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仙侠武侠电子书 > 大唐之大醉侠 >

第41部分

大唐之大醉侠-第41部分

小说: 大唐之大醉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尉迟敬德见进击不得,鞭梢一转,向着沈醉脚腕缠绕而去。

    沈醉挥手下斩,“嗤嗤嗤”三记火焰刀气刃脱掌而出,带着锐啸破空之声,分往尉迟敬德的鞭身处斩去。  只听得“噌噌噌”三声,尉迟敬德那如章鱼触须似的归藏鞭连鞭梢在内被斩落三截在地。

    沈醉得势不饶人,趁着尉迟敬德大惊之下,右手连挥,九记火焰刀气刃接连脱掌而出,带起一片锐啸之声。  房中一片灼热之气,在旁观战的李世民、侯希白等人亦能感觉到九记火焰刀气刃相连所发出的灼灼热浪。  但是这声威,便已是叫人心惊。

    “噌噌”声中,尉迟敬德地归藏鞭被一截截斩断,落地咚咚有声,直斩至只剩他手中握着的那截鞭柄。

    李世民等人瞧得沈醉这般武功,皆是心中大惊。

    尉迟敬德则是瞧着满地的一截截归藏鞭心疼不已,这鞭他所制不易,耗费了许多功夫心血,想不到今日片刻之内便尽毁于沈醉手中,却叫他如何不心疼。  但他终是高手,心疼归心疼,却是不失风度,向着沈醉抱拳一礼,道:“沈兄武艺果然高强,在下也认输了!”

    “承让!”沈醉含笑抱拳还礼。

    尉迟敬德心下恼火,任谁都看得出沈醉是故意要毁他的归藏鞭。  复瞧了眼地下断作数截散落一地的鞭段,沉着脸回到了己方阵中自己先前所站的位置去。

    李世民哈哈一笑,道:“沈兄果然技艺不凡,所用武技也是令人闻所未闻,不但让世民佩服更让世民开了眼界。  未知沈兄刚才所用的那路指法与掌法是何武艺,如若方便的话还望沈兄告之。  ”

    “嘿,还怕你查我底吗?你能查到可真算你本事了!”沈醉心中暗道,微微一笑,大方相告,道:“我方才所用那路指法叫做拈花指;掌法嘛,则叫做火焰刀,乃以内力凝聚成刀,可无坚不摧,实已算不得是掌法。  ”

    侯希白踱步上前,道:“提起这‘拈花’二字,小弟想起一则典故。  据佛教禅宗历来传说,释迦牟尼在灵山会上说法,手拈金色波罗花遍示诸众,众人默然不语,只迦叶尊者破颜微笑,领悟心法,自此传下讲心传顿悟地禅宗法门。  我看沈兄方才施展之时,手呈拈花之势,又脸带微笑,正是‘拈花微笑’之意。  料来沈兄这门‘拈花指’,必是出自于佛门武学。  ”

    沈醉道:“侯兄果然博学,我这路‘拈花指’,正是佛门武学。  ”

    侯希白道:“‘火焰’亦有‘光明’之意,而‘光明’二字也常见于佛经之中,指佛、菩萨所发之光。  如《无量寿经》上云:‘无量寿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诸佛光明所不能及’;《观无量寿经》说,阿弥陀佛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一一好中复有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照遍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观世音菩萨的举身光明中现五道众生,大势至菩萨的举身光明照十方国。  沈兄这武功名之为‘火焰刀’,除所发刀劲灼热外,当亦有此意。  虽无坚不摧,却并无杀伐之气,而有光明之像,料来也当是佛门武学,不知小弟所说然否?”

    沈醉不得不佩服侯希白的博学多识与推断猜测,至于那火焰刀之名到底有没有佛教光明之意,他却是不知道了,要问只能问起名字的鸠摩智。  当下只道:“侯兄所猜不错,我这门‘火焰刀’亦是出自于佛门,乃一名曰大轮明王的大贤高僧所创。  ”心道:“老鸠呀,看咱够朋友吧,跑几百年前宣传你大名来了!”

    李世民道:“这样说来,沈兄原来却是佛门弟子了?”

    沈醉摇头道:“非也!这两项绝学我只是有幸学得而已,却并非是什么佛门弟子。  ”

    侯希白笑道:“我曾听落雁说过沈兄自称是逍遥派弟子。  ”

    李世民听闻,忙在脑中搜索“逍遥派”三字,却是并无所闻。  转眼去瞧李靖、红拂女等人询问,众人也是一脸茫然苦思之色,显然也是从未听闻。  因问道:“不知这逍遥派是何门何派,在下竟从未听闻?”

    沈醉答道:“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是为逍遥。  ”

    李世民道:“这句话出自于庄子地《逍遥游》,看来沈兄这门派是属于道家门派了。  ”

    沈醉道:“非佛非道,只为逍遥。  ”

    窗外的雨下的愈发急了。  此时本就已是黄昏,外面阴雨连绵,屋中更是阴暗,房中的灯笼早已点亮。

    李世民指着桌旁上首的椅子笑道:“两位请上座,咱们边谈边吃不迟!”

    二人随他所指上前就座,新加的两张椅子与两副怀筷在庞玉下去请二人时就已备好。  当下又遣人叫来了小二,吩咐将房中收拾后,又征求二人意见,重新点了一桌酒菜。

    李世民自知招揽二人无望,却是仍说了几句天下大势后,见沈醉与侯希白二人都表现的不感兴趣,便再不提。  只谈些各地风土人情与一些风景及名胜古迹,说些各人游历江湖的有趣经历,倒也聊的甚是融洽。

    一番晚宴罢,沈醉与侯希白先行向李世民告辞,临出门时,沈醉忽然转过头来向着李靖笑道:“李靖兄,你将来若生了儿子,一定要取名叫哪吒!”

    说罢与侯希白飘然而去,只留下屋内众人一脸的愕然与红拂女地俏脸微红。!~!

    ..

第六十三章 净念禅院

    第六十三章  净念禅院

    昨夜下了一夜的雨,直到凌晨方才停。

    沈醉穿着一袭淡蓝轻衫,呼吸着雨后的清新空气,策马来到了位于洛阳城南郊野的净念禅院。  雨后的阳光显得更加晴朗,早晨的阳光显得勃勃而有生机。

    驱马直至刻有“净念禅院”四字的牌坊山门前,长而陡峭的石阶在眼前直延至山顶。

    “当!当!当!”

    悠扬的钟声,从山上飘送下来。

    沈醉翻身下马,将马缰系在牌坊的左边石柱上,抬步拾级而上。  因昨夜下雨,他便将预备于昨晚进寺盗宝的计划押后。  反正只要赶在寇仲、徐子陵和跋锋寒三人还没到洛阳前得手便是,迟上一两日也并无所谓。

    今日白天无事,他便决定先来净念禅院踩踩盘子。  关于书中对于净念禅院的描述他早已忘得差不多了,也就只记得存放和氏璧的铜殿而已。  提前打探好地形,对于晚上的动手是有很大帮助的。  这是他前一个时空中以无影神偷夜神龙的身份,偷千家盗百户得出来的经验。

    仰首上望,可见从林木间透出来的佛塔和钟楼。

    佛塔大部份以大青石砌成,结构复杂,八角九层,四面辟门,塔身的雕刻绚丽异常,四周的卷门上布满了龙、虎、佛、菩萨、力士、伎乐、飞天等宗教物事,神采飞扬,栩栩如生。

    塔剎却是铁制的。  有铁链八条分别拉往塔顶八角。  下五层地级阶设于塔内,由第五层开始,却沿塔身外檐盘旋到顶层,这种布局在佛塔建筑中实属罕见。  尤其那高大华丽的铁剎,俊秀挺拔,突出于山林之上,宛如刺破青天。

    对于净念禅院的富有。  只从他们能建造一座全部铜制的殿宇便可看出。  而这铁制的塔刹,也已足可让人得窥一斑。  不过这净念禅院的建筑装饰在极尽华美的布置里。  却仍能予人一种简朴归真地感觉。  就像一位盛装的美女,虽是华衣丽服,但由于不施脂粉,故可保持着丽质天生地自然美。

    诵经声从山上的寺院内遥遥传至,想是寺内的和尚正在做早课。

    上了七百多台阶后,沈醉已能望见山顶上的第二重山门,亦即禅院正门。  却是见那两扇大门紧闭。  心下奇怪,暗道:“难道是净念禅院在保管和氏璧期间谢绝访客?”

    快步而上,到得大门前,伸手轻推了下,发现里面上着门闩。  显是关闭山门,谢绝访客。  心中暗骂了一声,看着门上方额书的“入者有缘”四字,轻叹道:“看来老子今天是没缘!”

    收回手左右望了望。  一闪身到了左方不远的一棵大树下,往上一眼,再一腾身便已轻身而上没进了树冠之内。  从树顶上往寺内俯看,不由得心中惊叹。  虽已从原书中得知净念禅院规模宏大,此时亲眼所见却仍是有些超出了他的想象。  寺内建筑加起来多达数百余间,俨如一座小城。  殿宇重重。  气势宏伟。

    正对寺门地中轴线上依序建有七座大殿,第四座便是那座完全铜制的殿宇。  在阳光的照耀下灿灿生辉,显得金碧辉煌,极是显眼。  铜殿长宽各达三丈,高达丈半。  建造这样一座铜殿,不但需极多的金铜,还需有真正的高手巧匠才成。

    净念禅院内主建筑物都依次排列在中轴线上,以铜殿为禅院的中心,规模完整划一。  除铜殿外,所有建筑均以三彩琉璃瓦覆盖。  色泽如新。  却不知是因寺内和尚勤于打扫,还是瓦质如此。  尤以三彩中的孔雀蓝色最为耀眼。  在阳光照射下亦是灿灿生辉。  映出五光十色。

    铜殿前有一广阔达百丈,以白石砌成,围以白石雕栏的平台广场。  白石广场正中处供奉了一座文殊菩萨地铜像,骑在金毛狮背,高达两丈许,龛旁还有药师、释迦和弥陀等三世佛。  彩塑金饰,颇有气魄,但亦令人觉得有点不合一般寺院惯例。

    在白石平台四方边沿处,除了四个石阶出入口外,平均分布着五百罗汉,均以金铜铸制,个个神情姿态不同,但无论睁眼突额,又或垂目内守,都是栩栩如生,与活人无异。

    其他建筑物就以轴上的主殿堂为整体,井然有序分布八方,以林木道路分隔,自有一股庄严肃穆的神圣气象。

    沈醉紧盯着那座铜殿,盯了约有一刻钟,却始终见那白石广场上并无人影出现。  诵经声仍在产不断地响着,显然早课仍未作完。  他心中忽然一动,微微一笑后,从树顶腾身而起,扶摇直旋上达十丈高空后。  双臂一展,向着铜殿滑翔而去。

    他施展“鹏程万里”轻轻松松便从高空之上通过了从寺门处到铜殿的几百丈距离,准确无误地落在铜殿紧闭的殿门外。

    守卫在铜殿周边各处掩藏的僧众全都料不到有人竟有如此轻功,从寺外径直便跃进了铜殿大门前。  而且也未料到大白天便有人来偷和氏璧,实是出乎意料。  呆了一呆方才醒悟过来,佛号四起,急掠而来。

    衣袂破空之声,同时从四方八面传至沈醉地耳中。

    “当!当!当!”警钟连响。

    沈醉则已探手抓住了门上的两个大铜环,运力一拉,殿门应手而开。  却是一股寒流迎面冲来,使他呼吸为之一顿,不过转瞬便即没事。  他只拉开条容人通过的缝隙后,便闪身入内。

    置身殿中感觉就像进入了一个铜造的大罩子中,又或到了一个覆盖的铜钟内。  四壁密密麻麻安放了过万尊铜铸的小佛像,无一不铸造精巧。  衬托在铜铸雕栏和无梁地殿壁之间,造成丰富的肌理,经营出一种富丽堂皇,金芒闪闪的神圣气氛。

    殿心正中放置着一张小铜几,铜几后是供打坐用的蒲团。  一方纯白无瑕,宝光闪烁地玉玺,正与世无争地安然置于铜几之上。  沈醉一眼瞧见这玉玺便是心中一喜。  又见得殿中除他外并无人影,更是大喜。  心中暗叫了声“运气好!”

    反身拉上殿门,并上了门闩后,这才过去仔细打量那方玉玺。  眼前这方玉玺便是春秋战国时群雄争相夺取,天下独有的无价之宝,并留下了传诵千古“完璧归赵”故事,秦始皇得之以取天下,建立一统中国地稀世奇珍和氏璧。

    但见玺上镌雕着五龙交纽的纹样。  手艺巧夺天工,但却旁缺一角,补上黄金。  乃是西汉王莽篡位后,派弟王舜往长乐宫向孝元太后索讨玉玺,被孝元太后怒摔地上,致摔缺了一角,王莽得后命人把缺角以黄金镶补上去,和氏璧也因此又多添了“yu体金角”地雅名。

    门外衣袂之声不断响起。  殿顶也不断有轻微脚步声响起,显是有人上了殿顶防守。  但一时之间,却是没有人破门而入。

    一声佛号在门外响起,接着阴柔的声音传入来道:“贫僧不嗔乃本寺四大护法金刚之首,负起护宝之责,施主若肯迷途知返。  不嗔可许诺任由施主离开。  ”

    沈醉并不理会,探手抓起了几上宝璧,入手微凉。  端在眼前又仔细打量几眼后,拧开身侧囊中的金龙壶盖子,将和氏璧送入了金龙宝壶之中。

    “砰!”的一声大响,感觉整个殿中都是一震,外面有人以掌力轰击殿门,想击断门闩。  不过那门闩却甚是粗大结实,殿门开启又是外拉式,因此外面那人这一掌虽强。  却也是未能奏效。

    “砰!”的又是一声。  殿门外一声怒哼响起,接着一把雄厚有劲的声音喝道:“哪里来的狂徒。  竟敢到佛门静地来撒野,若不立即放下宝玉,离开圣殿,休怪我不痴地降魔杖不留情。  ”

    沈醉仍是不理,将和氏璧送入金龙壶中后,又从壶中取出一页纸来。  拧上金龙壶盖子,将这一页纸放到小几上,拿过几旁的一方砚台压住。  只见其上写道:“若想取回宝璧,让师妃暄拿《慈航剑典》来换。  ”最后落款是“取宝者沈醉”。

    这是他预备昨晚盗宝时就已准备好的,却是现下用上。

    “砰!”又是一声大响在殿门外传来。

    沈醉压好那页纸后,已纵身掠至对面壁前。  尚在半途但听“嗤”地一声,右手掌缘已窜出三尺火焰刀芒。  落至壁前,借着冲力,一刀便往铜壁上刺去。

    那铜壁如豆腐般一刺而入,他又摧刀连划,几下功夫便将这面铜壁切割出可容人通过的一道门来。  只是那割下的铜壁尚还嵌在其上,并未倒下。

    “噌!”

    但听身后殿门一声大响,紧接着便是一阵儿“咣当当”震耳的金属碰撞声。  沈醉转身瞧去时,已见殿门上的那道门闩被人从门缝中以利器斩断,分作两截掉落于地。

    “咿呀”一声,殿门被拉开,当先正中而站的是一位手持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