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军之心-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节目播出的第一分钟起,收视率就开始节节攀升。
性格迥异的小球员们在一起生活训练本来就有很多戏,游戏环节也设计的很有趣,笑料十足。
尤其是周易在巴塞罗那机场的那一句“上厕所、洗澡也有人在旁边拍……这实在是习惯不了”逗得电视机前的观众哈哈大笑。
小球员们在训练场上所展现出来的素质也让电视机前的球迷们觉得这些人或许并没有像网上说的那么不堪,是各个俱乐部不要的人来凑数的。
何影作为队内最有名的球星,人气也是最高的,不少少男少女守候在电视机前,就为了看看他们心目中的“冷面帅哥”何影在球队里有什么表现。
一切都没让人失望。
节目组之前宣传的亮点一个接一个都被呈现在了电视观众的面前,效果上佳。
如果这期节目最终以中国少年们通过艰苦奋斗,在比赛中击败了拉玛西亚青年B队,那这期节目可以堪称完美了。
可惜在所有人都最关心的比赛环节,所有电视机前的观众们都被兜头泼下了一盆冷水。
因为之前的宣传和节目环节,观众们的胃口都被吊高了,迫不及待想要知道比赛结果。
伪球迷或者纯粹不看球只看热闹的人觉得中国少年肯定会赢,他们的理由很简单——这是电视真人秀嘢,说白了也是一个综艺娱乐节目,哪有娱乐节目在最后让人添堵的?所以最后的比赛结果肯定都在剧本里写好了,百分之百是中国赢!至于他们怎么让强大的巴塞罗那青年队输球……那就是赞助商和节目组的公关了。
观众们可不管那些细节问题,他们只需要享受胜利带给他们的喜悦就行了。
而懂球帝们则认为中国少年们想要击败巴塞罗那很难,但也许会收获一场平局,或者就算输,也不会输得太多。毕竟还是要考虑节目效果,输太多,谁脸上挂得住?
但这些人都猜错了。
当屏幕上打出全场比分的时候,电视观众们都呆了——0:12!
中国少年们一球未进,反被灌了十二个球!
这样的结果真是让所有人都没想到。
一时间,节目播出之后,网上先炸了锅。
2008年中国的网络上还没有**,贴吧和QQ群是大家交流的主要阵地。
在《巨星继承者》节目的贴吧上,出现了许多辱骂、讥讽、批评节目组和小球员们的帖子。
“……输十二个球!这还好意思说自己是十七岁这个年龄段国内最强的……真是吹牛不打草稿!”
“简直笑死个人!牛逼吹爆了!现在看节目组怎么圆!0:12啊!两只手都不够比了!”
“唉,中国足球的新耻辱诞生了!”
“什么巨星继承者?我看干脆叫‘耻辱继承者’好了!真是继承了中国足球一贯的优良传统啊!”
“我也是傻,竟然还会对中国足球抱有期待……就奥运会上国奥队那样的表现,我就应该猜到这个节目的尿性了……”
“我来给大家讲个笑话:中国足球!哈哈哈哈哈哈!”
“唉,散了散了,洗洗睡吧,中国足球……”
在网络上的其他地方,也都是有关这期节目的评论,几乎所有声音都是贬义的负面的。还有自称是何影粉丝的人发帖表达了对偶像的失望:“他怎么能够表现的这么差吗?他怎么能够没有挽救球队成为我心目中的英雄呢?”
这些声音节目组虽然都在西班牙,但他们也会在节目播出之后,通过各个渠道来收集反馈信息,所以他们都看到了。
被骂成了狗是谁都不喜欢的,所以看到反馈这么糟糕,节目组的工作人员也都情绪低落。
徐涛问过郝冬,接下来的比赛,能否让中国队赢球。
郝冬很干脆地回答道:“目前我还没看到赢球的可能。皇家马德里和马德里竞技的青训也是很厉害的。”
听到专业人士的回答,总导演徐涛长叹一声。
踢这种明知必败的比赛,意义何在?
※※※
国内因为第一期节目网络上已经沸反盈天了,小球员们却好像身处另外一个世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是踢足球。
虽然第一场比赛输了,而且输得很惨,但是节目拍摄录制的计划还是要继续推进,除了正常训练,他们还要完成节目组的各种任务、游戏。但还是可以看得出来,惨败在不少球员心中都留下了短时间内难以磨灭的烙印,不少球员的情绪都不高。
而且一想到接下来他们要面对两支球队,就更让他们有些打不起精神来了。
就像总导演徐涛的感叹一样,这样肯定会输的比赛,任谁都会提不起劲来面对的。
在马德里他们要挑战两支球队的青训营,一支是皇家马德里,一支就是马德里竞技。
在西班牙,有三家俱乐部的青训营是公认的高水平,一个是周易他们刚刚挑战过结果输得很惨的巴塞罗那青训营拉玛西亚。
第二个是皇家马德里的青训营卡斯蒂利亚。这家俱乐部的青训是有优良传统的,曾经创造过皇家马德里辉煌的“五鹰时代”里的“五鹰”就是全都出自他们自己的青训体系。这些年虽然没怎么为一线队提供什么太有名的球员,但他们却为西甲联赛输出了许多当打球员。就在去年的2007年年初,媒体有一个统计,在2006-2007赛季的西甲球员来源中,出自皇马青训的多达四十三人。
第三个是毕尔巴鄂竞技的青训营。这家俱乐部信奉本土化策略,除了巴斯克人,其他人一律不要,所以他们的一线队对青训营的依赖是最高的,如果他们不想让自己的一线队无人可用的话,他们就必须下大力气在青训中,所以毕尔巴鄂的竞技的青训在整个西甲可以排到第三。
接下来塞维利亚、比利亚雷亚尔、巴伦西亚的青训也都是非常厉害的。
不过有一支球队的青训却一直被忽略了,那就是马德里竞技。虽然他们青训营在硬件设施上和同城死敌皇家马德里比起来,简直是一个地下,一个天上,可他们同样培养出类很多出色的球员,比如皇家马德里的旗帜劳尔·冈萨雷斯,不要看他是皇家马德里的旗帜性人物,但人家是马德里竞技青训营培养出来的。
又比如马德里竞技的金童托雷斯,也是马德里竞技自己培养出来的。还有科克、德赫亚这样的明日之星正在冉冉升起。
如今马德里竞技俱乐部也加大了在青训上的投入,马德里竞技的青训水平其实很高。
皇家马德里和马德里竞技这两家俱乐部的青训营,就是中国少年们在马德里要挑战的对象。
就算从青训水平上来看,或许他们要弱于拉玛西亚足球学校。
但这也不代表中国少年们就可以从他们身上找到自信了。
在拉法布利卡,皇家马德里的青年B队打了少年们个9:0,中国队唯一值得安慰的就是他们这次没有丢两位数的球。
在马德里竞技的训练基地马达哈翁达,中国少年们全场死守,最后还是丢了七个球,没有进球。
从0:12到0:7,只看比分,或许可以简单的认为中国少年们的表现是有进步的。
但是任何看过这三场比赛的人恐怕都不会有这样的感觉。
因为丢球数的减少,并不是因为少年们表现好了,而是因为他们的对手知道收力了。有些时候,进攻简直就是意思意思,点到为止,尤其是在他们已经三球、四球领先的情况下。
他们似乎也知道人家是来录节目的,没必要搞得太难看。
这两场比赛周易依然全程替补,没有获得哪怕一分钟的出场时间,而他也还继续在梦中和拉玛西亚青年B队较劲。
有一个好消息,虽然他率领的中国队还是输,但最起码……有进球了。
虚拟的何影在对拉玛西亚青年B队的比赛中进球了。
在第一次何影进球之后,周易醒来看到何影那张依然没什么生气的脸,就忍不住想要安慰他其实他已经在对拉玛西亚的比赛中进球了,只不过是在自己的梦中。
但他怕说出来之后,何影会认为自己是在讽刺他,所以也只好在心里想想,并不敢真的把这话说出来。
结束了在西班牙的两座城市三场比赛之旅后,周易和自己的队友们随着摄制组启程,从马德里离开了西班牙。
在登机的时候,周易站在舷梯上,回头望。
被他挡住的孙盼催促道:“看什么看啊,这破国家有什么好看的?赶紧进去啊!”他在西班牙这三个星期,一共从球门里捡了三十八次球,也确实很难对这个国家有什么好印象……他巴不得早点离开西班牙,最好再也别回来。
周易对他的催促熟视无睹,极目远眺,嘴里喃喃道:“西班牙,我会回来的,我会回来征服你的!”
孙盼看他:“你要人家洗干净了脱光衣服躺床上等你征服吗?”
“注意言辞,这本书的受众可是全年龄段的!”周易提醒孙盼。
孙盼提着包从他旁边侧身挤过:“神经病……”
杨牧歌拍了拍周易的肩膀:“走吧。”
周易这才跟着迈进了机舱,放好行李,在自己的位置上系上安全带做好,等待了一会儿,飞机变从跑道上冲上云霄,飞往德国慕尼黑。
那是他们的下一站,下一个对手拜仁慕尼黑青年队正在等着他们。
不过少年们已经不想从中国来西班牙的飞机上,那么兴奋了。
经历了三场惨败之后,他们对于下一站的心情是很复杂的,有一点像是赶着送上门去被人家吊打。
明知山有虎,不去行不行?
周易可没有那么复杂的心情,他戴上眼罩,迅速进入了梦乡。他要抓紧时间在FIFAOL的虚拟系统里训练和比赛呢。
与其畏惧未来,不如多做点准备。说不定未来哪一天,之前积累的这些准备就会量变引起质变呢?
第30章 愁云惨雾
和西班牙一样,德国也是一个非常重视青训的国家。但其实德国足球之前并不是很重视青训,他们虽然是世界级的足球强国,可是他们国内却也曾经面临着人才断档的危机。1996年英格兰欧锦赛上的夺冠,似乎让他们忘乎所以了,到1998年法国世界杯上,德国战车的老迈已经非常明显了,2000年荷兰和比利时两国同时举办的欧锦赛上,作为卫冕冠军,他们被分早了死亡之组,却在小组赛后便打道回府,简直是耻辱性的一次大赛表现。
也正是因为这一次惨败,最终让德国足协意识到经历了辉煌的十年后,他们到了不得不重视发展德国青少年足球训练体系的时候了,于是他们痛下决心,开启了德国足球历史上伟大的的改革。
当时的德国足协主席格哈德认为德国足球到了应该重建的时候,为此德国足协推出了“拓展人才促进计划”,但是当时的足球环境不允许,球场设施也没有办法达标,格哈德只好耐心等待。
没想到他并没有等待多久,2002年世界杯,本来不被看好的德国队竟然一口气杀入了世界杯决赛。虽然最终只拿到了亚军,但是德国人依然在飞机场热情迎接了他们心目中的英雄。毕竟在世界杯之前,他们可是唯二两支不被看好夺冠的世界级强队——另外一支是巴西——举国上下的足球热情被瞬间点燃,这让格哈德意识到变革的机会来了。
于是就在日韩世界杯之后不久,德国足协迅速组织人手,推行了这项青年人才培训方案,并且将这套方案一直延续了下去,直到今天,而且还将延续下去。
从2000年开始,德国足协在全国范围内重新布局了大约三百九十个足球训练基地,集中了两万两千多名十一岁至十七岁天赋不错的男女球员,在一千两百多名青年足球教练的指导下踢球,这些职业的教练员从球员小时候抓起,教会他们一些最基本的现代足球的技巧、技战术。
同时德国足协严格规定,德甲、德乙各俱乐部必须拥有自己的青训中心,包括德国足协本身在内,加上四十八支职业足球俱乐部每年都要在这个项目上花费总共约四千八百万欧元,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笔费用还在逐渐增加。
从德国足球青训体系来看,其实这是典型的举国体制——只靠俱乐部的力量是不可能实现这么庞大的青训计划的。如果没有德国足协牵头领导,动用国家力量,这项伟大的改革只会成为纸面上文字,而不会付诸实施。
比如因为各个俱乐部的硬件条件和教练员水平参差不平,可能会导致不少足球天才因为没有受到良好的训练而泯灭,德国足协做了相应的布置。
他们让三百九十个足球训练基地尽可能均匀地分布在德国境内,以确保每个训练基地都能为大约七十家俱乐部服务,这样的布局既能为俱乐部提供方便,也能保证俱乐部在最短的时间寻找最天才的球员,同时保证了小球员的训练也能够系统和效率。德国足球专家经过统计通过有效氯的训练,三十万个孩子中,有一万人会最终脱颖而出。
训练营不属于哪个俱乐部,而属于德国足协。
再比如除了培训请少年球员,德国足协还定期培训青少年足球教练,要求教练员尽可能的一对一教学。足协会为每个教练员安排一个专门的时间表,包括训练课程、录像以及到基地的培训时间,在做足协内部设立档案库,用科学的方法来帮助各个教练员更系统地指导孩子们踢球。
这可不是单靠俱乐部的力量就可以办到的事情。
从德国足球青训改革这件事上,我们或许可以看到中国足球的另外一面——一味的鼓吹职业化,而全面否定举国体制或许是这些年来中国足球走下坡路的原因之一,毕竟我们所念念不忘的那支曾经亚洲一流的中国国家队球员,可都是出自于举国体制时代,他们都是在体工大队培养出来的,而不是什么职业足球俱乐部。
中国足协这些年来只抓国字号球队,却对整个中国的青少年足球培训体系毫无思路,这才是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