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侦察兵 >

第2部分

大唐侦察兵-第2部分

小说: 大唐侦察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走!”略微休息一下,啃了两口饼干,喝了两口水,张文济又继续出发。
        十人如同林间轻盈的豹子,在山地里无声无息的掠过。
        刚到一处谷底林间,十人中排头的士兵忽然一顿,小心翼翼的保持身体不动,做了个止步的手势,接着又指指脚下。张文济心中顿时一凉,地雷,这小子踩到地雷了。
        剩余九人当场趴在地上,而张文济慢慢爬行,来到那名排头兵的脚下,拿出65式军刀,轻轻的刨开青草,慢慢的掘起地上的浮土。
        终于,地雷露出头来。
        这是一颗苏制触发雷,属于常用的步兵雷。当初张文济在苏联的“斯贝茨纳兹”部队里面学习时,曾深入的了解这种地雷。这种雷的威力不大,爆炸时可将士兵的脚炸断,增加敌军重伤员。(看章节请到)张文济用军刀小心的探向地雷的触发器,慢慢的将匕器和战士的脚之间。深吸口气,保持姿势不变,示意士兵慢慢移开脚。
        当战士的脚慢慢移开,张文济压在地雷上的力道也渐渐增大。终于,士兵完全移开了脚,只剩下张文济双手按住地雷,使其不发生爆炸。
        另一边,见张文济成功的控制住了地雷,剩余士兵赶紧向附近张望,终于在离他们近二十米处发现一块石头。
        指指石头,一名士兵慢慢向石头爬去。
        这个过程在剩余人看来是如此的漫长。期间,那名士兵排除了一个触发雷,又在石头附近排除一颗绊雷。确定了一条通道后,士兵起身,将石头搬回来。
        小心翼翼的将石头慢慢的覆盖地雷,张文济也万分小心的将军刀从地雷上慢慢移开。
        终于,张文济移出军刀。
        一干士兵顿时松了口气。
        张文济看看手腕上的夜光表。10点37分,过去了近五十分钟。
        这片雷区十分宽阔,又花了一个多小时,他们才走出雷区。
        快速的摸上各个可能布置有重火力的地点,然后很快离开。有些区域防守力量太强,哨岗众多,张文济根本不敢冒险,直接将这些区域划为火力打击区。
        终于在凌晨3点23分,张文济他们侦测完毕谅山火力分布。
        然而,就在他们将要返回时,遇上了意外。张文济发现,一处曾经侦查过的火力点位置发生改变,当下又重新修订坐标,发回总部。
        拥有十多年侦查经验的张文济当即觉得不对,一路上又侦查了一次,发现几个区域的火力竟然重新进行了分配,而最令他感到忐忑的是,到现在为止,他们仍然没有发现越军炮兵阵地。
        看看时间,凌晨3点38分。他们所在的位置离谅山脚下我军前线还有一个小时的脚程。
        “把电台给我!”张文济一声令下,“还有22分钟,我军将会对侦查区域实施火力打击,你们现在的任务是迅速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在我军开始全面进攻之后,引导兄弟部队拔掉残余火力点!”
        “可是营长,你要做什么?”一个士兵小声的问道。
        张文济呆了一呆,半晌之后才道:“我答应过首长,一定要完成任务的!可是到现在为止,敌军炮兵阵地还未找到,我将一个人去寻找炮兵阵地,并且传给总部!”
        此言一出,士兵们顿时有些激动:“怎么能让营长跑一趟,这该我们去的!”
        “就是,就是。营长还有更重要的任务,不能让你冒险啊!”
        ……
        “够了!这是命令!”张文济心中虽然感动,但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你们放心,这点小事还难不倒我!别忘了你们一身本事是谁教出来的!”
        “呵呵!”士兵们不好意思的笑道,放下心来。
        张文济背负着电台,往最高峰走去。
        按照惯例,炮兵阵地的位置一般在利于射击,视野开阔,而敌军不易发现的地方。张文济一眼看中了最高峰的半山腰处。由于小队人数较多,加之攀爬山峰易被人发觉,所以小队之前并未侦查过此处。
        好不容易来到此处,果然见到一门门大炮瞄向北方,极目望去,黑夜之中,却不知阵地纵深。张文济看看表,凌晨3点50分,当下决定沿着炮兵阵地进行探测。
        由于此刻正是凌晨,越军大部已经入睡。哨岗上的几名哨兵也是满脸的倦容。
        张文济自信能在十分钟内,在炮兵射击前从容的找到安全地区。小心的摸进炮兵阵地,粗略的查看了一下,便在阵地中的一处炮口下,借着夜色和网子的掩护,向总部发回信息。
        一看时间,3点56,还有四分钟,足够离开阵地。
        小心的向外摸去,然而还未到达阵地外,就见北方的天际,三发信号弹升上天空。借着,仿佛是万钧惊雷,一发发炮弹落在自己身处的阵地。
        “妈的,怎么回事,不是还有两分钟么?!”张文济看到一个个火球在不远处炸开,几百名被惊醒的越军士兵提起步枪,飞速的逃亡。
        他也加入到逃亡的队伍,却是一人单独往一处壕沟跑去。他知道,在这样密集的炮击之下,很难逃出去,不如躲在工事中,等待炮击过去。
        期间,他看了看腕上的手表,凌晨3点58分。
        “妈的,我的手表怎么慢两分钟!”倏然,张文济想起昨日午后,在和一名左撇子侦察兵掰左手腕时,自己输了,手表在桌上磕了一下。
        不会是这一下使得分针退了一下吧!
        张文济暗呼倒霉。然而更倒霉的却还在后面,只听得一声炮响,一发炮弹在身边炸裂。巨大的气浪和高速的弹片将他掀飞。他知道,这下自己完了。
    正文 第二章 刘氏兄弟和张允文
     更新时间:2010…3…16 2:19:00 本章字数:3998
        一面绣有斗大“郑”字的大旗轻轻飘荡在洛阳城头。(全文字小說閱讀,盡在ωар。1⑥κXs。cOm(1⑹κxS。СOM。文。學網)(看章节请到)落日的余晖洒在城墙上,让这座千年古都更显壮丽。
        而城外,沿着树林河道次第排开的,是一座座营寨。营寨上飘扬的大橐上,清晰的写着一个大大的“唐”字。从城头上可以清楚的看见营寨口竖起的拒马角鹿。营寨内几座高耸的瞭望塔也在瞭望洛阳城内的情况。
        而今是大唐武德四年,大郑开明二年。
        武德二年,洛阳王世充废皇帝杨侗,称帝即位,建元开明,国号为郑。武德三年,大唐秦王李世民受命攻郑,于青城宫大败王世充。后者龟缩洛阳,一面凭借洛阳高大厚实的城墙据守,一面向河北窦建德求援。
        洛阳城内,大郑一处军营内,两人坐在一张床榻边上,一边看着床榻上躺着的少年,一边相互攀谈。
        “老二啦,大夫当初说老三在七天后会转醒,这可是第七天了,你说老三咋还不醒过来呢?”
        “你都不知道我咋知道!呃,别瞪我呀,瞪我也没用!”
        “不和你这夯货说了!”
        “你自己不也是夯货么?”
        “什么,你说什么?”
        “只许你说我,就不许我说你,这是何道理!”
        “老子是你大哥!”
        “亲爹也不成!”
        就在这两个夯货闹将起来时,一个微弱的声音从床榻上传来。
        “嗯,啊——”
        两个夯货对视一眼,互相“哼”了一声,同时往床榻上看去。
        只见床榻上那名少年脸色苍白,半睁双眼,目光空洞的望着面前的两人。
        “嘿嘿,老三你醒啦!啧啧,那大夫还真神了,说你七天后醒过来,果真就醒过来了,真他娘的神啦!你说是不是啊,老二!”
        “真神啦!他娘的,下回见到那大夫,定要送他个猪大腿好生感谢他一下!”
        少年的眼睛慢慢有了一丝色彩,他看着面前的两人,慢慢回忆起来。他们是自己的街坊邻居,是一个刘姓屠夫的俩儿子。
        可是,可是我为什么会认识他们?我不是在谅山么?这里又是哪儿?
        刚一想到这里,脑海中竟有泛起了答案。(看章节请到)
        闭上双眼,少年细细回忆,竟然将自己在洛阳长大的点点滴滴都回忆个遍,就仿佛是站在一幅幅图片前,看着“自己”用功读书、孝顺父母、结交朋友、被迫参军,最后被唐军的流矢所伤,一头撞在墙垛上,晕了过去。
        再慢慢回忆,也看见一个少年在军人家族中成长、留学苏联、参加越战,最后因两分钟的误差被死在炮弹之下。
        到底我是谁?少年蓦地睁开眼睛。我是越南战死的张文济还是武德四年守城的张允文?
        环视这处军营,只见营中三张床榻,三柄长刀立在角落的兵器架上,三个头盔和皮甲随意扔在地上。门帘外面,阵阵喧哗声不时传来。
        转过头,迎上两双关切的眼睛。
        “老三,你咋的啦?难道不认得哥哥了?”
        张允文一看,是刘家老大刘勇。旁边的人则是刘家老二刘武。5?这两人的名字还是自己父亲取的。不识字的刘屠听了父亲随口取的名字,竟千恩万谢,送上猪头一只,使得父亲很是尴尬。当然,这些轶事是在张允文十二三岁时,刘屠向张允文说的。
        “刘,刘勇大哥!”张允文有些吃力的喊出来。其实在他的心中,还是有些排斥现在的这重身份的,这是一个生于红旗下,长于红旗下的共产主义青年,在这个万恶的封建社会中产生的不适应。
        “咦,老三,你平时老大老二的喊来喊去,现在怎的客气起来!”说话的是刘武。
        “嗯,以前是以前,大家还小,老大老二的叫来不让人生分。现在不同了,要叫大哥二哥才显得尊重嘛!”张允文一转眼珠子,马上想到理由。
        这些理由虽然牵强,不过对于这俩浑人兄弟而言已经足够。
        “哎,老三你咋说咋喊都行!反正阿爹说过,老三你是读书人,我们两兄弟都要听你的!”
        此言一出,张允文不由一愣,这句话相当于这两人把命交到了自己手中。自己的责任可真大啊!
        张允文的心情不由有些沉重了,看看两人,慢慢坐起身来:“我好渴啊!大哥二哥,你们谁帮我打点水来?”
        刘武一溜烟的往外跑去:“我去!”
        刘勇这才反应过来,看看床上坐着的张允文,问道:“嗯,老三,你饿了这么几日,要不要吃些东西?”
        听得此言,张允文顿觉肚中饥饿,当下道:“好吧!不过要来点稀饭之类的食物!”
        “好嘞!”刘勇也一溜烟出门去了。
        待两人出去,张允文顿时沉下脸来。刚才自己好好整理脑中记忆时,发现一个大问题。
        现在他们三人所在的,是王世充的郑军。经前些日子的一败,龟缩洛阳城,而在外面吧洛阳围得似个铁桶的,正是李唐秦王李世民的军队。
        按照历史记载,不久之后,窦建德引十万兵马来救洛阳,被李世民于虎牢关杀得打败,自己也被生擒了。接着,王世充投降,洛阳城破。
        当初张文济崇拜毛主席,一曲“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让他激动不已,闲暇时便将《史记》、《唐书》、《资治通鉴》之类记载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事迹的史书翻了一遍又一遍,几乎烂熟于胸。
        如今,接着当初读史留下的清晰记忆,张允文对未来的天下大势有着深刻的了解。
        现在怎么办?是出城投降李唐,还是等待王世充投降之后被唐军遣散或者收编?
        正在这时,门帘掀起,刘氏兄弟同时回来。
        “来来,老三,我可是给你找来吃的了!”刘家老大端着两个大海碗,一碗是稀饭,一碗是包子。
        “老三,水提来了!”刘家老二毫不费力的提起一桶水对着张允文道。
        “来,先吃稀饭!”
        “来,先喝水!”
        一个海碗和一个瓢同时递在张允文面前。
        刘氏兄弟相互瞪眼,并不相让。
        张允文不由暗自拍拍脑袋,这两兄弟也太浑了吧!
        一手接过海碗,喝起稀饭,一手接过水瓢,喝起凉水。这下子两人总不会闹了吧。
        喝了半碗稀饭后,张允文放下碗,从榻上起来,走动两步,活动了一下身子。又慢慢吃起稀饭来。
        最后,当张允文吃完了三个大包子,用水洗了脸之后,他也作出了自己的选择。
    正文 第三章 三尺青锋搏功名
     更新时间:2010…3…16 2:19:01 本章字数:3711
        剑长三尺,锋利、修长。手机快速阅读:wàp。1⑹κx  s。cOM  文字版首发所有章节都是请到  剑脊靠柄处,刻有一个小篆“郑”。匕首长六寸二分,锋利无比,是刘氏兄弟当初在洛阳的一处铁匠铺打制的。
        拿起剑往前一刺,感觉不像三棱军刺那样具有穿透感。
        张允文摇摇头,凭着这个时代的铸造工艺,要制作如同三棱刺或65式军刀那种类型的武器,尤其是要达到那种质量,恐怕很难。
        在营帐中挥舞了几下手中的剑,又试了试匕首,嗯,还算凑合。之后,张允文又找来一截近七丈的绳索。
        略微活动了一下身体,发觉这幅身体有些孱弱。想来也是,毕竟张允文乃是一介书生,身体自然不像张文济那般壮硕。不过经历了几个月的军事训练,这幅身体还是有些灵活,可以完成一些基本战术动作。
        现在张允文唯一做的事,就是等待夜深。
        期间,刘氏兄弟看到张允文手中的长绳,围上来悄声道:“老三,你是不是出城投降唐军啊?”
        张允文脸色不变,问道:“你们怎么这样问?”
        刘氏兄弟“嘿嘿”一笑:“军营中许多兄弟都是这样缒出城去,降了唐军的!若是老三你要去降,记得把我们哥俩带上!”
        张允文抚摸着手中的剑:“带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