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侦察兵 >

第275部分

大唐侦察兵-第275部分

小说: 大唐侦察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乃是军事学院学正,为何不能过来?”张允文冷声道,“倒是你小子,上课之时竟然在这里打瞌睡,你还有什么话说?”
    薛仁贵看着四周不断射来的目光,慌忙说道:“张将军啊,咱们换个地方说话!”
    张允文四下看了一眼,当先离开。薛仁贵紧跟在后。
    出了那两层楼高的教学楼,来到一处花坛边,张允文轻笑一声:“有什么说的,快说吧,我听着呢!”
    薛仁贵嚅嗫半天,方才说道:“将军啊,俺觉得那教员所讲的课程,俺都理解了!”
    张允文顿时惊异起来,上下打量了薛仁贵一眼,将信将疑的说道:“你小子不会是吹牛吧,那些骑兵战法可是集卫国公、英国公等诸多名将多年征战心得而成,其实那般容易理解的?”
    薛仁贵见张允文不信自己,当下急道:“真的,若是将军不信,可以考考我!”
    张允文一翻白眼:“老子有没有学过这书,那什么考考你!”说着,灵机一动,“不过嘛,有人倒可以考考你!来吧,跟我走吧!”
    薛仁贵不知所以然,只好跟在张允文身后。
    来到一座两层高的建筑,这里便是众军事学院职员办公之处。
    上了二楼,张允文敲响了一扇门。
    片刻之后,这门缓缓打开,露出一张须发皓然的脸来。正是卫国公李靖。
    “呵呵,原来是允文来了,稀客啊!”李靖呵呵一笑,请张允文和薛仁贵进入房间之中。
    随着李靖年纪的增大,现今,他也很少出现在朝堂之上了,就连平时的朝会,也没怎么参加,只有在重大节日时,才会露面。其余时间,要么在家中养老,要么在这军事学院之中坐镇。
    这军事学院,先有屈突通,后有李靖,这些年老的名将都选择军事学院,因为这里能够让他们回忆起从前的峥嵘岁月。
    待张允文将来访之意说了一遍之后,李靖的目光便落在了薛仁贵身上:“哦,这般说来,这为薛学员自认为掌握骑兵战法之真谛了?”说这话时,李靖的目光盯着薛仁贵,一股强烈的气势油然而生。
    薛仁贵当即面色一红,深吸一口气,不卑不亢的说道:“小人可不敢谈掌握骑兵战法之真谛,不过是对于教员所讲之战法有些了解而已!”
    “好!”李靖抚掌笑道,“既是如此,那薛学员可敢与老夫推演一局?”
    薛仁贵吞吞口水,看看张允文,鼓起勇气道:“有何不敢!”
    那李靖便道:“你我各有五千骑兵,皆为轻骑,配有长槊、弓箭二物,箭支一壶,于一道丈宽的河流两岸分别扎营,粮草仅供两日之用。你且说说,如何破我?”
    薛仁贵沉默片刻,说道:“有河流为阻,骑兵难以直接冲杀,小人会带着两千轻骑取道上下游,秘密进攻。至于原先营中,烟灶不减,营房不变,每日砍伐树木一座渡河之用……”说道这里,薛仁贵停住了,他发现了一个错误,自己好像忽略了仅有两日粮草。
    李靖见状,手抚长须,呵呵一笑。
    薛仁贵不甘心的说道:“那国公又当如何破我?”
    李靖笑道:“领兵后撤,让出地盘,等你军过河,半渡而击之!”
    薛仁贵一愣,接着便猛的点头。
    二人说完这种战例之后,有马上出另一种情况。一旁的张允文听得虽然有趣,但看着这时间慢慢的流逝,又该让这薛仁贵去上课去了。
    不过瞧着两人说得如此起劲,也就任由他们说下去,而自己转身出了房间。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着,张允文隔三岔五的去瞧一下张继,看到他在专心训练,满意的点点头。
    他每天都要抽出大把时间陪着自己的妻儿,在家中享受着天伦之乐。这种平淡的温馨让他觉得非常幸福。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自己的幸福日子正在一点点的远离自己。麻烦事又要来了。
    “朕欲以你为东都牧,不知允文你意下如何?”
    这一日,张允文听到李世民遣人来唤自己,当下急冲冲的赶了过去。然而,李世民说的第一句话便是让张允文做东都牧。若是张允文答应下来,也就是说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他都得呆在洛阳。
    下意识的,张允文从心里不想离开长安,故而有些抗拒这东都牧之职。
    唐朝在西都、东都、北都设牧各一,从二品。
    “呃,这个,陛下不知为何做出此等决策?”张允文问道,同时心念急转,自己可没有得罪什么人,谁在陛下面前进言要将我外放啊?不对啊,这朝中似乎没几个人能左右陛下的决策,若是陛下不想将我外放,人家说也没用!难道是陛下想让我去洛阳那边?
    正思忖着,却听见李世民叹声说道:“洛阳乃我大唐东都,据天下之中,拥运河之便,商业繁盛。然而这商业税的征收实在是不尽如人意啊!前些日子你跟朕提了一下这商税之法,朕也是颇为上心,与众臣讨论许久,决定放手一试!至于这人选嘛,选来选去,便只有允文能够担当了!”
    听了李世民说了这原因,张允文不由一愣,原来是自己没事招来的。
    “呃,陛下,殿中大臣人才济济,怎么会没有人选!微臣身为武将,不通民事,此事恐怕有些难啊!”张允文仍旧试图让李世民收回成命。
    李世民轻叹一口气:“遍顾朕身边众臣,多是出身世家,唯有辅机与你等寥寥几人出身寒族。依允文之策,此去洛阳,乃是与世家争利,若是派遣世家出身的官员,如何能行此策。而辅机等人又要辅佐于朕,所以这差事便落在你的头上了!”
    “那调查院、军事学院那些部门怎么办啊?”张允文听见李世民的话,顿时死了让李世民打消主意的心,向他问道。
    “这调查院暂时就由林然管着,等你回来的时候,还给你就是!军事学院、侦察营也一样。那炮兵营嘛,便让道宗先管着。”李世民沉吟一下,迅速做出了决定。
    张允文终于点点头:“好吧!反正那侦察营现今也没几个人,新兵来没有招过来呢!调查院交给林然,我倒是放心。军事学院有我没我都一样!既然如此,那微臣去趟东都便是!不过嘛,若是想要洛阳商税能够上涨,光靠微臣一人可不行,还要一大批专业的官员才行!”
    李世民露出一丝阴谋得逞的笑容:“朕就知道你会这般说,所以早就准备了一批年富力强的官员,将在你前往洛阳之前,先行进驻洛阳!另外,如果你还需要什么官员,自己去寻便是!只要不耽误朝堂运作,也可由你领去!”
    得到李世民这个承诺,张允文松了一口气,不过他接着又小心的说道:“那可不可以带宇儿他们去?”
    李世民先是一愣,接着“哈哈”一笑:“允文啊,这出京为官与出征可不一样,只要你愿意,随便带什么人都可以!”
    一听见这话,张允文脸上顿时露出笑意:“那敢情好!”
    这时候,李世民肃声道:“不过允文啊,你且说说,你要多久才会给朕一个答案呢?”
    张允文沉默片刻,说道:“只要陛下能全力支持,最三两年,最少一年便可以看到成果!”
    “好!”李世民抚掌道,“朕会给你全力支持的!不要怕,放手去做便是!”
    正文 第四百五十九章 搜罗人才
     更新时间:2010…10…27 22:01:44 本章字数:6576
    如今大唐三都之中,最常用的便是东都和西都,李世民每年都会在东都洛阳呆上一段时间,长则两月,短则半月。至于北都太原,则要少上许多。
    所以,洛阳城内了除了有皇家行宫之外,也设有各级府衙,三省六部等机构衙门。李世民来洛阳之时,这些衙门便被随同而来的官员使用,李世民在长安之时,则是留人看守。当然,洛阳城亦有实职,如御史台、将作监等一些事务部门,在洛阳都设有完整的人员编制,为了和长安的事务部门相区别,往往在前面冠上“东都”、“东京”或“都”的字样。如东都将作监,东都御史台等。
    而东都牧作为从二品高官,在某种程度上说,其所理之事,尚不及洛阳府尹,起到的是一个坐镇洛阳的作用。比如屈突通,便曾经担任过洛阳牧一职,坐镇洛阳数载。
    李世民让张允文担任洛阳牧,是为了让张允文在洛阳一地试验一下增加商税的办法,怎么可能让他担任一个闲职,所以,李世民将随身佩剑赐予张允文,并赐下调兵鱼符,令洛阳府尹及诸部门,尽归其节制,河南河北按察使,皆归其管辖。也就是说,整个都畿道,甚至整个山东,就数张允文的权力最大。
    面对这等权力,张允文却是心头一重,这权力越大,自己也就要做出更好的成绩来,方能对得起这份权力,对得起李世民的希望。
    当张允文即将出任东都牧的消息传遍长安时,不少人怀疑张允文因为什么事得罪了李世民,所以才被发配到洛阳去,可是,当李世民在大殿之上赐下张允文佩剑鱼符,并且让整个都畿道和河南河北道按察使皆遵张允文号令之时,那些怀疑的人顿时哑口无言。
    接着,李世民又调了一批年轻的官员前往洛阳城,换下来一大批洛阳官吏,包括洛阳府尹、司马在内。于是,几乎天下人都知道,李世民将有事于洛阳。
    不过张允文此时却还是在为那官吏之事烦恼着。倒不是他对那些已经赴任的官员不满意,而是他自己身为东都牧,若是连一个能很好理解自己意思并坚定不移的予以执行的官吏都没有,恐怕以后在洛阳之时,将会极不顺手。
    而自己对官吏的要求颇高,在长安恐怕也找不出多少个让自己满意的官员来。
    首先,若是寒族出身那是最好,若不是寒族出身,也要不对自己加征世家商税之事有太大抵触。其次,要是精明能干的官吏,不要那些碌碌无为,嘴上却挂着“黄老之治”的官吏。最后,官员最好是年轻人,若不是,也要能够接受新思想,不受传统束缚。
    所以,虽然李世民在朝堂之上宣布了张允文任洛阳牧的消息,然而,过了近五日,张允文依旧没有动身的迹象。
    在张允文家中,大包小包的行李已经收拾好,随时可以套上马车,往洛阳而去了。李宇等人听到张允文说自己将出任东都牧时,不由个个面带兴奋之色。毕竟这些女人自从嫁给张允文之后,便很少出长安,最多也是在长安的范围内打转。如今要去洛阳,他们心头自然高兴得紧。
    此次去洛阳,除了李宇支柔王妍三人之外,还有张琰张彻以及李宇的丫鬟蕊儿。至于梅香,此刻总揽张家内院大小事务,不得不遗憾的留在长安。为此,梅香还闷闷不乐好几日。
    当听说张允文因为找不到能吏而发愁,故而耽搁行程时,那王妍忽然说道:“相公,我有一远房堂弟,他自幼聪慧过人,还在长安城搏下了‘神童’的名号,不过后来因其母的关系被逐出长安。前年的时候和母亲回到长安,如今正在千牛卫任职。几日前,我在爷爷那儿见过他。爷爷对他可是大加赞赏啊!”
    张允文却是摇摇头:“为夫曾与你们说过,这世家官吏不取。怕的便是这些世家之人在对待世家之时下不了手!你这远房堂弟也是王家的人吧!”
    王妍先是点点头,而后又摇摇头:“这远房堂弟可不一样,虽然他家也是太原王家的一支,可是其父辞世太早,孤儿寡母相依为命十余年,皆是自力更生,与世家牵连不大。与我们更是难得交往一次,这些年来,就联系的两三次。若不是这次爷爷生病,我估计他根本就不会来长安!”
    听到这番话,张允文不由微微心动:“呃,你这远房堂弟叫什么名字?”
    “王方翼!”
    张允文一听这个名字,慢慢回忆片刻,顿时想起此人为谁。此人乃是高宗时期比较厉害的将领,经营西域,和程务挺、裴行俭等人齐名。看来也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物。
    “好,那我倒是要去看看这王方翼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张允文笑道。
    王妍轻轻一笑:“反正不会让相公失望的!相公早日找齐能吏,我们也早一日出发,去洛阳看看!”
    除了王妍之外,还有不少的朝中同僚向张允文推荐能吏,然而,多不符合张允文的要求,只好婉言谢绝。但是,张允文还是通过他们,知道了不少现在名气不显,但后来是高宗、武周时期著名人物的年轻人,比如李义府,比如裴炎。李义府此人心术不正,为求上位不择手段,张允文万万不会取的。而裴炎,乃是裴家年轻一代中的俊杰,与关陇世家关系极其密切,张允文也不会取的。
    所以,张允文还是决定去见见王方翼。
    如今只知道王方翼在千牛卫任职,却不知其家在何处。张允文便直接来到千牛卫衙门。
    左右千牛卫是南衙十六卫中的两卫。南衙众卫之中,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和左右金吾卫这十二卫领府兵,在军事改制之后,领边军。而左右监门卫与左右千牛卫,前者负责卫戍禁宫,后者为李世民身边侍卫、仪卫,这四卫没卫人数千人,不领府兵,不掌边军。
    在左千牛卫衙门,张允文很顺利的找到了王方翼。
    “你便是王方翼?”张允文看着坐在自己对面的年轻人说道。
    这王方翼年纪不过二十三四岁,身披黑色大氅,腰悬千牛刀,正一脸疑惑的望着张允文。听张允文问话,他赶紧点点头。
    张允常常出入宫禁,这王方翼身为千牛卫,为皇宫卫士,当然认得张允文。
    张允文笑道:“你是王妍的远房堂弟,我是王妍的夫婿,论起辈分来,你可得叫我一声姐夫!”
    王方翼听了这话,满脸不自然的看着张允文。自己不过一个小小的千牛卫,面前这人可是辽国公,国公爷啊,他主动和自己攀亲,难道有什么图谋?刚刚想到这里,他又自嘲似的露出一个笑容来,自己好像没有什么可供这为辽国公图谋的!
    张允文对王方翼不自然的脸色视而不见,继续和王方翼扯着家常。说起王方翼任千牛卫一职时,张允文不由赞叹道:“方翼大才,临危之际,有冷静之心,这份镇定当真不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