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藏真-第9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信,当时我朋友新官上任,他便对当地警察普遍存在的迟到早退现象开刀,当然,我朋友不会制造矛盾。在包考,每天上午有好几个地方应该有交警固定站岗、维护交通,起始时间是8点到10点。
但我朋友发现,这班交警不到8点30分不会到岗,我朋友没有采用训斥的方法,但他每天都是8点准时到岗,在道口指挥交通。
等当地交警来了,他才回到办公室工作,这样过了两个星期。当地交警上岗再不迟到了,他的这一做法,在当地警察中引起不小的轰动,现在在这一片很有威望,而只要我们不犯法,有我朋友在,谁也不敢欺负我们。”
看老吴说的一脸激动,韩孔雀直接无语。对于维和警察这个工作,韩孔雀还是有点了解的。这个就是一个面子工程,国内的维和警察,不可能偏向当地华人,要是这样,很可能要制造大的矛盾。
维和警察是一个国际化职业,每一个维和警察的办公室里。都能见到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各国警察,在一起工作,本来就不免发生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交流,如果在掺杂上其他因素,那就更容易制造摩擦了。
正因如此。在与国外同事的交流中,中国维和警察们主动承担起了“外交官”的职责,这样的一批人,想要让他们帮忙很容易,但让他们偏帮偏信,恐怕不容易。
当然,不是说维和警察们就不照顾国内的同胞了,而是像老吴口中的那种照顾,很显然不太容易有。
“除了这些,在帝力之外的地方投资更有利,如果你能够在海拉投资,可以享受八年免税的政策,而在帝力和包考,则只有五年免税的政策。”老吴着急之下,立即说了一些实用的。
“免税这么长时间?”韩孔雀到是不知道这一点,他是意外来到这里的,所以他虽然知道一些东帝汶的情况,但具体的情况却不是很了解。
“东帝汶实行低税收政策,只要不是在几个大城市投资,税收政策很优惠,不过对外国人有投资要求,最少要投资一百五十万美元,而且只能作为董事会成员之一,一家公司之内,必须有一名董事会成员居住在东帝汶。”老吴说的逐渐深入。
韩孔雀笑着道:“这么低的税收,时间又那么长,看来东帝汶政府很有诚意。”
老吴脸上的笑意收敛了不少,他继续道:“在这一点上,东帝汶政府做的还是不错的,他们想要长期效益,自然要留住前来这里的投资者,所以投资也分好几种情况。
如果是在东帝汶外围投资,像欧库西等地,税收甚至能够减免十年,如果投资了几处建设,十年之后还能继续申请免税,最高免税额度达到百分之百,优惠相当的大。”
“有什么好项目吗?”韩孔雀这时是真的有了兴趣,只是这些优惠政策,就说明东帝汶政府还真是想要吸引投资者的,也有着足够长远的目光,在这样的地方投资,显然是很划算的。
“我最熟悉的就是建筑行业,不过现在这个被我们国内来的老大哥霸占了,我们很难获得好的项目,其他就是农业、林业、畜牧业,再就是渔业。
当然还有能源,这个不太容易操作,我们是后来者,也不太容易参与到其中,当然如果是探矿,东帝汶政府是求之不得,如果有技术,当然制造业也是可以的。”老吴知无不言的道。
“那么最容易做的就是渔业了?”韩孔雀道。
老吴再次露出了笑容:“这个可不容易,东帝汶本来是印尼一个行省的一部分,所以周围海域很多跟印尼连接,近海捕捞没有什么前途,远海肯定要跟印尼海军接触,他们是什么尿性你应该在国内也听说过了。”
“我们国内还是有不少过来捕鱼的,如果真的有那么多优惠,我倒是可以投资,农业就算了,他们这里的土地再多,也是山地,跟我们国内种粮食的没法竞争,跟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更是没法比,林业和畜牧业倒是可以考虑一下,再加上渔业,这样结合起来,肯定能够顺利发展。”韩孔雀这时已经有了决定。
“如果要发展林业,肯定要选择海拉,如果想上其他地方,我也能够提供帮助,我毕竟早来了几年。”听到韩孔雀终于肯定的说要投资,老吴脸上笑开了花。
“goout!”而就在这个时候,外面一声暴喝,打断了老吴将要出口的话。
“money!”一个男人站在店里,他满脸涨红,呼吸有点急促,当韩孔雀和老吴看到他的时候,他明显更加紧张了。
“狗杂种,简直是找死。”老吴一愣,接着暴怒,他转身就进入房间内部,抽出了一把唐刀,就向外跑。
“no,borrowmoney,我,借钱。”眼看着老吴抽出刀来要砍自己,那个男人终于结结巴巴的说出了自家的目的。
“借钱?”老吴愤怒的问道。
“对,借钱。”这次男人说的比较顺溜了。
韩孔雀看着这个人,典型的当地土著人的贴点,浑身黝黑,双手上布满了老茧,看样子应该不像是抢劫的。
“我认识你吗?为什么要借给你钱?”老吴用德顿语道。
听到老吴开口说了自家熟悉的语言,男人明显松了口气:“我儿子病了,需要钱,我知道华人都是好人,希望你能够借给我点钱,送我儿子去医院。”
“你是渔民?”这个时候,老吴的口气缓和了一下,看到这个男人更加的黑,这可能是常年待在海上,被海风吹的。
“我是渔民,现在捕鱼不行了,而且我急需大笔钱,所以才过来碰运气,求求你们了。”男人说着,普通一下跪在了地上。
“你有渔船吗?”韩孔雀这个时候突然问道。
“有,有”男人一激动,直接说不出话来。
韩孔雀笑着道:“一条什么船?我可以租用几天,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出售给我,看你的船的价值而定。”
“他能有什么船,肯定是那种小渔船,好的带着一个小马达,出海能够捕捞几百斤鱼,已经是谢天谢地了。”老吴开口道。
“能够行驶出海多远?”韩孔雀问道。
“那种船出海很危险,没有风浪出去上百海里都没问题,但稍微有点风浪,就不行了。”老吴道。
“算了,我就是在周围转一圈看看,看他真的需要钱,我就帮帮他,阻他的船出海看看,你问问他,他需要多少钱,渔船租出来一天需要多少钱。”韩孔雀道。
“一百美元,我需要一百美元。”别的这个男人没有听懂,但这个他是想了无数遍的一个数字,自然敏感。
“你的船租金一天多少钱?”老吴直接问道。
“十美元,不,不,五美元就行。”男人看老吴的脸色在变,立即改变了数额。
“十美元很多吗?”韩孔雀问道。
老吴开口道:“这要看这些渔民的技术,还有渔船的大小和先进程度,就凭海拉这个地方的渔民,他们的渔船一天收入十美元那是妄想。”
“怎么会这样?”韩孔雀这次是真惊讶了,他可是知道,这片海域的海产还算丰富,渔民根本不愁捕不到鱼,怎么会收入那么少?(未完待续……)
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出海
老吴嗤笑道:“都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也许就是因为这里的生活物资太多了,他们轻易就能吃饱,所以对于一些危险的工作就不太喜欢,也没人愿意做,比如捕鱼,近海捕捞没什么,但近海捕捞可赚不到多少钱。”
韩孔雀到是没有想到这一点,不过,近海捕捞会赚不到钱?
也许是看到了韩孔雀的疑惑,老吴道:“这个等会儿再说,我先给他点钱,把他打发走了再说。”
说完,老吴掏出了十美元,递给这个男人,道:“你的船是多少号,我们自己去找。”
“ss6738,我的船很容易找,只要到了码头就能够看到。”说完,男人拿着钱就跑了,看来他孩子病的不轻。
韩孔雀看着手里的钱,苦笑道:“还是我来吧!毕竟是我租的船。”
“只有这么点钱,不用客气。”老吴并没有接韩孔雀手里的钱,十美元也不过才六十多块钱,实在不用太过计较。
“你不是问他们为什么赚不到钱吗?这些人都很懒,你想让他们出海几天?那是不可能的,你想让他们下海采集鲍鱼?他们绝对不干,也没有那个本事,当地人穷的叮当响,根本没有潜水设备,这些都便宜了前来这里的小日本了。”老吴一脸冷笑的道。
“日本人在这里的人很多?”韩孔雀问道。
“很多,他们帮助东帝汶政府更多,特别是各种援助,几乎每年都有,总数加起来,甚至比我们国家还多。所以日本人在这里十分受欢迎,这样,他们在这里做生意的人就比较多,特别是渔业,如果你要出海,就免不了跟那些小日本打交道。”老吴道。
“在海拉这里也有日本人?”韩孔雀问道。
老吴道:“当然有。只要有海鲜出产的地方,就有日本人,这些日本人收购当地的龙虾、对虾、鲍鱼、青蟹、黑蟹,椰子蟹,当然,他们最大的目标还是各种金枪鱼。”
“我去码头看看,顺便出海看看这里的渔业情况。”韩孔雀道。
“行,我带你过去,要不然你也找不到停船的地方。”老吴道。
“那谢谢了。今天晚上我请你吃海鲜。”韩孔雀哈哈笑着道。
老吴也笑了:“那我就等着你的海鲜了。”
走出房间,老吴收拾了一下,拿了一个背包背上,才走出他的店铺。
韩孔雀跟着老吴,穿过街道,直接向着海边走去。
海边还算平坦,这边要比刚才的村子更加热闹,而且建筑物也上了点档次。最起码不是刚才那种茅草房了。
“这里的外国人不少,有日本人。印尼人,澳大利亚人、葡萄牙人,还有一些是葡语国家,这些人在这里不是捕鱼,就是收购公司的,要不就是谋划着想要承包一片海域。准备搞养殖的。”老吴道。
“我们国内没有过来的?”韩孔雀问道。
“有,不过,大多数是渔民,要不然就是在这码头上做工的,准备做生意的不多。”老吴道。
“看。那边一排全不是当地的小渔船,那边是深水区,国外的一些小渔船停在那边,在这里,几百吨以上的渔船,都是国外的,澳大利亚和印尼的最多。”老吴介绍着这里的情况。
韩孔雀看到远处的不少小船,当地人的小船果然小,都是那种五六米长的小型渔船,船尾挑着一个东西,应该就是一个小马达。
而外国的渔船就大多了,最大的那艘应该有五百吨,这应该算是远洋渔船。
“你打到了海鲜,就去那边卖,那边一早一晚有两次渔市,现在我们过来的晚点了,那边的早市差不多要散了。”老吴指着一片棚户区道。
韩孔雀看到那边到现在还有一些零散的摊位,不过前去买东西的人好像不多,也许是因为快要散市的原因。
“看,这个就是日本公司,收购鲍鱼什么的,八十头鲍只给五十美元,五十头鲍也不过一百美元,真是坑人。”老吴指向的是一个两层小楼,小楼外面有一个大招牌。
韩孔雀看到招牌上有不少数字,刚开始没有看懂,现在才明白,原来是收购价格。
上面只有一些普通海鲜,比如刚才老吴说的八十头鲍,和五十头鲍。
在国内八十头鲍如果晒干了的话,要七八百块钱,五十头鲍,肯定要上千,而在这里收购只要三百或者六百就能够收到,这样运回国内,利润还是很不错的。
“走,我们进去看看,既然是出海,就需要一些装备,看看这家渔业公司有没有。”韩孔雀一马当先,向着那家日本公司走去。
虽然不太愿意,不过韩孔雀已经过去了,老吴只能跟上。
“先生,你好,有什么能够帮助你们的吗?”刚刚走进去,就有一个带着明显日本人特征的小个子走了过来道。
小个子脸上那小胡子,实在是太过惹眼了,只要是个中国人,就能够认出来。
“我要出海,想要捕捉一些鲍鱼,过来询问一下价格。”韩孔雀开口道,他说是的英文,刚才那个日本人因为看到他们是华人,所以说的也是英语。
“我们这里的价格都是透明的,价格并不能浮动,如果这位先生是从中国来的,应该知道,我们的收购价格并不低。”小日本很直接的道。
“嗯,我主要是想要询问一下,十头鲍以上的价格,这些你们没有写出收购价格。”韩孔雀笑着道。
“十头鲍?如果您真的能够捕捉到,我们可以一千美元一斤收购。”小日本一愣,接着毫不犹豫的出了个高价。
“九头鲍呢?”韩孔雀再次追问。
“一千二百美元,八头鲍两千,七头鲍给你三千,六头鲍五千,如果还能捕捉到更大的,那么我们在谈,那种的价格已经可以上拍,我想这位先生你应该很清楚。”小日本说的很快,因为他更不不相信韩孔雀能够采集到大的鲍鱼。
六头鲍也就是六只鲍鱼一斤沉,这样的鲍鱼在东帝汶这边还有人采集到,至于更大的,就十分少见了,毕竟是野生的,七八年才能长得那么大。
现在可不是古代,各种潜水设备齐全,加上印尼、澳大利亚还有他们日本人,都来这里好几年了,所以大点的鲍鱼,他们早就扫荡了无数遍,现在已经很难找到了。
“你们这里有采集鲍鱼的工具吧?我买一套。”韩孔雀早就看到了这里的工具,里面就有他需要的工具。
韩孔雀这么一说,这个小日本更加不上心了,连专业工具都没有,还想采到五头鲍?简直是痴心妄想啊!
“五美元。”小日本直接出价。
韩孔雀也没有还价,收拾了几个网兜,还一根简单的钢钎,有这个东西,就能够把黏在礁石上的鲍鱼弄下来,如果遇到了那种藏在沙子里面的,那就更加容易了。
韩孔雀付了五美元,拿着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