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侦察兵 >

第267部分

大唐侦察兵-第267部分

小说: 大唐侦察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程咬金厚起脸皮道:“谁说是嫉妒,本来就是嘛!”
    张允文只好苦笑不已。
    就这样,一路上和将领们打打闹闹,说说笑笑,全没有来时的紧张。行了十多日,便来到了辽东城。
    在辽东城休整了一日,大军继续进发。不过这队伍的规模却是增加了不少,一百多辆运送前隋将士骸骨的车辆加入了这支队伍。再加上那些从辽东各城调回来的士卒,队伍的兵力很快增至六万人。
    这样一来,队伍的行进速度更慢了。
    过了辽水,到达营州的时候,上至李世民,下到普通士卒,心头皆是一松,这下子进入到大唐境内了。看来那辽州和扶余州刚刚设立不久,还不是那般深入人心。
    到达幽州的时候,已经是十月中旬了。士卒们穿着铁衣在秋风中瑟瑟的样子,让李世民也看不下去了。而那些棉衣等御寒之物刚好在幽州囤积着。李世民便下令将这些棉衣分发下去。
    过了幽州到长安的官道比起辽东的道路可要好走得多,大军行进的速度加快不少。
    不过李世民为了显示灭高丽的功劳,决定走清河,到太原,然后再回长安。这就等于走了一个“之”字形的线路。
    不过文武百官竟无一人反对这般做法。李世民的意图已经非常明显了,他要让清河太原的那些世家瞧瞧自己的武功。
    正文 第四百四十五章 清河世家
     更新时间:2010…10…18 22:28:57 本章字数:4385
    这清河乃是一个县,属贝州所辖。贝州辖清河、武城、漳南、历亭、清阳、鄃、夏津七个县,州治所便在清河县。
    如果说长安是大唐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则这清河县便是整个山东士族世家的中心。
    这里有崔家、张家、宋家等五家正繁荣兴盛的世家和一些已经没落的士族。博陵崔氏和南方一些士族,也是从清河迁出去的。
    李世民选择在征服高丽之后,由清河而过,这其中之目的,众人一清二楚。这分明就是向这山东士族示威。这些士族在民间声望极大,甚至比起皇室还要大。尤其是在这些世家的发源之地,其郡望之隆,让人称叹。在这些地方,朝廷委派的官吏说的话语,甚至不如世家族长有用。
    此次挟胜来清河,便是想要提高朝廷、皇家在这些地方的声望。
    日头已过正午。天上没有太阳,只有阴云一片。呼啸的秋风中,清河县外十里亭处,一堆人正翘首望着北面。
    这十里亭的亭子不大,最多能容下七八个人。此时的亭子中正坐着五名老者,其余人尽皆整齐的站在亭子外,恭敬的垂手望着北面。
    亭中的五名老者便是这清河五世家的五位族长。
    这里所说的清河世家,并不是指的清河县,而是指的清河郡。在汉朝时,便置清河郡管辖此处。而到了南北朝、隋朝,依旧是这样。在武德年间的时候,方才置贝州以管辖此处。
    这清河世家之中,崔氏和张氏便是清河县的世家,而宋家是清阳县的,孙家是武城县的,还有一个李家是历亭县的。除却这五家之外,还有十多个三流世家,这些世家只是祖上做过县令之类的小官,而今,又有子侄在地方担任小吏,这才没有衰败下去。另外,清河没落的世家也不在少数。他们之中,祖上做官,以后便一直在无人致仕,守着家中的几亩薄田,辛苦度日,或是干脆成为浪荡子,在各个县城内厮混。
    三流世家和那些家境没落的人根本就没有资格坐在这亭子中。
    “呵呵,崔老哥,你说说这陛下怎么还没到啊?”一位坐在亭子南面的老者抬头看了看天日,向对面的老者说道。
    此老姓崔,想必便是崔家的族长了。只听他满是笑容的缓声说道:“宋老哥,你问这话,老夫又如何知道?陛下垂临清河,乃是清河之幸,我等在此恭候便是!”
    宋家族长闻言,连声称是。
    这时候,坐在崔家族长旁边的张家族长道:“陛下征讨高丽,一举成功,灭高丽而置辽、扶余二州,天下皆言陛下之功,堪比秦皇汉武。如今陛下得胜归来,专程来我清河一趟,确实是我清河之幸啊!”
    那孙家赵家族长闻言,当下笑着附和着。
    说完这一阵话,亭子内又是一片沉默。秋风穿过这亭子,带来丝丝凉意,不由让这五老瑟缩了一下。
    这时候,只见北方一个黑点渐渐奔来,却是一名身穿明光甲,腰悬横刀的骑士策马赶过来。
    一到那十里亭之外,这骑士翻身下马,那动作当真如同行云流水,没有丝毫的凝滞之感。下马之后,这骑士向在场众人抱拳行了一礼,口中朗声道:“陛下车驾离此还有十里,往各位乡亲父老做好迎驾的准备!”
    一听这话,那五名族长站起身来,拄着拐杖来到那骑士面前。
    “敢问小哥儿,陛下身边带着几人,又有多少车马,我等也好做准备迎接陛下!”那张家族长出言询问道。
    骑士笑了一笑:“陛下身边共有文武大臣四十二人,兵卒三百!”
    “哦!”那张家族长笑道:“老夫观小哥儿身姿挺拔,英武不凡,想必职位颇高吧!”
    那骑士不好意思的一笑:“小子乃陛下亲卫,没有什么职位可言!”说着,骑士面色一整,“诸位乡亲父老,小子也不能在此多留,还得回去复命!先告辞了!”
    说着,翻身上马,一扬马鞭,便往北疾驰而去。
    望着那骑士远去的身影,那崔家族长笑道:“陛下亲卫?莫非就是那‘百骑’?这可是当初一个叫张允文的将军选拔出来的,今日一见,单是这骑术,便让人惊叹啦!”说着,崔家族长像是想起了什么,对身边的张家族长道,“我说张老哥,那张允文是何方来历,该不会是你们张家外支的人吧!”
    张家族长摇摇头:“听说那张将军乃是洛阳人氏,老夫可不记得有什么旁支在洛阳那边的!”
    这边在久久等候,那边李世民带着文武百官和将士也慢吞吞的往南走来。
    在幽州整顿军队之后,李世民便让几位统兵将领领着士卒返回关中,而他则带着长孙无忌、李绩等文武官员往清河走去。
    陪同他们的除了李世民的百骑之外,还有张允文带领的两百侦察兵。
    没了大部队的牵绊,这数百人行进起来可是要快上不少。
    当李世民行至沧州之时,再次出现了沧州父老在城外驿道恭迎李世民的场景。不过此次他们却是来感谢李世民的。
    整整五百多辆马车拉着七十多万骸骨返回沧州。其中,大部分骸骨只有一个空洞洞的头颅,即使有些其他骨头,也分不清楚是谁的,只得分散放入那些装头颅的箱子中。
    想必这些英灵们也不会在意。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这些骸骨已经先行送达了沧州。
    当李世民他们到达沧州的时候,那些骸骨已经重新下葬了。他们身上埋着的是中原的泥土。
    过了沧州,便直奔贝州而来。
    得到消息的清河郡各个世家便齐聚在清河城北十里亭,恭候着李世民的到来。
    “来了,来了!”站在最北处的负责望风的世家子弟刚刚看到一面迎风飘荡的旗帜,便赶紧撤回来,跑到离十里亭还有百步的时候,便开始嚷嚷起来。
    那五名族长对望一眼,同时拄起拐杖,出了亭子,站在众人的前面,恭迎着李世民车驾的到来。
    没过多久,便看见地平线上冒出两面迎风飘扬的大旗,接着便看见一名名骑士出现在众人面前。随着骑士的不断涌出,却是一个车驾也没有看见。难道李世民是骑马而来?
    众人正疑惑间,那三百过骑士便缓缓来到了十里亭之外。
    五名族长连忙齐齐行礼道:“参见陛下!”他们身后的世家子弟也忙跟着行礼。
    虽然没有看见李世民,但是这样行上一礼总是好的。
    五名族长行礼还没完,便听见一个声音道:“五位老人家,免礼吧!”
    五老一看,却见一位披着黑色披风,穿着金甲的骑士正站在自己面前,口中缓缓说着免礼。
    五老一见这人容貌,不由心头大震,果真是陛下!不过陛下怎么穿成这样,还有,那些仪仗怎么也没有?
    李世民和众人翻身下马,一边往十里亭内走,李世民一边说道:“要事真没有猜错的话,五位老人家便是清河的五家族长吧!”
    五老笑道:“草民等人忝列家主之位,实在惭愧啊!”
    “好了,不用拘束,来来,五位族长请坐!”李世民反客为主,反倒向五老招呼道。
    五人笑了一笑,坐在亭中。
    在五人坐下之后,那些朝中大臣也要迈步进入亭子之中,却发现亭中太小,最多还能容纳两人,若是再多,便会拥挤起来,当下便没有一人进入亭中。
    李世民和五位族长寒暄一阵之后,那五位族长便起身说道:“陛下,此处狭窄,难以招待好众位将士,还是请陛下移驾城内!”
    李世民站起身来:“好!朕正好有些乏了!就到清河城内休息一下!”
    “陛下请!”陪在李世民身后一步的崔家族长做了个请的手势。
    正文 第四百四十六章 清河见闻
     更新时间:2010…10…19 23:20:19 本章字数:5099
    清河城旁边便是永济渠,乃是前隋炀帝建造的大运河的一段。凭借着运河之便与河北道四通八达的官道,这清河清河城也倒一派繁华之景。
    从十里亭到清河城的官道之上,一行三百多人慢慢的走着。李世民不时的指着官道旁边的的片片田地,对身边的崔家和张家族长说着什么。待二人回答之后,李世民便露出一个和煦的笑容来。
    此时的官道上没有行人往来。这恐怕是专门为了迎接李世民而让商人旅客暂停通行。
    在一处可以望见运河河面的官道上,李世民驻足观望运河,只见河上帆影点点,来往穿梭,不绝如缕。又对着那崔家和张家族长说了什么,那两个老头顿时面露笑容来。
    当到达清河城外的时候,却见一群穿着红袍的官员正站在城门口翘首以望。而这些官员便是贝州刺史及属下诸县的父母官。
    李世民看到这些官员在门口恭候,不由微微皱起了眉头。身为臣子,他们不在十里亭处迎候,却在清河城门口迎候,实在不和礼仪。
    那些族长个个都是老人精,见到李世民眉头微微皱起,又顺着他的目光望见那些官吏,顿时知道李世民心头不满的何事。那崔家族长当下解释道:“陛下,刺史及诸位大人听闻陛下驾临清河,特在城内洒扫除尘,备列酒宴,以待陛下。老朽诸人不才,被刺史大人驱策,前来恭迎陛下!”
    听得这崔家族长解释,李世民面色稍霁,淡淡一笑:“崔老丈过谦了!来,请!”
    崔氏族长见李世民不在此事上纠缠,心头也放下一块石头,恭敬的在前面引路。
    离城门口还有十多丈的时候,那贝州刺史便领着属下诸位官员迎了上来,齐齐躬身行礼道:“臣等参见陛下!”
    李世民微笑道:“周爱卿请起!朕此次凯旋回朝,途径清河,周爱卿还有众位大人不必如此大操大办。朕最迟后日便会离开!”
    那周刺史连忙惶恐的说道:“陛下驾临清河,乃是清河上下之幸事,清河百姓,无不景仰陛下风采。应百姓要求,微臣也不敢怠慢,故而如此!呃,若是陛下不愿如此,微臣这就叫人将那些为恭迎陛下而设的幔帐等物,尽数拆除。”
    “算了!”李世民摇摇头,“既然已经设起来,再行拆除岂不是徒耗民力?既然是百姓所愿,那便如此办下去吧!来,周爱卿,你在前面带路,朕看看你治理之下的清河,乃是何等模样!”
    那周刺史,不敢怠慢,当先便走进城门边,垂首恭迎李世民。待李世民走过之时,这才在李世民右后方一步处跟着李世民往里走。
    城门边的守城士卒和过往行人尽皆叩拜在地上,待李世民和众大臣走过,这才慢慢起身,议论开来。
    “啊,我竟然看见陛下的龙颜了,实在是太幸运了!”一名背着箩筐的老者满是激动的说道。
    “是啊,老哥哥我活了大半辈子,还是第一次见到陛下这样姿态雄伟,面容不凡的人。像以前的那些张金称、赵德臣等人,和陛下比起来,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莫说他们,就连窦建德窦大帅是何等威风,小老儿在大帅面前只有战战兢兢的份,可窦大帅和陛下比起来,也是相差甚远啊!”另一位老者借口说道。
    当先的老者当下反击道:“哼,你个老小子不就是在窦建德手下当过几天兵么?有什么值得炫耀的!你看看陛下身后的那些将士,各个龙精虎猛的,一看就是悍卒!再看看你这老小子,当初在窦建德手中每当两天兵就跑了,还好意思说呢!”
    那名在窦建德手中当过兵的老者,顿时一滞,悻悻说道:“这些可是陛下亲卫,虎贲之士,哪儿是我等可以相比的?”
    先前的老者点点头,又和这老者聊起了李世民身后的将士来。
    进入到这清河城中,但见街道之上,人流不绝,往来如织。街道两边,一排排杨柳树在秋风之中落下树叶来,洋洋洒洒的也到颇有一番味道。
    李世民看缓步走在清河的街道之上,两边的行人一脸敬畏的望着李世民。
    “走,去下榻之处!”在清河城的街道上走了一会儿,李世民便对身边的周刺史道。
    那周刺史赶紧引着李世民前往下榻之处。
    由于在这清河没有设立行宫,所以李世民也只好住在一处豪华的院落之中。
    “陛下,这处院落乃是张家所有,闻陛下前来,特地搬出来,让陛下入住!”看到李世民望着这处豪华的院落,那周刺史连忙开口解释道。
    李世民当即将目光望向那张家族长:“呵呵,多谢张老丈慷慨了!唔,如今的礼部侍郎张文琮与云阳县令张文瓘乃是张家的吧?不知他们二人与张老丈有什么关系啊?”
    听得李世民谈起这二人,那张家族长脸上不由露出一丝得意来:“这二人皆是我张家后辈,堪称其中翘楚!”
    李世民点点头:“嗯,张文琮处事谨小慎微,老成熟练。而张文瓘年纪尚轻,然而办起事来却是颇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