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侦察兵 >

第50部分

大唐侦察兵-第50部分

小说: 大唐侦察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新的弓弩一试,射程达到一百二十步,而且射出箭支的一瞬间,弩机的颤抖较小,容易瞄准。
    这下子张允文有些满意了,当即命令以此弓弩为蓝本,向作出两百副再说。
    然而这道命令一下,中工匠顿时苦着脸。陆大匠更是问道:“大人,难道你想我们未来几月之内不干其他的事,光制作这个弩机?”
    张允文顿时疑惑道:“怎么,做两幅弓弩很费劲吗?”
    陆大匠伸出三根手指道:“三天!就算是专职制作弓弩的匠人从组装校正到最后出成品,也需要三天时间才能作出一副弩机出来!”
    张允文顿时有些奇怪的问道:“难道你们就不知道每人只操作一个步骤,做完之后传给下一个人便是!”
    那陆大匠顿时一怔,若有所思。
    张允文见状,进一步解释道:“这种一人只做一个步骤的方法称之为流水线。比如做一把弩机,分为十八道工序,你完成一步之后,马上交给下面一个人做二步而你又去做一步。当二人完成二步后把弩机交给三人时,你又刚好完成,又交给他做二步。然后你又开始做一步。就这样一直做下去……”
    张允文话音未落,那陆大匠便兴奋的道:“可以做出很多弩机来,而且所需要的时间非常短!”
    点点头,张允文补充道:“而且只完成一步,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技术,只需要稍微培训一下便可以工作,这样一来,很多学徒都可以直接参加流水线的操作!”
    “将军真乃神人也!”陆大匠交口称赞。
    然而听到这句话时,张允文总是想起《三国演义》里面刘备常对诸葛亮说的那句话:“先生真乃神人也!”
    虽说张允文说得头头是道,然而在实际的操作中却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各个零件之间由于尺寸不同,使得组装的时候困难无比,不是太大装不上,就是太小了装进去之后松晃晃的。
    张允文这才想起,现今这些工匠们打造东西全凭经验,估计多长就多长,估计多宽就多宽。十分的不精确。于是,他便说道要统一度量衡,对于这些零部件的制作,绝对不能估计,只能用标准的工具去衡量。
    可是这统一度量衡乃是大事,须报经朝廷,于是张允文只好将它暂时撇开。
    又和陆大匠等人探讨了一下度量衡统一之后,流水线的可行性,张允文这才出了将作监,慢慢的往家里走去。他已经有三天没有回家了,平时吃住尽在将作监里。
    虽然这些日子以来,他过着差不多与世隔绝的生活,然而,朝中大事却是尽知。
    先有李世民诏令命有司沙汰天下僧、尼、道士、女冠,其精勤练行者,迁居大寺观,给其衣食,无令阙乏。庸猥粗秽者,悉令罢道,勒还乡里。京师留寺三所,观二所,诸州各留一所,馀皆罢之。
    当然,袁天罡的白云观便是京师二观之一。
    接着,诏追封故太子建成为息王,谥曰隐;齐王元吉为剌王,以礼改葬。
    不久后,立长子李承乾为太子。
    这些大事发生时,张允文总会恰当的来到朝会,以看热闹的心情看着发生的一切。
    就这样,时间不知不觉的流逝过去。
    腊月的最后一次朝会张允文也参加了。朝会上,李世民宣布新的一年改元贞观,明年即贞观元年。
    《易经?系辞下》有言曰:“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时者也。吉凶者,贞胜者也。天地之道,贞观者也。”
    就在朝会上,张允文提出重新规划标准的度量衡,说完之后还道:“当年秦始皇之所以一统天下,与其在秦国国内统一度量衡有关。当初秦国的所有弩机几乎是统一规格,一个弩机上的零部件坏了,可以用其他弩机上的零部件更换。正是这种精密的手段,使得秦军军事耗用远远小于东方六国,最终赢得天下!这也是始皇帝统一天下之后,统一度量衡的原因!”
    李世民听罢,击节赞叹。而众多大臣看着张允文,若有所思。
    最后,李世民决定在明年,也就是贞观元年实行新的度量衡,在全国强制推行。
    于是,张允文的流水线计划有望了。
    正文 第九十七章 贞观
     更新时间:2010…6…18 15:44:25 本章字数:3417
    身上披了一见据说是熊皮的皮裘,张允文和两位哥哥坐在偏厅里喝茶。
    说起来,自己已经有大半年没有见到两位哥哥了。自从玄武门之变过后,两位哥哥被任命为长安府一处折冲府的果毅都尉。这是一处中府,里面拥有府兵一千人。果毅都尉乃是正六品上阶的官职,而且二人还领着从五品下阶的归德将军的头衔,也可以称将军了。不过后面的将军是一个散官,还不及前面的果毅都尉好用。
    当初玄武门时,两位哥哥在玄武门上守城,在薛万彻带兵攻击时,两人共杀了十三人人。若是按功劳来算,也算得上是那八百士卒中比较多的了。
    待李世民知道刘氏兄弟当初从军的目的,不过是为了混个将军,然后抱得美人归时,他本着成*人之美的想法,大笔一挥,直接将二人升成了游击将军。还说等到二人成婚之日,定要前来喝上一杯!当即把二人羞得黑脸通红。
    “我说老三,你啥时候也去找个媳妇儿回来啊!你看看你,今年都十八了,还是一个人!”刘武说道。
    此言一落,刘勇接口道:“要是我和老二成了家,搬出去了,你一个人连个说话的伴儿都没有!”
    张允文顿时一翻白眼:“现在你们一直在军营里,和搬出去有什么区别!”虽是如此想,但还是道:“谁说的,杨常不就是个说话人嘛!再说了,我大唐初立,四境不稳,以后有的是仗打!”
    刘武却没理他,自顾对刘勇道:“嗯,老大,你说那些日子天天往咱们家跑的那个丫头如何?”
    刘勇摸摸胡渣子:“很不错,长得又好看,脾气又好!不过看起来病怏怏的,也不知以后能不能生娃子?”
    张允文顿时有些疑惑:“大哥二哥,你们在说什么啊?”
    “给你找门亲事!”
    “嗯,你看那叫李宇的丫头如何?”
    张允文顿时明白二人说的“长得又好看,脾气又好,病怏怏的”丫头指的是谁了,顿时羞怒道:“两位哥哥别瞎说,人家才是十三岁的小姑娘,别说去传得满城风雨的,对人家的清誉可不好!”
    刘武却是笑道:“什么清誉啊,现在这事已经满城风雨了!老三,你记不记得,上次你封了一个开国男,那些命妇贵人全来找你提亲,是那个丫头帮你挡了回去,从此以后,便隐隐有了些闲言碎语。如今你成了伯爵,那些人又将这事情抖了出来,现在啊,已经是大街小巷,人尽皆知了!”
    张允文顿时疑惑道:“二哥你刚才那些话是房玄龄教你说的。”
    刘武毫不防备,径直说道:“老三你咋知道这些话是那老头子教我说的?”
    此言刚一落下,刘勇就毫不客气的打了刘武一下:“你真是个笨蛋!”
    反应过来的刘武顿时拉耸着脑袋,对张允文道:“前几天遇上那老头子,他说允文年纪也不小了,该找个人管管,免得整天蹲在将作监里和一群匠人混在一起!”
    张允文顿时有些恼怒:“我的事什么时候有得着他房玄龄来管!”
    刘勇见张允文有些生气,于是劝道:“老三,你也别气恼,那房老头子也是好意!
    张允文勉强的点点头,表示知道,接着话题一转,问道:“两位哥哥,不知你们什么时候去师父家提亲啊?”
    谁知那刘勇却是笑道:“前些日子我和老二已经去了,和尉迟将军谈了一下!接过尉迟将军说他做不了主,要让我们到南阳去!”
    张允文顿时道:“南阳韩氏,在当地也算是一个小世家。北魏时有人在南阳当过郡守。不过现在韩氏家族已经没落了!你们放心去便是,若是他们有敢刁难之处,三弟我帮你们解决!”
    由于新皇登基,而且改了年号,所以这个春节过得十分热闹。整个长安都洋溢在一片欢乐的气氛中。
    大街小巷里,爆竹声“噼噼啪啪”的想起,就连里坊市集只见的大门,在三十、初一、十五这三天都没有关上,东市西市里面人流涌动,彻夜不息。就连李世民也大笔一挥,放了皇城宫女内侍们一夜的假,让他们好好感受一下过年时的热闹气氛。
    就这样一直过了上元,朝臣们也恢复了朝会。
    接下来,李世民在贞观元年的一次朝会上发布了一系列政令。其中像什么种农扶商之类的大政方针自不用说,令张允文感到高兴的却是他手中几样机构的正规化。
    在朝会前一天,李世民将张允文找到显德殿,不,现在叫做麟德殿。终于,李世民将最后一丝前东宫的烙印也擦除了。
    在麟德殿,李世民向张允文询问如何处理现今他手中掌握的三个机构。
    张允文顿时便将思考已久的规划搬了出来。
    首先是侦察营。这是张允文的立身之资。他建议在现今侦察营的基础上进行扩编,编制为一千人。刚好三个折冲中府的人数。这三千人不属于府兵,而属于大唐的募兵,乃是职业军人。这些侦察营士卒平素归辖于兵部,若是调动,需要皇帝调令、兵部文书、将军虎符,三样缺一不可。平时训练,战时则专司开路、刺杀、破坏等任务。设将军一名,中郎将五名,各级校尉若干。
    接着便是情报网络。这让张允文有些犹豫。犹豫是将调查院纳入三省六部的体系之内,还是纳入军事体制之内,抑或是和侦察营一样,单独设立,由皇帝直接掌管。于是张允文便将这个选择扔给了李世民。李世民沉吟良久之后,才幽幽道:“唉,还是由朕自己掌管算了!若是放在三省六部或是军队里面,品级太高了容易让人议论,品级太低又难以开展工作!朕亲自管着,再让他的品级低些,这样既好管理,又好办事!”
    虽然张允文认为这样还有很大的弊端,但犹豫片刻,却没有将脑海中的话说出口。
    最后便是他新掌管的将作监。将作监原本隶属于工部,不过张允文在将作监这段时间里,工部没有人过来指手划脚,想必是得到了李世民的暗示。而且他在将作监的这段时间里,出了一些成就,如手雷的制造已经进入流水线阶段,每日产手雷可达两百枚。而新式冶铁法冶炼出来的铁水打造的武器,比起原先的武器,硬度更高,刃处更加锋利。光是这两样,就让李世民坚定了将作监有大用的想法。
    于是,张允文乘机提出将将作监从工部分离出来,连同其他几个武器研究制造的机构组成一个新的部门装备寺,与九寺同列,隶属皇帝管辖。
    李世民听了这建议之后,顿时沉默不言。
    看到李世民皱眉的样子,张允文只好将建立参谋制度和军事院校的建议搁下,等上一段时间再提出来!
    贞观元年的一个朝会上,内侍拿着一份份圣旨宣读起来。
    一份是统一度量衡。门下省众官员毫无异议顺利通过。
    二份是关于侦察营的圣旨。李世民完全采纳了张允文的建议,圣旨上点点详细尽数到来。然而这一份圣旨在门下省这里却遇到一些阻碍。一些官员不由问道这侦察营是何方神圣,竟然需要单独设立!
    然而知道侦察营的封德彝、宇文士及、房玄龄等人齐齐提出支持。三人中封德彝和房玄龄乃是尚书左右仆射,宇文士及是中书令,三名宰相鼎力支持,门下省也只好通过了这份圣旨。
    至于三份关于调查院的旨意,却遭到了反对。却是各处官员对于这情报系统都有一份兴趣,有人甚至建言将其一分为二,由户部和十二卫分别管辖。李世民顿时青着脸将这份圣旨压下。
    四份是将作监升为装备院之事。李世民没有将其级别提为寺,而是提成了院。不过其待遇有所改善。
    眼看门下省又要驳回这旨意时,张允文不由想几名熟识的朝廷文官大佬,如房玄龄、长孙无忌、唐俭等人暗暗施加眼色,终于,由几人出面争辩一番之后,旨意还是通过了。
    最后一份圣旨却是重新议定的律令颁发实施。其中放宽绞刑五十条为砍断有趾,唐太宗仍嫌这种肉刑太残酷,蜀王法曹参军裴弘献请再改为加役流,徙三千里,居作三年。李世民采纳了这建议。
    然而,关于调查院的问题,却依旧争论。
    于是,贞观元年正月便在这样的争论中过去了。
    正文 第九十八章 罗艺造反
     更新时间:2010…6…18 15:44:25 本章字数:2612
    北地的风,冷冽刺骨。风吹过还结着厚厚冰层的河面,吹过挂着冰条的干巴巴的树枝,最后吹到城墙边上。
    守卫城墙的士卒蓦地打了个寒噤,裹了裹身上的麻衣,贴着冰凉的皮甲,似乎更冷了。
    这该死的冬天!士卒不由怨气十足的抱怨道。
    这里是涿郡。大运河的最北端。前隋杨广三征高丽,皆是以幽州为根据地的。而且幽州民风彪悍,乃是优良的兵源地。
    前隋已经过去,现今是大唐一统天下。然而坐镇幽州的人却未变过,从来都是那名叫罗艺的人。如今,已经被封为燕郡王的罗艺却要离开此处,到泾州上任了。
    幽州地处北方,离长安很远。而今,交通不发达而且通讯方式落后,往往京师之中发生一件大事,等到传至幽州,已是大半个月之后了。比如说玄武门事变,当罗艺知道玄武门流血之后,已经是五月底了。当然,其中一些人的消息封锁也是原因之一。
    虽然罗艺曾经起了兴兵报仇的念头,可是他此刻正在前往泾州的途中,身边除了几百亲兵之外,便没有什么兵力,若想兴兵报仇,无异于痴人说梦。
    所以,他按捺下这种冲动,上表呈奏李世民,对玄武门事件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只是表达对大唐的忠心。
    其实在很久之前他便意识到中庭可能有变。而且自从隐太子建成在自己处调了五百精骑之后,原本人流进出不多的涿郡,竟然来了许多新面孔。虽说他们操着一口河南话,说是河南的商队,可是罗艺一点也不相信。看他们行走时的样子,除了几人看起来自然之外,其余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