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皇牌农女 >

第92部分

皇牌农女-第92部分

小说: 皇牌农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龚阳和多禄带领十里八村的近百名壮丁,日夜不停地赶工,半月之后,两排高大宽敞的厂房便整齐地矗立在小山坳之中。

    刘鹏达来找叶知秋的时候,她正和龚阳、阿福商量着山泉引流的事情。

    “叶姑娘,引水渠已经挖好了,就等竹竿运到了。”

    “啥竹竿?那叫水管。”阿福纠正了龚阳,又不无得意地道,“放心吧,今天下午就能送过来了。按照知秋姐姐的要求,里外都用猪皮胶和蜡油漆涂过。我亲自监督他们做的,保准儿没问题。”

    涂层材料是叶知秋跟作坊的师傅反复研究出来的,百分百安全无害,当然不会有什么问题。她担心的是另外一件事,“阿福,罐头坛子做得怎么样了?”

    “我已经跟瓷窑说好了,让他们明天送样品过来。”提起这件事,阿福有些不解,“知秋姐姐,咱们之前用的小坛子才两三文钱一个,不是挺好的吗?你为啥又要做那种老贵的青瓷坛子?”

    “阿福,我问你,如果你是一个有钱人,想拿罐头送礼,你会买普通小坛子装的罐头呢,还是会买青瓷坛子装的罐头呢?”

    阿福若有恍然地眨了眨眼,“知秋姐姐,青瓷坛子是专门给富人准备的啊?”

    “意思差不多。”叶知秋笑了一笑,“我之前不是跟你说过。要满足不同阶层消费者的需求、促进层次消费吗?这就是其中的一种体现,你明白吗?”

    “明白倒是明白,可那青瓷坛子要好几十文一个呢,咱哪儿来那么多钱买坛子啊?”

    “傻丫头。这种精品罐头不用做很多。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做太多就不值钱了。”叶知秋说着又想起一件事来,“对了,下次见到娄掌柜的时候,你跟他谈谈罐头坛子回收的事情。

    回收的费用我们来出,价格比买的时候稍微低一些。也可以用几个坛子换一坛罐头,具体怎么换,你和娄掌柜商量着办吧。这样省工省料,还能省下一笔制作坛子的费用。”

    阿福眼睛一亮。“这个法子好,我明天就去跟娄掌柜说。”

    听了她这一番话,龚阳深受启发,“叶姑娘,不如跟瓷窑说一说。在每一个坛子上都刻上我们自己的标识。还有,我们可以在你画的那个商标上注明回收这一项。”

    叶知秋原本也是这么打算的,没想到他先提了出来。不得不说,他很有天赋。既然这个工坊已经交给他了,她就不打算插手太多,“你是坊主,你看着办。”

    “好。”龚阳憋着劲儿想干一番大事。如今工坊已经落成,收尾工作做完之后就能投入生产,他满心兴奋,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阿福,马耳朵山那边回信了吗?”

    阿福拍了一下脑门。“哎呀,你不说我都忘了。已经回信儿了,孙大叔说三天之后先给咱们拉几车果子来。”

    叶知秋感觉她最近忙得团团转,有些担心,“阿福。你负责的事情是不是太多了?用不用找个人帮你分担一下?”

    “不用,不用,我忙得过来。”阿福连忙摆手,“你不是说要做大事儿要先活动筋骨吗?我得使劲儿跑跑,要不啥时候能成才啊?”

    龚阳被她这歪解给逗笑了,“阿福,叶姑娘的原话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阿福不以为然地撇了撇嘴,“这不一样儿吗?”

    这几个人聊得实在太专注,刘鹏达在附近站了半晌都没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心里颇有些不是滋味。趁他们沉默的空当,出声喊道:“知秋姐。”

    叶知秋闻声回头,看到他,表情有些惊讶。

    那天之后,她跟刘家就没什么来往了。每日早出晚归,见面的机会很少。偶尔在门外碰见,刘家那老两口都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她也不屑于拿热脸去贴他们的冷臀部。

    刘鹏达也不太想跟她见面的样子,有意无意地躲着她。今天居然主动找上门来,实在令人意外。

    细一打量,见他身后背着铺盖卷,臂弯里还挎着一个包袱,俨然一副要远行的样子,便微笑地问道:“鹏达,你要出门吗?”

    刘鹏达不回话,双眼直直地看着她,“知秋姐,我能跟你单独谈谈吗?”

    “叶姑娘,我先去忙了。”龚阳不太想跟刘家的人碰面,打了声招呼,快步离去。

    阿福也很识趣,“知秋姐姐,我饿了,去寻摸点儿东西吃。”

    叶知秋点了点头,“去吧,我让葫芦给你留饭了。”

    她口中的“葫芦”是个人,也就是老牛叔给她推荐的人选之一,马婶的孙子,马葫芦。跟多寿同岁,今年十六。

    葫芦爹跟虎头爹一样,去参军的时候死在了战场上。他娘几年前带妹妹改嫁到外县去了,家里只剩下他和马婶,祖孙二人相依为命。

    建工坊的这段时间,他取代龚阳的位置,在池塘边养鱼喂鸭,照看张弛。这孩子憨厚老实,也聪明能干,做得一手好饭。不管什么样的菜式,只要看一遍就能做得像模像样。

    最近几天,都是葫芦在给大家做饭。她相信用不了多久,她这大厨的头衔就要拱手让人了。

    目送阿福走远,她收回目光,看向刘鹏达,“你想跟我谈什么?”

    来的路上,刘鹏达准备了很多话,一旦面对面,又什么都想不起来了。沉默半晌。才挤出一句,“知秋姐,我要去府学读书了。”

    “是吗?”叶知秋笑着祝贺他,“恭喜你了。”

    据她所知。并不是所有秀才都能进入府学读书的,只有在童试中获得前几名的人才有这个机会。

    难怪刘婶这几天趾高气昂,在她经过门前的时候,打歼狗、指桑骂槐的,原来又有了骄傲的资本。

    “谢谢知秋姐。”刘鹏达笑得很勉强,似乎不太想在这件事多费口舌,语气一顿,便转了话题,“你们……打算搬家了吗?”

    “嗯。”叶知秋往池塘方向看了一眼,“很快就能搬了。”

    罐头工坊建好之后。多禄便带领原班人马转移到新房址。现在地基已经挖了将近一半。不出意外的话,一个月内就能完工。

    想到以后连邻居都做不成了,刘鹏达心里的酸涩又浓重了几分,“知秋姐,我听村里人说。你要建学堂是吗?”

    “是啊。”叶知秋并不介意他明知故问,逐字逐句,耐心地回答他,“我家的新房盖好之后,就要建学堂了。等学堂建好,也差不多该到秋收的时候了。”

    “这一年过得还真快。”刘鹏达接着她的话茬唏嘘了一句。

    叶知秋轻轻地吐了一口气,“是挺快的。”

    她说这话的时候。有些失神。刘鹏达知道他们感叹的不是同一种心情,苦笑了一下,没再作声。两个人就这样想着各自的心事,沉默下来。

    良久之后,还是刘鹏达先开了口,“知秋姐。我明年秋天会去参加乡试,中举之后再去参加会试,殿试,然后回到咱们清阳府来做官。”

    叶知秋从他这话里听出了决然和发誓的意味,不觉敛了笑意。“为什么要回到清阳府来做官?”

    “知秋姐,你想做的事情不止我看到的这些吧?”刘鹏达凝视着她,“我知道,我不太了解你,但是直觉告诉我,你所图很大,大到我无法想象。

    你一个女子,做到今天这个地步就已经很扎眼了。名高引谤,树大招风。知秋姐,你想过没有,你将来会遇到多少麻烦?会惹来多少非议?”

    叶知秋眸色微沉,“所以呢?”

    “所以,我要回到清阳府做官,尽我所能保护你!”

    听了这话,叶知秋终于明白自己刚才的不安出自哪里了。如果是别人这么说,她会毫不留情地告诉他,她不需要。可对刘鹏达,她说不出口。

    不仅仅是因为他认真的表情和语气,更因为他那对望子成龙的爹娘。

    虽然她不认为自己有那么大的魅力,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她哪句话说错,致使他一蹶不振,刘叔和刘婶一定会来找她拼命。她担不起这个风险,也没有那个闲工夫。

    斟酌半晌,她决定把话说得委婉一些,“鹏达,你太高看我了,我图得并不大。我只想留在这里,种种田,看看风景,和大家一起过过悠闲的日子。

    你有这个心意,我很感激你,但是你读书做官,不应该是为了保护某个人。往小里说,应该是为了你自己的前程,为了光耀门楣,为了福荫家人和子孙后代;往大处说,应该是为国效力,为百姓谋福祉。

    如果将来你碰巧回到清阳府做官,我有事一定会去找你帮忙。可如果你为了保护我回来做官,就本末倒置、有违你读书的初衷了。那样的话,我就算有事,也不好意思去找你……”

    “知秋姐。”刘鹏达出声打断她,“我知道你不稀罕我的保护,那你就当我没说过吧。我会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跟你无关!”

    ——

第159章 新房封顶

    看着刘鹏达的表情,叶知秋突然意识到,她和刘家的矛盾,也许早在他表露心迹的时候,就已经埋下了。

    刘叔和刘婶针对她也许是无意识的,可他们内心深处,恐怕一直都在担心她会跟自家前途无量的儿子扯上关系。

    归根结底,他这份青涩的感情才是祸源。梅香和龚阳的事情,不过是个导火索罢了。

    不管表面看起来多么成熟,他终究是个十五岁的孩子,性情未定,有时难免心血来潮,生出一些不该有的想法。

    他大概想以这种方式来挽留什么,可他没有想到,恰恰是他这份留恋,让他连最起码的邻里之情都挽留不住。

    既然劝不动,就随他去吧。总有一天他会明白,官场深似海,有太多的事情身不由己,不是他想去哪里就能去哪里的。即便他将来真的回到清阳府做官,她也不会仰他鼻息,寻求他的庇护。

    “祝你早日金榜题名。”她微笑地道。

    刘鹏达显然会错了意,紧绷的表情松弛下来,眼中闪动着欣喜,“谢谢知秋姐,我会努力的。”

    他以为自己已经死心了,可这半个月来,每当想到跟她缘尽情散的时候,他就感觉如坠深渊。四周一片黑暗,看不到阳光、色彩和希望,也找不到落脚点。

    他不想过那种空虚绝望的日子,所以他冥思苦想,为自己创造了一条救赎之路。他要为她读书,为她做官,为她保驾护航,用这种方法来延续他们之间的缘分,哪怕不是姻缘。

    只要能跟她联系在一起,他就有继续走下去的勇气和力量。

    叶知秋不想给他太多的期冀,于是终止了这个话题,“梅香怎么样了?”

    “还是老样子。”说起梅香,刘鹏达神色又黯淡下来。“就像丢了魂,整天除了睡觉就是发呆,人都瘦得脱了相,豆叔给提的那门亲事也吹了。”

    村里人舌头长。几天时间就把梅香和龚阳的事情传得沸沸扬扬。

    有人说龚阳见刘家出了个秀才,想攀附刘家,暗地里勾引了梅香;有人说梅香眼光不济,寻死觅活想要嫁给成家长工;也有人说龚阳和梅香勾搭成奸,想要谋夺成家成家,事情败落,企图自杀。

    还有一个更狗血的版本,说成家孙女儿和梅香二女争夫,最后梅香落败,拉着成家孙女儿一块跳了水。

    不管哪种说法。梅香都是名声受损最大的那个人。男方的母亲不知道从哪里听说了这件事,让人捎话过来,说她儿子只想找个本分的媳妇儿过日子,不管刘家将来出状元也好,出宰相也好。都不想高攀。

    为此刘婶站在街上骂了整整一天,把村里那些好事儿的,喜欢说嘴的,挨个喷了一遍,叶知秋和龚阳也没能幸免。这场无差别的攻击之后,到刘家串门的人大幅减少。

    那天叶知秋人在清阳府,正跟作坊的师傅研究水管的涂层材料呢。听说这件事。已经是两天之后了,她懒得翻旧账,也懒得跟那种人一般见识,就权当不知道了。

    只可怜梅香,被那个糊涂娘当街一骂,无异于坐实了不守妇道的名头。以后想在十里八村说亲只怕更难。

    至于刘婶,只能用可悲来形容了,高举维护的大旗,给闺女拉了一圈仇恨值还不自知,果真是“一粉顶十黑”。

    刘鹏达有心拜托她去开解一下梅香。话到嘴边又止住了。连他都不想管的事情,凭什么让别人去管?说起来,她被他的爹娘那般对待,他连一句“对不起”都没跟她说过,又凭什么奢求她不计前嫌?

    虽然现在也能说,可他觉得自己没有那个资格。等他有了资格之后,再补上吧。

    “知秋姐,我该走了。”他望着叶知秋,眼神比来时平静了许多,“你要保重。”

    叶知秋点了点头,“你也保重。”

    “我会的。”刘鹏达深深地凝视了她一眼,便转了身,一边大步向前走,一边在心里重复着刚才没能说出口的话,“在愿望达成之前,我会为你保重。”

    叶知秋感觉他的背影有种“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悲壮,一时间不知道该笑还是该叹了。不过是去府学读书,怎么搞得跟慷慨就义似的?

    她是个务实的人,不愿意浪费时间和精力去忧虑尚未发生的事情。她认定刘鹏达说出那番话是一时冲动,也没怎么放在心上,一忙起来,便将这件事抛到了脑后。

    吃过午饭之后,作坊就将作为水管的空心竹竿按时送了过来。一根根碗口般粗细的竹管,严丝密缝地接起来,将山泉水从源头引入小山坳,流进事先砌好的封闭水池之中。

    再经由竹管,分别引进操作间和锅炉房。只要拔掉竹塞,水就可以直接入锅入池,不需要浪费人工去汲水。这一套简易的“自来水”系统,让那些习惯了挑和提的人们大开眼界。

    三天之后,第一批水果送到,罐头工坊投入生产。

    操作间的功用,主要是对水果进行挑选,分级,去皮,盐水浸泡。做这些事情的,基本都是村里比较老实能干的婆子和媳妇,也有未出阁的小姑娘,以董武妻子江红月为首。

    锅炉房的功用比较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