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藏师-第3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切细节,都证明他的确看到了那样一些人和事。”
“现场并没有骑兵、野鹿、植物的痕迹。”林轩说。
他也有很多媒体朋友,其中几个还参与报道过那件事,最终证明一切都是子虚乌有。
“但罗馆长实际就是拍到了,他没有说谎。我跟他是二十年的好朋友,他不缺钱、不缺名,只想做一些发掘历史的实事。他敢向外断指发誓,当时的确是看到了那样一群骑兵。就向我们现在,隔着这窗子,看到了外面的宫殿和人物。”原先生淡然回答。
他们两个讨论这件事的时候,心态极其平静,因为罗馆长的发现是真是假,与他俩没有任何利益关系,真也罢,假也好,都只是无关痛痒的小事。
“你说,我们如果将珠峰底下的世界、怪事告诉媒体,他们会相信吗?”林轩笑了。
他们目睹一切,但这些事却过于诡异,如同信口胡说、编纂杜撰出来的一样,要想取信于别人,实在难上加难。
正如罗馆长想用一张照片证明“大秦铁骑”的存在一样——难、难、难。
更重要的是,现在证明外面那人的身份是次要的,假如外面是大秦王朝的世界,则两人就算打破这水晶窗子出去,也只是误入别人的故事,无法回到真正要去的地方。
也就是说,现在他俩向前一步容易,一旦跨出去再想退回来就回天乏术了。
“真的想祈求上天借我一双慧眼,让我看清楚眼前纷纷扰扰的世界啊……”原先生背靠石壁,脸上浮起绝望的微笑。
“如果窗外的一切是真的,最坏后果会怎样?如果窗外的一切是假的,最坏结果又会怎样?”林轩自语,“假如我们现在必须要一种结果的话,唯一能做的,就是打破这扇窗子跳出去。”
外面那大汉突然站起来,手按剑柄,低头沉思。
“先不要动,只要他转过身来,我们就能弄明白一些事了。”原先生精神一振。
林轩点头,的确如此。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王为人蜂准,长目,鸷鸟膺,豺声,少恩而虎狼心。
如果那大汉的长相是历史描述的样子,则两人的推测就会成为事实,那人一定就是秦始皇嬴政无疑。
大陆有一部分历史学家根据以上记载推测秦始皇幼时患有软骨症、支气管炎,所以他长大后胸部和鸷鸟一样,声音如同豺狼吼叫。后来,由于政务繁重,这些幼年疾病又引发了脑膜炎和癫痫。秦始皇东巡渡黄河时癫痫病发作,后脑撞在青铜冰鉴上,加重了脑膜炎的病情,最终昏迷致死。
根据《史记》和各国历史记载,秦始皇自幼有疾,所以体质较弱。执政之后,他每日批阅文书一百二十斤,工作极度劳累。
关于秦始皇的死,《史记》记述很多,分别见于《秦始皇本纪》、《李斯列传》、《蒙恬列传》等处,死因已明,无可置疑。在记载中,秦朝术士先是发现了刻有“始皇帝死而地分”的陨石,在长安城中的民众中形成了大规模的传谣。
之后,秦始皇的一位使者经过华阴平舒道,有一个仙风道骨的老者手持玉璧拦住他的去路,对他说:“请替我把这块玉璧交给始皇,今年祖龙死。”使者很奇怪,正要问个究竟,那人把玉璧放在地上就不见了。使者带着玉璧回到咸阳,把事情经过报告给秦始皇。秦始皇默然良久,后命人到御府一查,发现这块玉璧竟然是八年以前他出巡渡江时沉入水中的那块儿。此刻,两项谣言已经在城中传得沸沸扬扬,无法弹压澄清。
秦始皇很迷信,这些现象使他感到恐惧不安。为了消灾避难,寻找长生不老药,秦始皇听从了一名相卜者的建议,准备第五次巡游。然而由于一路劳顿,秦始皇到平原津就病倒了,最终没有等到徐福送来不死神药,就死在河北邢台市广宗附近的沙丘行宫。
如果窗外那人是秦始皇嬴政,则林轩与原先生二人此刻就是在跟死人隔窗相处。
“我们看到的是历史上一个死人,或者说,一个此后必死之人。”林轩苦笑着低语。
第三百三十二章 真实可见的虫洞
林轩没想到,自己会隔着一层透明的窗子看到一个本来已经消失在历史上的人物,无论那古装华服的人是谁,都应该是一个生活在古代的人物。那么,问题就是,林轩、原先生经过了几次生死搏杀、开启断龙石之后到达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是时空倒错、穿越古今还是海市蜃楼?
林轩无法回答,只是隔着窗子被动地看着眼前的一切。
那华服佩剑的人沉思许久之后,忽然转身,与林轩与原先生面对面站着。
林轩一怔,这扇水晶窗是完全透明的,里外通透,那人转身,必定大家都能彼此看见。
那人向前走,到了水晶窗前面,怔忡地凝视。
林轩向后退了一步,随即醒悟,原来这水晶窗是单面可视的,就像警局审讯室里的单面玻璃一样。
当然,单面玻璃是现代化高科技工艺制造出来的产品,也是在“玻璃”这一化工合成品的基础上实现的工艺革新,但在遥远的古代,连玻璃都没有,又怎么能实现“单面可视”的效果呢?
那人眉头紧锁,脸上的表情冷硬如铁,皮肤又黑,所以愈发显得孤傲无比,仿佛心中蕴藏着无限杀机。
历史上曾流传下来很多秦王画像,现代历史学家借助于电脑复原技术,将秦始皇的真实相貌完美重现。现在,林轩隔着水晶窗看到的这人,几乎就是复原后的秦始皇本人。
三个人面对面站了许久,那人伸手抚摸水晶窗,低声叹气。
“你说,他能听到我们的声音吗?”原先生在侧面发出唇语。
林轩沉吟了一下,随即点头,无声地做了个拍打石壁的动作。
“拍打,他就能听到?”原先生问。
林轩点点头,随即用唇语回应:“我拍两下,注意观察那人的表情。”
这种试探方法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为水晶材质极为脆弱,只要外面的人蛮力破坏,就一定能打破水晶窗,进入到隧道内部。
可以想象,如果水晶窗破了,古代人通过特定的路径进入现代,那将是一种什么样的大混乱状况?也就是说,任何人都可以通过隧道自由穿梭于现代世界与大秦封建社会之间了。这种突破性的发现,完全打破了“穿梭时空”的概念,是真正意义上的“虫洞”——连接时间、空间完全不相干的两端,成为一条不确定的迷幻通道。
林轩深吸了一口气,举起左掌,在靠近水晶窗的左侧石壁上缓缓拍了一掌,发出“啪”的一声闷响。
倏地,那人向后一退,手按剑柄,警觉地望向发声的位置。
这种试验表明,水晶窗无法隔绝声音,这边的声音提高到一定分贝之后,窗外的人就能听见。
换句话说,人还没有借助虫洞穿越时空,声音已经做了先导。
“谁在那?”那人问。
这种语气,正是林轩、原先生人在隧道中的时候听到的。
按照历史上的各国划定边界,秦始皇定都长安,所操的语言正是陕西方言,这一点是错不了的。
林轩咬紧牙关,再拍一掌,声音又脆又亮。
那人满脸骇然,迅速后撤拍掌,大殿门口立刻涌入了一队黑甲武士。
看了那些身着牛皮铠甲、手握长戈的武士,林轩心里所有的疑问都风卷残云而去。现在,他很肯定地认为,水晶窗的那一面就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代君王秦始皇。
武士们聚集到水晶窗前面,带队的两人尤其强壮,挥舞手中长戈向水晶窗上猛砸。
没想到那水晶窗也真是坚固,承受了几度重击后,仍然完好无损。
“事到如今怎么办?我们应该退回去,还是应该想办法向前去?”林轩犹豫不决,陷入进退两难之境。
“既然我们已经来到了这里,一定能看到秦始皇所制的传国玉玺。”原先生突然冒出一句。
历史记载,秦始皇曾名人制造“传国玉玺”,简称传国玺,取材于“和氏璧”,为秦以后历代帝王相传之印玺。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的信物。此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示“气数已尽”。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轻蔑。由此便促使欲谋大宝之辈你争我夺,致使该传国玉玺屡易其主,终于销声匿迹,失散民间。
“对。”林轩回答。一瞬间,他明白了原先生心里在想什么。
任何一名探险家对于金银宝藏的渴求是无止境的,探险即是为了夺宝,但像“四大游侠”这样的人物,早就把钱财视为身外之物。他们探险,只是为了揭开人类不解之谜,成就探险史上的赫赫威名,永远不允许别人超过。
以原先生为例,如果他能在虫洞开启之时,通过特殊途径获得玉玺,就会改变中国上下五千年来的历史进程。
众所周知,秦始皇驾崩之后,各国诸侯、藩王对于传国玉玺的争抢越来越凶。到了最后,各地藩王称霸,号令天下,谁拳头大、拳头硬谁说了算,根本不管玉玺在哪里。
“也许我们可以做点有趣的事。”原先生微笑起来,“不能入宝山而空回。”
“你想把秦始皇的玉玺弄出来?可我们怎么才能穿透这水晶墙呢?”林轩问。
“只要想,就一定有办法。”原先生回答。
窗外的砍砸行为已经告一段落,水晶墙毫发未损,武士们累得呼呼直喘。
“退下。”那人开口发话。
武士后退,那人走过来,拿出一块手帕在水晶窗上反复擦拭着。
林轩近在咫尺看着那人,嘴角不禁露出苦笑。
虫洞的存在真是神奇之极,林轩确信,只要打破这水晶窗,就能天地阴阳融合,结为一家一体。
接着,那人把耳朵贴在水晶墙上,闭上眼睛,倾心谛听。
“只要声音能通过,人就一定能到对面去。”林轩自言自语地说。
第三百三十三章 荆轲刺秦
“没错。”原先生走近,张开双臂,叉开双腿,全部身体都贴在那水晶窗上。
“如果那人是秦始皇,则此世是何世?今年是何年?”林轩低声问。
“这是世界的两端,无关乎时间和朝代。”原先生回答。
“那岂不是等于把风马牛全都加在一起来计算?风马牛不相及——连这样的真理也被改变了!”林轩苦笑着说。
在数学领域,单位名数不同的两件东西不能相加,不可混淆。放到眼下这种情况中来,则现代时间与古代时间是迥然不同的两种东西,假如为了夺取传国玉玺而打破水晶窗,就等于是做了混淆时刻的罪人。
原先生沉默了很久,身体与水晶窗越贴越紧,仿佛要将自己塞进那水晶窗里去。最终,他放松下来,离开水晶窗,慢慢地呼出一口气。
“有所发现吗?”林轩问。
“能进去,我分明感到了水晶墙上存在的某些纤细缝隙。不过,暂时我还想不到怎样穿过它,既然声音可以通过,光线也一定行——”原先生迅速取出一支笔形的高亮手电筒,对准了窗外那人的脸射过去。
光的穿透能力当然超过声音很多,所以窗子那边立刻出现了一个直径如鸡蛋的聚光灯光圈。
那人起初沉浸在自己的深思中,没有察觉光圈的存在,直到后来睁开眼,才发现那束奇怪的光照进了大殿。
“那是什么?”他喃喃地低语,神情倦怠,精神沮丧。
原先生晃动电筒,光圈立刻在大殿里大范围地移动,令那人应接不暇。
“来人,抓住那东西!”那人大叫起来。
秦朝人已经拥有了铜镜,但用那种东西映照出来的画面极其模糊,而用它来做反光器材的话,得到的也只是一个模糊不清的图案。
彼时,铜镜一般是含锡量较高的青铜铸造,在商代是用来祭祀的礼器,到春秋战国至秦一般都是王和贵族才能享用,到西汉末期铜镜才慢慢地走向民间。
以古代人的智慧,肯定无法理解手电筒这种工具的构成原理,一旦没有日光、火光,则找不到任何光源,也无法反射光圈、光斑。
武士们飞奔起来,试图围住光圈,但原先生手腕轻转,光圈就瞬息间撤开十步,让这些人扑了个空。
“光可以穿过,也许水晶窗的构造是一种‘逆向重力墙’模式,从里面往外砸,一点都不见效;从外面向里砸,则一敲就碎。”原先生试探着说。
“逆向重力墙”在人类生活中大量存在,比如公路建设中大量使用的石拱桥结构,正是依靠地球引力将楔形石块按次序排列后形成“自锁”,桥顶传来的压力越大,这种“自锁”的内部链接力量越大,桥也就越稳固。
“那么,只要等到外面没人的时候,就可以打破它,深入虎穴了。”原先生意味深长地一笑。
他轻轻揿下开关,电筒光圈消失,只剩下满殿茫然的武士们。
外面那人向水晶窗一指:“一切怪事,都出自那里。你们下去吧,这些怪事不要传扬出去。”
武士们退出去,但大殿门口光线一黯,又有一名武士进来禀报:“大王,燕国使者荆轲、秦舞阳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觐见。”
只说了这一句,就把林轩和原先生惊得面面相觑,苦笑连连。
“荆轲刺秦”是古代刺客中的经典故事之一,而荆轲也被誉为“中华文明史上第一刺客”,成为后代刺杀者经常仿效的偶像级人物。
“我们竟然赶上了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原先生感叹。
林轩转身,向晦暗漫长的隧道中望了望,忽然又有了一种奇怪的想法:“如果我们看到的一切不是真实的呢?”
他所想的“不是真实”是指眼前的那些事曾经发生过,但却不是即时发生,而是发