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侦察兵 >

第263部分

大唐侦察兵-第263部分

小说: 大唐侦察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绩点点头,默默不言,只是注视着江面。
    片刻之后,李世民笑道:“当初允文领偏师奔袭平壤,如今音信全无,也不知那边战况如何!”
    李绩闻言,也说道:“不光是那五千骑兵,就连那两千水军如今也没有音信。想必是被允文征用了吧!若是他们能够取得突破性进展,那我军也不用滞于此处了!”
    “好了,不说他们了!”李世民挥挥手,遥遥的指着鸭绿江,“世勣啊,你曾言在岸边设立炮兵阵地,以炮兵火力压制对方,掩护我军渡河。此计虽好,然而这弹药的耗费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啊。若是我军在此使用炮弹过多,又如何拔取剩下的城池和平壤呢?”
    李绩拱手一揖:“陛下所言甚是!然而我军被阻于此将近一月,其间消耗粮草无算,且士气亦多有下降,若是陛下还不拿出主意,渡过这鸭绿江的话,恐难以收拾啊!”
    李世民闻言,不由抚须沉吟起来。
    正在这时候,李世民忽然听见身边的将领发出嘈杂之声,转头一看,却是几名将领正指着江面上,好像在看什么似的。见到李世民的目光,一位将领讪讪一笑:“呵呵,陛下,江面上好像来了什么东西,正往我军方向过来!”说着一指江面。
    李世民凝神一看,果然在冥冥薄雾之中望见一夜扁舟正往鸭绿江自己这边行驶过来。
    正文 第四百三十八章 平定高丽
     更新时间:2010…10…16 10:57:55 本章字数:2955
    大唐贞观十八年八月十九,张允文生擒渊盖苏文之后,在平壤城以渊盖苏文的名义发出了投降书,对鸭绿江的高丽军发出了劝降书。
    李世民收到那横渡鸭绿江的侦察兵传来的消息的呈递上来的投降书之后,不由微微一愣神,一脸的不可置信。想来也是,大军被困于鸭绿江已有一段时日,如今降书骤来,不由生出措手不及之感。
    这也太迅速了吧!
    愣神之后,李世民便问起了事情始末。
    这名侦察兵一直跟在张允文身边,自然知道事情始末,当下便从辽水口上船开始一直讲到自己渡过鸭绿江送来降书,一件件事情挨着讲了一遍。其间起伏,听得李世民和众将领眉飞色舞。待这侦察兵说完之后,李世民还下意识的问了一句:“后来呢?”
    那侦察兵一僵,讪讪笑道:“后来……后来小人过来送信,也不知后来了!”
    李世民这才回过神来,对那侦察兵道:“好了,辛苦了,你先下去歇息吧!”
    那侦察兵抱拳一揖,离了大帐。
    “呵呵,诸位爱卿,想不到允文还真的将那渊盖苏文给活捉了。其间虽有波折,然终竟全功。一捉了这渊盖苏文,允文以五千兵马便俘获四万高丽大军。降卒过多,恐生不稳!诸位爱卿,你等说说,我军当如何来办此事?”李世民笑着向大帐内诸位文武说道。
    “陛下,此事可不是取决于我等,而是取决于鸭绿江对面的高成武。只要此人听从降书之意,投降大军,大军渡过鸭绿江,领一支轻骑先行抵达平壤,协助张将军维护这平壤之局,则乾坤方定!但是若是此人不遵降书,则可能誓死反抗,或者分兵回攻平壤,救援渊盖苏文,若是如此,情况恐怕不妙啊!”长孙无忌沉吟片刻,当先说道。
    李世民听得此言,不由微微皱起眉头:“难道要我等便坐等高成武投降不成?”
    这时候李绩出言道:“陛下,我军如今拥大军八万,且筹集舟楫四百,对岸高丽军不过五万,仗着地利之便方能守住鸭绿江。以微臣看来,不若将四百舟楫尽数下水,八万大军列阵待发,向高成武显示我军兵威。以火炮向对岸轰击,彻底打垮地方士气。如此一来,这高成武定然会向我军投降!”
    李世民猛的一拍面前几案:“好!世勣之言,深合朕心!若是坐等高成武投降,又要等到何时?朕向来不喜对手把握主动!这战争主导权,一定要握在我军手上!”
    众将听得李世民的话语,当下齐齐起身道:“我等谨遵陛下之言!”
    商议之后,李世民决定明日便开始陈兵鸭绿江,同时吩咐炮兵提前架设好阵地,做好轰击对岸的准备。
    第二日,震天的鼓声和牛角号绵长的号声响彻在鸭绿江两岸。
    一队队披坚执锐的唐军士卒冲出营地,迅速在鸭绿江畔的沙地上列阵。一时间,步卒站立得整整齐齐,手中长枪横刀在阳光之下熠熠生辉。骑兵也列成整齐的方队,骏马嘶啸,看起来威武异常。四百舟船在宽达二十里的江面上同时放下,溅起阵阵浪花。
    如此大的动静,鸭绿江对面的高成武自然也是知道的。
    从昨日他收到那以渊盖苏文名义发过来的劝降书的时候,这位将军的心头便一直在犹豫着,到底投不投降呢?按理来说,这渊盖苏文既然被活捉了,他们这些属下理当投降,可是一想起自己在鸭绿江坚守这般长的时间,挡住了唐军半个月,又十分的不甘心。
    就在他左右为难,犹豫不决的时候,便听见了对面唐军阵阵鼓声和号角声。
    他出了营帐一瞧,只见对面的唐军在鸭绿江畔列成一个个整齐的方阵,步卒、骑兵,一个个方阵井然有序,在阳光的照射之下,兵器之上,寒光闪烁,片片明光铠,晃得人眼睛都花了。还有一个单独的阵地,那里已经架设起了一百多跟黑色的铁管子,想必就是唐军的火炮吧!唐军用此物,攻城略地,战无不胜,但不知用于野战,那效果将是如何?
    正沉吟间,忽然对面的唐军蓦地发出一声大吼:“杀!杀!”
    八万人同时发出的怒吼之声,当真是响彻云霄。那声势、那杀气,让站在岸边观看的高丽士卒不由齐齐一怔,接着面露沮丧之色。
    “不好了,将军,唐军攻过来了!”一名副将急冲冲的跑过来,对高成武说道。
    高成武却是摇摇头:“什么攻过来了,唐军此意,乃是逼迫我投降,怎会真的进攻?”
    那副将犹豫了一下,低声道:“高将军,要不然咱们降了吧!”
    高成武闻言,顿时沉默下来,目光怔怔的望着对面,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就在这时候,只看见对面炮兵阵地之上,火光一闪,隆隆炮声传来,接着,营帐前面的沙地之上,蓦地腾起一个个爆炸炮弹爆炸时掀起的气浪,霎时间弹片四下飞溅,沙土扬起,有落在地上。
    飞射的弹片命中一些离沙地较近的士卒,中者纷纷殒命。一时间,没有人敢再靠近那沙地了。
    而在前面沙地遭到炮击的同时,,高丽大营后方一里处,也遭到了炮击。不过那里没什么人,也就没有造成什么损失。
    高成武淡淡的转过头,望向那营帐后面。片刻之后,便有士卒过来报道说大营后方遭到唐军火器袭击。那副将不由一愣:“这些唐人,到底在干什么,怎么尽打在前面后面?”
    高成武轻叹一声,说道:“他们这是在告诉我们,我们的大营完全在他们的火炮射程之内。若是想要攻击我们,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此言一出,那副将面色大变。
    高成武长叹一口气对那副将说道:“好了,你去准备一艘小船,带着白旗到唐营投降去吧!”
    说这话时,高成武望着鸭绿江,目光怔忪,片刻之后,收回目光,转身离开江边。
    当唐军轰击了几十炮之后,停了下来。
    硝烟散去,江面上渐渐清晰起来。
    “陛下你看!”一众大臣簇拥着李世民站在江边,观察着对面高丽军的情况。忽然,一名武将指着江中缓缓驶来的一夜小舟说道。
    众人顺着那武将指的方向一看,只见到一叶扁舟之上,一人摇晃着白旗,正慢慢向唐军大营行驶过来。
    大唐贞观十八年八月二十六,驻守鸭绿江的高丽大将高成武遣副将渡过鸭绿江,举众向唐军投降。
    当唐军用四百舟船运送了一万大军渡过鸭绿江,开始在高丽军大营接收俘虏之时,高丽大将高成武自刎于大帐之中。
    李世民听闻此消息,不由叹声道:“高成武真乃忠义之士!”下令厚葬之。
    在大军渡过鸭绿江当日,李世民便遣李道宗领八千骑兵快速奔向平壤城,增援张允文。
    而剩余的大军则是缓缓的向南推进,沿途之中,望风披靡。
    渊盖苏文被生擒的消息已经传遍了整个高丽,况且唐军主力渡过鸭绿江,所以,沿途大小城镇村落,唐军一至,尽皆归降。
    在唐军主力慢慢推进的时候,李道宗的八千骑兵日夜兼程,也终于感到了平壤城。
    早已经得到消息的张允文领着高丽的贵族官吏,在平壤城门外迎接李道宗的到来。
    当这些高丽贵族官吏,见到八千唐军威武的从面前走过之时,原本心头存在的异心,也烟消云散了。
    此时平壤城内已经有一万五千唐军精锐,控制平壤城已经是绰绰有余了。
    顺便提一句,当初渊盖苏文领军返回平壤城之后,便开始着力清理那些粮仓中的有毒粮食。他们先将粮仓中最上面的粮食全部清理掉,然后剩下的粮食以猪狗试之,有毒者继续清理,没毒的粮食便重新装仓。当张允文他们二入平壤的时候,那些高丽人已经将有毒的粮草清理得七七八八了,共整理出干净的粮食十五万石。
    所以,即使是大唐主力尽数至平壤,也有足够的粮草供给。
    终于,在张允文他们苦苦等候了半个月之后,李世民和李绩领着唐军主力出现在平壤城外。
    正文 第四百三十九章 百济请罪
     更新时间:2010…10…16 10:58:10 本章字数:2890
    李世民并未有向张允文那样将降卒带上,以壮声势,而是在高丽军投降之后,便让他们自己返回家乡,口中还满是深情的说道:“回去吧,不用打仗了!”
    这句话令那些高丽士卒万分感动。不用打仗了,这太平日子就要来了!
    于是这些高丽士卒纷纷欢呼着将头上的兜帽摘下来,扔向天空,以示庆贺。接着,一队队穿着普通**的高丽人便纷纷军营,回到自己家中,准备过太平日子。
    只有那些原本是高丽贵族的将领,还要跟着唐军返回平壤。
    一路上,李世民对于这些高丽将领,恩威并济,很快便将这些人给收复了,他们对李世民可谓是死心塌地。
    到达平壤之后,张允文便将整个平壤的事物全部移交给了李世民,包括渊盖苏文。
    李世民在被火烧了部分的高丽皇宫之中接见了已经身为俘虏的渊盖苏文。
    此时的渊盖苏文一脸的仍旧是被五花大绑着。押进高丽皇宫的时候,这位大莫离支脸上还露出了几丝冷笑。
    站在大殿之中,渊盖苏文一脸傲气的看了一眼李世民和两旁的文武大臣,然后又扭过头去,望着大殿的柱子。
    “乱臣贼子好胆,竟然藐视圣上!”看到渊盖苏文已经是阶下之囚,竟然还敢这般放肆,一些大臣当即出列训斥道。
    渊盖苏文却是看了那大臣一眼,不屑的笑道:“陛下乃是天下共主,小臣那里干藐视!”口中虽是这般说,可是看那神色,分明是**裸的藐视。
    那位大臣还欲出言再辩,却见李世民挥挥手,只好闷闷的退回队列之中。
    李世民看了一眼被绑得严严实实的渊盖苏文,向侍卫吩咐道:“松绑!”
    两名侍卫走上前去,将那绳索解下。
    “渊盖苏文,你可有话要说?”李世民看着渊盖苏文,威严的说道。
    渊盖苏文深深的看了李世民一眼,勉强的行了一礼,毕竟是他下令给自己松绑的:“外臣无话可说!”
    李世民闻言,怒声道:“无话可说?你当然无话可说!弑君谋逆在前,攻击别国在后。大唐起兵伐你,你竟然多方筹划,欲图拖死大军!难道你真以为我唐军与前隋大军一样么?”
    渊盖苏文闻言,垂下头来默默不语。
    见渊盖苏文这般模样,李世民口中训斥得更加厉害了:“前者荣留王对于本朝颇为恭顺,年年上贡,深得朕意。而你却领兵杀入皇宫之中,将高氏王族一脉,尽数屠戮,而立一个傀儡。如此行事,还有没有君臣之义,有没有纲常伦理?况乎尔兴不义之师,讨伐新罗,致使生灵涂炭,百姓流离,斯罪大矣!不杀汝,何以平民愤,何以正纲常!”说道后面,李世民隐隐有立刻将渊盖苏文拖出去砍了的意思。
    要知道,李世民对待那些敌国的首领皆是非常宽容的,如当年**厥的颉利可汗,在被俘之后,送到长安来,李世民还封了他官职爵位,一直让他养老到死。而今李世民却是隐有杀意,可见他对这渊盖苏文怨念之深。
    “陛下!”这时候,长孙无忌出列道,“渊盖苏文罪大恶极,臣请斩之!”
    有长孙无忌带头,其余大臣也纷纷附和,请求斩了渊盖苏文。
    群臣建言,李世民不由心头砰然一动。
    这时候,那渊盖苏文站在大殿之中,发出一阵狂笑之声:“哈哈哈哈——”
    此举顿时让李世民和众臣非常不悦,长孙无忌当下出言问道:“你这逆臣,为何发笑?”
    渊盖苏文满脸悲愤的说道:“我渊盖苏文纵横高丽,位极人臣,如今生死岂能由你们来定?你们要看我渊某项上人头,渊某偏不让尔等得逞!”
    说着只见这渊盖苏文猛的往旁边的柱子之上一撞,这一撞极为剧烈,众人不由觉得那柱子都晃了一晃。渊盖苏文动作极快,连旁边的卫士都没有反应过来。
    只见他触柱之后,当即头破血流,一命呜呼。
    李世民不由站起身来,走到渊盖苏文身边,俯下身子,探了一下他的鼻息。却是没有感到一丝热气。
    摇头轻叹一声,李世民再次回到座位之上:“这渊盖苏文也算是一方枭雄,宁可自尽,也不愿受辱!好了,抬下去好生安葬吧!”
    渊盖苏文的死不过是唐军在平壤其间的一个小小波澜,没有谁会去注意这个战败者。就连那些高丽贵族也没有。他们正忙着向大唐的各级文武官员献媚,以便在日后的利益分配之中能够拔得头筹。
    荣留王一家尽数被屠戮,宝藏王死于大火之中,而且没有留下后代。整个高丽王族血脉到此便断了。李世民就是想要立高丽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