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侦察兵 >

第304部分

大唐侦察兵-第304部分

小说: 大唐侦察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每每想到此处,张允文心头就不由得一阵难受。
    去年冬天的时候,王屈也终于离开了人世。这位老爷子十分坚强的在病榻上支撑了数年时间,最终含笑离开了人世。临死之前,不光是王妍张允文,还有太原王家也派出了人。
    目睹了王屈的离去,张允文更加珍惜身边的人了。无论是对闭门不问世事的尉迟恭,还是自己的姨夫姨娘,隔三岔五便会带着儿子女儿前去拜访,以搏长辈欢颜。
    至于李世民,张允文此时对这位英明之主心中存有畏惧,打定主意,只管叙亲情,不问政事。
    张允文之所以对李世民心存畏惧,全是因为李世民这两年的所作所为。仿佛是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活不上几年了,李世民开始有序的在朝中扶植起李治的势力,打压那些权柄极大的官员。
    先有张亮。这位大将在征讨高丽之时,表现还不错,立下了不少战功的武将,任刑部尚书。贞观二十年的时候,陕人常德玄告刑部尚书张亮养义子五百人。而且曾经和术士公孙常说“名应图谶”。后来又向术士程公颖问道:“我手臂之上,生有龙鳞,欲举大事,可乎?”
    当然这些话语都是那个告状的人说的,至于张亮是否真说过这些话,就不得而知了。但是,张亮养义子五百,这倒是一个事实。而且在他的众位义子中,有个叫做张浑的家伙,如今还是炮兵营的郎将之一。
    当御史大夫马周等人向张亮问及此事之时,张亮一口否认。而马周等人查不出证据,那个告状之人也列不出证据。在这样情况下,按理说来,将是一个死案子。可是,当马周将这一情况上报给李世民的时候,李世民沉默片刻,阴着脸说道:“张亮养有义子五百,他一个刑部尚书养这般多的义子做什么用?当然是造法了!”
    李世民的一句话,将整个事件的性质定了下来。
    得到暗示的官员纷纷上言,说该将张亮欲图造反,当将其拿进狱中,斩首示众。朝中只有将作监少匠李道裕进言道:“亮反形未具,罪不当死!”说张亮尚未造反,不应该斩首。
    不过这个声音没能挡住李世民的决议,张亮依旧是被判处斩首。
    李世民遣房玄龄和长孙无忌进入刑部大牢,代他向张亮道别。
    在大牢里面,房玄龄轻叹一声,没有说话。而长孙无忌则是义正言辞的说道:“法者,天下之平,与公共之。公自不谨,与凶人往还,陷入于法,今将奈何!公好去!”
    听了长孙无忌这话,张亮放声大笑,声音中带着一股悲凉之意。
    三日之后,张亮与程公颖被斩首于西市。
    而到今年二月的时候,左武卫将军、武连县公李君羡值守玄武门,而当时,太白金星多次在白昼出现。李世民认为这恐怕是什么预兆。召太史占卜。太史占卜之后,告诉李世民,说:“女主昌!”
    没过几日,民间又流传着《秘记》,说:“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对于那个预兆和民间流传的话语,李世民感到非常不爽。
    恰逢李世民李世民大宴诸武将,这李君羡也参加了这场酒宴。
    酒至半酣时,李世民让众臣行酒令以助兴,而这酒令却是让各位武将各自说出自己的小名,以搏众人一笑。从李绩开始,一个个喝得半酣的武将举起酒杯毫不犹豫的说出来自己的小名。若是在平时,恐怕这些豪放的武将恐怕还会忸怩一下,不过现在,在酒精的刺激之下,这些武将毫不犹豫的说出了自己的小名,惹起众人一片笑声。
    轮到李君羡时,他打了个酒嗝,站起身来,不好意思的说道:“微臣小名五娘!”
    李世民和众将领顿时愕然,片刻之后,众人才发出一阵轰然大笑。
    这李君羡生得高壮魁梧,唇上颌下更是长满了胡须,怒放戟张,看起来凶神恶煞的。这样一个男子汉的小名却是“五娘”,这种差距还真让人捧腹大笑。
    然而笑过之后,像李绩这样智谋深沉的人却不由面色一变,望着这李君羡的眼神中充满了同情。
    那太史所说的“女主昌”,而这李君羡小名“五娘”;民间流传“女主武王代有天下”,而这李君羡是左武卫将军、武连县公,这官职和爵位之中都带着一个“武”字,其中意味,就不能不让人多想了。
    果然,李世民脸上的笑容渐渐僵硬起来。刚好在这这时候,下一名武将站起来,说了自己的小名。
    后来,这李君羡受到了李世民的排斥非常悲剧的从左武卫将军变成了华州刺史。更悲剧的是,到任华州刺史后不久,一名布衣员道信,说自己通晓佛法,能够辟谷不食。而这李君羡还深信不疑,与这道信交往甚密。
    没过多久,御史弹劾李君羡与妖人相通,图谋不轨。而李世民则是辣手将这位李君羡斩首。
    整个事件和前隋的那场“桃李章”案子差不多,都是说有人将要取自家江山,而作为皇帝将所有嫌疑人扫除干净。
    在李君羡被诛杀之后,李世民向太史令李淳风问道:“《密记》所云,可信么?”李淳风答道:“臣仰稽天象,俯察历数,知此人已在宫中,为亲属,自今不过三十年,然而,其是否能王天下,似乎让人琢磨不透!隐隐中,有星辰拱卫,近于紫薇之后,晦明难测。微臣也说不准!”
    李世民当下狠声道:“那朕便杀尽宫中疑似之人!这怎么样?”
    李淳风却说:“天之所命,人不能违也。况乎此人能否王天下,尚难预测,陛下还是不要多造杀戮了!”
    李世民沉默片刻,终究长叹一声,不再追查此事。
    而此时,也传来房玄龄病危的消息。李世民的注意力转移到房玄龄身上了。
    在七月的时候,房玄龄还是辞世而去。
    最后一个遭殃的武将却是薛万彻。
    这薛万彻在征伐高丽的战争中,独领一军,功劳颇大。然而,在薛万彻领北路军进攻辽东北面的几个城池之时,对待下属却是颐指气使,肆意侵占下属功劳,破城之后,又贪墨城中财物,中饱私囊,令下属极度不满。
    九月的时候,右卫将军裴行方上奏,弹劾薛万彻的种种罪行,除了在高丽的那些之外,还有最近军中的一些罪行。
    李世民令人调查之后,发现这些弹劾竟然都是事实。于是,薛万彻剥夺了官职,流放至象州。
    纵观张亮、李君羡、薛万彻三人,他们三人被李世民处理的时间都是在贞观末年,这时候,李世民的健康明显下降了不少,而李治已经开始更加广泛的参与到这个帝国的政务之中。朝中大臣,诸位武将之中,李靖命不久矣,李绩谨慎深沉,程咬金从不会参与什么事情,而张允文是李治的姐夫,而执失思力、契苾何力、阿史那社尔等投降将领,掌握着一批忠实的手下,况且对李世民死心塌地,所以,诸位武将中,那些有异心,居功自傲者便是他清除的对象。他不知道,一旦自己离世之后,李治是否能够驾驭住张亮、薛万彻等人。所以,他必须为李治接任帝位,扫清可疑的障碍。
    再看看文臣之中,长孙无忌是李治的舅舅,长孙无忌隐隐成为文臣之首,有长孙无忌的支持,李治坐稳皇位,绝对没有问题。
    最后一个让李世民担忧的却是所谓的“李泰余党”。当年,李泰与李承乾争夺储君之位,两边各自攀引朝中人物,将朝中半数大臣卷入到那场风波之中。如今,此事虽然尘埃落定,但是如今李承乾已经客死他乡,而李泰却仍旧在均州做他的逍遥王爷。想起李承乾的离世,李世民心头还是狠狠的疼了一把,虽然李承乾忤逆,但终还是自己的儿子,不明不白的客死黔州,实在是让李世民心疼不已。虽然他下令追查过此事,但是却没有什么线索。
    李泰如今还在做他的逍遥王爷,而朝中还有不少的当初是李泰一党的大臣,还有一些如同房遗爱、柴令武之类的人物。在夺嫡之争落幕之后,他们没有受到的处罚并不是很严重。虽然随着年纪的增大,这些人已经沉稳不少,但是,谁也保不准他们是否还有别样心思。
    所以,李世民还有许多的事要做,不少的人要杀!
    (45278941954)
    正文 第五百零七章 大限
     更新时间:2010…11…27 22:51:50 本章字数:4274
    一名内侍托着一个红漆托盘,上面放着一个白玉瓷瓶,轻手轻脚的走到一张床榻之前,低声说道:“陛下,该服药了!”
    床榻之上立刻传来几声咳嗽声。李世民掀开厚实的棉被,慢慢的坐了起来,再次咳了两声。
    内侍小心的从白玉瓷瓶之中倒出一枚泛着金属光泽的金丹,放在白绸子铺底的托盘之上,小心的送到李世民面前。
    李世民用微微颤动的手指捏起这枚货真价实的金丹,小心的送入嘴中,艰难的吞咽下去。
    这金丹,是货真价实的丹药,是那些道士用各种包括重金属、药材珍珠之类的“天材地宝”炼制出来的。当初张允文串通两名道士给用各种补药炼制了不少强身健体的丹药,李世民吃了一段时间,身体没有强壮多少,倒是那小肚子更加突出了。
    到贞观二十一年的时候,一个从四川峨眉山来的道士来到长安,为了博取功名,这人跪在皇宫之前想李世民进献自己炼制的丹药。据说这种丹药乃是取峨眉山之灵气,以各种天材地宝精炼而成。服之可飘飘欲仙,久服这可祛除百病,乃至长生不老。
    那时候,和张允文串通的松云子、白石子二人还正受帝宠,眷顾甚浓。李世民心头犹豫之下,最后让三名道士在一起论道。这位叫做长河道人的家伙也倒是有几把刷子,将道藏研究得十分深刻。在和两位大人论道的时候,占尽上风。
    当张允文闻讯来到皇宫之时,那长河道人已经胜出了。
    接着,长河道人毫不客气的将那两位道长丹药的成分说了出来,最后说道:“陛下,此二人乃是沽名钓誉之辈,用此等药丸蒙骗陛下,以作金丹。殊不知,这金丹大道,造化万千,岂是这些药丸可以比拟的!”
    听得这话,李世民勃然大怒,就要将二位道人拖出去斩首。这时候张允文站出来,向李世民陈明事实,请求李世民原谅两位道人。李世民听了张允文的话,依旧非常生气,但是,那两个道人的命总算是抱住了。
    不过,那位长河道人如今住在皇宫之中,专门为李世民炼制丹药。
    而张允文则是被李世民重重骂了一顿,令他在家中闭门思过一月。
    李世民服用了这长河道人炼制的丹药,只觉得浑身上下,没有一处不舒坦,整个人仿佛飞了起来。原本隐隐作疼,不舒服的身体,立刻不再疼了。李世民几乎有一种错觉,自己的身体状况,仿佛是当年亲自领兵,征战天下时的身体,是那般健壮。
    “果然是仙丹!”这是李世民服用丹药之后的第一想法。
    从此之后,李世民每天都要服用这长河道人炼制的金丹,一直到现在。
    不过到后来,这种丹药的效果越来越差,以前吃上一粒,便足够管上一天,而现在,要吃上个三五颗才有效果。
    吃下金丹之后,李世民的精神这才振作不少。他枕着一方绵软的枕头,靠在床架子上,向内侍问道:“太子来了没有?”
    那内侍点点头:“回陛下,太子听闻陛下在服用丹药,在外面候着!”
    “唤他进来!”
    在外面恭候了许久的李治缓步进入房间,向李世民行了一礼,坐在李世民旁边,一脸关切的问道:“父皇,服了丹药,现在情况怎么样了?”
    李世民露出一丝笑容来:“不错,感觉好多了!这长河道长炼制的丹药还真是仙丹啊,吃了下去,神清气爽,精神百倍!”
    李治本想将张允文告诉他的那番话,像什么重金属中毒、迷幻剂成分之类的术语告诉李世民时,可一瞧见李世民脸上满意的笑容,这话也就说不出口了。
    李世民没管李治的心思,笑着问道:“稚奴,最近朝中可有什么大事发生?”
    这段时间李世民很少上朝,由李治监国,有什么大事,一般是每个三日,有中书令前来报告。不过今日没有到中书令报告的时间,所以李世民这才问了一句。
    李治犹豫了一下,低声道:“关中出现旱情,入冬以来,没有降雨!”
    李世民听到这话,脸色不由沉了下来,沉默片刻之后,说道:“当初都畿干旱,允文靠着广挖水井,渡过旱情,今日你等亦可效法此法,令百姓广掘水井,取水抗旱!”
    李治点点头,又道:“除了旱情之外,也就没有什么大事发生了!父皇,你不必操劳这些琐事了,还是安心养好身体,重临太极殿!这些事情由长孙舅舅和诸位大臣协助孩儿处理即可!”
    李世民轻咳一声:“你长孙舅舅处理政事来,确实是一把好手,而且他还是你舅舅,平时多问问他,他自会帮扶与你!”
    李治心头不以为然,心头想道,长孙无忌虽然能力不错,但是为人不咋地,已经几次在朝堂之上驳他的面子了,驳了面子还不算,长孙无忌还要到李世民这里告上一状,让李治继续挨李世民的骂。所以李治很不爽他。然而最令李治不爽的却是这长孙无忌在自己还是晋王的时候,对自己不闻不问,遇上自己在长安街头游荡的时候,还要狠狠的训斥自己,就连长孙冲也不将自己放在眼里,而是全力巴结李承乾。而等自己成了太子之后,这长孙无忌立刻亲近起自己来。这种嘴脸,让李治十分不爽。
    不过,李治能登上太子之位,长孙无忌确实在李世民面前说了不少的好话。不爽归不爽,还得继续用他。
    在腊月的时候,长安终于迎来了一场降雪,也仅仅是一场而已,对于缓解旱情的作用并不大。
    呼啸的寒风中,张允文坐在房间里,悠闲的和自己的和自己的妻子打着麻将。
    大唐如今四海靖平,也难得有这种悠闲的时光。
    不过张允文心头却是隐隐有些担心了。李世民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而且那道士炼制的丹药,也在不断的腐蚀他的身体。虽然张允文曾经上言让李世民不要再服用那种丹药,但是,李世民根本就不听。而遍观整个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