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侦察兵 >

第299部分

大唐侦察兵-第299部分

小说: 大唐侦察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武媚娘眼角带笑的喊了一声张允文“大哥”之时,张允文瞥见那王氏鼓着腮帮子,极度不爽。
看到王氏这个样子,王妍,不由微微皱了皱眉头,走上前去,和那王氏窃窃私语起来,片刻之后,那王氏已是满脸笑容了。也不知王妍跟她说了些什么。
那刘氏兄弟看着武媚娘,不由相互看了一眼,那刘武低声道:“这位娘娘和我们三弟结成了兄妹,也就是我们有妹子了,对吧?”
刘勇却是哼了一声:“想得美,这娘娘是三弟的妹子,可不是我们的妹子,你就不要妄想了!”
刘武遗憾的摇摇头:“你说咱爹妈怎么不生一个妹子出来啊!”
刘勇白了刘武一眼,不理这厮。
虽然说刘家兄弟自认为不能做这武媚娘的兄长,但是武媚娘可是个伶俐的人物,对于张允文身边的人了解得一清二楚,主动的对刘家兄弟叫了两声兄长,直将这二人叫得喜笑颜开。
凭借着一手圆滑的手段,武媚娘很快就和张允文身边的人打成了一片。几乎每个人都喜欢这个年纪比自己小上不少,但是却是伶俐而又漂亮的娘娘。
张允文和东宫侧妃娘娘结拜成兄妹的事情,很快就在长安城内传播开来。对于李治的这个侧妃,无论是朝臣还是普通百姓,除了知道她长得倾国倾城之外,对她的了解其实并不多。只知道这武氏乃是当年武士彠之女。而武士彠离去之后,整个武家已经没落了。如今这武媚娘和当今正炙手可热的辽国公张允文结为兄妹,想必这武氏以后在宫中的地位会大大提高。
而这武媚娘在李治登基之后,绝对是贵妃之类的仅次于皇后的妃嫔,这对于张允文来说,又何尝不是助力?
这本就是一份双赢的举措。
时光如梭,转瞬即逝。眨眼之间,便是十二月了。而那张允文和武媚娘结为兄妹这件事,很快便被人遗忘了。
在十一月末的时候,调查院受到一份来自西域的情报。上面记述着郭孝恪出兵焉耆之事。而兵部关于这西域的军报,尚未抵达。
虽然情报上只有几句话,但是在张允文看来,还是有些惊心动魄了。
当年李世民进攻高句丽之前,那郭孝恪以焉耆未按时纳贡为名,出兵焉耆。他以精锐前驱,昼夜兼程,抵达焉耆,乘敌不备,杀上城头,终将这四面都有河流湖泊的焉耆城拿了下来。但是遗憾的是,刚刚拿下焉耆城不久,西突厥的大军便来到了焉耆城外。郭孝恪无奈,知道凭自己这点人,肯定拼不过这西突厥大军,便提议和谈。而后又选出了一个亲善大唐的焉耆皇族做了国王,双方撤兵,焉耆向大唐纳贡。
然而这位亲善大唐的焉耆国王没做两天,便一命呜呼。焉耆人又推选了一个新的国王。这位国王和以前那位的立场截然不同,他更亲善西突厥。于是,在这国王继位之后,郭孝恪处处刁难,时常骚扰。而此时的西突厥忙于内乱,无暇顾及焉耆,所以这焉耆国王一面唯唯诺诺的附和着郭孝恪,一面广修城墙,训练军队。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郭孝恪出兵了。
整个安西都护府有唐军精锐五千,由高昌人组建的军队一万,这一万五千人除了留守的七千人之外,剩余的八千人尽数参加了对焉耆的战争。
这场战争共有大唐精锐三千,高昌兵五千。其中骑兵两千,步卒六千,浩浩荡荡的向焉耆杀了过去。
整个西域地区的国家,说是国家,其实是由几座大点的城池和一些在河流绿洲的定居点构成的。除了这些供人居住的地方之外,其余地方尽是茫茫沙碛,不见人影,无水无粮。
所以,只要攻占了那些大点的城池,尤其是那些王宫所在的城池,整个国家便算是落入敌手。根本就无需担忧什么“农村包围城市”、什么游击战。
整个焉耆除了焉耆城之外,没有什么大的城池,不过倒是有个铁门关横在高昌通往焉耆的路上。这铁门关易守难攻,差不过驻扎这焉耆一半的军力在此。
当安西都护府的大军从高昌出发,往焉耆杀来的路上,被焉耆的斥候给瞧见了。凭借着熟悉地理,这些焉耆斥候摆脱了唐军斥候的追杀,返回到铁门关。霎时间,整个铁门关便严阵以待。同时,这铁门关守将派出快马返回焉耆城,向焉耆国王报告了这里的情况。
而那焉耆国王也立刻派出使者向西突厥求救。
郭孝恪在铁门关之前架设火炮数门,几轮射击之后,驱高昌兵叩关攻城。不到一日功夫,唐军便拿下了铁门关。焉耆士卒大半逃回焉耆城。此战,共斩首四百余人,俘虏八百余人。而己方损失了三百多人,全是高昌兵。
铁门关一开,焉耆城便暴露在唐军的攻击范围之中。
当郭孝恪带领骑兵先行到达焉耆城外时,只见这焉耆城城墙已经被加高了近一丈,城头之上,站立着秘密麻麻的手拿弓弩的士兵。还有几具看起来不像是大唐制造的守城弩架在墙头。之所以说不像大唐制造的,却是这些守城弩弩臂上刻着金黄色的纹饰,那种弩的结构和大唐的弩也不相同。这焉耆城四面环水,不利于骑兵作战,再加上高墙利箭,这焉耆国王分明就是想在城内当乌龟,等待西突厥的援兵。
郭孝恪看着这坚硬的乌龟壳,也是没有办法,谁叫那火炮跑得慢呢!
在一面包围焉耆城,断绝其内外往来,一面等待步卒和火炮的到来。
整个安西都护府的火炮一共有三十门,另外还有七十多门迫击炮。这些火炮是从安西都护府成立之日,每年给一点,一点点积攒下来的。为了攻打焉耆城,郭孝恪带来了六门火炮。
等了一日,那火炮终于姗姗来迟。
火炮一到,郭孝恪便对焉耆城展开了进攻。
其间,还有个笑话。那焉耆国王登上城头,大声责问郭孝恪为何攻打身为大唐属国的焉耆。郭孝恪沉默半天,想不出理由,最后大怒道:“老子就是看不惯你和西突厥勾勾搭搭的样子!”猛的一挥手,开始攻城。
与进攻铁门关一样,先是火炮射击。六门火炮连续射击了十轮,然后便是高昌兵攻城。
焉耆城头,万箭齐发。
虽然最后攻破了焉耆城,并俘虏了焉耆国王及皇族等人,但唐军的损失可是不小,此战,共损失高昌兵八百多人,唐军六十余人。而获得的战果却是斩首七百,俘获焉耆士兵近三千,焉耆城内男女老幼近万口。
郭孝恪一面命令士卒将焉耆皇族押送至长安,另一面则是积极准备防御西突厥的进攻。
在攻占焉耆城的第三日,一直八千人的西突厥军队出现在焉耆城外。郭孝恪在火炮的掩护之下,果断出击,大败西突厥大军,彻底断了焉耆城内某些人的念想。
此战之后,西域震惊。这一次,唐军干净而利落的将焉耆收入囊中,实在是让人措手不及。安西都护府在郭孝恪的带领之下,地盘越来越大了。而焉耆以西便是龟兹,这个国家同样是和西突厥来往甚密。在听闻焉耆被唐军攻占这个消息之后,龟兹国王立刻慌了手脚,赶紧向西突厥求援。
    正文 第四百九十九章 辽东寒
     更新时间:2010…11…21 22:01:10 本章字数:3962
    虽说郭孝恪以迅雷之势,扫平焉耆,将焉耆收归安西都护府治下,然而,面对严阵以待的龟兹和虎视眈眈的西突厥,他终是没有接着发动灭龟兹的战争。不是不想,而是不能,要等到大唐将焉耆彻底消化之后,他郭孝恪才会继续出动。
    当张允文将西域的战报拿到李世民面前时,李世民看罢,哈哈大笑,朗声道:“孝恪真乃朕之千里驹啊!”而后,李世民下令在焉耆设立渠黎都督府,属安西都护府管辖。至于那些焉耆王族,恐怕他们的后半辈子就会在长安渡过了。
    这时候,李世民又道:“无论是西域诸国或是昭武九姓,皆是不足为惧,仅有西突厥,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战力尚可。破西域诸国之后,朕定要一举灭亡西突厥!”
    李世民口中的西域诸国是指高昌、焉耆、龟兹、疏勒等国,而昭武九姓是指疏勒以西,西突厥以南的众多小国,其原住祁连山北昭武城,被匈奴击走,西迁中亚河中地区,枝庶分王,有康、安、曹、石、米、史、何、穆等九姓,皆氏昭武,故称昭武九姓。这些小国本属西突厥,然西突厥式微,很多小国与大唐有了联系。
    在李世民看来,只要一举攻破西突厥,便可鼎定西域。然而,在西突厥以西,尚有波斯古国,而波斯以西,尚有大食正疯狂扩张。不过囿于一地,实难窥得天下。
    历史上李世民没有攻下西突厥,而是李治派兵攻下的。而后,波斯受到大食进攻,向大唐求援,大唐于波斯设立波斯都督府。此时大唐向西扩张达到了极致。然而没过过久,波斯灭亡,大食向东推进,终于在恒罗斯战役之中打败了高仙芝领导的安西联军。从此,大唐势力退出中亚。整个中亚开始了伊斯兰化,原本可以扩展至中亚的儒家文化终于未能冲出西域,最后甚至连西域也没守住。
    当然,这些话语张允文是不会跟李世民说的,就算是说了也没用。还不如等到那波斯王子向大唐求援的时候,再行述说。
    纷纷扬扬的雪花落在长安城中,放眼望去,满目皆白。
    随着冬季的到来,安东都护府也迎来了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
    平壤城中,苏定方坐在火炉旁边,一面烤着手掌,免得这手指在翻页的时候僵硬不堪,使不上劲,一面拿起一本有些发黄的书籍正细细研读着。
    他担任着安东都护已经有一年多了。在这一年之中,他总揽整个辽东道、平壤道军政,同时还要密切监视着新罗百济两国,镇压高句丽余孽。这份担子,不可谓不重。
    所幸的是,李世民对于他亲自打下来的两个地方格外重视,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要粮给粮。有礼部户部两处近百名能员干吏大批进士出身的年轻官员被派往辽东平壤二地,再加上从当地募集的本土官员,整个安东都护府的人员架构渐渐完成了。至于钱粮,李世民毫不吝啬,拨出大量的钱粮以供两道使用。
    在今年上半年的时候,关于这辽东平壤的人口土地统计已经完成,并以此来划分州县,将整个辽东分为八州五十二县,平壤道分为七州四十六县,建立起了完整的行政体制。这次统计更加详细,耗时也更长。统计下来,整个辽东平壤二地的人口数目比起原先高丽统计的要多上三万多人,耕地要多少五百多顷。至于那些尚未开垦,而只要稍加整理,便可形成新的耕地的土地足足有二十多万顷。这让大唐上下倒吸了一口凉气。这片地区竟然有这般多的可耕之地,实在让人惊叹。
    苏定方同时还在两道推行汉话,广播儒学。能说汉话者,其待遇往往好于不能说汉话的高丽人。这样一来,无意识的在这两个地区将人分为三等,汉人第一等,能说汉话的高丽人第二等,不能说汉话的高丽人第三等。于是整个辽东、高丽,随处可见学习汉话的人。那些牙牙学语的稚子,更是直接抛开了高丽话,而学习汉话。
    总体来说,苏定方在辽东道平壤道二地经营得也还算是不错的。
    “苏大人!有那高丽余孽的情报了!”这时候,只听见门外传来一个低低的声音。苏定方知道,这是当初安东都护府内一名专门管理情报的官员发出来的。这人是在苏定方到任之后,张允文安排过来的原调查院成员,在苏定方手下负责情报收集。
    “行了,送进来吧!”苏定方放下书卷,淡淡的说道。
    当苏定方看了情报之后,冷冷一笑,对着门口说道:“叫何校尉过来见我!”
    门外穿着厚厚棉袄,带着棉帽的卫兵闻言,立刻转身离开。片刻之后,一名身材高大的校尉进入了苏定方的房间。
    苏定方什么话也没说,只是将这份情报递给这位何校尉。
    等到何校尉看完之后,放下情报,苏定方这才说道:“这便是本将给你的任务!你自己去分配兵力,必须将这些高丽余孽一网打尽!若是有人敢包庇他们,也给我悄悄的处理了!”
    何校尉沉吟片刻,起身行了一礼,态度坚决的说道:“请将军放心,卑职定当完成任务!”
    苏定方也是很放心的。这何校尉乃是侦察兵出身,他下面的两百士卒也尽是侦察兵。有他们出马,那些高丽余孽插翅难逃。
    这所谓的高丽余孽却是指那些反对大唐的前高句丽王族大臣和与他们勾结在一起的百济人。当年张允文攻破平壤城,屠净渊盖苏文一家,然而为了维护平壤秩序,又不得不任用一些高丽官员。这些人中,不乏表面恭敬,暗中谋逆的人。在李世民进入平壤城,大唐军队控制整个高丽辽东之后,他们中的很多人便由明转暗,进入到地下活动,还想复辟高句丽。
    然而,在李世民返回中原的时候,将高句丽皇室全部带回中原,他们就算是想要复辟,也找不到君主。
    所以,在苏定方看来,这些人不过是疥癣之患罢了!他担心的还是辽东的气候。
    今年冬天比起去年来,要冷上不少。辽东地区,平地雪深三尺,几乎无法行路。大雪压坏的房屋更是不计其数。当辽东道按察使将一份份损失情况的报告抵到苏定方处,请求他联名上书长安,请求调拨物资时,苏定方便觉得头大。这个安东都护的位置还真是不好坐啊!民生军事,样样得管,还要时刻注意那新罗百济两国,要促使这两国互相争斗不休真是让苏定方费尽心力。
    最后苏定方还是在那份联名书上签了字,希望长安方面能尽快运来足够的物资,尤其是棉花皮裘等御寒之物。
    当这份联名书发到长安时,已是十二月了。李世民看到这封奏章之后,直接下令调拨八千石粮食,三千石棉花和三千匹棉布到达辽东。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当运送物资的车队到达辽东襄平时,在襄平外的官道之上,被人给劫走了近半数的粮食和两车棉花布匹。之所以没有全部劫走,却是因为在关键时刻,当地驻军赶来了。遗憾的是,他们来迟了。
    这些士卒只看到一些披着毛皮的战士踏着积雪进入到深山之中。
    唐军尝试追击,然而在深可没膝的雪地之上,他们根本就赶不上那些常年生活在山林中的掠夺者。只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离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