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伏藏师 >

第289部分

伏藏师-第289部分

小说: 伏藏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样。这些日子,似乎没有在她身上造成任何变化。相反,从鬼湖边的一战到尼泊尔南坡登珠峰,林轩经历太多,心态、面容、衣服都不知道更改了多少回。

    “你没变,消失的这些日子都还好吗?”林轩心里有千言万语要说,但话到了嘴边,却只剩下这一句。

    他们都是智商极高、控制力极强的绝顶高手,深知此地的诡异,所以强迫自己不要做感情的奴隶,做出不冷静的事来。否则,林轩早就大步向前,把堂娜拥入怀中了。

    世间真正的爱情,就像两块异面相对的磁铁,那种与生俱来的吸引力根本无法抗拒,任何时间、空间的距离都不能阻隔。

    “消失?我以为,自己只是误入歧途而被困了,在你们的思想中,我是从外面的世界消失了对吗?”堂娜苦笑起来,“其实,严格来说,这不叫消失,而是返璞归真,回到地球的本质中来。我在内而你们在外,你们才应该算是‘消失’才对。”

    这种概念性的问题相当拗口,但林轩立刻明白,地球是个自转加公转的球体,越接近地核,地位越稳定,而生活在地球表面的人类则很容易被球体抛离,成为太空尘埃,消失不见。所以说,堂娜选择的方向是深入地球内部,安身立命,保有自我,是一种更高级别的存在形式,而非消失或失踪。

    “你是否能离开那里?”林轩问。

    堂娜摇摇头,鬓边的发丝飞扬起来。

    她是那么漂亮的俄罗斯女孩子,五官相貌、皮肤身材全都无懈可击,身后不知有多少帅哥美男甘心追随,犹如被萤火虫包围的夜明珠一般。虽然说俄罗斯盛产美女,但像堂娜这样级别的,也必定是万里无一。

    以林轩的超强定力都会被她吸引,可见她有多优秀,多漂亮。如果她永远被困在立体海洋之中,将是全世界男人的巨大损失。

    “为什么?那究竟是个什么地方?你是逃不出还是不愿逃?”林轩来不及说废话,立刻提出核心问题。

    “在完全探明这里之前,我不能走,因为即便是中途逃遁,恐怕也难逃一死。林轩,听我说,这里是巨大的地下之海,美国和前苏联的物理学家都曾探测到这里,但却对内部结构一无所知。在鬼湖,我看到湖水突然左右分开,就毫不犹豫地跳进去,因为那就是我到达藏地来的真正目的。我们俄罗斯的间谍机构已经推断出,鬼湖拉昂措就是进入地下之海的最短路径,其直线距离说起来很可笑,仅有一千米。”说到这里,堂娜严肃的表情软化下来,耸了耸肩,露出连自己都无法相信的表情。

    任何地图上都能查到鬼湖与珠穆朗玛峰之间的实际距离,如果真的仅仅相隔一千米的话,让卫星遥感地图、国家地理测绘地图情何以堪?更何况,鬼湖距离冈仁波齐峰极近,千米之内,又怎么能放得下珠穆朗玛峰、冈仁波齐峰这两座当世大山?

    “那几乎是不可能的。”林轩说。

    即使是不懂文字的老年藏民,都知道珠峰与神山之间的遥远距离。否则的话,他们大可以在朝拜神山之后,随即朝拜珠峰,让民族信仰的旗帜插到地球最高峰上去。

    “是啊,这种理论一提出来的时候,简直让俄罗斯的地理学家、物理学家们笑掉了牙齿。”堂娜说。

    世所共知,地球表面的山河湖泊位置是相对固定的,即使高山发生雪崩、滑坡、泥石流,即使湖泊干涸或者大河断流,但它们必定存在于原先的位置,不会发生毫无理由的转移。换句话说,在不发生强烈地壳变化、强震、板块构造浮沉的情况下,神山冈仁波齐峰与珠峰的距离是千百年不动的,绝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

    林轩知道,堂娜极少说废话,既然提出来,就是有某种道理、某种科学依据的。

    他注视堂娜的眼睛,沉声问:“后来呢?”

    “当鬼湖裂开时,我对那种论断彻底信了,因为我在那裂缝里看到了珠穆朗玛峰——”堂娜缓缓地说。

    “什么?”林轩一怔,并未听懂这句话。

    “我看到,珠峰就在那裂缝里——也可以说,我通过那裂缝,看到了珠峰,所以才义无反顾地跃下去。”堂娜回答。

    “那是……那应该是……”林轩脑子里急速搜索,终于找到了恰当的表述语,“那应该的光的折射和反射,与海市蜃楼的原理基本一致。你看到的不是珠峰,而只是某种特定条件下,水面倒映出珠峰的影子。”

    这是唯一可以解释那种诡异情景的说法,海市蜃楼伴着水、雾、云、光出现,其位置、面貌、图像都任意变换,变化过程行云流水,如高手指尖的沙画一般。

    既是海市蜃楼,那么堂娜看到的任何东西都是蛊惑人心的幻象。

    “不是。”堂娜摇头。

    “不是?”林轩苦笑着追问,“难道我们人类几千年来的物理学都成了悖论?”

    物理学中关于“光学”有着连篇累牍的解释、剖析、归纳、测试,将人类在这一领域内的困惑至少解释了七七八八。

    通过研究,光影能够让人的眼睛失去最基本的判断力,被光影所迷惑的人,或欢欣鼓舞,或恐惧畏死,完全迷失自我,成为那些虚幻影像的奴隶。

    “昔日耶和华分开红海,消灭了埃及法老的追兵,被信徒们一字不漏地记录下来,成了神乎其神的传世经典。正是从那段经文里,我们的间谍专家发现了解谜的契机。天下的水表面看是完全相同的,但实际细细分析起来,无论是海水、湖水还是雨水、井水,都有各自的特点,不能混为一谈,这就是你们中国人常说的‘井水不犯河水’。你们中国人的老祖先也的确奇怪,总是把最高神、最虚无的道理以短而精的谚语来表述,而且表达得完全准确。可惜,现在的中国人太浮躁,遇事只会手忙脚乱,完全没有章法。”堂娜接着说。

    林轩用心听着,不敢漏过一个字。

    “找到‘能被分开’的水,就是我此行任务的一部分。现在,我正在努力观察,看着地下之海是否就是当日耶和华所分开的海洋。”堂娜又说。

    “观察结果如何?”林轩忍不住追问。

    堂娜再次摇头:“我一个人的力量太渺小了,真的希望有你这样的人物加入进来,又恐怕累及无辜。”

    林轩重复,追问同样的问题:“堂娜,这么说,你已经找到了地球上可以被硬生生分开的水?”

    堂娜凝重地点头:“没错,我想是这样。”

    “刚刚朗诵那段经文的是你吗?”林轩又问。

    堂娜点头:“是我,当我反复诵读这段经文时,在这段经文中发现了难以想象的奥秘。”

    林轩熟悉那经文,虽然不能倒背如流,却也能极为熟练地默诵出来。

    “你看到了什么?。”林轩问。

    堂娜回答:“那段经文中,表面上是摩西做了很多事,让以色列人相信耶和华的存在,先是划开红海巨浪,给逃亡中的以色列人一条路走,但那一切都是耶和华在背后施加的神力。我们看到,当摩西的权杖向前指的时候,红海下面是露出了‘干地’,而不是淤泥、泥沙之类。大海中没有干地,覆盖在岩石大陆架上面的泥沙薄则几十米,厚则数百米甚至数公里,那么,‘干地’从何而来?后代信徒解释这段经文的时候,试着从物理学角度来阐述,称耶和华是利用了极地烈风或者沙漠热风这种东西,瞬间吹开海水,帮助以色列人逃命。问题的焦点就在这里,就算有足够强大的风,又怎么能吹出‘干地’来?回想起来,我在鬼湖拉昂措看到了湖水的裂缝,那只是表象,也即是摩西权杖一指红海就瞬间分开的表象——真正在幕后施加神力的是谁?”

    林轩再次默诵那段经文,反复咀嚼着下面这一段话——“耶和华便用大东风,使海水一夜退去,水便分开,海就成了干地。以色列人下海中走干地,水在他们的左右作了墙垣。”

    “难道一切皆是幻象?分开红海是幻象,以色列人渡海是幻象,法老王追兵被淹死也是幻象?这些都是发生在海市蜃楼里的故事?”他的想象力已经接近尽头,都无法为“摩西分开红海”这件事做一个令人信服的注解。

    在中国的佛经故事中,很多都是虚幻而无据的,后代禅宗传人甚至根本不去做注解,只是照经宣读,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那段经文中还说,耶和华告诉世人,只要有信心,即便是“移动大山”这样的事也能做到,乃至于世间一切事都变得非常容易。

    这些话与中国俗语中的“人心齐、泰山移”何其相似?

第二百七十六章 无处不在的以太

    “让鬼湖拉昂措分开的究竟是谁?”林轩随着堂娜的思路继续问。

    “我猜应该是虫洞。”堂娜回答,只是她的语气并不确定。

    即使是全球顶尖的物理学家,谈及“虫洞、黑洞、白洞、时间流、时光倒转”等问题时,也会变成这种语气。那些理论太先进,与人类现有的认知范畴脱离太远,所以很有可能任何准确的描述都是谬误,是若干年后被人嘲弄的笑柄。

    昔日的“日心说”与“地心说”之争到了如火如荼之时,意大利著名的思想家、自然科学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乔尔丹诺??布鲁诺勇敢地捍卫和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并把它传遍欧洲,被世人誉为是反教会、反经院哲学的无畏战士,是捍卫真理的殉道者。他由于批判经院哲学和神学,反对地心说,宣传日心说和宇宙观、宗教哲学,遂于1592年被捕入狱,最后被宗教裁判所判为“异端”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

    百年之后,“日心说”成了宇宙真理,而布鲁诺已经尸骨无存,成了历史教科书上的殉难者符号。

    今日,不管堂娜是确定虫洞存在还是否定虫洞存在,都无确切的铁证支持。

    “为什么这样说?”林轩仍然感到困惑。

    他看得出,堂娜也同样困惑。

    鬼湖拉昂措一战,俄罗斯间谍、组织都没占到上风,真正得益的,反而是如今已经死于镜面前的高原王骆原。

    “我跃入湖中,那水中的裂缝就合拢,大水将我包裹其中。我感受到远处传来强劲的吸力,自己根本无法抗拒,只能随波逐流而去。其中有一段,我攀住水底石头浮出水面,证实自己是在一条急速奔流的水道内……”

    趁堂娜停下喘息之时,林轩插话:“萨曼莎收到了你传出来的视频讯号,后来呢?”

    堂娜接下去:“后来,空气之中也充满了吸力,我身不由己地飞速前进,便到了这里。你要知道,这里充满的并非海水,而是……而是……”

    她停下来,观察林轩的表情,才慢慢地说出最后两个字:“以太。”

    “竟然是这样?竟然是这样?”林轩倒吸了一口凉气。

    他努力保持镇定,但当堂娜亲口说出“以太”这两个字的时候,他还是深深地吃了一惊,因为那种东西根本不应该出现在这里,而应该位于所有尖端物理学家们的理论假象之中,或者是处于欧美各种顶尖物理化学实验室中。

    以太,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设想的一种物质,它是物理学史上一种假想的物质观念,其内涵随物理学发展而演变。该词汇是英文ether或aether的音译,古希腊人用它来泛指青天或上层大气。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地球上的物质元素除了水、火、气、土之外,还有一种居于天空上层的以太。在科学史上,它起初带有一种神秘色彩,后来人们逐渐增加其内涵,使它成为某些历史时期物理学家赖以思考的假想物质。

    简而言之,“以太”不是真实存在的,看不见,摸不着,感觉不到,与空气近似,但又绝对不是指空气。

    欧美玄学家经常用“能量场”来近似地解释“以太”,总算是勉强被世人接受。

    林轩了解与“以太”相关的各种理论知识,但他无法赞同堂娜的话,因为迄今为止,“以太”物质并没有被科学家发现并赋予正式的身份。

    “你可能不相信,前苏联与近代俄罗斯也拥有自己的国内尖端物理实验室,水平并不于欧美。我们的科学家从蜘蛛网中的‘十六向游丝’结构得到启发,寻找到了以太存在的痕迹。欧美科学家扫描地球时,我们也正在用各种更为先进的仪器扫描地球,因为这星球不属于欧美几个国家,而是全球人类所共有,任何一个国家都应该担负起研究它、捍卫它的责任来。”堂娜继续向下说,但有点顾左右而言他的意思,并没有把林轩想要的答案说出来。

    “我想知道‘以太’的其它情况,比如说,它将给人类带来什么?是恐慌还是惊喜?是噩耗还是喜讯?”林轩追问不止。

    “它将颠覆地球人对世界的所有看法,比如我们知道,每个人的周围都有空气,而空气中含有非常复杂的成分,主要由 78%的氮气、21%氧气、0。94%的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0。03%的二氧化碳,0。03%的其他物质如水蒸气、杂质等组成,但是现在,我们得知,以太也存在于空气中,或者说,长久以来被人类定义为‘空气’的东西,正是以太。”堂娜回答。

    林轩的反应极快:“那样说来,只不过是把空气换成了另外一种名称罢了,人类生活的本质并未被改变,不是吗?”

    空气是人类每天都呼吸着的“生命气体”,它分层覆盖在地球表面,透明且无色无味,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对人类的生存和生产有重要影响。经分析,空气的成分不是固定的,随着高度的改变、气压的改变,空气的组成比例也会改变。在科学不发达的年代,人们一直认为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直到后来法国科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首先得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19世纪末,科学家们又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空气里还有氦、氩、氙等稀有气体。在自然状态下,空气是无味无臭的。空气中的氧气对于所有需氧生物来说是必须的,包括人来说,所有动物都需要呼吸氧气。此外植物利用空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