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侦察兵 >

第265部分

大唐侦察兵-第265部分

小说: 大唐侦察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战,苏定方军斩首五千余人,俘敌两万,余者逃窜。而唐军的损失也不少,足足战死了千人。
    拔灼一逃,苏定方想也不想,领着大军便往西北追击而去。这一追,便一直追杀到了漠北。
    营州北面本是奚族的牧场,奚王牙帐便设在饶乐都督府,且奚王也领着饶乐都督的官职。然而在薛延陀大军来袭之时,奚出兵两万与之一战,折兵近半,便再也不敢与薛延陀交战了。那奚王更是带着家小跑到了营州。
    然而,当苏定方击破拔灼大军,获得大胜之后,这位奚王当即跑出营州,重新统领兵马两万,跟在苏定方后面追击残军。见到这奚王愿意为自己扫清身后,苏定方也倒是乐意。
    见唐军在身后死命追赶,拔灼也死命的往漠北逃窜,一逃一追,竟然跑到了漠北,到了薛延陀牙帐。
    这一路上,唐军的补给早早便用完了。为了能持续作战,唐军也变作了强盗,沿途遇上牛羊牲畜,不管是那部的,直接抢来,拔去皮,去掉内脏,在火上一烤,便塞进肚中。如果有哪个部落面对唐军,还敢反抗,那苏定方便下令将这个部落夷为平地,抢其骏马,以为代步。
    就这样,一路杀到了薛延陀牙帐。
    刚刚回到牙帐的拔灼听闻唐军杀来,心头大怒,这姓苏的追着老子从营州追到漠北,追了一千多里,现在还不罢休,竟然追到老子的老家来了,实在是欺人太甚!
    拔灼当即领军与唐军厮杀。
    如果说唐军是远来的疲敝之师,那薛延陀大军也好不到哪儿去,他们回到牙帐还不到一天的时间,也是没有休息好。但是,若是论起士气来,薛延陀大军差了唐军不止一筹。
    此战依旧以薛延陀战败而结束。拔灼领着身边的三百亲卫狼狈逃窜,其余士卒尽数投降。
    在战斗结束之后,一清点战果,苏定方吓了一跳,此战共俘虏薛延陀男女老幼七万余口,牛羊马匹无算。至此,这彻底灭掉薛延陀的任务算是完成了。
    然而,事情并未结束。在唐军击薛延陀牙帐三日后,来自回纥、仆骨等铁勒部落的使者与大军来到了牙帐。刚开始,苏定方还以为他们是来为拔灼报仇的,然而交谈之下才知道,这些人竟然是来索要薛延陀人口牛羊的。
    苏定方当场便拒绝了他们的要求。
    回纥、仆骨等部落当日便兴师三万前来,欲图强抢些人口牲畜返回部落,离薛延陀牙帐不到二十里。苏定方闻言,冷笑一下,领着大军便和铁勒联军大战了一场。
    此战共计斩首两千,俘虏七千。此战之后,再也没有哪个草原部落敢来打苏定方手中人口牲畜的主意。苏定方之名,也因这四次战役而名震草原。
    苏定方恐夜长梦多,便急急赶着这七万人口和牲畜往南迁移。
    而那逃出薛延陀牙帐的拔灼,在到达回纥之时,被回纥人杀死。
    出去被苏定方带走的薛延陀七万人口,薛延陀其他各处人马,合起来不到八万人。薛延陀由漠北的超级部族沦落成一个弱小部族。见到薛延陀势力减弱,那回纥、仆骨诸部没有丝毫客气,发动兵马,征伐薛延陀诸部,终将薛延陀蚕食殆尽。
    苏定方领着七万人口和牲畜每日仅能行进不到六十里,虽是如此,在走了二十多日之后,终于将这些人口和牲畜带到了营州。
    营州都督张俭已然知道了苏定方的战果,然而见到这些人口牲畜之时,还是不由得心头一阵激动,随即面露难色,这七万人口可不是个小数目,当如何安排呢?
    苏定方可不管这些,他将这些事情完全交给张俭,自己便去军营之中,遣散大军去了。
    此次对薛延陀作战,他带来的八千士卒,战死了六百多人,而各处州府募集而来的士卒则战死了一千六余人。由此可以看出募兵和府兵战斗力的差异。
    当苏定方正要离开的时候,那张俭却问道:“等等,苏将军,既然此战已经结束,为何不见战报发来?”
    苏定方当即面露古怪之色,憋了半晌,才讪讪说道:“忘了!”原来这苏定方以前不过是郎将,没有写军报的资格。就算是在西域作战的那段时间,其军报也是由帐下文吏在写。他没有管过这事。如今领军出征,手下却无文吏,也就没人提醒他这军报一事。
    张俭哭笑不得,当即令人补上战报,往平壤城发去。当苏定方听说高丽平定之时,也不由惊讶不已:“啊,高丽这般快便被平定了?我大唐天军,当真不凡啊!”
    张俭笑道:“得以平定高丽,苏将军之弟张将军可算是功不可没啊!”
    苏定方当即来了兴趣,让张俭讲讲这高丽战事。张俭也不推辞,从头到尾详细讲了一遍。要知道,如今这苏定方身怀灭国之功,说不定一回长安,高官厚禄便会源源不断。张俭也是个精明之人,现今对待苏定方也是非常客气的。
    听完张俭的讲述,苏定方不由啧啧称赞张允文的语气好。说要不是他在最后遇上了渊盖苏文,这一趟奔袭当真是白跑了。
    张俭听得苏定方的言语,却是无言以对,不知说什么好。毕竟这苏定方和张允文乃是结义兄弟,他们之间说话,顾忌可要少得多。
    将剩余的事情扔给张俭,苏定方便带着剩余的七千多士卒往平壤而去。然而,苏定方不知道的是,在平壤城内,有人拿他的功劳作为赌注,赌的却是一个三品官职。
    战报还未到达平壤的时候,平壤城的调查院便已经得知了此战的结果。当即,平壤城调查院的管事便将结果告诉了张允文。
    张允文瞧见这封情报之后,蓦地仰天大笑起来。
    正文 第四百四十二章 百万骸骨
     更新时间:2010…10…17 22:34:41 本章字数:4558
    “陛下,苏郎将真的将那薛延陀部给灭了!那这安东都护之位……”
    张允文笑嘻嘻的对李世民说道。
    想起前几日和张允文的赌局,李世民不由失笑道:“你……哎,朕都不知道怎么说你好!当初赋闲长安之时,你自告奋勇的要上战场,而如今朕给你一个在战场上呆的机会,你却要千方百计的推却,真是的,让朕都不知如何说你才好!”
    张允文依旧嬉皮笑脸的说道:“此一时,彼一时嘛!当初在长安的时候,每日处理杂事,单调而乏味,所以微臣这才请求上战场!可是现今,微臣已经在这辽东战场之上打了大半年了,又想再过过平静的生活!”
    听到张允文说得如此的惫懒,李世民也无可奈何的摇摇头:“既然朕已经答应你了,定然会照办!那苏定方灭薛延陀有功,理当重赏!就让他任这安东都护吧!”
    张允文大喜,赶紧拜谢道:“多谢陛下!”
    在了断一桩心事之后,张允文心头顿时放松了许多。
    正在这时候,门外传来内侍的声音:“禀陛下,户部郎中、度支郎中、仓部郎中等诸位官员陛下!”
    “请进来!”
    只见五名穿着浅红色官袍的中年人进入大殿之中,正是户部的各郎中。按照唐律,六部之中的户部,设有户部、度支、金部和仓部四个部司,而郎中便是部司的长官,对侍郎和尚书负责,从五品上。
    李世民东征高丽,这些户部各司的官吏也跟着来了。他们跟过来,却是为了清查辽州、扶余州之人口、土地,重新编撰户籍等民生之事。
    一见到李世民,这些官员同时叩拜道:“见过陛下!”
    待李世民示意不必多礼而起来之后,这些人有瞧见了旁边的张允文,也拱手招呼道:“见过张大人!”
    张允文连忙还了一礼。
    寒暄完毕之后,那户部郎中从袖中拿出一份奏章来,口中说道:“陛下,如今辽东一地之户口、土地已经彻查清楚,共计得户八万六千二百七十八,人口三十八万六千一百人,土地五千四百二十顷。呃,以上数据乃是下官等人集合驻守辽东之官兵之力,清查出来,由于时间紧迫,当有不实之处。另外,微臣收集高丽民生资料,细查其数字,人口与我等所查,多了三千五百二十户,人口多了六万七千六百五十人,土地数目亦有出入,多了三百多顷。”
    这位户部郎中说起这些数据,张口便来,显然是做了充分的准备。
    李世民听闻这户部郎中的言语,却是一笑:“我大唐征讨高丽,其战死人口、逃难人口、隐匿人口,诸多种种,未被编入其内,所以这人口少一些倒是正常。朕相信,只要朕能广施仁政,教化众生,则万姓归心,安居乐业,指日可待!”
    众人一听李世民这话,当下齐齐俯身拜道:“陛下仁义!”
    听了这话,李世民心头也是万分高兴,只见他笑得连嘴都何不拢了。
    张允文在听得着户部郎中的报告之时,心头便一直存有疑惑。整个辽东的土地才五千四百多顷,这也太少了吧!遥想后世建国之后,组织人手开发东北,将一个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成为全国第一的粮食基地。并且此处的土地也是十分肥沃,黑得流油了。怎么可能才区区五千顷。
    百亩为一顷,这五千多顷土地也才五十多万亩,离后世的粮仓差异实在太大。
    想到这里,张允文当下向那户部郎中问道:“许郎中,这土地才五千多顷,你们是不是统计错了?当初在辽河一线之时,我可是看见这辽河两岸,地势平坦,一眼望不到尽头,如此平坦的土地,怎么才五千顷?”
    那许郎中见是张允文说话,也不敢怠慢,解释道:“虽说这辽东一地,地势平坦,然其间多有沼泽森林,不适宜耕作,故而是不能纳入可耕土地行列之中的!”
    张允文却是摇摇头:“许郎中,我建议你最好能够将这些森林沼泽计算在内,作为储备耕地来记载!若是以后人口增加,耕地不足之时,百姓定当会砍伐森林,排干沼泽,以掘良田。若是你没有记载,那时候,这些新开的土地不就会成了隐匿之地?”
    许郎中顿作恍然状:“张大人考虑极是,是下官疏忽了!”说着转向李世民说道,“陛下,还请容微臣重新勘测辽东、高丽之地!”
    李世民点点头:“许爱卿,此事事关重大,你可要好好的去做啊!”
    那徐郎中和其余的郎中同时躬身行礼道:“喏!”
    许郎中汇报完毕之后,其余的郎中也上前,一一报告各自的进展,像什么高丽国库库存,辽州、扶余州之江河水利等等诸事。李世民听着这些郎中汇报之时,皆是全神贯注的倾听着。
    当这些郎中汇报完毕,离开大殿之后,张允文也长身一揖,告辞离开。
    时间就这样慢慢的过去了。在这一日,苏定方领着七千多士卒渡过萨水,往平壤城开进。然而,在萨水南岸处,他们却看到了一幅触目尽心的场景。
    这些日子萨水上游连下了四天的大雨,萨水暴溢,一时间洪水滔滔,宛如万马奔腾,毫不留情的冲刷着萨水两岸。站在萨水北岸,看到黄浊的河水泛起阵阵白沫,就连苏定方也不由退后一步。
    面对这这样的洪水,萨水之上的浮桥根本承受不住。在洪水刚刚起来的时候,两岸的渔民便将那些搭建浮桥用的渔船给收了起来。此时的萨水之上,无寸板在水。
    苏定方没有办法,只好再萨水北岸扎下大营来,想要等到洪水退去之时,再行渡江。
    这一等,就等了三日。
    当三日之后,萨水恢复平静之时,苏定方征集附近民壮、舟船,运送大军渡江。
    于是,一艘艘舟船往来穿梭在萨水两岸,将七千余唐军运送到南岸。
    苏定方等人先行抵达萨水南岸,站在江边,遥望着江上穿梭的船只。
    忽然间,苏定方听见身后传来一阵喧哗之声,当下转过头,往身后望去。
    “苏将军,苏将军快过来看啊!”只听见一名士卒的声音中充满了惊慌不安,苏定方心头好奇,走上前一看,也不由倒吸一口凉气。
    只见在里萨水不到十丈的江边沙地之上,二十多个空洞洞的骷髅头半掩在沙地之中。白色的骸骨,黄色的沙粒,对比如此明显。
    苏定方深吸一口气,问道:“怎么回事?这里怎么会出现骸骨?”
    一名士卒当下不安的答道:“我等见此处长有青草,便领着马匹过来啃食。谁料马匹一啃,便连土皮一起给扯掉了,露出一些白生生的东西来。小人好奇之下,刨开一看,便看到了这些骷髅头!”
    这时候,身后又传来喧哗之声,却是两名士卒正将手中刀枪对着数名中年渔民,口中大声的问道:“这些骸骨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有怎么多的骸骨出现在此处?”
    那几名中年渔民面露惊惶之色,口中用高丽话大声的说着什么,可是没人能听懂。
    “算了,别难为他们了!”苏定方淡淡的说道,“我知道这是什么!”
    听听苏定方这般说,士卒这才悻悻收了刀兵,放过那些高丽人,转而围到苏定方身边,询问道:“将军,你知道这些骸骨?看看下面密密麻麻的模样,谁知道下面有多少啊!”
    苏定方转过头,望着江面,面无表情的说道:“三十万!三十万具骸骨埋葬在这萨水两岸!”
    众士卒满脸疑惑之色,正要发问,却见苏定方缓缓的说道:“大业七年,前隋炀帝征天下之兵百万,讨伐高丽。那年我二十岁,跟随义父暗中联络各处义士,共襄大旗,举事反隋,所以没有参加那次战争。就在那次征伐之中,三十万人到达萨水,被高丽军半渡而击之,放水淹没三十万大隋军士。逃出者仅二千七百。三十万人尽墨于萨水。这些骸骨想必便是当初的大隋军士们的!”
    听着苏定方用这种沉重的语气讲述着往事,四面士卒一片寂静。这些士卒不过二三十岁,多是武德年间出生的,对于大业年间的往事,只是从父辈的口中得知过。如今,见到这满地骸骨之时,那种震动,可想而知。
    “那,将军,我们该怎么办啊?”一位士卒轻声问道。
    “还能怎么办?这里的骸骨起码有十万具,而散落于辽东的前隋将士骸骨更是超过百万,若是我等来收拾,不知要收拾到何时,还是将此事禀报陛下,请他来决断吧!”
    正文 第四百四十三章 苏烈任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