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侦察兵 >

第130部分

大唐侦察兵-第130部分

小说: 大唐侦察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顿时间,朝堂中众人的目光尽数集中在张允文身上。许多人开始猜测,为什么李世民别人不叫,偏偏叫这个张允文呢?
    张允文心头暗暗叫苦,昨夜你还通过汝南之口,让自己少掺和朝廷中的事,今日怎么把自己给推上前台来了?心头虽是叫苦连连,但脸上却无半点异色,口中说道:“启禀陛下,微臣以为此五策尚有不足之处!”
    李世民顿时颇感兴趣的说道:“哦,那你且说说,还有什么不足之处?”
    “应该每隔一段时间便由当地组织一场忆苦思甜大会,让突厥人好好回忆一下当初他们在草原上是如何的吃不饱,每年要靠掠夺粮食维持生计,而如今,到了大唐,顿顿有饭吃。要让他们不要忘了大唐的恩德。在每次吃饭之前,都得高声说道:‘我是大唐人,我深情的爱着大唐!’之类的话语。这样反复的做下去,五年十年即可见效!”
    “嗯,还有,安置时一定要彻底的限制突厥人的习俗,取消继婚,甚至不允许他们放牧,只准其耕作。至于那支突厥军队,只要大唐将其亲眷家属掌握手中,就不怕他们怀有异心。况且可以派遣军事学院毕业的学员在其中担任低级军官,这样就可以牢牢控制住这支军队!”
    张允文说道这里,便讪讪住口:“呃,陛下,微臣能想到的就这些!”
    李世民点点头,还没说话,一边的孔颖达却是冷冷说道:“挟人亲眷而逼其作战,此乃不仁之举!难道张将军要让陛下背上不仁之名么?”
    张允文听得这种那个言论,不由哂笑一声:“孔大人此言严重了。将士在外作战,亲眷留质国内乃是必须之事,怎能算得上不仁呢?再者说了,这突厥军乃是做募兵之用,专司战斗,岂能不留着一手?”
    孔颖达自知此言难以驳倒张允文,也不再言语。
    而这时,温彦博却道:“突厥风俗岂是那般易移?一个不好,即要造成动荡!”
    张允文看了一眼温彦博,又看看房玄龄:“房大人刚才说过,突厥当年身在草原,我等便不惧,如今在江南,又岂会怕突厥?微臣认为此言很有道理。自古一乱一治,大乱之后方得大治!不要怕出现动荡,只要能扑灭动荡之后,雷厉风行,力行大治,那社稷昌盛,国家富强便指日可待!”
    张允文说完,大殿中顿时寂寂无声,可闻针落。众臣也无人再行辩驳这五策。
    李世民见状,顿时说道:“允文此言,确实在理啊!既然诸位爱卿没有异议,那朕便下旨,按这五策来处置突厥降众!”
    长孙无忌、房玄龄顿时带头一揖:“陛下圣明!”
    于是,贞观四年关于突厥安置的问题,便告一段落。
    本书首发。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正文 第二百二十九章 迁移
     更新时间:2010…6…18 15:46:31 本章字数:2638
    虽然这五策是张允文提出来的,但是所有的行动都是在幕后进行的,知道是他出谋划策的人却是不多。即使朝堂之上李世民专门询问张允文的意见,众臣看出了些蛛丝马迹来,但仅仅是猜测,并不是肯定。
    当日廷论之后,李世民将张允文招了过去,让他列出安置突厥于江南的具体措施。张允文在一张几案之后,思忖良久,才蓦地开始动笔,龙飞凤舞的写了两个多时辰,足足二十页纸,直到天色将暮,这才初步完成。上面以五策为中心,详细阐述每策需要做的措施,将每个步骤都一一分解,甚至还做了初步的支出估算。
    当张允文将这份文件递给李世民时,李世民拿起一看,顿时便被上面文字给吸引了自顾在旁边看着,不去管张允文。
    张允文工作了一下午,本是有些饥渴。四下一望,却见几案之上放着一碟子嫩红色的糕点,当下偷偷的瞅了李世民一眼,见后者毫无察觉,便伸出手来,拿起一块糕点,放在嘴中慢慢的吃了起来。甫一入口,仿佛是嚼到了一掬梅花,只觉满口尽是梅花香气,丝丝滑腻的香甜在口中化开,当真是回味无穷啊!
    猛地看到旁边一盏洁白如玉的酒壶壁上荡漾着一层暗红,张允文一手抄过,打开一闻,不出所料,果然是葡萄酒。于是,他毫不客气的就着这葡萄酒吃起了碟中糕点。那毫不客气的样子看得周围的侍女们掩嘴轻笑。
    当他吃完碟中糕点,意犹未尽的舔舔嘴,准备再找些吃食的时候,李世民放下手中纸张,轻叹一口气,对张允文道:“允文啊,你这份文书可是事无巨细,尽数记载其上啊!若是我大唐官吏人人都按允文这般做法,恐怕天下之间会是井井有条啊!”
    张允文顿时说道:“陛下过誉了!此等计划虽然详尽,下属执行起来也是有案可循,但是,若是皆照此法,久而久之,难免会让下属头脑僵化,失去活力,办事尽照章程,不顾实际!所以此法之用却还是要视情况而定。”
    李世民沉思片刻,点点头道:“允文此言在理!”说着连翻了几页纸张,又指着上面的数字道,“那这些数字又是如何估量出来的?”
    张允文笑了一笑,说道:“这些数目不过是草草估计,仅仅是给陛下做个参考而已。至于详细的预计支出情况可以请户部派专门掌管度支的官员前来估算!”
    李世民摸了摸唇下的髭须,片刻之后,抚掌笑道:“允文此法甚妙!不光是此次迁民,凡民事,如开河挖渠,修岸筑堤,皆可用此法!事前估量大概支出,事中派专人监督使用情况,事后统计总结,寻找利弊。这样下来,民事支出一目了然,这财钱的使用效率恐怕会大大的提高啊!”
    张允文顿时高声赞道:“陛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当真是一代英主啊!”
    听得张允文的话,李世民顿时得意的笑了两声。
    “既然允文已经定出条目,那朕明日便公诸朝堂,集思广益,拾漏补阙,待众臣已定完毕,朕便下诏行于天下!”李世民站起身来,满是豪气的说道。
    “陛下英明!”张允文再次赞道。
    李世民哈哈一笑,眼睛瞟了一眼几案上空空如也的碟子和酒壶,顿时大声说道:“来人啊!上酒宴,今日朕要和允文爱婿好好的喝上一杯!”
    张允文顿时一滞,摸了摸有些鼓胀的小腹,刚想找个借口拒绝,还没等话说出口,便见两名一名名宫女端着盘盘珍馐,盏盏美酒,鱼贯而入,认命似的坐在李世民对面,彻底放开肚子,和李世民对饮起来。
    贞观四年三月十二,李世民颁下诏令,令于二十万突厥降众之中,拔其健者三万,组成骑兵,号“游骑军”。设大将军一名,由阿史那思摩担任。将军三名,由执失思力、康苏密以及程名振担任。于军事学院骑兵系选拔百名学员担任旅正、团正。令十余万降众迁欲河北,然后沿运河顺水而下,直达江南。十余万降众分诸江南十府,与汉民土著杂居。令突厥间不得相互通婚,突厥诸人婚姻,须是汉胡联姻。令禁突厥语、继婚等一切突厥风俗。令江南各府县,加设学馆,所有突厥稚子,须得如学馆学习儒家典籍。
    这连续的诏令一下,突厥内部掀起滔天巨浪。那些普通牧民倒还不觉,而那些突厥中的有识之士,顿时大声疾呼,这大唐分明就是想断我血缘,灭我种群,其用心之狠毒,实在让人惊心。号召突厥降众起来抵制大唐的这些命令。
    但是,手无寸铁的突厥牧民面对的全副武装的大唐士卒时,他们选择了沉默,继而接收,开始默默地往河北道迁移。
    而这一次,他们没能带走自家的牛羊,唐人告诉他们,在江南已经为他们准备好了农具,这些牛羊根本就带不上,并且每头羊出钱五百文,牛出钱七百文,马出钱一贯,强行收购牧民手中的牲畜。凡是不从者二日便像人间蒸发了一样消失不见。于是,这场收购进行得异常顺利。
    十余万突厥降众的迁移不是一个小的工程。从关内道、河东道到河北道、河南道,再到淮南道、江南道沿途官府民众皆被提前通知,令其做好准备。大运河上也集结了各式船只,几乎将宽阔的大运河水面给遮住了。这些船只大部分是官府征召的,还有一部分是大唐水军的战船。
    这场迁**动从贞观四年三月一直持续到贞观五年四月,历时一年多,所耗财货高达三百万贯。但经此一次,江南平添人口二十万,对于江南的开发具有莫大的作用。
    而在迁移途中,出现过大小百余次逃亡,唐军斩杀逾千,并将首级悬于沿途之上。而那些老老实实牧民,则是每日饱饭。两相对照,那些动了逃亡念头的突厥人纷纷老实下来。
    到六月的时候,户部呈报上来的消耗财物便已经达到了百万贯,几乎耗费了国库的十分之一。所以,官员们纷纷要求停止迁移,就地安置突厥。李世民也开始有些犹豫起来。这时候,张允文枯坐书房一日,写了一份七八页的报告,又让李宇带着李世民。
    当天夜里,李世民在灯下花了足足两个时辰才算是将这份报告彻底的读完了。
    二日朝会上,李世民坚决的说道:“迁移之事不能停。它不光关系到这二十万突厥人的安置,还关系到我大唐百年之后的社稷传承!朕愿拿出内库财货,以助迁移!”
    见到李世民态度如此坚定,众朝臣在齐呼“陛下圣明”之余,也感到了一丝丝惊诧,到底是什么让李世民会有这样的决心来做这件事呢?
    正文 第二百三十章 耕地
     更新时间:2010…6…18 15:46:31 本章字数:2823
    玄幻屋(http:xhswnet)六月的长安已经开始热起来了。微微有些发白的日光照射在太极宫的重檐鹜顶之上,让挂着铜铎的屋檐折射出一种五彩的光芒。热风一吹,铜铎顿时发出一阵清脆的声响。
    散朝之后,李世民叫人唤回了正准备离开皇宫的张允文。
    千秋殿中,李世民穿着薄薄的明黄色丝袍,正慢慢的品着茶水。两位宫娥各自手持一把团扇上下摇着,为他送去阵阵凉风。
    张允文进入殿中,先是行了一礼,然后小心问道:“呃,不知陛下唤微臣前来,所为何事?”
    李世民放下茶盏,和蔼的笑了一下说道:“这里只有你我翁婿二人,不必以君臣之礼相待!来来,先坐下喝杯茶吧!”
    张允文坐下之后,一名宫娥即刻送上一杯茶水过来。
    “朕今日唤你前来,却是为了前昨夜的那封奏章啊!”李世民刚刚说完,一名内侍便双手捧着几张薄薄的纸张过来。
    顺手拿过那几张纸,李世民草草的翻阅了一下:“允文你的这份奏章,昨夜朕可是的细细揣摩了一下啊,仍有诸多不明之处。今日便是让你当面为朕说说!”
    昨夜张允文让李宇所转呈的奏章,主要论述的是人口与土地的关系。后世的张文济因为计划生育刚刚实施,有些不解,曾经细细研读过马寅初的新人口论。
    如今,张允文直接将新人口论中关于人口与土地的观点搬了出来。
    张允文理了理思路,说道:“环视当今大唐,可谓是蒸蒸日上,太平盛世。在这样的环境里边,人口的增长是非常迅速的。可是自隋末之后,天下纷扰,耕地数量已是大为减少,比起前朝大业年间,恐怕亦有不如吧!”说道这里,张允文斜觑了一眼李世民,见后者虽然一脸的不自然,却还是点点头说道:“是啊,我贞观朝的可耕之地,比起大业年间还要差了一些!”
    张允文接着道:“稀少的耕地,不足以养活日益增长的人口。短期之内还看不出什么来,若是二十年之后,人口增长一倍,耕地增长的却很少,这样一来,矛盾激发,百姓对朝廷便会渐生不满,若是严重起来,小则逃匿,大则为乱。而要缓解这种矛盾,其法有二。一便是积极开荒,开发新的耕地。如今天下人口耕地,集中于关中者,近乎一半。然关中土地有限,不出二十年,可派之地便会分派殆尽。然而关中之外,江南之地正在开发,湖广之地尚未开发。只要二地开发完毕,定可为大唐增百万顷良田耕地。二便是提高每亩耕地的粮食产量。然而这产量一事不是说能提高就能提高的。所以,就目前而言,最好的办法就是尽量开发新的可耕之地。”
    “所以,允文你便一直主张迁突厥降众于江南!”这时候李世民接口说道。
    张允文点了点头:“江南已有漕运之便,加之东晋南朝以来不断开发,其地已经开发了不少。这二十万人口迁入江南十府,定会为大唐打造一个新的粮仓!”
    李世民听罢,默默不语的站起身来,望着窗外白花花的太阳光。
    从皇城出来之后,张允文径直回到家中。
    “相公,上次帮你给父皇送递文书的时候,你便答应过妾身要去铺子里瞧瞧,今日刚好有空,下午就陪妾身去趟店铺吧!”李宇半躺在在庭院的柳树下,穿着薄薄的衣衫,脱了鞋,露出雪白的脚丫子和如同珍珠玉蔻一样的脚趾头。见到张允文进来,慵懒的说道。
    旁边坐在凉榻上的支柔听得李宇这样说道,当下也娇声道:“相公,你要去看宇妹妹的店铺?嗯,妾身也要去!”
    李宇顿时笑道:“柔姐姐,小妹那几间店铺你可是去了多次了,怎的还要再去?”
    “那不一样,这次不是有相公陪着么?”支柔轻轻掩嘴笑道,还媚态横生的对着张允文放了一个秋波,顿时将后者迷得个神魂颠倒。
    “去吧,去吧,都去吧!反正以后你拉着相公去你农场的时候,我可是要跟着去!”李宇撅起一张小嘴说道。
    张允文听得二女的言语,顿时微微一笑。二女虽然时不时的会逗上几场嘴,但感情却是非常的好的。也许是身在长安,倍觉孤单,而张允文又很多时间不在家里的缘故吧。
    白花花的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细碎的洒在庭院之中,洒在二女的身上,将二女衬托得更加的娇艳了。
    就在这庭院中用了午餐,靠在支柔结实的大腿上好好的休息了一下,然后和二女顶着白花花的太阳出了家门,上了马车,往崇仁坊慢慢行去。
    一上马车,张允文顿觉其中凉爽异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