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宋朝好丈夫 >

第121部分

宋朝好丈夫-第121部分

小说: 宋朝好丈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舱门前劳氏的人影还不见,就听得她的声音传来,上气不接下气地禀告着,道:

    “大……大娘子,不好了——”

    季青辰顿时皱眉,不等劳氏进得舱内开口说话,就被她冷冷地瞪了一眼。

    劳氏此时也看到了厅里的陈文昌,马上意识到不能直接说起楼云来台州的事。

    然而不等她着急怎么开口禀事,港口上马蹄声雷鸣急响,早已经传进了舱中。

    季青辰转头看去,看得到下面港口马道上飞驶来了几匹俊马,猛然在渡口板桥前勒缰停住。

    马嘶声中,她一眼看出,为首马背上坐着的白衣男子正是楼云。

    他一身居家的道袍大衫,宽大的衣摆随便地捞高了扎在了腰间玉带下。沾着河堤边的春日柳絮,看起来灰尘扑扑的样子。

    “……青娘。我回船上了。”

    陈文昌此时也正站在她的身边,看向港口。

    楼云也不知道有没有看到唐坊的船。并没有看向这边,陈文昌眼望着楼云直接下马,向陈家的福建海船走过去了,他摇头一叹,道:

    “楼大人应该是来找我的。”

    “……”

    季青辰不安万分,看着陈文昌,不知说些什么话才好。

    陈文昌却笑着道:

    “等我和楼大人说完话。他必定会被谢府的人请走的。那时我们就开船回去吧。”

    他虽然说着要下船,脚步却没有动。

    他只当没看到舱厅里还有劳四娘,另外。舱门口还站着一直端着新鲜果盘不敢进门的小厮。

    他看着季青辰道:

    “回去后,我们就准备过礼订亲吧。成亲的日子我已经让我娘看过,七月初一就好了。”

    离着七月初一不过只有三个月不到的时间,然而季青辰到这时候。当然只能一边送着他出门。一边笑着回答,道

    “好。”

    她最多只是提醒了一句,道;

    “还得等等我二弟回来。”

    ……

    从午后到夕阳将落,季青辰一直站在窗口前,远望着陈文昌的船。

    窗前的格窗关掩着。她能从花枝格子里到陈文昌陪着楼云上了船。

    两人一前一后进了舱,开着的舱窗里看得他们各自坐下的身影。

    说了差不多半个时辰的话,楼云才走了出来。

    “大娘子……”

    劳四娘半点也不觉得七月初一就成亲这是什么好主意,乌氏因为要回去打理手上的生意。所以已经坐船去泉州城了,只有她一人在侧。

    她就忍不住道:

    “楼大人要是在回京城前的这个节骨眼上来求亲。这心意可就诚了……”

    “……”

    季青辰扫了她一眼,没出声。

    “文昌公子他是不错,但大娘子看看纪二公子逃到寿威军里的风险,还有纪府里现在火上房一样着急为他办亲事。这士子们闹事的风险可不小。大娘子,赵宰相已经死了,陈公子跟着孙昭那些人胡闹,不仅没有半点好处,那可是随时要出事的……

    这位敢叩阙骂官家的陈公子,他根本就是个大累赘!

    “你也把孙昭想得太简单了。”

    她斜身坐在了椅上,等着陈文昌传信过来开船回去。

    她的眼睛看着楼云,见他一直走过了渡桥,上了马,果然还是被匆匆赶来的谢府族人请去了。

    直到走得没了人影,他也没有转过头来看她的船。

    劳四娘就更觉得楼云这样的行止太贴心,他完全就是为了季青辰,为了她不被传闲话。

    “四娘,你想想,清流就不用吃饭穿衣,不用赚钱过日子了?他们就只为大义,一无所求了?韩参政他那位死了一百年的曾祖父,听说以前在旧京城里还曾经当面骂过皇帝,口水还喷到人家脸上去了。他不还是做了他们韩家第一个宰相?”

    劳四娘听出她话里的意思,孙昭八成是有意借着弹劾韩系官员,在士林里博命望求官位,但她也从季青辰嘴里听说了陈文昌的事。

    他并不打算借着老师的关系,到御史衙门里做书吏。

    ——这事情就更不划算。

    她忍不住就嘀咕道:

    “既然冒着杀头的罪,搏了个好名声,怎么就只去开书院,也不知道去谋个前程?他要是和楼大人一样做官出仕,大娘子你也不用这样辛苦,四处拉着关系去开河道做生意。他们陈家的族老亲朋,怎么也不说说他……”

    “天底下的人都要和楼大人一样才好?”

    季青辰面无表情地一眼扫了过去,劳四娘再不赞同也只能闭了嘴。

    她自然看出季青辰那小眼神里的意思:

    陈文昌在陈家时,就已经是这样出了名的不经商不做官了,他要不是这样古里古怪地不走寻常路,她季青辰还不稀罕呢。

    楼云官大又怎么样?

    她就是喜欢陈文昌这样的,她就是愿意辛苦,他管得着吗?

    说到底,她是喜欢过他,但那也是月光树林里的他。

    不是现在的他。

    他追到那枯梅渡亭里和她说话,现在又特意赶来和陈文昌把话说开,这确实不容易。

    但她季青辰也曾经为了见一见陈文昌,从海外唐坊直接渡海坐船,经了三次几乎翻船的海险,万里迢迢到了泉州城。

    他还不如她呢!(未完待续。。)

171 备贴求亲

    季青辰和陈文昌各自坐了船,一起回了明州城,到了第二日凌晨进港时,也都小心谨慎,一前一后地分开泊了船。

    她比陈文昌早了一个时辰进城,到了季园时,天刚刚发亮。

    在路上,她在家船时就已经觉得明州城今天格外的热闹,除了进城的商贩农夫,府衙大衙前来来往往都是士子模样的书生们,三五成堆的不知在议论些什么。

    她方一踏进门,刘老成就忙忙着迎了上来,看起来就是一晚没睡的样子。

    她笑着斜看了劳四娘,正要打趣她这一对夫妻,刘老成却把压低声音把明州里的事情说了出来。

    他喜欢和瓦子里的人打交道,消息灵通,已经听到了传言——说是昨晚三元阁里有士子在粉墙写诗,嘲笑王安抚使名为大儒,暗地里却不守名节,与官伎有染。

    “大娘子,你看。”

    刘老成送上来两三张薄纸。

    季青辰一看,上面抄写的除了昨天晚上三元阁里的诗,还有一夜之间冒出来十七八首与之唱合的诗句。

    全是府城里赶考士子们的大作。

    “小心着吧。”

    季青辰匆匆扫了两眼,无非是藏头诗之类,暗骂王仲文不能持身有节,有失官体的句子。

    “各地方和官伎有染的官员多了去了。怎么就挑出了王仲文?他们是先拿了两不靠的王仲文开刀,然后再弹劾韩系的官员呢。”

    刘老成也是这样想的。见得坊主心里明白,这就放了心。

    他接了老婆一起回院子了,走了两步又回头道:

    “大娘子。三郎的屋子就在大娘子南面。正睡着没起呢。”

    记得在唐坊时,季辰虎也喜欢住南边的屋子,通常是他先挑,挑剩了才轮到她和季辰龙。

    其实现在的青砖基地屋子,又临着河,住东面的大河房才更凉爽。

    季辰虎却是不在意这些了。

    季青辰走到他的房门前,听得里面季辰虎正睡得不省人事。呼吸起伏。

    除了发病的时候,这个凶汉子的弟弟睡觉和过去十年一样很安静,并不会打鼾。

    她不自禁就欢喜了起来。

    平常看着青波绿水的季园。如今在朝霞下花红水艳也更叫人舒服了起来。

    许淑卿就住了河房屋子里的厢房,也没有起床,季青辰让叶娘子去和季妈妈商量,外面去雇两个丫头来照顾她。

    叶娘子笑嘻嘻地问着季辰虎和许娘子什么时候成亲。季青辰想着三郎这阵子到了大宋。也没听说有什么乱七八糟养女人的事情。

    她顿时觉得处处顺心。

    只要季辰龙早点回来,这次回大宋的事情就是一切顺利。

    她心满意足地回了院子里,进了平常不太住的正屋里打算再打盹补一下觉。

    这时,她的心情便不好了起来。

    因为她看到了一张求亲婚贴子,放在了正屋十九年床几桌上的。

    “大娘子,张书吏昨天晚上就送了草贴子过来了。”

    阶娘子已经知道了楼云要来求亲的事,只是没料到这样急,“官媒今天一大早就到了。正在门房那边坐着。”

    “……”

    季青辰打开看了。上面写了楼云的姓名和官称,西南夷的出身。还有他在泉州的产业。

    季青辰猛然间就瞪圆了眼睛,那贴子居然写了他用几个家将的名义,在西南边境的椎杨里和几个马商商队一起在养马。有十二个马场。

    她顿时就把贴子反扣在了桌子上。

    大宋制,官员是不禁止经商的。而且衙门还有公廨钱给官员拿去做生意赚外快。

    但正儿八经科举出的官员,毕竟很少这样去亲自钻营。

    更何况,西南榷场上的马商都是夷人。

    稍不留心,他就要被弹劾。

    而且,这还是草贴子内容,他要是写细贴子,他是不是还做了叙别的生意?

    她可没忘记,他一直劝着官家要整兵的事。

    季青辰的手心占在了贴背上,额头上微微渗出了汗。

    陈文昌不是个笨蛋,他一准和楼云说地他们七月初一就要成亲的事。楼云把这些会出麻烦的家底都写了出来,送到她面前。

    他这是什么意思?

    最要命,这贴子里的内容她还不好和陈文昌去商量。

    她独自在房中沉思了也没有多久,外面的鞭炮就已经响了起来,陈家那边过来送订亲礼的

    管事就已经到了。

    她醒过神来,把贴子塞在了枕头盒子里,又觉得不安全,到底还是塞到了床柱和墙之间的

    夹逢里,用帐子挡住。

    她把发怔的神色端正了过来,走出去笑道:

    “吵到三郎了,他醒来了没有?”

    ……

    楼云坐船出城时,听到了季园方向一天接一天连放了三四天的鞭炮声。

    张书吏接过他手写的细贴子,看着上面清楚写着楼云在西南榷场几大货栈里的暗股,这老

    书吏额头上渗出的汗比季青辰可多多了。

    “大人……”

    “怎么了?我在福建一带可没有生意。我名下一条船也没有。都是当初我从山里出来时,

    认识了西南榷场的商队。后来在军队里的时候,边军里都用我们这些兵卒、马匹运输经商。我算是会经营。十几年就这样做下来了。而且……”

    张书吏虽然是心腹,却也是这五年在泉州城里才跟着他的。

    所以楼云简略说了一些过往,并没有细说这些暗股和他回到西南一带夷山里联络的土司部族有关。

    “季坊主和齐家打交道,这些她应该知道吧?”

    楼云摆出一副我实在太能干。而且我家里六七十个汉子都要吃喝拉撒娶老婆,我不去想办

    法赚钱我根本养不起他们的表情。

    张书吏苦笑着,不知道要怎么劝解这年轻的上官。

    并不是不吃空饷。不伸手直接侵占公廨钱就不会被骂,这样来历不明的家底不叫人怀疑那

    才叫不正常。偏偏他要明明白白写出来,下面还有他楼云的花押姓名。

    这不是送到别人手里的把柄吗?

    “我明白。如果她要问起,我就仔细和她说清。”

    “大人……”

    求亲的规矩可不是这样,应该互表诚意,看着对方的尺度,一步一步地来。

    他这样倒叫人家以为他以钱势压人。

    季园现在都没回贴子。意思不是很明确了?

    楼云微一沉默,点头道:

    “我确实急了些。但也没有别的办法了。”

    他们在舱里说话,这船上还有同回京城的谢国运。早被他赶到了船尾。

    这人也不在意,一边摸了砚墨,铺了纸准备沿河画画,一边笑道:

    “确是没有别的办法了。我师妹就是吃一套。明州府这边士子们传了那些诗。过几天御史台就要开始闻风弹劾了。陈文昌不帮着孙昭把这人弹劾下来。他是没功夫成亲的。”

    楼云的船从拱桥行过,看到士子们已经把诗作贴到了酒楼和安抚使官衙的门前。

    他毕竟在王仲文门下请益过,忍不住就要替王仲文辩解,道:

    “王安抚使除了这件事确实失了分寸,其他的事都算是——”

    “大人,这话现在不能说。”

    张书吏冲着他摇头,“王世强去拜会过他。大人你也上门劝解过。但他要是坚持不靠向你们两边。总有人要找他下手。女色一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他既然持身不正,又自恃大名不愿意与人互相援应。就怪不得现在的局面。”

    楼云知道他这话里的意思是,要么就真清高,假清高是要被雷劈的。

    看着楼云神色不快,张书吏知道他是王仲文的门下出身,少不了沾了那人的名士风流之气,他便把手中要去求亲的细贴子伸到了楼云面前,笑道:

    “大人。我看那位季坊主是极忌讳这件事的。大人想想王郎官当初另娶后的下场。季坊主和楼大小姐是两种人。”

    “……我可没说什么。”

    他便也闭了嘴,站了起来,走到谢国运身边看他在后舱甲板画画。

    然而到了画边这一看,楼云终于也有心笑了起来。

    “你在胡画些什么?”

    “就是你到京城里审铜镜案。”

    谢国运因为今天清早听说了他回京城审案的安排,害怕回去挨骂的心情终于雨过天晴。

    所以那画上画的都是泼墨笔法,磅礴大气地海面,凶浪巨涛里海船的争杀。

    “不要把我暗中的安排都画出来。我要是在大理寺里被赵秉谦几个人逃了案,必定是你卖了我!”

    楼云没好气地抓过他的画,毫不犹豫地几下撕碎,丢进了水中。

    谢国运拼命伸手去捞,然而宣纸在水里一浸就糊烂,气得谢国运跳起来乱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