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藏真-第9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孔雀笑了:“就算利润再多,我们也不能独占了,如果你们愿意,也可以经营这个,其实,经营这些,最主要的还是销售渠道。”
“你什么时候这么好了?”陈嘉义看着韩孔雀,有点怀疑的道。
认识韩孔雀这么长时间了,韩孔雀是什么人,他们全都清楚。
要知道韩孔雀可是一个从来不吃亏的人,他既然已经抢先了,自然会利益最大化。
而现在,他明显是在分给他们利益,这可不想韩孔雀的作风。
韩孔雀笑着道:“这里面的利益太大了,独食难肥,这个道理我还是知道了,而你们手中有渠道,我们合作是共赢,我自然要合作了。”
“这么说这种螃蟹很多了?你可不要告诉我,德国所有的螃蟹都是这么大的个头。”龙鳞有点不敢置信的道。
大闸蟹也是龙鳞家里的经营重点,他自然不会不知道,像他们吃的这种一斤沉的大闸蟹,在哪里都算是好东西,数量自然不会太多,就算德国泛滥成灾,也不可能全都是这么大个头的螃蟹。(未完待续……)
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嫁妆
波香卡此时开口道:“德国出的极品大闸蟹当然没有那么多,而韩孔雀之所以要分给你们一些,自然是想要补偿你们了,不过,我还是要告诉你们一下,这样的大螃蟹,不止是德国有,现在英国也有不少。
而我们这里的很多就是英国产的大闸蟹,不过,纯正的英国大闸蟹和德国大闸蟹,都没有这么地道的口味,这些都是我们从两国进口过来之后,又精心养殖了半年之后的成果。”
半年?他们发现这座岛屿才多长时间?他们正规运营孔雀岛海域才多长时间?
这话也就骗骗普通人,对他们来说,实在是不可信。
看到所有人都是一脸不屑,波香卡也不管,反正她是不会告诉他们,这些螃蟹只是在活性水中沁泡了一个晚上。
“这么说,还是因为你们这里的水好了?”陈嘉义开口道。
韩孔雀手里有活性水,他们全都知道,早就知道这种水神奇,可也没想到会这么神奇。
对这个龙鳞倒是没有多大兴趣,他很清楚,活性水韩孔雀是绝对不可能放出来的,所以他再次转移到了大闸蟹上面。
龙鳞碰了一下陈嘉义,阻止了他继续询问下去,而是转变话题道:“德国的大闸蟹也有很多?那么我们还真是有合作的可能。”
“当然很多了。”波香卡犹豫能力的不同,最近孔雀岛上的情报机构交给了她负责,所以很多隐秘的事情,她都很清楚。
而有了她负责,加上她的催眠能力,就没有什么事情是她不清楚的。
对大闸蟹(欧洲人亦称中华绒螯蟹)最为深恶痛绝的首推英国人。
原来。这种原本生活在长江下游的淡水蟹苗,是从往返于中国和英国的远洋货轮的压舱水中,经漂洋过海最先来到英伦三岛的,继而便渐渐深入伦敦的泰晤士河主河道,以及英国北部及东北部的亨伯河和泰恩河安家落户。
当时,英国的媒体就把大闸蟹描绘成“面目狰狞的怪物”而大加讨伐。童话作品里的大闸蟹,往往是邪恶的化身和阴谋的代表,跟传统童话里的大灰狼无异。
不料,身处异国他乡的大闸蟹的生命力极强,不仅很快就适应了英伦江河湖海的生存环境,而且积极抢占英国本土水生物的领地,大有锐不可挡、不可一世之气概。
英国西北部的纽卡斯尔大学的研究人员,不无忧虑地宣称,大闸蟹在英国水土的滋养下。个头可以长到比在原生地更大,体质也更强健,其强大的战斗力,很快使得英国本地的红蟹,甘拜下风而逃之夭夭,令英国水域的生态环境遭到致命破坏。
纽卡斯尔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回忆对比”更是得出结论说: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大闸蟹将在所有英国河段、港湾大肆繁衍,形成新一轮的“蟹口爆炸”!
除了担心大闸蟹可能给英国带来“生态灾难”外。英国专家还认为,大闸蟹出色的打洞能力。有可能使得英国的河岸堤坝满布“病灶”从而变得岌岌可危。
按照英国专家的看法,大闸蟹“入侵”局势尚可控制之时,英国应尽快展开全国范围内对大闸蟹的“围追堵截”。
有趣的是,当地华人不无幽默地向英国人提出两条“在英国迅速消灭大闸蟹”的合理化建议:一、让英国公众学会品尝大闸蟹;二、向中国、尼桑和东南亚国家大量“倾销”英国捕获的大闸蟹。
也就是有了这些政策,韩星才会把这个生意做的风生水起。
众人一边说着一边吃着,很快把一只只螃蟹大卸八块。
“这样吃着还真爽。”最后龙鳞拍了拍肚皮。坐在那里不动了。
“咦?这些人是干什么去?”就在此时,本来餐厅里正悠闲吃着螃蟹的很多客人,开始匆匆的结束进食,跑了出去。
“外面正进行螃蟹争霸赛呢!他们是出去看热闹了。”这时正好有一个服务员过来,给了韩孔雀他们答案。
“走。我们也去看看。”龙鳞最好热闹,所以首先起身。
韩孔雀刷了卡,他们一共消费了三万多块,绝对的高消费,不过,对于韩孔雀他们,这点钱却不算什么,当然,就算其他来这里消费的人,也不算什么,毕竟能够来这里旅游的人,就不缺这点钱。
等他走出餐厅的时候,龙鳞等人已经没有了人影,他领着波香卡,顺着人流,很快就来到了一座广场。
此时广场上可以说是人山人海,到处都挤满了人。
而广场中心,却是一溜美女。
“这是干什么?”看着穿着十分清凉的美女,韩孔雀有点反应不过来。
“美女品蟹比赛。”波香卡道。
“这谁的主意?”看着一溜餐桌上的螃蟹,还有旁边的蟹八件,加上那些美女,还真是吸引眼球。
“听韩星说,国内很多地方都这样做过,所以他也就拿来用了,”波香卡笑着道:“效果还不错吧?”
效果何止是不错,这绝对的吸引人啊!
这里的活动还真是不错,百位美女品蟹大比拼、蟹皇蟹后争霸赛等,这些活动主要是展示国人悠久的品蟹文化;打造烟雨岛美食文化。
到了此时,韩孔雀已经知道,烟雨岛就是这座岛屿的名字,而这里也确实有点烟雨江南的意思。
看着百多位美女使用蟹八件,将螃蟹的肉剔出,毫无形象的向嘴里塞,那场面华丽丽的,给人很有点不可直视的感觉。
“不想看美女?”看到韩孔雀的样子,波香卡道。
“看她们,还不如看看你呢!比你美的可没有几个。”韩孔雀调笑道。
波香卡白了韩孔雀一眼道:“你家里的几个老婆都比我漂亮,再说,我都是老太婆了。”
韩孔雀笑了笑,不再说话,确实,波香卡不说,他是怎么也不能把她当做老太婆的,当然,就算她说了,由于视觉效果,韩孔雀也是不放在心上的。
男人就是一个视觉动物,而这个世界,也是一个看脸的世界,所以,不管理智怎么告诉自己,波香卡是百岁老人,韩孔雀心里都是抵触的,是不愿意相信的,他怎么看,这就是一个千娇百媚的大美人。
“走,我们去那边吧!听韩星说,这边举办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展览会,你看了肯定喜欢。”波香卡拉了一下韩孔雀,向着一边人流少的地方走去。
“咦?这里这么多蟹八件?”看着一些玻璃柜台,上面居然全是蟹八件。
“这可不稀奇,你看这边。”说着,波香卡把韩孔雀拉到了另外一流长长的展台前面。
“这个跟螃蟹没有关系吧?”看着展览的东西,韩孔雀奇怪的问道。
一些锅碗瓢盆还可以说是用来吃螃蟹的,可另外的金银首饰,被褥枕垫,桌椅箱柜就肯定跟蟹文化不沾边了。
“这个你就不懂了吧?这是苏、州那边的嫁妆,明清时期,女儿出嫁,陪送的就是这样的嫁妆,而这时一位富商送给女儿的陪嫁,这些全都是,里面当然不能少了蟹八件,而是是很少见的金蟹八件。”波香卡解释道。
“金蟹八件?飞黄腾达?这不会就是传说中的那一百二十台嫁妆吧?”韩孔雀此时也想起来,关于金蟹八件的典故当中,确实有这么一个故事。
传说,苏、州闾门,一个富商嫁女,嫁妆有一百二十抬之多,什么金银首饰,什么被褥枕垫,什么桌椅箱柜,什么碗筷瓢盆……林林总总,好不周全气派。
此处习俗,发妆的前一天,要把所有的嫁妆一抬一抬的配置装饰好,顺次摆放在街上,作一次检验,这正投合了富商要炫耀一番的心理。
这天,热热闹闹,看嫁妆的人涌过来涌过去。
在不绝的夸赞声里,却有一个工匠对富商挑剔说:“嫁妆九十九样,再添一样‘蟹八件’就百全百美了。”
富商是个食蟹迷,听了,二话不说就让这工匠连夜赶制“金蟹八件”。
第二天喜日,这一抬书写着“飞黄腾达”的蟹八件,在男家被围观,引起了轰动,一传十,十传百,于是到了民国年间,这蟹八件就成了许多苏州女的嫁妆之一。
韩孔雀仔细查看,那金灿灿的蟹八件上,确实都有飞黄腾达四个字,不管这是不是后来人特意填上去的,还是传说中的那套,这套金蟹八件,还真是好东西。
“怎么样?”波香卡看韩孔雀的样子,就知道他很喜欢。
“很不错。”韩孔雀道。
“比你的收藏也不差吧?”波香卡道。
“这方面的收藏,我还真是没法跟人家比。”韩孔雀苦笑道。
收藏门类千千万,他还真不能全部搜集齐全了,所以他看着这些关于螃蟹的藏品,还真是有点眼馋。
“看看这个,这是金蟹八件,这是银蟹八件,这是铜蟹八件,可以说什么样的都有。”两个人一边走一边说话,还真看得韩孔雀目不暇接。(未完待续……)
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苏剪
“这是十件套,这是十二件套,这些你没听说过吧?”波香卡再次向韩孔雀显摆。
韩孔雀摇了摇头道:“见是没见过,不过却听说过,听说还有六十四件的食蟹工具。”
“在这里呢!你就好好看看好了。”一件件的食蟹工具,整齐的摆在展台上,足够韩孔雀仔细看一会的了。
“上面那个字是漕吧?难道是传说中漕书用过的蟹八件?”这个时候,正走着的韩孔雀,再次停下了脚步。
说到吃螃蟹,就不能不说这个漕书,传说,明代最初发明食蟹餐具的人就叫漕书;创造了锤、刀、钳工具食蟹工具后来逐渐增加为8件;包括锤、镦、钳、铲、匙、叉、刮、针;称为蟹八件。
等后来食蟹工具发展到鼎盛时期;最多的一套竟然多达64件。
“漕书?我还真没听说过,不过这六十四件吃螃蟹的工具,上面可都刻着一个漕字。”波香卡道。
“应该不是漕书本人用过的,食蟹工具虽然是他发明的,可那个时候绝对不是鼎盛时期,应该没有六十四件套的。”韩孔雀想了想,最终还是摇头道。
“管那么多干什么?你看,这里金银铜制作的食蟹工具,可都是精品。”波香卡道。
“确实是精品,不知道谁有心,居然收集了那么多真品。”韩孔雀越看这些东西越喜欢。
原来这东西不少,可现在已经很少见了,在明清时代,文人雅士品蟹乃是文化享受,赏菊吟诗啖蟹时,人人皆备有一套专用工具。苏沪杭俗称“蟹八件”。
根据有关资料可知,明代最初发明食蟹餐具的人,名叫漕书,为了吃蟹减少麻烦,吃得方便畅快,他创造了锤、刀、钳三件工具来对付蟹之硬壳。后来逐渐发展到八件。
而这种吃法,虽然雅致,但却十分耗时间,所以到了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能够使用蟹八件吃螃蟹了。
食蟹分“文吃”和“武吃”,所谓的“武吃”就是吃的是快意,“文吃”吃的是工具,也就用到了蟹八件。
后来从明代至民国初年,在此基础上。又发展到蟹三件(鼎、签子、锤)、四件、六件、八件、十件、十二件,后发展到鼎盛时期最多的一套吃蟹工具竟多达六十四件。
这些食蟹工具一般用铜制作,考究的则用白银制作。
因为从坚韧度来说,金虽贵重但硬度不及银,而铜又很容易污染食品,所以按理说,上乘的“蟹八件”也应该是白银制的。
其工艺极为精巧,刮具形状有点像宝剑。匙具有点像文房中的水盂,盛蟹肉用的是三足鼎立的爵。
这些食蟹工具。又都配有圆形或荷叶形状的盘,盘底下有雕成龙状的三足。
蟹八件包括小方桌、腰圆锤、长柄斧、长柄叉、圆头剪、镊子、钎子、小匙,分别有垫、敲、劈、叉、剪、夹、剔、盛等多种功能,造型美观,闪亮光泽,精巧玲珑。使用方便。
螃蟹蒸煮熟了端上桌,热气腾腾的,吃蟹人把蟹放在小方桌上,用圆头剪刀逐一剪下二只大螯和八只蟹脚,将腰圆锤对着蟹壳四周轻轻敲打一圈。
再以长柄斧劈开背壳和肚脐。之后拿钎、镊、叉、锤,或剔或夹或叉或敲,取出金黄油亮的蟹黄或乳白胶粘的蟹膏,取出雪白鲜嫩的蟹肉。
一件件工具的轮番使用,一个个功能交替发挥,好像是弹奏一首抑扬顿挫的食曲。
当用小汤匙舀进蘸料,端起蟹壳而吃的时候,那真是一种神仙般的快乐,风味无穷。
靠了这蟹八件,使苏、州人把阳澄湖大闸蟹吃得干干净净。
后来晚清的蟹八件又演便成了苏、州女的嫁妆,而这短短的一溜展台,把蟹八件从出现,到鼎盛时期的所有历史,书写了个遍。
收藏就是这样,如果爱某种东西,并且达到了一种境界,那就肯定会做出很大的成就。
就像这个收藏蟹八件的人,他就到了一种境界,不说其他,只是这些带有漕字的蟹八件,就很有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