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娇-第1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当刘光同仔细去看的时候,却又一如往常。
皇帝也没迟疑,点了头:“你点名要崔卿,自然有你的道理,朕不多问你,”说着又去看万云阳,“那就把崔的名字一起加进去,叫他随行跟着去。”
万云阳应了一声,随后有话想要问,可是看见刘光同的暗示,就全都收住了。
皇帝打发了他二人退下去,等二人离了大殿,才冷眼去看崔溥:“听说公孙睿华死了,你好像触动很大啊。”
崔溥浑身一震,陡然抬头看皇帝:“您知道。”
这不是问句,他平声陈述之中,带了一丝惊惧与震惊。
“不错,朕知道。”皇帝幽幽的丢出五个字,而后又说道,“朕还知道,康定伯跟甄籍,也早已来往多年了。”
崔溥感觉周围有一张张开的网,紧紧的包裹着他,然后拼命地收紧。
他唿吸困难,几乎要被勒死。
那种惊惧,是很难用言语来表达的。
皇帝该有多可怕。
他什么都了然于胸,可他却能装作毫不知情。
崔溥不由的想,当日派了康定伯和公孙睿华一起往江南一起往江南?!
“公孙大人的死,是陛下您……”是皇帝如何,崔溥终究没办法直言问出口。
大家不过是心照不宣罢了。
皇帝呵了一声:“似他这等乱臣贼子,这样死了,朕还嫌便宜了他。”
乱臣贼子。
兢兢业业经两朝的朝中栋梁之臣,此时竟成了皇帝口中的乱臣。
就因为他与甄籍多往来了些吗?
崔溥一阵的心惊并着心寒。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没由来的,他想到了这四个字。
公孙睿华当年会跟甄籍搭上线,理由最简单不过了。
他怕将来有一日,陛下会动一动他首辅阁臣的地位,不过是想给自己留条后路罢了。
然而时至今日,皇帝却断交了他们所有人的后路,还把这么大的一顶帽子,扣在了公孙睿华身上。
崔溥咬紧了牙关,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359:一本万利
崔溥和孟夔被带下去的时候,皇帝嘴角的笑意,还那样的明显。
其素正巧了从外头回来。
崔溥别开脸,盯着其素看了会儿,又深深的把头垂了下去。
其素看着他二人被押下去的背影,不由的摇头。
皇帝不紧不慢的开了口,叫了其素一声,才问道:“都跟崔说了?”
其素忙嗳了一声:“都告诉小崔大人了。”
皇帝这时才沉吟一声:“才刚万云阳得了江南六百里加急,光同这事儿办的……挺好的。”
他说这话的时候,先是顿了顿。
也正因为那顿的一会儿功夫,叫其素的心提了起来。
听到他慢悠悠的丢出后面三个字,才稍稍松了一口气。
其素信步往他跟前去,站定后笑了一回:“他办事儿,一向稳的很,您该放心的。”
“朕当然放心。”皇帝长出了一口气,往椅背上靠过去,“不过朕也当着万卿的面儿下了旨,旨意太子和燕翕通往江南,光同和崔随行护卫。”
其素陡然一惊。
太子?
他眼前闪过少年一向沉稳的那张脸。
方才他还在想,为何太子近来入宫的次数越发的多起来。
这会儿陛下说什么?
要指派太子去江南?
果然,皇帝叹了一回:“太后上了年纪,儿孙们的事,越发放心不下。为了太子不听政的事情,她没少发脾气。既然江南出了事,就叫太子亲自去一趟。他若能办好差事,等回了京城,朕就叫他上朝听政。”
其素心里咯噔一声,勐地想起一件事情来,心头打了好几颤。
“陛下,崔家四房的孩子们上京,您是怎么打算的?”
皇帝噗嗤一声笑出来,扭头乜了他一眼:“老狐狸。”
其素脸上有了笑意,可是眼底的凝重却弄的化不开:“您是特意支开刘光同和小崔大人的?”
皇帝摸了摸鼻头:“朕知道崔未必会管,但凡事都有个保不齐。”
他一边说着,一边摇头:“朕不希望这件事上再出岔子,‘保不齐’这三个字,朕也不希望发生。崔易他们进京来,无非是想找门路给崔溥求情的,他们几个孩子家,能有什么路子?还不是要找上崔或是清和。”
“是这个理儿,”其素躬着身子点点头,“但是支开小崔大人,不就留下县主一个了吗?”
皇帝给了他一个白眼:“能求情的人,都支走了,清和是女眷,朝堂的事情,且轮不到她说话呢。”
其素豁然开朗。
怪不得连太子和世子都要指派到江南去。
陛下做事,从来取的是一本万利四个字。
如他自己所说,太子年岁渐长,总归要入朝堂的。
这一回江南出事,事情其实并不算大的。
万云阳为什么会慌了神?
那是因为死的人是公孙睿华。
要换了别的什么不相干的人,他只消稍稍动一动脑子,也该知道,这里头有猫腻。
江南富庶之地,向来都最是安定的,怎么会好好的出了山匪?
再加上公孙睿华和康定伯带走的护卫虽算不上多,可都是个中好手,一伙子不知名的山匪,宵小之辈而已,就能要了公孙睿华的命?就能把先带走的官银劫走?
这压根儿就不合理。
只不过是万云阳未曾深思罢了。
所以把太子派去江南,皇帝是确信他的安全不会出问题。
况且不是还叫带上刘光同了吗?
这就是更多加了一重保障。
刘光同可不是康定伯,能眼看着公孙睿华死。
要是太子出了事儿,这小子只怕头一个要扑上去同人拼命,情愿自个儿死,也不能叫太子掉一根头发。
其素稍稍回过神:“陛下您是怕小崔大人动了心思,要求到世子跟前去吗?”
“怎么,不是吗?”皇帝撇了撇嘴,“崔不是个莽撞激进的人,就算他真的有心保崔溥,也不可能让高卿出面。这事儿就好比是个马蜂窝,一个弄不好,自己都得被蛰出一身的包来。”
其素便哦了一声。
所以按皇帝的意思,是怕崔求到燕翕的面前,燕翕又求到太子这里来。
这个事儿,太子虽然也没有开口求情的立场,可是只要他想,难道还办不到?
皇帝显然不打算放过崔溥,就自然不想和亲儿子意见相左发生争执。
那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这些人统统外派,落得个耳根清净。
皇帝那里似是很无奈,叹了一声:“太子虽然是在太后身边上大的,也是阿羡留给朕唯一的孩子。这些年朕待太子虽不。宠。溺,可心里如何不疼他呢?来日他若真的替崔溥求情,叫朕如何把他驳回去?”
他一边说着,一边扭头看其素:“还是派出去的好,派出去,大家都清净。”
其素抿唇不语。
这天底下,没有不疼孩子的父母,即便是尊贵如人皇,也不能例外。
更不要说,太子从小被寄予厚望,又是娘娘所出的唯一一个儿子。
别看陛下平日里冷面冷言的,心里头对这个儿子,却是爱极的。
其素懂他的意思。
太子长了十几年,从来没有认真求过皇帝什么事儿。
就连当初娘娘被废,迁居明仁殿,小太子自己个儿偷偷跑去看她,私下里还交代过奴才们话,可是却没求到皇帝跟前来,没求着皇帝善待他的生身之母。
如果来日太子果真替崔溥说情,陛下肯定是不愿意违了他的心意的。
但是陛下自己也说了,是铁定不可能放过崔溥的。
而且崔溥还有大用处,他的死,就是和甄籍这一仗里最大的一个下马威,所以他必须得死。
其素想到这里,才点了点头:“希望来日太子能明白您的良苦用心。”
皇帝摇着头,咻了两声:“用不着他明白。他如今养的这样冷情稳重,朕看来,是再好不过的事了。为人君者,就不该有那么多不该有的柔情与善心。将来朝堂之上,朕要的是他的杀伐决断,可不是他成日给这个说好话,给那个求个情。”
其素噎住,勐地咳了两声。
他这一咳嗽,引得皇帝朝他看过来:“你要不说起清和,朕还差点忘了一件事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360:同下江南
其素也不知怎么的,莫名就觉得心头抽了抽,下意识的看向皇帝。
皇帝见他看过来,冲他一挑眉:“上回朕听光同说……”
他说完了一局之后,一只手在额头处揉了揉,拧眉思考了会儿:“也不对,朕好几次听他有意无意的说起来来着。”
其素心里的好奇叫勾了起来,就顺着话问道:“他跟您说什么了?”
皇帝扬了扬唇:“他说啊,崔这个人,对清和很维护。”
其素僵在了原地。
皇帝侧目白了他一眼:“后来朕大概想了想,他几次提起来,其实都是有意为之。”
“这却是怎么说?”其素咽了口口水,“奴才可知道,他不是管这样的闲事的人。”
皇帝呵的笑了两声:“怎么?你不知道吗?”
其素啊了一声,惊讶的看皇帝:“您指什么?”
“襄安侯不是一直想把燕褚跟崔说到一块儿去吗?”皇帝咂舌品了品,“所以朕后来想了想,光同估计是怕朕乱点鸳鸯谱?”
皇帝一边说着,一边沉吟道:“真不怪朕之前要疑心他,你自己瞅瞅,连这样的事,他都替人家上了心了。”
这可真是其素不知道的。
襄安侯想让崔做襄安侯府的乘龙快婿,这事儿他倒是有所耳闻。
但是刘光同几次在陛下面前提起崔和清和县主的事儿,他可就真不知道了。
要说刘光同胆子也够大的啊。
这样的事情,他跟陛下说起来,也不怕陛下真的拿了他。
倒不是说陛下不叫人操这个心,只是他自己都因为崔的事儿被陛下疑心过了,还敢上赶着管这茬,这不是没事找事吗?
其素只得干笑了两声:“他可真是闲的。”
“不,他可不是闲的。”皇帝正了神色,“你仔细想想,他实际上是替朕考虑。”
咦?
其素心头冒出大大的疑问来。
不过也是啊,陛下要是想拿这个找刘光同的茬儿,也不会等到今天了。
其素心思转得快,很快摇了摇头:“奴才不明白。”
有些时候,该不明白的事儿,就得不明白。
在御前服侍的久了,其素也可以算得上是深谙此道了。
皇帝笑了一声,也没跟他计较,兀自开口道:“朕抬举崔,不过是想叫他跟他舅舅一样,做个纯臣,效忠于朕,这你总知道吧?”
其素点点头,面儿上没说话,只是心中还是有自个儿的算盘。
崔不可能做到高孝礼那个份儿上。
为什么?
高家有高崇在呢,用不着高孝礼削尖了脑袋在朝堂上拼命。
换句话说,高孝礼就是一辈子待在应天府,做个一部的尚书,哪怕一辈子也不调入京城,对高家来说,都没什么要紧的。
所以说环境造就人嘛。
高孝礼能做个纯臣,不是他想做,而是首先他有这样的资本和前提,他才能做个纯臣。
崔可就不一样了。
这回崔易兄妹几个进京就看得出来。
你瞧着都分了宗了,出了事儿,还指望着崔呢。
这样的人,你叫他学他舅舅?
其素心下无奈的笑了笑。
陛下只怕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他在努力把崔往那条路上引,叫他远离崔家那些是是非非,专心做好他的科道官。
皇帝顿了这半天,打量着其素:“老家伙,你心里有什么想的,还不敢说了?”
其素一怔,干笑了两声:“看陛下说的,奴才能有什么想头呢?”
皇帝随着他笑了笑,摆出一副“随便你”的姿态,须臾之后复又开口:“所以啊,光同是怕,将来襄安侯到朕这里求一道指婚的圣旨,朕要一时答应了,只怕崔会心存怨怼。”
“小崔大人不是那样的人,”其素倒不是给崔说好话,这是他实打实的心里话,“他虽然年纪小,可难得的沉稳,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比好些在朝为官多年的大人,看的还要透呢。”
皇帝对此倒是不否认的。
这就是崔的本事了。
如其素所说的那样,要是崔没这点子过人之处,他也不会抬举他至此了。
“看的再透,情之一字,也终难以参悟。”皇帝抿唇,说出这句话时,声儿有些发沉,揪的人心口生疼,“光同是想告诉朕,崔心里有人,指婚的事儿,别往他身上考虑。”
其素眼中暗了暗:“那陛下的意思呢?”
要说指婚,那无论放到谁身上,都是天大的恩赐。
像崔这样的人,虽然是世家子,可也轮不到陛下赐婚。
只有燕翕那样的皇室宗亲,才有这个资格。
所以说,陛下真要给崔点上一桩婚事,不要说对方是襄安侯府的明乐郡主了,就即便是个朝臣嫡女,那也是光耀门楣的事儿。
刘光同的意思,是不叫陛下在崔身上动这个心思。
其素眉心跳了跳,想起谢鹿鸣来。
于是他收了声,什么话都没有再说。
皇帝长叹了一声:“且看着吧,崔娶谁,如今对朕来说,是无关紧要的。要是清和身上没有孝,朕如今就能给他指婚。”
其素的一颗心,沉了又沉。
陛下的意思,他也听明白了。
给谢鹿鸣指婚,是因为谢家对陛下有大用处,联姻是拉拢谢家入朝堂,但是又不可能指一位陛下亲生的公主到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