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侦察兵 >

第307部分

大唐侦察兵-第307部分

小说: 大唐侦察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房遗爱等人在一次集会之时,口中无意间说了一些对当今圣上不满的话语,继而怀念起当初在魏王手下做事时的光景来,这立刻引起了有心人的注意。/
    有人将此事报告给长孙无忌。长孙无忌闻言,冷然一笑。他知道,机会来了。
    在长孙无忌的运作之下,有官员弹劾房遗爱口出悖言,涉嫌谋反。李治只好让鸿胪寺少卿来彻查此事。
    随着调查的渐渐深入,数名人证出来指证房遗爱。这一下子,房遗爱等人脱不了干系了。
    而长孙无忌继续拷问诸人,指示那些被关押在大牢中的人胡乱攀咬,李恪、李道宗、李道玄、李元景等一大批皇室宗亲尽被这些人攀咬住。
    面对这种情况,李绩却是沉默不动,不管闲事。张允文终于坐不住了,上门拜访长孙无忌却被拒之门外之后,立刻前往皇宫,和李治、武媚娘商议此事。
    虽然长孙无忌还没有将此事禀报上来,但是张允文已经得知了。
    张允文对李治说道:“吴王英果,素为长孙大人所忌;道宗、道玄二位王爷乃是国之大将,陛下临终托孤,微臣与之等执掌北衙大军,以保关中安宁,岂可轻动?且二人与长孙大人素有罅隙,乃成今日之祸,不可听之任之!”
    旁边的武媚娘也跟着帮腔。在李治点头之后,张允文动用了调查院的手段,将那些胡乱攀咬的供词尽数销毁,并且悄然传话于房遗爱、柴令武等人,说是若是想要活命,不要胡乱攀咬。
    听了这话,这些人不由犹豫起来。
    后来在鸿胪寺的人上奏调查结果时,却发现供词不在,案犯反口。长孙无忌面沉如水,公然说道:“此案尚有疑点,单凭如此些人,如何谋反?定有同党勾连!微臣建议,重审此案,以正视听!”
    此言一出,李治的脸也顿时沉了下来,他沉声道:“长孙大人,朕看此事不必再查了!既然已经如此,那就这样这样吧!”
    而褚遂良赶紧上来为长孙无忌帮腔,说道:“陛下,微臣亦认为此事尚有未解之处,如谋反之时如何发动,何人以作呼应,等等,所以,还请陛下下令,重审此案!“
    见到这种情形,张允文只好让王玄策、张文瓘等人出面,反驳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由于李治听信张允文话语在先,所以,李治对于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的话语不以为然。
    最终,房遗爱等人被判流放岭南,远没有达到长孙无忌想要的效果。
    至此,长孙无忌恨上了张允文及其身边之人,一有机会,便大加攻击。
    一年之后,李治在朝会之上,提出立武媚娘为皇后。这个建议遭到了王家官员为代表的山东士族和长孙无忌的激烈反对。朝中,只有身为武媚娘义兄的张允文明确支持。就连张文瓘的态度都是模棱两可。
    但是,有张允文在外朝为其张目,而后宫方面,武媚娘的手段又没的说,几次下来,直让李治立武媚娘为后之心,更加坚定了。
    到永徽六年初,李治终于不顾群臣进谏,将武媚娘推上皇后之位,将原来的王皇后贬为庶人。
    而那些反对李治立后的大臣,褚遂良等长孙无忌党羽被李治流放岭南,断了长孙无忌的左膀右臂。
    当诏书发出之时,长孙无忌看着李治,眼中带着丝丝悲凉和欣慰。从那天之后,长孙无忌逐渐让出了一部分权力,看着自己提拔的亲信被李治一个个外调,又从外面调来一些年轻而陌生的人,充实各部门。
    武媚娘登上皇后之位后的两年,便令许敬宗等亲信构陷长孙无忌无忌等人,准备将长孙无忌党羽一网打尽。
    这时候,张允文再次出面,在武媚娘面前保下了长孙无忌。说杀长孙无忌对与武媚娘而言,有百弊而无一利,上位之后,即杀长孙无忌,让李治和众朝臣如何做想,岂不是会认为她武媚娘不过一心胸狭窄之辈,到时候,不满之人,恐怕更多!与其如此,不如放过,给朝臣和众世家留下好印象,以稳皇后之位。反正现在长孙无忌的权力正在一点点被李治收回。最后,还请武媚娘能效法长孙皇后,做一代贤后。
    听了张允文的话语,武媚娘沉吟片刻,终是答应下来。
    于是,长孙无忌最终留下了一条命来。
    长孙无忌倒台之后,一大批年轻的官员被提拔上来,很多官员都是李世民留给李治的。李世民在世的时候,常常在李治面前提起某些官员,虽然那时候他们不过是州县小官,但是,李世民却是一一指出,那些官员可以做何事,任何职,只等李治继位之后,将他们加以提拔便是。
    所以,迄今为止,李治提拔上来的大批官员,皆是年纪不过四十,在州县锻炼了数年、数十年的能吏。在这些人的扶持之下,李治管理起这个帝国来,更是得心应手。一股朝气在朝野只见弥漫开来,就如同这历三代,不足五十年的大唐一样。
    接着长孙无忌倒下的机会,武媚娘开始参与朝政了。张允文知道,像武媚娘这种权力欲极强的人,是不可能做到长孙皇后那般置身朝政之外的,所以,张允文也没有劝诫武媚娘,不使她参与朝政。况且,这武媚娘洞察力极其敏锐,正值嗅觉十分灵敏处理国事来,驾轻就熟,很多问题也处理得极其恰当。其“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之评价可不是虚的。
    李治有自家老婆帮着处理政事,也倒是清闲了不少。
    为了更好、更有效率的处理朝政,大批倾向于武媚娘的官员被提拔上来。这些人多是寒族出身,如李义府、许敬宗、崔义玄等人。这直接打击了士族门阀势力。
    不过这一切与张允文没什么关系了。在武媚娘任皇后,保下长孙无忌之后,他便少参与朝中之事了。如今,他的注意力却是落在了一个从西方远道而来的人身上。
    **********
    估计明天结尾吧!当初承诺过写个外篇,补一个bug,在写完之后,就会上传,免费的!那个bug是关于猪脚年纪不到三十,中越战争爆发之前,中苏交恶,猪脚是不可能去苏联学习的。所以俺在外篇里给他加个师傅!
    (45278941954)
    正文 第五百一十二章 结局·岁月
     更新时间:2010…12…4 23:01:04 本章字数:5492
    龙朔元年,也就是显庆六年,一个从遥远的西方到来的来客风尘仆仆的来到了长安。
    虽然风尘仆仆,但是,这位西方来客的架子可是不小。在长安城外十里处的官道之上,迎接这位西方来客的鸿胪寺官员遥遥的望见一支长长的队伍慢慢走了过来。只见队伍当先,乃是一队骆驼轻骑兵,这些骑在骆驼双峰之间的骑兵极其适合在沙漠中作战,其胯下坐骑耐酷热饥渴,不过速度比不上马匹。据说西突厥那边也有在用这种轻骑兵。
    跟在骆驼骑兵后面的却是一头白骆驼。一名穿着丝质长衫的客人坐在骆驼之上,轻轻的晃荡着。阵阵悦耳的铃声从白骆驼颈下驼铃处发出。在白骆驼后面,却是一支马队,起先一排三匹,皆是白马,其次乃是黄马,再次乃是红马,最后却是黑马。颜色整齐,铃声荡漾,远远可闻。马队之后,便是车队,二三十辆马车缓缓跟在后面。
    待这队伍一走进,那些迎接的鸿胪寺官员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这,这也太奢华了吧!
    起先那些骆驼轻骑兵,只见他们皆是腰悬弯刀,背负短弓,个个身形彪悍,一看便是久战之师。那匹白骆驼浑身上下,一色素白无半分杂毛,一看便知其身价不凡。骆驼的驼铃乃是由金子打造而成,铃声更加清脆悦耳。在骆驼背上,坐着一个年纪约莫三十来岁的人。此人头上蒙着一块白纱,可能是遮挡风沙之用,在额前至耳后这一段,环布着十多颗晶莹剔透的宝石,额前那最大的一颗红宝石,足有指头大小。此人胸前挂着一大串由各式宝石玉石串成的项链,随着骆驼的轻轻晃动,这些宝石在阳光之下,折射出迷人的光芒来。一把波斯弯刀挎在腰间,刀柄之上,有金丝和宝石镶嵌装饰,看起来名贵不凡。
    当那些拉着大箱子的车队渐渐走近时,众人只见这些箱子外面皆是镶有金丝宝石,看起来名贵无比。众人不由担心的看着这从波斯远道而来的使团,他们如此张扬,难道就不怕被抢了?
    这支使团正是波斯王子卑路斯带领的波斯使团。当远在西域的阿史那社尔见到了卑路斯派出来的使者后,立刻便将波斯使团前来大唐的消息传到了长安。一听见这个消息,无论是李治还是朝廷众臣,皆是一愣,这波斯乃是西方大国,除了商旅往来,官面上鲜有往来。而如今,他们却派出了一支由波斯王子卑路斯领导的使团,这让李治等人摸不着头脑。不过,基本的礼仪还是要做的。
    所以,这才有了鸿胪寺官员迎接这位波斯王子的场面。
    这位波斯王子一到长安,便四处送礼,结交朝廷重臣。人或问以目的,卑路斯笑而不言,只是让他们安心收礼。后来在朝见李治的时候,这波斯王子才说出了自己的目的。
    原来波斯受西方大食侵略,国土丧失大半,军队根本挡不住那些狂热的宗教军队,而在显庆二年的时候,唐军灭亡西突厥,迫使部分突厥部落往西迁移,到达波斯。这些突厥人被波斯人雇佣,为波斯大军作战,其作战勇猛,比起波斯军队,还要胜上三分。
    当波斯王从这些突厥人口中听闻了他们是被唐军赶出突厥故地之时,便深感唐军的强大。所以,波斯王派出自己的儿子卑路斯带领着波斯使团来到大唐,向大唐求援,希望大唐能够派出军队来帮助波斯抵抗大食的进攻。
    当他提出这个要求的时候,李治和众臣沉默下来。灭突厥,攻吐蕃,剿南洋,连续八年的对外战争一直在掏着大唐的国库,李治实在不愿再启战端,想要休息一下。
    而这时,张允文却是站出来,明确支持唐军出兵波斯。
    他说这大食乃是一头猛虎,而波斯乃是一头瘦狼,若是瘦狼被猛虎吞了,猛虎更加强大,我大唐便会直面猛虎。若是帮一把瘦狼,那么自有瘦狼在抵抗猛虎,而大唐则不需直面之。至于李治担心的军费和军心问题,张允文提出,让波斯雇佣唐军参战,另外支付大唐军费。波斯标出参战士卒所得福利,于各军府之中张贴,自愿报名参加。这样一来,军费军心都得到了解决。而且波斯支付的军费可充实国库。听到张允文的建议,李治不由有些心动。
    当然朝中也有人说什么大唐乃是上国天朝,仁义之邦,若是出兵还要让对方支付军费,那算什么泱泱大国,煌煌华夏?张允文当即反驳说这波斯乃是西方大国,与大唐平等,而非藩属。唐军出兵属国,乃是尽宗主国义务,不需要收取军费。而出兵平等的国家,当然要收取费用了。
    这一场争论持续了二十多日,最后,李治终于同意了张允文的意见,出兵波斯。
    面对着卑路斯开出的优越条件,各军府成员,踊跃报名,很快便组成了一支五万人大军。由裴行俭、席君卖等一批年轻将领担任将帅。张允文本来想亲自带队,去见识一下阿拉伯帝国的军力,不过李治不允,只好作罢。
    不过当这卑路斯见识到了大唐钢弩、手雷的威力之后,缠着张允文,希望他能说服李治卖些武器给波斯。张允文当然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在呈报李治之后,以成本价五倍的价格卖给了波斯三万具钢弩,十万枚手雷。至于火炮等东西,张允文压根就没让卑路斯瞧见过。
    在长安停留了四个多月,卑路斯终于领着五万大军和大批武器离开了长安。
    站在城头遥遥的望着远征大军渐渐西去,张允文轻轻的叹了一口气。不知这五万大军,又有多少人能够返回家乡!不过只要阻止了阿拉伯人在中亚的扩张,那么他们也不会白白牺牲的。
    “陛下,陛下,大捷啊,我军大捷!”张允文兴高采烈的冲进花园之中,举着战报,向李治喊道。
    已是中年人模样的李治转过头来,满脸笑容的看着张允文:“呵呵,姐夫,是关于百济的捷报吧,朕这儿可是早就有了!”李治扬扬手中的纸,“今日才送至此处!呵呵,苏将军表现得真是不错!一战击溃百济主力,俘虏两万人!”
    张允文却是摇摇头:“陛下,微臣说的可不是东边,而是西边,关于远征军的!”
    一听张允文说起这个,李治来了精神:“哦,什么内容,让朕瞧瞧!”在接过纸看了之后,不由拍着大腿说道,“此战当真是扬我大唐国威啊!打出了我大唐的威风来!”
    原来,这纸上记录的是一个多月之前发生的一场大战。这场大战中,大食军队共投入十万人,唐军投入四万,波斯投入八万,与大食军激战于弗拉以东的五十里处。此战持续了三个月时间,唐军损失一千四百余人,波斯军损失两万余人,而大食军队损失了差不多六万军队。
    此战之中,唐军的钢弩构成了一道冲不破的箭墙,手雷绽放出了一朵朵死亡之花,大量的杀伤大食军队。让对方感到胆怯。而波斯军爷到了唐军强大的战斗力,除开武器之外,普通士卒骁勇善战,将领身先士卒,也让波斯军队震惊了一把!
    此战之后,唐军与波斯军便一鼓作气,收复了弗拉。这让波斯王极为高兴,对于唐军大加赏赐。
    如今,捷报送到,也让李治好好高兴了一把。
    “姐夫,如今百济已经快被打下来了,而新罗也是自身难保,这两国灭亡之后,天下该太平了吧!”李治掩下军报,站起身来,看着被清风吹拂的垂柳。
    张允文也是轻笑一声:“天下太平,乃是我等军人所求之最终目标!然而,天下虽安,忘战必危。陛下切莫忘记了啊!”
    李治点点头,沉重的叹了一声:“朕倒是想兵甲归库,马放南山,可是,朕亦知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此言之意。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朕掌管天下,当然要谋划万世,以保大唐基业!这治军,便是维护这万世基业的一柄利剑!先皇久经军旅,重视这治军之事,朕经历战争,亦重视此事。而太子呢,享安乐之年,承升平之景,又哪里见过尸积如山,血流成河!所以,朕担心啊!”
    张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