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宋朝好丈夫 >

第90部分

宋朝好丈夫-第90部分

小说: 宋朝好丈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她的眼神里,劳四娘发现自己理解没有错,震惊得半晌说不出话来。

    季青辰看着这妇人的神色,只见她一时极喜,一时又极沮丧,知道她是舍不得眼前“顺昌县主”这枚棋子成了废棋。(未完待续。。)

126 不远不近

    “倒是让四娘你的好算盘都落了空。可惜了……”

    季青辰也万分婉惜这份好谋划没有结果,劳四娘心里正乱着,也只能点了头。

    “以后,和王纲首那边,咱们不用指望了。楼大人这边,咱们也不要太用心结交。”

    她微微笑着,拉着劳四娘的手,

    “我们在大宋立足,虽然仅靠自己是难了些。但现在的开局已经极好了。”

    “大娘子说的是。”劳四娘自然是个明白人,沮丧只是一时,马上也笑了起来。

    无论如何,大娘子援建的楚扬运河西河段在预想之前就使用上,固然让唐坊措手不及,

    但至少更容易让本地商人们接纳唐坊。

    至少,愿意初步接纳她季青辰,把她当成一个有中土血脉,对大宋无害又确实会做生意的归正商人。

    尽管,她的需要远不是如此。

    “你放心。”

    季青辰思索着,回忆当初由黄氏货栈送过来的河道帐册,

    “河道上的分利,他们也许是要排挤咱们。但我记得当初捐修那段河道的,可不是咱们一家。一则,黄纲首是有份的,他捐的是粮食。二则,楚州一带的富民中上户是有份的。他们捐的是砌石物料,还有出役人工。毕竟那段河道附建了通到他们田地的分水渠。按朝廷的前例,各地水利捐建的善行善举是要奏禀上去的。他们不至于把咱们行善的名声也抹去。”

    劳四娘连忙点头道:

    “大娘子说得是。听说只等河道官定下来后,这河道碑文马上就要立起来。必定有大娘子的大名在上。大娘子除了捐粮食。还捐出来的二十座田庄。将来每年的田庄出息都用来维护河道。可不像黄纲首的粮食,役工们一吃就没有了。只要这些田庄在,谁又不知道大娘子的善举?”

    她也只是笑着。道:

    “我是没办法。黄纲首不图在楚州这边境军州里出名,只不过纯为了和王纲首的交情。我却是为了将来有朝一日靠着那段河道吃饭。我不就得想着河道每年的维护费用从哪里出来?咱们唐坊里,河道维护可是个大项。我当初也是和黄纲首、王纲首、还有二郎一起商量过,才定下来我们那些钱要怎么用……”

    说到这里,她自然就想起了下落不明的季辰龙。

    叹气之中,“当初二郎有意回大宋读书,我就用他的名字捐了一笔。现在河道是用上了。他人却不知去了哪里。”

    劳四娘想要劝说。她自己又拍了拍嘴,笑着道:

    “不应该胡思乱想说这些话。我只等着边军里查出来的消息,这才是正经。”

    “是。”

    劳四娘何等地有眼色。随之为她转开了话头,“大娘子在这河道上如此拿得定主意,想必也有办法在京城官商们嘴里夺食?”

    她悄声笑着,“按说。咱们唐坊当初建起来时难道容易?我却不信大娘子对今日这些事没有准备。”

    比起当初扶桑海商要直接抢夺唐坊的十二条河道。大宋官商眼前还至于马上仗火持刀,穷凶极恶。

    船摇水响,本来停在城门外的刀鱼船终于前行了,把顺昌县主的坐船留在了身后。

    因为季青辰也笑了起来,终是叹了口气,

    “还是措手不及。没想到这河道马上就用上了。现在是没有准备也得马上想出办法,总不会他们说一句让我退让,我就真的退让了。岂不是让人小瞧了咱们?我每年转到黄氏货栈的金砂。可都是咱们的血汗钱。”

    劳四娘听她这样说,顿时放了心。

    她施了礼。要到外面去安排登岸进季园。只是她又瞥了窗外,看了那快要不见的顺昌县主的船一眼,道:

    “这位县主求坊主的事情……”

    “我既然答应为她说情,在楼云面前把这件事提上一提,我却也不需要出面。”

    她坐在窗边,看着渐停渐落的雨丝,

    “今晚胡纲首府上,我把这件事向胡夫人提一提,让胡纲首去讨这个好。也就是帮了她,也给了楼大人一个人情了。”

    赵德媛足够有脑子。

    所以在她季青辰看来,楼云如果在蕃商大会上真是认错了人,他们成婚之后,这事情绝不可能真正瞒过赵德媛。

    她和这位县主,可成不了“好姐妹”。

    所以,也就没有必要太接近了。

    “大娘子。季园到了。”

    刀鱼船轻碰到了岸石后,揭帘的是正管事季大力。

    他一脸凶横强悍的模样,初春里还打着赤膊,腰下仅缠着宋人习惯的短缠裤,一身黑毛横肉一览无余。

    她在唐坊也见习惯了坊民们这样打赤膊的样子。

    五岁以上的男孩子不许全身光光地在坊里行走,也是她强行推出来的坊规。

    季大力现在这个样子,她已经知足了。

    “大娘子。胡府也在俺们的春明坊,拐过了州桥下的河道,过了两条街就到。大娘子足可以好好歇息。等到了时辰,俺亲自撑船,送大娘去他们府上。”

    他来了这五年,口音还是带着唐坊土腔的宋话,远不及后来的劳四娘。

    劳四娘说起北方的河南官腔,更能和官府打交道,

    但明州分栈点却也是季大力他双手双脚,独自一人在蕃坊里建起来的。

    蕃坊里不用宋法,而是哪一国的蕃商为大宋带来的的生意最大,谁就是蕃长。

    蕃长在坊里说了算。

    要在其间生存下来,季大力不仅要会做生意,也要能保住自己的小命。

    三四月里正是春时。这季园并不大。

    天空飘着雨丝,敞开式的白壁青瓦,一共四座院子。

    院子就建在了城里的水道边。看得到青色院门倒映门中。院子的布局也没有讲究,都是一处接一处沿着家港建的,中间有乌木通廊相连。

    算不上有格局的江南园林。

    只是因为季园停船的家用码头宽敞,修得比两边的小户独船码头要大上三四倍,一看就是富足人家。

    “大娘子,这里本是一座本地商人的家宅。吃是的浙东河道上的饭。因为父亲死得早,儿子去了国子监读书。担心老母一人在家。他索性就卖了园子。去京城安置。”

    劳四娘扶着她,踏着船板上桥,嘴里笑语解说。

    后门家港上可以停上七八条船。随着季青辰来的季妈妈、瓦娘子等人。还有蕊娘、李秋兰她们都坐着租来乌篷船,停在了季园家港里。

    满眼青波带雨,花开烂漫连春。

    商人家舍得种树栽花,所以清澈见底的水面上。飘落白黄落瓣。满眼的姹紫嫣红。

    在午后雨时的光线下,季青辰一眼就喜欢上这个暂时落脚的新家。

    “大娘子,好漂亮的地方。”

    季蕊娘毕竟只是个十岁孩子,头一回看到这样家中种了好多花的宅子。心喜地在船头跑动。虽然知道她也是海边长大的,但李家二姐李秋兰还是慌乱追在她身后,道: “蕊娘,小心些。”

    说话间,李秋兰不好意思地看向了季青辰。她瓜子脸。柳眉桃腮的容貌自然是人比花娇。脸上的神色比季蕊娘这十岁孩子还要羞嫩。

    和她留守在唐坊的大姐李墨兰、三妹李海兰截然不同。

    “蕊娘,不要让秋兰姐姐着急了。”

    季青辰笑着回头。向蕊娘递了眼色,让她照看着李秋兰。

    季蕊娘连忙收敛了孩子气,转头牵住了李秋兰的手,仰头笑着,道:“秋兰姐姐喜欢花儿吧。以后就和咱们一起住在这里,不要回唐坊啦。”

    虽然妹妹李海兰和季辰龙已经订了亲,李秋兰却一直没死了和李海兰一起嫁给季辰龙的心思。大娘子也是头痛得很。

    索性才把她带了出来。

    她知道,大娘子是想,如果在大宋看到好人家的男子,早些给李秋兰安排亲事。

    大姑娘李墨兰也未必死了心,但至少有她哥哥季大雷,还有万根生这些糙汉子死缠烂打。她脱不开身。李秋兰却是真不喜欢坊里的粗人。

    这边厢的季青辰,看到季妈妈的脸色对这新家没有什么不满意地方,便也放了心。

    她踏着一地落花青砖小路,进了大门,含笑向季大力道:

    “和三郎说,安心在蕃坊住几天。我还少不了他。如果黄七郎悄悄差人来找他。说起二郎的事。他千万要办好了。”

    绍兴府,离着明州城,不过是一天不到的水路。

    “是,大娘子。”

    季大力虽然脸上也是横肉黑须,但明显看得出心情极好。他仰天打着哈哈,手上还倒拖着一根撑船铁尖杆,

    “三郎说,坊里有许家兄弟看着,他不着急回去。要送大娘子到泉州城。刚才他已经带着兄弟们,到码头上去看咱们栈里卸货了。这回那些蕃人小子,再敢故意仗着他们船帮的势力,卸货时抬价,俺可就不客气了。看三郎不揍死他们。”

    “……蕃人们也组了船帮?”

    季青辰好奇地问着,至于季辰虎去打架,她只能当成没听到。

    船上三百户人家,上百的坊丁她现在顾不上,有三郎在她当然松口气。

    至于码头和卸货,这本来就是季辰虎在唐坊里管的事情。

    他现在要带着人去明州蕃坊里管一管,只要他自己能压得住阵,她当然不会去插嘴。

    她就算是姐姐,三郎也是觉得着她女人不懂这些的。

    “他们哪里配组船帮?”

    季大力显然憋屈得太久了,一提起蕃坊里的蕃人就是一肚子气,

    “海运码头是俺们海商的地盘,内河上的船帮老大们没事不会捞过界。所以蕃坊自家就占了这生意。蕃人里吃码头饭的小子们有大食人,有三佛齐人,还有旧新罗、旧安南的遗族,都抱起团抢生意。个个都自称船帮,也组了七八个。外人看着,都是蕃帮。要不是俺们唐坊就只有俺一个——”

    季大力嘟嘟囔囔埋怨着分栈点人太少。

    伙计们都是从蕃人、宋人里雇来的,和他一条心的只有劳四娘。

    这些贼伙计一天不挨揍,就敢在他眼皮子底下偷奸耍滑,还敢偷栈里的货物。

    被他揍了,他们还会去纠集同族同伙来报复。

    他初来明州的前半年,打过几十回架后,人人都知道他拳头硬,比他们蕃人更会耍横。所以现在都不来惹他了。

    伙计们这才老实下来。

    季青辰只是笑,并不搭话。

    果然季大力自己说着又高兴了起来。

    他拳头抡着打着空气,嘴里的打算全都是引着三郎去找人麻烦,算人旧帐。最好让三郎留下来,他季大力就能独占了蕃坊上的码头生意。

    “三郎呢?在你手底下干活?”

    劳四娘没好气地啐着他。

    季青辰却知道她和季大力自然是一伙的,果然季大力拍着黑毛胸膛,嚷着道:

    “三郎那样的本事,还有俺们坊里这么多兄弟,干嘛舍不得扶桑那破地盘?到明州城来,抢上一段浙东内河上河道,俺们也组个船帮,俺们也开船厂,不就是和唐坊里一样吗?三郎还是大首领,兄弟们照旧都听他的。有大娘子撑着他,有什么事办不成————?”(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未完待续。。)

127 初入季园

    听着季大力的话,她笑而不语,只是感觉到了季妈妈的眼光,便也向她微微点头。

    反倒是瓦娘子,因为早知道季青辰的心思,便没好气地撇了嘴。

    她季青辰本也是想着,那段内河工程——现在的楚扬运河西段——再过两年能使用。那时,她就能足够的人脉抢建一个码头,给三郎手下的坊丁干活。

    到时候,他们是想去海上走海,还是在河道上吃饭,他们自然会自己决定。

    至于季大力,他要觉得拖上三郎,留在明州更好做生意,他们自然会去游说三郎。

    都不用她开口留人。

    他们姐弟,总是要想办法在大宋占下一处地方,让坊民们真正能落脚过日子。

    十年前做过的事情,现在再来一次当然会遇上困难得多的局面。

    但这里不是扶桑异国。

    她季青辰,也不是十年前一无所有的十岁小女孩了。

    过了两堵花砖照墙,走了一段两边碧竹夹道的小石板路,就算离开了家用码头,进了家宅。

    刚刚下过了雨,天是洗过的青色。

    四座院子是青砖坐基,搭厚木墙、窗、门的结构,为的是南方湿热,容易通风。

    季大力和劳四娘住了最南侧的那一座,季大力的媳妇叶娘子和劳四娘的丈夫刘老成,都等在了最大的院子门前。

    他们见着了季青辰,连忙上前来行礼。

    一个说着院子打扫干净。饭食正香,大娘子的浴水都烧好了。

    一个说着家里的刀鱼船再过半个时辰就干第四道漆了,味道也薰过了。他叫上几个伙计快手地铺地衣、挂帘子。大娘子晚上可以坐家里的船去胡府。

    季青辰笑着道了辛苦,进院子,让五位妈妈、蕊娘、秋兰跟着叶娘子去吃饭。

    刘老成自然是去加紧备船,两个时辰后就要出行。

    她只喝了一盏早就备好的松子露,便脱衣沐浴,进了熏香沐房,坐到了热水桶里。

    一身倦疲洗去。她也不禁叹息:

    季大力娶媳妇的本事,和劳四娘找老公的本事,都是极厉害的。

    五年前。分栈管事季大力独自离开唐坊时还是个光棍。

    他到了明州城,听了她的吩吩,二话不说入了归正人籍。足足住了五年后,他终于换来了一户明州城本地叶姓人家的信任。把女儿叶娘子嫁给了他。

    当然。也因为他给的聘礼足够丰厚。

    而劳四娘就更不提用,她来此地,也不过一年不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