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萌娘军嫂-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颉�
坐稳后,把车窗打开,火车缓缓前行,绿皮车虽然慢,可就这点好,能开窗。
望着外面小树刚抽出的嫩芽,小草也刚刚冒头,不过就小麦长的好点,都长叶了,主要是播种的时间早,一眼看去绿油油的。苏小晚小时候也在农村生活过一段时间,还记得每年的端午节,都会去采艾蒿,早晨会拿着鸡蛋到麦地滚,还记得母亲说过,端午用麦地的露水洗脸,一年都有精气神,心明眼亮。而滚麦地,则把一年的晦气全部赶走,吉祥如意,都是好的寓意。
五月份的东北,天气还有点凉,小风打在脸上,迎面吹来的都是新鲜泥土的气息,很喜欢这个味道,现在正是农忙播种的好时节,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
苏小晚看着这片肥沃的黑土地,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看着这些勤劳的农民,在这个特殊的年代里,一切都感觉到那么的新奇,那么欣欣向荣,那么的有生气。
就像自己这个崭新的生命,虽不知道为什么会重生,但这何尝不是一种幸运。
回想起自己的上一辈子,一直都活在忙碌中,从没有停下来,认真的享受过生活,体验生命的乐趣。
如今想来,自己追求的,期盼的,包括那所谓的爱情,都那么的不值一提。也许当年袁凯也是喜欢过自己的吧,不过一个从天堂到地狱走了一遭的我,一个变得自卑,敏感又胆小的我,在面对光明时候的不知所措,患得患失,懦弱又卑微的害怕失去的我,已经被他厌弃了吧。
那么会察言观色的他,怎么会放过这样的机会呢,一个懵懂,乖巧,听话,容易掌控,又能给他提供金钱挥霍而不担心被揭穿的长期小工,他根本不需要付出多大代价,只要一点时间,说点花言巧语就够了,这是个多划算的事情。
他只是抓住了我人性的弱点来加以利用罢了,最可恶也就是利用的时间稍长了点。
能怪谁呢?谁让自己傻,那袁凯外面何止有一个女人,只是这一个苏小芸倒霉被自己撞见罢了。曾经看见他和别人搞暧昧,每当问他的时候,都会暴跳如雷的发顿脾气,在哄一哄自己就那么轻易的过了,然后,自己还觉得愧疚,误会了他,越发的对他好。
如今想来,自己的选择,和承受的这一切,还不是都因为自己的奢望。为此的委曲求全,忍辱负重,只是痴心错付,活该罢了,谁让你识人不清呢。
闺蜜晓雯苦口婆心的劝了自己多少次,可一点都没有走进我的心,就像走迷宫一样,她站在高处看的比我清楚,而我闷头的找不到出路,她却焦急的满头大汗,即使这样的不听她的劝,可她依然没放弃,依然坚持的给我说她那些大道理。
我想这才是真正在乎你的人吧!即使你伤害了她,但她依然不离不弃。
有时候聚会,看她们夫妻相处愉快的场景,看她们夫妻的互动模式,都快奔三的女人了,活的就跟个十几岁的小姑娘似的,那么娇俏可爱、朝气蓬勃、气色红润、面若桃花,幸福的情绪溢于言表。
再看看黑框眼镜下自己苍白的脸,寂寞的心,不是没有羡慕过。
晓雯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女人要对自己好点,如果连你自己都不尊重自己、不爱惜自己,还指望谁能够更尊重你、更爱惜你呢。”
我走之后,晓雯她一定很伤心吧!
第十四章 路遇
曾经不懂,对一个意识不到如何爱自己,一心觉得他好我就好的人来说,这话有点冠冕堂皇的。
如今品鉴起来却觉得深有道理,可能这次重生让自己整个人都通透了吧,也悟了。
曾经那些不愉快的过往都已经过去,如今能有从新来过,有了一个新的生命,就不能在像以前活的那么可悲了,也把自己的心洗干净,迎接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未来,一个不一样的人生。
一定要活的幸福,活的精彩,一切都来到及,一切都刚刚好。
不知不觉天就黑了,肚子也饿了,这才发现韩冬晨并不在身边,苏小晚也正好平复了一下情绪。
等了大概五分钟,就看到他从车厢那边走了过来,手里拿了两个肉包子,还打了一茶缸子的白开水。
苏小晚笑的眼睛弯成一个月牙,心想多好的男人呀,既帅气,又贴心,还这么会照顾人,多难得啊,对我这么精心,是不是已经喜欢上我了呢!心里高兴的都笑成了一朵花,暗道,这个有培养的价值,在继续看看他的表现,如果还可以的话,姐就勉为其难的,凑合着收了你吧。(姐,你真的想多了,人家韩副营长真没别的意思,只因为你是个姑娘,出于道义好吗?)
韩冬晨远远的就看见苏小晚笑的那个开心,也不知道她在想什么,不过自己不由得心情也好了起来,走到近前,也不说话,板着个脸,把包子往苏小晚那一递后,自己拿起家里带的玉米面饼子,就着白开水吃了起来。
没办法,现在条件不好,外面卖一个肉包子2毛钱,但在车上两个包子就花了5毛钱,太贵了,而且他一个大男人两个包子根本吃不饱,不如玉米面饼子抗饿。身上带的钱差不多都快用完了,还欠家里500块钱呢。
苏小晚不知道这些,但看着韩冬晨板着个脸,把买来的肉包子给了自己,她可不怕他那张黑脸,可能也是感受到了他的面冷心热吧,所以根本就不在意,而且还是很开心的接过来吃。
吃了几口后,却看见韩冬晨却吃玉米面饼子喝白开水时,还是小小的又被感动了一下。自己心里也知道,这肉包子肯定不便宜,不然他怎么会舍不得买了吃。
苏小晚默默的吃了一个包子,等吃到第二个的时候,心理做了很激烈的思想斗争后,还是掰了一半给韩冬晨,看着他说道:“我人小,吃一个半就够了,这半个你吃了吧。”
韩冬晨依然面无表情的看着她,不过这次他没有拒绝,接了过来,直接吃了,心想:人还挺有良心的,到不那么自私。
苏小晚并不知道因为自己舍弃了半个包子,换来了一个韩冬晨对她的好印象。因为半个包子的互动,气氛还是比较好的,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还简单的聊了会儿天。
苏小晚当然不会放过,他的那些兄弟姐妹名字的事情,根据他的意思是父母都没有什么文化,起的名字也都很随意。
还真如当时想的那样,韩大哥是秋天出生的,那时候正赶上秋收,于是大哥的大名出现了,叫韩秋收。
韩冬晨是在冬天的早上六点多出生的,于是大名就叫韩冬晨,到是挺贴切的。
之后就都是这样,韩大妹在春天出生,正好山上的迎春花开的也早,还是个姑娘,大名韩春花搞定。
唯有三弟和二妹的名字难了点,一起生的啊,正好刚到夏天,不知道唠嗑的时候,谁说了一句“到初夏了啊”,结果老三的名字就这么定了(我就在想,要是当时那人说的是“到立夏了啊”,很可能老三的名字就是立夏了,哈哈。),最小的女儿,因为大姐叫了个春花,顺着她就叫了个夏花。
这一家人还是够省事的,相比村里的其他人,这名字看上去还是很有文化水准的了,没叫什么狗剩,铁蛋,什么大妮儿,二丫儿都挺好的了。
到了晚上比较难熬,气温有些低,苏小晚本打算往韩冬晨身边靠靠的,也不知道是不是白天自己太过分,他察觉到了什么,诶,反正最后是没能成功,苏小晚也只能,偃息旗鼓了,反正以后相处的日子多着呢,来日方长嘛。
夜里苏小晚把带来的布包折了一下放在头下当枕头,反正火车里的人少,苏小晚一个人就站了一排座,躺着睡觉。不过,韩冬晨还是板板整整的坐到了对面,闭着眼睛,也不知道他睡没睡的着。半夜迷迷糊糊感觉有点冷的时候,好像韩冬晨把外衣盖在了我身上,我也没睁眼,所幸一觉睡到了天亮。
一夜好眠,起床的时候天都亮了,车厢里,人好像也多了些,热闹了挺多。对面的韩冬晨又不见了,他的衣服还搭在苏小晚的身上,感觉身心都暖暖的,衣服上还有他身体淡淡的味道,很好闻。
又过了一会儿,就看见韩冬晨穿着一个迷彩的半截袖,手里拿着东西走了过来,把东西放到了桌子上,面无表情的说道:“起来啦,去洗洗脸,回来吃早饭”。
苏小晚看桌子上他买回的早点,有米粥,鸡蛋,还有馒头,还有点小咸菜,不过这次是双人份的,很高兴,也暗暗松了一口气,说真的,要是一直都是苏小晚在吃细粮,韩冬晨吃玉米面饼子的话,她心里还真过意不去。
默默的在心里给韩冬晨的善解人意加了个分后,把衣服递给了他说到:“昨天晚上真是谢谢你了,不然我肯定会被冻醒。你先把衣服穿上,我去洗漱一下。”
等苏小晚上了个厕所,洗漱完回来后,就看见韩冬晨板正的坐在那里,鸡蛋都剥好了,苏小晚一看就乐了,孺子可教呀!
开开心心吃过了早餐,韩冬晨已经把残局收拾好了,伸了个懒腰,这时候火车进入了一个大站,滨城站,上车的人比较多。
苏小晚对面来了两位老人,穿着都很得体,那位老大爷比较严肃,不过胳膊好像有残疾,但不管走路还是坐姿和韩冬晨都挺像的,虽然没穿军装,可一看就像是一位老军人,把军人的习惯都印刻到骨子里了,所以一举一动都流落出军人的风范。
那位老大娘到像极了知识分子,不过人很和蔼可亲。刚进车厢的时候,人虽然多了点,大多都是年轻人,老人不多,苏小晚眼尖一扫就看见了他们,只是不动声色的继续坐着,韩冬晨坐在对面到是没看到。
身边走过的人都碍于韩冬晨的黑脸和凌厉的气势,没敢过来坐,等那两位老人走近了,苏小晚才像猛然发现他们一样,马上站了起来热情的说道:“大娘,这边有位置,我帮您把东西放上面,您先坐吧”。因为是那个老大娘在前面,苏小晚的热情帮忙并不觉得唐突。
第十五章 抵达
韩冬晨听见后忙起身,接过苏小晚手里的东西,放在了上面,后发现这位老大娘和那位老大爷是一起的,又接过那位老大爷手里的东西。
韩冬晨做这些动作很利落,依然板着脸一句话也没说,不过苏小晚看韩冬晨这么上道,又默默的给他加了一分。
都入座后,那位慈眉善目的老大娘开口道:“诶呀,你们真是好孩子,真诚又热情,还乐于助人,真是人民的好同志,谢谢你们”。
苏小晚激动的开口说道:“这是我丈夫,是位军人,我现在刚刚成为一名军嫂,为人民服务是我的荣幸”。
说的又急又干脆,给人的感觉,宛如一个孩子,刚晋升为班干部,做了第一件好事,被夸奖了的表现。
苏小晚因为看上去年纪小,虽然18岁了,但是,长的瘦小就像十五六岁的样子,所以,用这样的语气说话,在加上她的长相和表情很具有欺骗性。
那位老大娘看着这样天真纯粹,散发着朝气的苏小晚很喜欢,不觉得放下了心理防备,微笑着转头看了一眼韩冬晨说道:“好小伙儿,学雷锋做好事儿,以身作则是个好榜样,一个好军人,当一名军嫂也光荣,我以前也是一名军嫂”。
因为苏小晚的热情帮忙,加说话讨巧,接下来话题就聊开了,苏小晚是干什么的,搞策划最重要的就是收集材料,才能做好分析,打看见他们的第一眼起,以苏小晚多年相人的眼光就发现了他们的不同,心理也多少有点数了,多年的职场生涯训练出,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本事,现在都派上用场了。
在苏小晚眼中只有不会用人的人,没有不能用的人。人脉对她来讲是非常重要的,虽然只看了一眼,还不知道他们到底是做什么的,也不知道对自己将来有没有帮助。(也别说苏小晚势力,有目的的结交人,干她们这行的,要是不懂的借势,就赶紧回家洗洗睡吧,饭都吃不起)
但从气度上来看,结识他们没什么坏处,更何况自己现在的处境,没几个认识的人,当务之急,是非常迫切的和这个时代接轨,建立关系,心才会踏实,而这两位有气度的老人的出现给了她机会。
相逢即是缘,苏小晚一直信奉,多个朋友多条路。上辈子虽然在感情上栽跟头,可事业一直蓬勃发展,这可离不开她善交际的手腕。
这一路在苏小晚经营的气氛下,大家过的都非常高兴。这时候的人都挺实在的,虽然人活的越老越精,但是,一个刚嫁人的十几岁小姑娘,还正天真浪漫着呢,和一个部队的军人(这时候对军人都是很信赖的)对他们也没啥所求的,于是就更没多加防备了。
再加上苏小晚说话很有技巧,多年的职场打磨,见什么人,该说什么样的话,怎么套话,套关系,这都轻车熟路。
没多久就从那位老大娘的口中得知,他们这是刚从滨城参加了战友的葬礼回来,情绪还挺低落的,为了不添麻烦,就没让买卧铺票。
他们家的大概人口信息也了解到,老大娘姓陈,老大爷姓吴,家里5个孩子,两个当兵的,职位到没说(还是挺谨慎的),剩下三个都在政府单位上班,陈大娘是个人民教师,吴大爷以前也是一名军人,后来因为受伤转业了,很巧的是,大家去的目的地都在丹江城。
这边和陈大娘聊的很愉快,人年纪大了,就喜欢忆当年,苏小晚完全演绎了一个好听众,每一次回应陈大娘,都能让老人家顺着苏小晚的引领的话题继续说下去,且说的很开怀。
那边吴大爷也没忍住,自从退休后,话也比以前多了些,也开始和韩冬晨聊起了部队的事。
老爷子参加过挺多战役的,从最初参军说到抗美援朝他打的最后一仗,聊的还挺起劲,韩冬晨聊到部队和打仗的事情也很激动,话也多了起来,也从多年的老兵口中学到很多东西。
等火车到站的时候,还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后大家交换了地址,陈大娘很热情的邀请苏小晚他们去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