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藏师-第2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轩心底有一种奇怪的感觉,极想沿着柱子攀援上去,触摸那画中的星球,甚至将他从平板的画面中抠出来,据为己有。
“想做什么,就去做吧。”原先生长叹。
“那是什么?”林轩喃喃低语。
在外面的世界里,任何人在黑夜与白天的环境更迭中,很少会将太阳、月亮混淆。只有在这里,日与夜的变化不明显,人失去了对白天与黑夜的辨识,自然就不辨日月。林轩强于普通人,但他自小学习的是地球人的知识,其思维仍然是地球大众的普遍模式。
“在你眼里是什么,它就是什么。你现在站在这里,起码还有我陪着你,同类之间,还有很多可交流之处。昔日我第一次到这里来,只是一洞、一床、四柱而已,也只能一个人自言自语,艰难地理解所看到的一切。那个过程之艰辛,不堪回首。”原先生说。
任何有远古神话知识的人都知道“夸父逐日”的故事,看到巨人与太阳,自然就联想到那远古时期思想蒙昧的巨人,因逐日而亡,空留万年遗恨。
《山海经??海外北经》中记载: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同一部书中,《山海经??大荒北经》也记载: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
《列子??汤问》中亦记载: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
“那故事被绘制在这里,到底代表什么意思?”林轩默默思索。
他是具有真正独立智慧的人,马上想到刚刚原先生所说的“望山跑死马”那句话,两下里结合,立刻明白,夸父之所以逐日失败,正是因为不明白“望山跑死马”的道理。
那句俗语的意思是说,明明已经看到了山,可是真要是走到,还要花上很长时间,走上很长的路,用来阐述“看着容易做起来难”那个道理。这样的生活常识,山里人或者是探险家最容易理解,哪怕是看起来很近的山,都能把马累死也不一定跑到山脚下。
“你的意思,是不是说,就算穷尽毕生之力,也不一定能找到堂娜?”林轩嘶声问,随即否定,“不,我一定能找到她,一定能找到她,就算死,也要先找到她再死——”
第二百一十九章 无边火海
“看见那幅画,你还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吗?古代人以画为史,将所有发生过的事全都记录下来,展示给后人,就是为了告诉我们,世间一切事件,全都是天理循环,生生不息。我们所追求的,不过是古人的又一个循环,而且是无解循环,永远找不到正确的答案。”原先生说。
林轩的情绪如此激动,在他眼中,却丝毫不以为意,似乎早就司空见惯一般。
“那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找不到她,我的生命还有什么意义?”林轩嗓音嘶哑,犹如身陷世界末日一般,诸般恐怖、失意、苦闷、哀恸一起涌上来,像一块又一块浸饱了海水的浴巾,把他死死捂住,几乎要窒息而死。
他背靠着那柱子,看不见屏幕中的堂娜又做了什么,只是觉得后背一片冰冷,与堂娜的距离有山海一样遥远。
“去那石床上躺一躺。”原先生向右面指了指。
“我不想躺下,只怕是一躺下,就再也站不起来了。”林轩摇头。
“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林轩,你不注意保持体力的话,自己能否活下去都是未知数,何谈救援朋友?”原先生淡淡地笑起来。
那种笑容,只有看透红尘万丈、勘破人间生死的人才会有。
任何知道原先生平生经历的人都知道,他曾爱上一个亚洲著名女谍,将全部感情投入进去,最终却翻成画饼,好梦成空。那是他一生的败笔,自此后一蹶不振,如果没有“亚洲之鹰”罗开与“那位先生”的开导教诲,世间就再没有原先生这个人了。
“好,我去躺一躺,我去躺一躺。”林轩勉强控制住脑中天旋地转的感觉,但双腿一直在剧烈颤抖,如同刚刚跑完了全程马拉松一样。
他向前挪步,一挨到那石床,便不受控制地栽倒。
石床冰冷,从皮肤一直冷到心里去,让他全身的每一寸肌肉骨骼都哆嗦起来。普通情况下,人会因寒冷而不能入睡,只是硬捱,用体温对抗寒气,但他实在太累了,自从登上珠峰起,就没安安稳稳地睡上一晚,反而日夜奔波,心情与身体一样疲惫。于是,他在极不舒服的状态下,仍然昏昏沉沉地入睡。
刚一阖眼,他就看到了堂娜,看到了那停在岸边的老式潜艇。只不过,堂娜仍在屏幕之中,两人隔着屏幕,就像隔着几个世纪、几层轮回。
堂娜的背后也有一面石壁,也就是说,堂娜也处于一个山体内的巨大空间里。
石壁上有画,是线条粗粝、色调干涩的岩画,但林轩顾不得看那些,他的视线被堂娜牢牢吸住。
“那是堂娜吗?”他喃喃地问自己,“那会不会只是我思想的返照?我思故我在,我想到什么,那屏幕上就反映出什么。实际上,堂娜早就不在了,我看到的只是思想营造出的幻影?”
他痛苦地抱住头,双掌用力挤压太阳穴,妄图凭着这样的动作,将关于堂娜的一切想法全都挤压出去,让自己的头脑彻底冷静下来。
“四根石柱已经看过两根,其余两根嵌着什么?”他记起了洞窟里的情况。
于是,他在梦中横移,到了第三根柱子前。那屏幕突然亮起来,出现了烈火熊熊燃烧的画面。那是一片真正的火海,广阔无垠,无边无际。支持大火燃烧的不是任何普通燃料,而是翻腾跳跃的炽热岩浆。
地质学中,对于岩浆的温度有过相当准确的描述。溢出地表的岩浆,就像刚刚出炉的钢水,据测定其温度一般在摄氏900…1200c之间,最高可达1300c。详细分类的话,在晴朗的天气和良好透视的情况下,熔岩流的颜色和相应温度的关系大致有以下几类:白色,大于等于1150c;金黄色,大于等于1090c;橙色,大于等于900c;樱桃红色,大于等于700c;暗红色,大于等于625c;隐约可见的红色,大于等于475c。
此刻在林轩眼中,那翻滚的岩浆呈现出一片金黄色,其间又夹杂着耀眼的白色,可见已经是温度之极限。在各国的超级炼钢炉中,液体状态的钢水温度随着成分不同而有所波动,大致为1600c左右。所以说,此刻林轩看到的,等于是一大片炼钢炉里的沸腾钢水。
林轩深信不疑,地球上大部分物质都能被高温钢水熔化,尤其是金属类。所以,当他看到那高温海洋中竟然有着无数巨大管道时,忍不住对自己的眼睛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那些管道直插入火海中,因为那里没有任何物体可供参考,林轩也无法判断管道的直径和材质。
“油井?气井?”他只能使用地球知识来解释这一幕。
当他移动到第四根石柱时,马上意识到,第三、第四根柱子里的内容是连续的,因为第四根柱子里嵌着的屏幕上出现的,是一组巨大的机械,机械的底部插满了那种管道,表面看与火海中的管道是同一类型。
林轩凭直觉知道,那些横向绵延无边的机械是一组巨大的蒸汽机,吸收热能转化为动能,输送至另外的地方去。
蒸汽机是将蒸汽的能量转换为机械功的往复式动力机械,它的问世引起了18世纪的工业革命,直到20世纪初,它仍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动机,后来才逐渐让位于内燃机和汽轮机等。
世所共知,蒸汽机的发展首先体现在功率和效率的提高,而这又主要取决于蒸汽参数的提高。其参数主要包括压力和温度两方面,最初的蒸汽压力仅为0。11至0。13兆帕,19世纪初才达到0。35至0。7兆帕,20世纪20年代曾达到6至10兆帕。在蒸汽温度上,19世纪末还不超过250c,而到20世纪30年代曾到达450至480c。
林轩不禁感叹:“如果将1600c高温的燃料送入蒸汽机,它将会转化为多么巨大的动力?将其效率提高多少万倍?”
资料中记载,瓦特初期连续运转的蒸汽机,按燃料热值计总效率不超过3%;到1840年,最好的凝汽式蒸汽机总效率可达8%;到20世纪,蒸汽机最高效率可达到20%以上。而在转速方面,18世纪末瓦特蒸汽机仅每分钟40至50转;20世纪初转速达到每分钟100至300转,个别蒸汽机曾达到每分钟2500转。
相应的,在功率方面,最初的单机功率仅几马力,20世纪初的一台船用蒸汽机的功率可达25000马力。
假如林轩猜得没错,这一组巨型机械能够产生的功率将是一个超巨大的天文数字,可以驱动地球上任意一种工作机器。
第二百二十章 元首的远见
“这不是地球人制造出的东西,肯定不是,而只能是史前文明留下的产物。”即使在梦中,林轩也保持理智,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看到的是什么。
“也许,这就是真正的地球轴心吧?”林轩脑中有火花一闪。
既然无数资料中将地球的核心空间命名为“地球轴心”,则它一定是跟机械有关的,毕竟“轴”这一词汇所描述的就是“绕轴旋转”这样一种工作状态。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都是“转”,而只要是“转”,就必须有一个轴心,即使是无规则的任意轨迹转动,也都必须有“轴”。
长期以来,地质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甚至是神学家、灵媒、禅宗道教人士都在研究地球因何自传,其动力究竟来源于何处?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简单阐述,地球自转是地球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转动,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经反复测定,它在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为每秒钟465米。
最著名的地球自转起源解释是这样的,假设宇宙中有以太的存在,由于以太的存在范围无限大,并且一直处于运动状态,而地球及太阳均处于以太当中,所以地球及太阳都会受到来自以太的作用力。在这个力的作用下,星球就会沿着以太的运动方向开始运动。地球在受到以太的作用力时还要受到太阳的对它的吸引,在这两种起到决定性的力的作用下,地球开始自转。
以上内容可以简单归纳为:地球受到两股力量的扭曲,遂产生了亘古的自转。
另一种传统观点认为,太阳和行星皆形成于一团巨大的原始旋转星云物质。当这些原始旋转星云物质在自身引力作用下自行收缩时,由于角动量守恒,星云物质越收缩越致密,旋转也就越来越快,当星球形成后,星云物质的旋转角动量就变成了星球的自转角动量。大胆去假设的话,宇宙之中存在无数地球一样的“自转”星球,如同纺车上的飞梭一样。
那些假设全都仅仅是空洞无物的理论推理,而在更多务实的物理学家看来,“内部力量推动地球自转”才是最符合现实规律的观点。
限于地球人目前的动力学知识,没人能计算出驱动地球自转需要多大力量,当然也就无法想象出到底那种巨力起源于哪种机械。于是,科学家们都不约而同地想到阿基米德说过的那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
同一句话,也被坊间好事者衍生为另一种说法:“给我一根竹竿,我就能把地球撬起来。”
阿基米德是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百科式科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力学家以及静态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奠基人,并且享有“力学之父”的美称,与高斯、牛顿并列为世界三大数学家。他的很多奇思妙想最初被全球人类视为异想天开之语,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那些理论逐渐成为现实,而阿基米德的地位也越来越被推高,成为人类历史上最辉煌的名字之一。
正是基于阿基米德的“杠杆原理”,科学家们也领悟到了,只要有足够的动力,就能驱动并控制地球自转的速度、角度、顺逆。
地球自转产生了时间流,假如某个人能让地球倒转,时间流的方向也会被改变,那就成了文艺电影导演经常津津乐道的“时光回溯”。
半昏迷、半沉睡之间,林轩的脑部思维一直没有停止下来,而是越转越快,思考能力远远超过清醒的时候。
他一旦想清楚“地球轴心控制地球自转”这个核心观点之后,突然冒出了一身冷汗。
昔日历史学家只知道元首寻找地球轴心的目的在于制造“不死勇士”,却没有想到,一旦地球倒转造成时间倒退,那么很容易就回到纳粹士兵横扫欧洲的年代去。在元首最意气风发的年代,只要他将自己的作战思路稍加调整,不出昏招,就能一步步吞噬欧洲、亚洲和非洲,将这块地球上最大的版图全部置于纳粹战鹰的覆盖之下。
真正到了那一步,元首还会失败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美英盟军将失去任何扭转棋局的机会。
更深一步想,元首一定会利用这种任意操控地球进程的力量,将星球前途玩弄于股掌之上,震古烁今,天下无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啊”的一声,林轩由骇然噩梦中清醒过来,翻身跃起,体力已然全部恢复。
“原先生——”他提气大叫。
“在这里。”原先生在第四根柱子前回应了一声。
林轩走过去,那柱子里嵌着的电脑屏幕上果然显示着巨大机械的画面。
“我在梦中也看到了它。”林轩说。
原先生摇头:“那不是梦,那只是你的另外一种工作状态,你可以把它近似地当作是‘梦游中干活’。”
林轩脑子一转,立刻明白。
在物理学、心理学的高端领域,有一种叫做“动态静心”的理论,其核心理念如下:人类的思维模式不尽相同,有的人必须静室、静音才能达到“静心”的目的,这种人是占绝大多数的。另外一类人则是必须在运动中才能达到“静心”,譬如瑜伽术大师、马拉松运动员和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