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侦察兵 >

第226部分

大唐侦察兵-第226部分

小说: 大唐侦察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人所座的位置极近,这恐怕也是李世民表达亲密感的一种方式。长孙皇后一口口违者张继,而李世民则是在和张允文拉家常。
    整个这顿饭,渐渐生出了温馨之意来。
    这样的氛围,无论是李世民还是长孙皇后,都是十分满意的。和众人言笑晏晏,也是热闹异常。
    然而,一个稚嫩的声音却打破了这种氛围:“外公,今天有个姐姐撞了我一下,可是爹爹偏偏说他不是姐姐,而是个哥哥!他把我撞得可疼了!”
    张允文一听见张继的话,不由面色一变,这小家伙竟然会告状。当下正要开口打住张继的话头的时候,却见李世民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向张继道:“继儿乖,告诉外公,那人怎么撞到你了?外公帮你出气,也让人撞他一下!”
    张继当下便磕磕绊绊的将今日发生之事讲完。最后,晃着脑袋,似乎在回忆什么。终于,他一拍手:“对了,那个姐姐名字叫做‘称心’!”
    李世民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哦,继儿没记错吧,那人真的叫称心?”
    张继一个小脑袋上下点个不停:“继儿听见爹爹叫过他的名字!”
    李世民的目光立刻转向张允文。张允文不得不硬起头皮答道:“呃,此事确实如此!继儿被人撞倒,但是没什么损伤,小婿也就没有计较了!”
    李世民冷冷一笑:“朕倒是好奇,那位称心怎么会出现在九成宫里边!呵呵,看来朕明日还得亲自去见见此人,看看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竟能如此厉害,混进九成宫里!”说道最后,已然是语气森森,杀气溢出。
    这倒是将张继吓了一跳。长孙皇后即刻抱住张继,向李世民嗔道:“陛下,你看看你,莫吓着了小孩子!”
    李世民赶紧露出笑容来,望着张继张琰,尴尬的“哈哈”一笑:“呃,吃菜,吃菜!”
    张允文轻叹一口气,这称心估计要遭殃了。而自己和李承乾之间,恐怕也是会生出罅隙来。
    第二日,张允文一大早就离开了九成宫,骑马返回长安。
    先到家中看了一下支柔和王妍二人的情况,接着又去了在调查院逛了一下之后,便来到了侦察兵新兵训练营。此次前来,是来接薛仁贵前往军事学院。
    薛仁贵在就在新兵训练营外候着了。只见他腰悬长剑,背负大弓,一手执方天画戟,,一手提着一个不大的包裹。这些便是薛仁贵的全部家当了。
    在张允文的带领之下,薛仁贵直接来到了军事学院的院长办公室。
    这里本应该是李世民这位名誉院长办公之处,而实际上一般都是空着的。终于,张允文不堪这间华丽的房间如此浪费,便让李靖这位副院长搬到里面办公。
    虽说张允文渐渐的少来军事学院之中,然而,这军事学院之中,却是有着李靖、段志玄等人坐镇,日常事务也有专门的人员处理。
    张允文将来意与李靖一说,李靖的目光在薛仁贵身上来回扫了好几遍,其中,多是集中在那杆方天画戟之上。
    “既然允文说你武艺非凡,那老夫便不考较你的武艺了,过来和老夫聊聊兵法韬略吧!”李靖满脸和气的对着薛仁贵说道。
    薛仁贵知道,这是在考察自己是否有进入指挥系的能力,当下小心应付。
    李靖的脸上也随着薛仁贵的回答,而渐渐绽放出笑容来。看到这笑容,张允文知道,此事成了。
    过了午时,张允文正想着赶回九成宫将李宇等人接回来时,李宇却带着张琰张继自己回来了。
    经过李宇一番解释,张允文知道了事情始末。却是李世民今日赶往太子所居宫殿,刚好撞见了正玩乐一团的李承乾和称心,当即下令将称心杖责四十,然后逐出九成宫。
    李承乾和称心吓得脸色煞白,正要苦苦哀求,却见卫士如狼似虎的冲了上来,将称心摁在地上,抡起手臂粗细的刑杖,开始打了起来。
    四十大杖,漫说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半大孩子,就连大人也不一定能够承受。当杖刑至三十的时候,那称心已经停止了哀嚎,有气出,没气进了。
    接着,卫士又将称心的尸首送出了宫外。
    而听到这个消息的李宇赶过来时看到的却是李承乾仇恨的目光。前后一联想,李宇顿时知道了此事恐怕与张继脱不了关系,当下便带着张琰和张继返回了长安。
    听到这个消息,张允文轻叹一声,心头戚戚,看了一眼张继。唉,都是这小子告状惹的祸啊!
    正文 第三百七十六章 不安分的薛延陀
     更新时间:2010…9…14 10:23:35 本章字数:2621
    当李世民将那道封禅泰山的诏书下达于天下的时候,天下四夷皆是得到了这消息。
    对于他们中的一部分来说这大唐的封禅管他们屁事,到时候派出使团献上贡品,得些赏赐也就完事了。然而,对于一些部族而言,这却是一个天大的机会。
    自贞观四年大唐与薛延陀合作,灭了**厥之后,薛延陀势力,在大唐的支持之下,急剧膨胀,称霸整个漠北地区,铁勒九姓尽归其统辖,而那夷男真珠可汗,也成了漠北草原的大可汗。
    对于这一切,夷男和他的臣子们在最开始的时候还是感到十分满意的,大唐待他们不薄啊!可是,随着薛延陀势力的不断增强,大唐对待薛延陀的态度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由最开始的全力支持,到如今的半冷不热。夷男派出去的使者,无论是在太原李绩处,还是在长安,皆是受到了冷遇。
    最令夷男他们感到失望的便是大唐对漠南诸部落的扶持。
    如今的漠南地区,有奚族、契丹、突厥诸部落,他们各自在一块地盘上上生活放牧,其首领皆为大唐羁縻州刺史,平素彼此之间,若有攻伐,则交由太原并州都督府李绩处处理。几年下来,人口快速增长,势力增强不少。
    对于奚族、契丹等部落,夷男等人还无所谓,可是对于那突厥部落,他们则是深感不公。大唐对于这突厥部落也太好了吧,不光给了兵器粮食,甚至还让当初灭突厥后建立起来的五万突厥骑兵中的一万人返回漠南草原,为增强突厥战力。
    面对这样的情形,夷男等人虽然心头愤恨,却也无可奈何。
    终于,贞观十五年三月,李世民发出了封禅泰山的诏书。
    而当夷男知道这诏书情况时,已经是七月初了。一听到这个消息,夷男就知道机会来了。
    李世民东游封禅,定会抽调关中精锐沿路随行,保驾护航。彼时关中空虚,太原幽州一线兵力仅供防守,无力进攻。若是这时候南下大漠,直达漠南,掠其人口牲畜,追杀突厥,待李世民反应过来,说不定已经大胜而归了。
    早在几年前,夷男便一直扩军备战,做着随时发动战争的准备,虽然连他也不知战争的对象是谁。到贞观十五年的时候,薛延陀已经拥有控弦之士十万,再加上回纥、同罗、仆骨等诸部落的士兵,恐怕能召集起二十万大军来。
    另外,薛延陀在漠北和诸部落长期的征战中,发明了一种特殊的战法,薛延陀人仗此横行漠北,竟无敌手。原来在实战之中,薛延陀人发现步弓的射程远高于马弓,即使是同一张弓,在地上的射程也要超出在马背上的射程。据此,薛延陀人打仗之时,十人为一队,逢敌则下马迎之,以弓箭射杀。十人之中,必须留一人在原地照看马匹,若是马匹跑了,这照看马匹之人以死罪论处。若是弓箭击溃了敌人,则上马追杀之,若没有击溃敌人,则上马逃窜。
    就是这种战法,薛延陀竟以此横行漠北,再无敌手。
    正是这二十万大军和这独特的战法,给了夷男足够的勇气和信心打上一场大战,哪怕是和大唐打。
    “传我的命令,让诸位大臣到我的部落里来。还有将各个部落在牙帐的代表皆叫过来!”夷男深吸了一口气,他需要属下众人和那些酋长们为他增添勇气。
    那些站在营帐外的卫士听了夷男的话语,立刻四散开去,通知那些大臣和使臣去了。
    没过多久,一个个身影便进入到了大帐之中。
    等到人到齐了,夷男目光扫过各位大臣和使臣,口中沉声道:“各位,今日找你们过来,却是为了一件大事!想必诸位已经知道了吧,大唐皇帝即将领着他手下的文武大臣和四方使节,前往泰山封禅。到时候,定然会带走大量的关中精锐。这时候我等出兵南下,一举荡平漠南,掠其人口牲畜,甚至立足漠南。到时候,就是唐军再想要回攻过来,也为时晚矣!”说着,双目慢慢眯起,凝视着大帐内的每一个人,“诸位以为如何啊?”
    听了这话,在场之人尽皆悚然一惊,不可思议的看着夷男。贞观四年的时候,他们和唐军碰撞过,深深的体会到了唐军的强大,就连当年称雄漠南漠北的**厥都亡于彼手,羽翼只能说是渐丰,而不是已满的薛延陀,又如何挡得住唐军,如何能与唐军一战?
    见到众人的表情,夷男心头知晓他们定是害怕大唐,这才不敢不言相和。当下说道:“本汗也知道唐军的厉害,可是,若是李世民东游封禅,定会带走大量精锐,到时候,关中空虚,就算我等打倒漠南,太原、幽州唐军出动,也不过六万余人,而我薛延陀连带诸部落,足足有二十万人,难道还害怕这六万人么?只要我等灭了这六万人,而关中又无援军,漠南漠北就任我铁勒翱翔了!”
    听了这番解释,在座的大臣和使臣中的大部分人皆不由有些心动了。论起条件来,漠南草原的降水较多,土壤叫好,气候也较热,更加适宜牧草生长。因此,漠南草原的条件比起漠北来,可要好上许多。而最近些年的发展,使得诸部落人口急剧膨胀,原先的草原已经养不活那么多的人口了,这也是他们彼此征战的原因之一。若是能拿下漠南草原来,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大汗,此事事关重大,我等还须返回部落,报与我家可汗,待我家可汗商议过后,才能做出回应来!”那些使臣们纷纷说道,“不过大汗放心,我等定会极力规劝我家可汗同意大汗计划!”
    “好!”夷男猛地一拍扶手,“若是如此,那就最好了!”
    于是,这些使臣们立刻纵马返回各自部落,极力劝说自家可汗同意夷男真珠可汗的建议。
    长安,深夜之中,太史局观天台之上,一位年近六旬老者站在观天台上,仰望星空。在老者的旁边,一位年纪约莫三十岁,峨冠博带的道士也做着同样的动作,“淳风啊,我都说了,你不用每夜都跟着老夫来这观天台的!”老者笑着对身边的道士说道。
    “薛老乃是我道门前辈,如今又身兼太史令之职,深夜露重,小子恐薛老寒气入体,这才每日跟来!其实薛老用不着每夜都来,每夜小子都会来这观天台,到时候记录下这星宿变化,交与薛老便是!”那道士说道。
    听这二人的互相称呼,便是一人乃是李淳风,另一老者却是当朝太史令薛颐。
    这薛颐在大业年间出家为道,善解天文律历,尤晓杂占。在整个道门之中,也算得上一号人物。自贞观十三年前太史令傅奕去世之后,这薛颐便接任太史令一职。
    薛颐摇摇头在,正要说话的时候,忽然间天空异象骤升。只见一道彗星拖着长长的尾巴从天际中央掠过,又瞬间消失在天际。
    “淳风,记下来!”薛颐的声音有些颤抖了,“现在是几时几刻?”
    “丑时初刻!”
    “记下:丑时初刻,有星孛于太微!”
    李淳风连忙记了下来。当他记完之后,抬头望向那老人时,却见薛颐仍旧望着天际,口中却是说道:“淳风啊,明日老道奏请陛下,停止封禅一事!”
    正文 第三百七十七章 于志宁
     更新时间:2010…9…14 10:23:47 本章字数:2655
    虽说称心的死,直接原因是张继告了一状,而使得李世民知道了称心进入九成宫之事,然而归根结底,此事的起源还是在于李承乾宠爱称心,而荒废了政务学业,让李世民疼新不已。就算是张继没有来打小报告,李世民诛杀称心,也是迟早的事。
    可是,李承乾没有看到这点,他一方面怪罪张允文不守信用,唆使其子向李世民告状,呃,至少他是这般认为的。另一方面又埋怨李世民,埋怨长孙皇后,甚至是于志宁来。
    当称心的尸体被扔出宫外,李承乾派人出去,将称心敛棺入葬,算是尽尽人事,了了这两年来的缘分吧!
    不过也不知是不是称心的死对他打击太大,这李承乾竟然做出一件让**跌眼镜的事情。他竟然在宫中为称心立像立牌位,对其参拜。这件事情传到李世民耳朵里,李世民当下便派人将这像和牌位全部捣毁。若是此事传出去,皇家颜面何在?
    同时,还将李承乾叫到身边来,劈头盖脸的骂了一顿。李承乾悻悻而退。
    却再也没有在表面上做出什么出格的举动了。
    而李世民的注意力也渐渐从李承乾身上移开了。此时他正在为封禅的事情苦恼着。
    今日朝会之上,太史令薛颐提出停止封禅之事,其理由是昨夜夜观星辰,见有彗星掠过中天,孛于太微,实乃大大的不吉之兆。
    此言一出,李世民不由一愣,而群臣哗然。
    为了这场封禅仪式,李世民和朝中大臣在贞观十一年的时候,便开始准备,一直到现在,终将礼仪定下,开始准备封禅的物品了,只等时间一到,便携朝中大臣与四夷使臣,于泰山封天禅地,成就万古之名了。
    而如今,这太史令薛颐却是说道星象有异,停止封禅,这又如何能让那些摩拳擦掌的大臣赞同呢?
    当下,便有数名官员上书,说朝廷为封禅之事,准备日久,若是中途偃旗息鼓,恐是不妥,不如东游封禅之时,多加派人手,调集精锐士卒,沿途随行,若真有什么动静,也好应急处理。
    此言却是遭到了众多大臣的反对,其中,以褚遂良最为坚决。他说什么天象人意,皆不可抗,若是逆而行之,后果实不能测。
    这场争论一直争了两日,最后,李世民还是下令,停止封禅。
    停止封禅的诏书诏告天下之后,那薛延陀使臣不敢耽误,再次将情报送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