讲郎帮他争取的。还是借助于他的立志求学诗的舆论。但书院中这几名学子都是强手啊。
立论不是吹牛。否则,你来一句:横渠四句,我来一句: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这文会还怎么开?而是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在座的都是书院的精英弟子,山长和讲郎们怎么可能不熟悉各自的性格、经历呢?
比如,其他人要是学罗向阳说“一日三省”来修身,书院的讲郎们怎么可能会相信?怕是要斥责“弄虚作假,人品有问题”。
正是因为罗向阳一贯如此,甚至有“罗君子”的戏称,他才能这样说。
而乔如松的立论与他三年厚积薄发,一鸣惊人的经历十分相称。故而,山长称善。他比罗向阳的立论再胜一筹,里面充满了人生的智慧、感悟。
丰神俊朗的公孙亮对贾环笑一笑,伸手示意道:“贾师弟可先试言,兄随后。”
在有讲郎点评的情况下,最后去立论,所承受的压力最大。公孙亮一番好意。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但也展示出他超强的自信心。
贾环轻轻的点头,这时不是客气的时候,“弟子立论…”
第七十五章 一月文会(中)…亮剑争鸣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贾环接着朗声道:“我有旧诗一首: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叶讲郎第一次听到贾环这首诗,禁不住动容,拍案道:“好诗!”
山长张安博捻须赞叹:“善。”久闻贾环的诗才,堪比骆、王。一句“欲问江梅瘦几分”名动京城教坊司。今日一见,名不虚传。一句一诗一意境。
“以物言志,好诗。”骆讲郎轻轻的鼓掌。他这个经学弟子十分优秀。
其他四名讲郎各自轻轻的点头。单前面一句论语,立论不足以与乔如松并列,但添上这首青松诗意境立即就不一样。傲骨嶙峋,风姿不凡。
乔如松在困境中,厚积薄发,待时而动。而贾环在困境中,骄傲的如青松般挺立,待到雪化时方知风骨。两人应对方式不同,但都足可被儒者称赞。
同列一等。
叶讲郎笑着打趣道:“日后你这贾三首的名号,可改名为贾青松了。”
“哈哈…”众人都笑起来,举杯共饮,觥筹交错。此诗可入口下茶细品。
四名书童纷纷给众人倒茶、奉茶,给茶壶添水、加炭。消息也随之传到讲堂中。
…
东侧青云院甲字讲堂中。
众学子都是震惊难言,这和易俊杰的分析不一样啊?谁能料到贾三首竟然有这样强劲的实力?他本该第一轮就被淘汰的啊!
一名模样粗犷的学子拍着桌子叫好,“好诗!”一名借贾环的烛光读书的学子长出一口气,欣然叫好。两名年少的学子兴奋的满脸通红,与有荣焉。
有人哄笑着问坐在课桌上的易俊杰,“易同学,你这可是大失误。贾同学立论得山长、讲郎称赞,不比乔厚道差。第一轮必定是第一等。”
易俊杰白脸微红,拱拱手,从课桌上下来。他也有点不好意思。才说贾环年纪小,潜力大,但没有希望。现在看来,贾环是有资格继续角逐院首头衔。
易俊杰对贾环没什么偏见,圆着场面话:“在下为贾同学高兴。贾同学进入书院时间太短,我对他的实力估计不足,贻笑大方。惭愧,惭愧。”
青云院甲字讲堂中一阵哄笑,气氛快活至极。
就有人将易俊杰按回到课桌上。第二轮马上开始,他们还要听易俊杰分析呢。
…
内舍讲堂乙字班。数十名学子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讨论。陈嘉运发挥不佳。罗向阳答的出彩,但强中更有强中手。贾环的异军突起让众人纷纷打听这个人。
坐在讲堂最后一排的林心远眉飞色舞的高声和几名同学讲着他和贾环的交情。
“在下和贾青松结识于去年夏。我家西江月茶楼中的那首西江月就是他写的…”
有人眼中微亮,说道:“可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首西江月?”
林心远吹牛吹得正嗨,早将贾环是用他的笔名九悟发表的西江月一事给忘掉,昂首道:“正是。”
有人赞叹道:“真名士也!”贾环的文名因林心远的泄密在不经意间再上一层楼。
不过,乙班中有人看林心远吹牛心里不大痛快,讥讽道:“林同学,你家那座西江月茶楼已经卖给晋商了吧?”
林心远顿时脸红脖子粗,好面子的争辩道:“商人的事情,买卖很正常。”
众人哄堂大笑!乐见商人之子吃瘪。读书人看不起商人是平常事。特别是一个平常很喜欢炫耀的商人公子。
一名老成的学子敲敲桌面,道:“且打住吧。第二轮快要开始了。贾朋友的实力恐怕在这一轮就要刷下来。罗同学有可能追上来。我等还是期待乔同学和公孙龙的决战吧!”
公孙亮的立论还没有传过来,内舍弟子都认为他会得第一等。人的名,树的影。书院上舍第一名的实力毋庸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